第1章 迷路

筝市是羽省的省會,占了地利的便宜,近些年發展的很快。周邊的大片村落被劃為市區,讓很多村民一夜暴富,造就了一批“拆二代”。就算家裏的地沒被征用,村民也因為市區的高速發展得了很多致富機會。

北環的陳寨就是其中典型。寨裏的村民原本也是每家一個小院子,雖然不大,也有小半畝,北環修過來後,村民就把院子全部蓋起來,低的五六層,高的十幾層,裏面有三室或兩室的套間,更多的是三十來平方的小公寓,簡單打上地坪,再隔出一間廚房,一個衛生間。租金在300-500元之間,深受打工群體的喜愛。

因為集中了大量人口,各種生意也繁榮起來,蔬果店,五金店,理發店等等,應有盡有。到了晚上,夜市更是熱鬧無比,雖是農村,堪比城市,生活十分便利。

因為原本是村莊,規劃的時候不夠科學,除了幾條南北方向的主街,東西向的街道都很狹窄,一到晚上,連路燈都沒有,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一個不小心就會崴到腳。

孔靜初大四下半學期就開始在國建集團實習,正式畢業後,申請回回家鄉工作,公司就将她分配到羽省的分公司。未畢業時,一個月實習工資1800元,畢業後只漲了500元。

一個月2300的工資,在筝市這樣的城市,其實非常拮據。在公司前輩的熱心幫助下,孔靜初在陳寨租了一間小公寓。

孔靜初在瓊州省念得大學,回來的路費要自己先掏錢,公司下個月再報銷。到了羽省,身上只剩下700塊錢,租房子除了當月房租外,至少還要兩百元的押金。

為了省錢,她挑了地方比較偏,房子比較舊的頂樓,雖然很熱,還沒有電梯,但房租只要350塊,好歹給她留下一點生活費。

因為最近連陰雨,屋裏涼快很多。

但不好的是,孔靜初找不到家了!這已經是搬家以來第三次了,只要外面不出攤,她就找不到自己住在哪條巷子裏。

在附近轉了個把小時後,天越來越暗,要是等到天黑了,就更不好找了孔靜初心急如焚,又餓又累,還不知道自己轉到哪裏去了。

正心焦呢,突然看到前面有個熟悉的身影從一個小超市出來,孔靜初眼前一亮,趕緊跟過去打招呼:“張姨你來買菜啊,現在回店裏嗎?”

被叫的中年婦人回頭笑道:“你叔守着店呢,我回去做飯,不去店裏。你這是剛下班?”

孔靜初苦着臉道:“張姨你把我送到店門口行不?今兒下雨,店裏沒把東西擺出來,我就找不着巷子口了。”

張阿姨忍俊不禁:“哎呦,這是又迷路了!成,阿姨把你送到門口再走。”

其實沒多遠,倆人往前走十來米,往左一拐就到了。近的孔靜初都不敢相信,想到自己剛才路過這裏好幾次,硬是沒看出來,臉都綠了。在門口狠狠觀察了一番,又進店裏跟李叔打了個招呼,才出門往巷子裏回家。

惹得李叔和張嬸哈哈大笑。

李叔和張嬸也不是本地人,夫妻倆租房子開了間五金店,賣常用的生活用品。

孔靜初前些天搬過來時,付完房租只剩下100多塊錢,買東西精打細算,一塊錢都舍不得浪費。

她也不怕丢人,來店裏啥都要最便宜的,最後還要了塊兒舊毛巾當抹布。

夫妻倆也挺喜歡這個實在姑娘,一來二去就熟悉了。

這邊,孔靜初終于找到熟悉的大門,感動的眼淚都要出來了。爬上七樓,打開門,躺到床上就再也不想起來了。

躺了一會兒餓得慌,起來去廚房看看,蔥還有一根半,雞蛋還有十來個,另外還有兩個茄子,兩個洋蔥。油鹽調料都還多着,再吃半月沒有問題。

查看完自己的存貨,孔靜初放下心來。明後兩天休息,在家裏好對付,剛才買了八個饅頭,這兩天足夠了。

下周就發工資了,手裏還有三十多塊錢應急。這個月總算是過去了,有驚無險!自己真是太能幹了!

廚房就倆電器,一個燒水壺,一個多功能電鍋,能炒菜,能煮粥,一個頂幾個,還不貴。

這倆電器花了她一小半積蓄,不過花的值,有了這兩樣,廚房就能正常運轉了。

天晚了,她也懶得折騰,先接一壺水燒上,然後熱鍋放油,把雞蛋直接磕在鍋裏,待背面凝固了,再翻個個兒,一會兒就煎好一個兩面金黃的太陽蛋。

再撒上一層南德調料,往饅頭裏一夾,真是太好吃了!

這邊吃着,那邊水也開了,再打個雞蛋,攪碎,放點香油,放點鹽,開水一沖,蛋花湯就成了。

一個馍加蛋,一碗雞蛋湯,吃的心滿意足,給個神仙都不換。

吃飽喝足,開始糾結:睡覺前這段時間,是看會兒小說呢?還是學習呢?

孔靜初并沒打算在現在的公司一直幹下去,計劃着最多幹兩年,然後跨專業考研,考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學校,一直讀到博士,然後找個喜歡的地方,去當地的大學應聘講師。一邊教學,一邊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

不錯,當個大學老師,是孔靜初的終極夢想!

自我鬥争了一會兒,孔靜初決定先把一直追的小說看了,然後再學習,完不成的任務,明天補上,反正明後兩天都在家裏呆着,多學點就是了。

發工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