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亂七八糟(1)

後記——只在亂世為你高歌

曾經寫過這樣一個句子:“我懷念的是歷史,關注的是現在,幻想的是未來,僅此而已。”

中國歷史上皇帝那麽多,讓我沒感覺的也那麽多,真正喜歡的沒有幾個。劉徹,應該是“沒幾個”中最喜歡的一個。

我心中喜歡的古代男子應是這個樣子的:智慧,英俊,淡定,溫柔而又霸道,有王者之風,他們可以真正做到“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除了他們所愛之人,誰也傷害不了他們。

我篤信,某一年紀的劉徹,就是這個樣子的。潇灑,從容,而又癡情。自負,狂妄,而不過分。

而與這類男子相匹配的女子,應是嬌豔的,清冷的,夠聰明的。這樣的女人才配做他們的女人。

阿嬌在我心中,正是這種類型。或許有些書上說了阿嬌的千般不好萬般不是,但在我心裏卻始終堅信那不是事實。

歷史從來都是被塗脂抹粉的。因為衛子夫的曾孫子當上了皇帝,所以史書可以對她歌功頌德,說她是賢妻良母,給後世極力渲染一個溫婉賢德的皇後形象。衛子夫是大漢的傳奇,歷史上的确也只出現過一個衛子夫,可是,我喜歡的,是阿嬌。

金屋之諾,一個女子最好的時候,與最好的人在一起。他們一同攜手,她助劉徹真正得到了這天下。長門宮賦,她一擲千金,只是為了給他來看。有傳說說,她在長門宮燃起一把大火,走的決絕而剛烈。

自古以來,着重于阿嬌的筆墨并不在少數。或許我不是所有寫她的文中寫得最好的,但我只願把心中最完整的陳阿嬌來分享給你們看。她的割舍,她的從容,她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你無權去評價她,我也沒有資格。

歷數劉徹衆多妃嫔,她的下場是最好的。劉徹替後輩掃清了所有有可能幹政的人,而阿嬌是唯一全身而退的一個。哪怕是因為霍光而得以與劉徹合葬的李夫人,最後家族也全被劉徹殺掉。憑借這點,我相信,她是聰明的,劉徹是愛她的。至少,是愛過的。而且我還相信她一定懂,一旦孩子出世,她便不會善終。我不想再劉徹的薄情寡義上再添一筆,哪怕我是屬于自欺欺人。

我不信穿越,雖然很想穿越,很想去看看那千古一帝的模樣,很想去看看大漢時期繁華的盛世長安景象,很想去看看阿嬌究竟和我想象的是不是一樣。我相信前生來世,所以把可能與主旋律不太協調的陳嬌劉洋拿來說事,為的只是給故事一個結局。

雖然說前世欠下一個承諾今世來還,前世欠下一筆血債今生來償,何必非要帶着記憶?血海深仇,刻骨愛情,在死掉之後,往生橋上,接過孟婆碗裏的湯水喝下,一切從零開始。何必非要帶着記憶?

對此,我勉強解釋為,是因為他們愛得太深。前世擦肩而過只能換取今世回眸一笑,所以必須帶着記憶去尋找。

其實最重要的是,故事還差一個結局。

只要遇到了對的人,不管在一起多久。只要能夠在一起,就開心。

Advertisement

噓……聽,那長門宮的悲歌已經唱完。

打完字之後的後記

這篇文章,是我兩三年前的作品。

現在來看,當時還真是有一點點的傻。字裏行間,終究還是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地方。

當初愛恨分明,愛就是愛,恨就是恨,不喜歡一個人,在文中就會極力的貶低這個人物形象。重新再打,把這樣的情節去掉了很多。

喜歡阿嬌,喜歡劉徹,或許更喜歡的,是自己心中的他們。

本文其實還可以腦補很多劇情,比如說,為什麽劉徹會先讓阿嬌在麒麟殿住下;比如說,劉徹是怎麽拿到那條腰帶的;比如說,陳家兄弟自殺的原因……

打算《金屋長門怨》系列一共三部,《咫尺長門》主要是阿嬌,《痛徹心扉》主要是劉徹,《長樂未央》,也許,就全部變成了今世的故事。慢慢來吧,不急,慢工才能出細活。

還有,因為打字倉促,可能會出現一些錯別字,歡迎大家告訴我……

因為某凡上網不太方便,打字也不太方便,所以更新的很慢,感謝那些一直跟着這篇文的親們,你們是我一字一字把文章手打出來的最大動力。

關于《咫尺長門》的幾處解釋

1、因為本文以阿嬌的視角來看,所以一切發展都是阿嬌的角度,刻意模糊了其他人的性格與心理。

2、本文雖以歷史順序将重大事件逐一排開,但為了劇情需要,還是加上了某些虛構的情節,如阿嬌懷孕自行堕胎。

3、離殇、蘇兒純屬虛構,劉榮是真實存在的,但據正史所記,其生命在郅都申斷案子時便已在獄中畏罪自盡。

4、好吧,某凡承認,小小的劉徹是有一點點的早熟,而且直到最後,某凡也沒有寫他們兩個究竟差了多少歲(因為歷史真的沒有說……)

5、關于阿嬌被廢,巫蠱一事解釋的衆說紛纭,有興趣的親們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資料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