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府

溫三兒他爹溫月實一輩子有兩件引以為豪的事。頭一件,那就是他可不是一般莊稼漢,年輕時候賣豬肉不缺斤短兩,給榮王府貢肉被管家老徐看着忠厚老實,招進了榮王府做個家奴。雖說是個家奴,那在他們平時喝個小酒吹個小牛的哥們圈子裏那也是可以說破大天的幸運,榮王那是誰啊?那是四皇子,太子的同父同母的弟弟,嫡皇子,況且誰不知道那榮王府可是京城裏最大的王貴府邸。就這一點,就比還在太子宮的哥哥要華貴又自在呢。告別了一畝三分地,門口老黃牛,媳婦熱炕頭,活兒輕巧賺的那也是足足一兩銀子,可真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了。那第二件呢,當然就是他雖然進榮府的時候,三兒才兩歲,可是人家硬是能在忙忙碌碌的“效忠”日子裏,八年又給三兒添了三個弟弟一個妹妹,以這夫妻聚少離多的情況,老溫就可以驕傲的稱自己是一把好刀,又準又狠,值得擁有。

當然,溫家這六個孩子,最受寵的還是三兒,也不全是因為是個胖小子,主要是因為,他上頭的兩個姐姐都不到一歲就夭折,因此這個幸存下來的三兒,自然是被父母寵的不像話。他下面的三個弟弟,一個妹妹,也只活下一個弟弟小六和妹妹小五。也別說他家是不是有啥病啊,為啥總有嬰孩未滿周歲夭折,那個時候啊,普通老百姓家家家都是那麽個情況,母親懷孕時粗糧便飯,幹活身體乏累導致孩子生而不足,孩子生下來生個什麽小病小災父母忙着沒顧上,亦或是沒錢看,亦或是遇到了庸醫,或者幹脆就是家窮的沒啥給母親吃的,連累着孩子挨餓,諸多種種,都能成為孩子夭折的原因。溫家也算正常,索性活下來的三個孩子都四肢健全,不聾不啞,不說生龍活虎吧也都好歹健健康康成人,那已是幸運。

老溫一直認為他這個姓氏非常,那個詞怎麽說的,有一股文绉绉的意思,溫文爾雅嘛,因此想給孩子起個有點書卷氣的名字。也不知從哪兒看來的書,大女兒給起了個春花,二女兒給起了個夏雨(後來長大後的溫三兒覺得自己的名字俗氣的很,後來聽了兩個姐姐的名字,也竟無言以對……),可是老天不開眼,這倆孩子偏偏都夭折了。這得了三兒的老溫坐不住了,專門去找了街口算命王先生給他家蔔一卦,王仙人說,你這就是名字起得不好,老話兒說的話,賴名好養活,不行就叫三兒吧。于是,三兒才得了這麽個“硬氣”的名字,好好活到大。(其實都是迷信,那小四,小七不也是起的一樣的名字,不還是夭折了麽,可是那個時候的百姓啊,算命先生那都是有“大文化的仙人”,都對這個信得很。畢竟那個時候,有什麽能讓平頭老百姓相信的呢?比起什麽皇帝啊,地方父母官啊,他們還是更願意信什麽菩薩佛祖大仙兒。)

老溫是個好命的人。這事兒溫三兒一直信奉着,有時也會羨慕他爹。溫三兒七歲時候,兢兢業業的老溫已經從普通的家奴混成個小頭目,平時不怎麽重要的賬目,王府貢個什麽蔬菜啊,夏天祛暑的冰啊,平時給王府清馬桶的勞工啊,這些亂七八糟的他都幫管家老徐管着,老徐對他也是放心,老溫自己做事也是得力,竟然達到了事業“新高峰”。還有一件,就是溫三兒十歲的時候,那時候駐守邊疆的李将軍被皇帝懷疑與之前造反的梁王有牽連,又沒有什麽真憑實據,可又不敢放任北疆萬裏疆域數十萬大軍随時有投敵的可能,便把榮王派去駐軍,名義上的王爺封地,可是人家榮王去北疆,家眷府邸什麽一律沒帶走,在北疆僅僅有那麽個小小府邸,那是因為他知道,他過了這幾年,只要抓住李将軍的把柄,他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還會在回到京城去的。而他這一回來,便不是普普通通的王爺歸京,那可是頂着平定邊疆的大功勞回來的。而也就是因為這樣,功高震主,這一着,他回來就不能再是個安分王爺了,要麽奪位,要麽死,和太子間那點兒情誼,再也顧不得。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就是因為榮王這麽一走,為了王府安定,特地為了拉攏老溫,便施恩召溫三兒進府給他家四兒子做個伴,半個伴讀半個随從吧,就像那小姐總得有個貼身丫鬟似的,小少爺長大了也得有那麽個得力的小厮,又得親信知底細,又得忠誠,從小陪着長大就更好了。所以,野小子溫三兒揉了揉爬房頂爬樹蹭的花花的臉,換了身幹淨衣服,就那麽進了榮王府。

作者有話要說:

這是我第一次寫的中長篇的小說,我這人寫東西也是奇怪,靈感都來自于夢境。大概三年前吧,總能在夢裏見到奇奇怪怪的場景,醒來記得不多但是總想記下來,記下之後就想寫出來,無奈文筆一般,所以我寫的小說從沒有幾百章的,聊聊數字,寫完總想給別人看,讓別人看看自己天馬行空的思路。

如果有讀者看到的話,我就已經很欣慰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