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迷路
顧興戈一勁兒游說哥哥給自己找個嫂子,顧興戟哭笑不得。如果真的要有個人陪伴在身邊……顧興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半魚佩的主人。
在張二郎的印象裏那是一個嬌小貌美的女子,盡管從未見過,可是屈氏的形象在二郎的記憶裏是無比清晰的……
不管怎樣,她是二郎名義上的妻子,自己以照顧朋友親人的名義先将人接到身邊照顧再說吧。
顧興戟想親自去接人,但是朝堂上一時半日還吵不出結果,他暫時也無法離開。派下面的人去接人當然也行,但是顧興戟還想祭拜一下張家老太君,總歸張家就在那裏,人也跑不掉,多等幾日也不妨事。
顧興戟沒想到,張家就在那裏是沒錯,可人是長了兩條腿的,不止可以跑,還能帶人跑。等朝堂上終于吵出個結果已經是大半年之後,如果不是西北烽煙再起,兩派的人還要繼續吵下去沒完沒了的。
也許沒完沒了正是外祖一家所期待的,但是西北羌族再次來犯打亂了他們的計劃。顧興戟的“病”終于好了,請求再戰,然而這次不論是大皇子一派還是外祖一家都不希望他再次領兵。
大皇子一派的人的想法好理解,自然是不希望顧興戟執掌兵權、再得戰功。而外祖一家的想法要複雜得多,既希望顧興戟能得兵權,又怕皇帝為了制衡幾個皇子的勢力,把太子的名頭給了大皇子。別人執掌了兵權,他們最多想辦法拉攏便是,但是太子的名頭給了大皇子,再想把他撸下來要費事的多。
西北告急,朝堂上幾個人還在吵來吵去,顧興戟一怒之下又“病”了。這次病的比先前嚴重得多,除了近身伺候的兩個人,旁人都不見了。
顧興戟在寝宮裏陪兒子玩了幾日,等外面都知道他“病”得起不了身了,他便将兒子托付給弟弟,自己則悄悄換了侍衛的衣服,出了皇宮直奔張家。
顧興戟為了将要見到那個人忐忑不已,卻不知屈羽已經包袱款款,帶着侄兒準備遠赴西北找相公……的遺骨去了。
等顧興戟緊趕慢趕到了張家,卻得知夫人帶着小公爺已經離開多日了!
“西北也是想去就能去的麽?她一個婦道人家,還帶着個孩子,沒事兒瞎添什麽亂!”顧興戟怒了,民間的消息不靈通,朝廷上戰報一封接一封,可都不是什麽好消息!
因為顧興戟是秘密出京,身份不宜宣揚,所以老管家并不知道眼前人的身份,只覺得一個陌生的漢子對自家夫人管的太多。“主人都不在,不方便待客,這位公子若是無事……”
知道屈氏帶着張家唯一的根兒去了西北,顧興戟心裏火急火燎的,恨不得立刻追上去,但是他不能離開京城太久,只能派了心腹侍衛去追人。他自己則匆匆祭拜過老夫人,轉而日夜兼程回到京城,這次西北之行,皇帝準也的準,不準也得準!
顧興戟趕回京城恰巧碰上皇帝下旨,封他為寧王,帶兵十萬援助西北。他驚疑不定,皇帝為何突然改了主意?朝堂上的風向何時變了?
“哥!”顧興戈抱着小侄兒親自給哥哥送來虎符,“朝堂上的事兒有我在,你在前線千萬小心,這次已經沒有張二哥在了!弟弟和侄兒還等哥哥你回來當我們的靠山呢!”
Advertisement
顧興戈一句話就讓顧興戟明白了,弟弟一定為他出了不少力。
看到哥哥的眼神,顧興戈就明白了哥哥在想什麽,“也沒什麽的,就是跟外公和舅舅他們說,兵權還是掌握在自己人手裏比較放心,即使失了某個名頭,只要手裏有兵權,奪回來也是輕而易舉的!”
顧興戟知道事情沒有弟弟說的那麽簡單,“你為哥哥做的,哥哥都記着了,哥哥說過的話永遠有用,哥哥永遠站在你這邊!”
兄弟倆并沒有感性太久,西北有一封八百裏加急的戰報送來,顧興戟再也耽擱不得了,第二日就點齊兵馬出征西北。
離了京城的地界,顧興戟立刻派心腹帶領八千騎兵先行,一來是緩解邊城的燃眉之急,不至于在援軍到達之前失守,二來是希望可以截住張家的倆人。如果不是主将不能輕易離開大軍,他都恨不得親自去截人。這倆人被他找到,一定要狠狠打屁股!
顧興戟心急火燎地想找的人正悠哉悠哉地乘着馬車往西北去。民間都知道半年前二皇子打贏了西北羌族,班師還朝,卻不知道僅僅隔了大半年,西北的蠻子再次來犯!
等一大一小發現不對勁,他們已經行至天水城,還有不到三日路程就要到陽關城。出了陽關城就是羌族活躍的地方了!
屈羽帶着一進天水城,就發現路邊擠滿了衣衫褴褛的難民。打聽之後才知道,羌族再次來犯,陽關城已經被圍困多日,這些難民都是從天水城外的村鎮上逃回來的。據說,陽關城久攻不下,羌族已經有意繞過陽關城,直接來襲天水城。
屈羽和韶兒帶來的人聽說之後,立刻要求離開。這些人都是屈羽雇傭的镖師,不是屈羽不想帶親信過來,而是家中還需要護院守護,他總不能把人都帶走,家裏沒人照看。原以為我朝剛剛得勝,羌族會老實一陣子,他們去陽關城轉一圈也不會太過危險,沒想到羌族這麽快就再次來襲,這些雇來的镖師就有些靠不住了。
已經到了天水城,再轉回去,屈羽心裏有些不甘心,但是他又不敢拿韶兒冒險,只得休息一晚,先回去再說。
然而,僅僅是一晚的時間,羌族的騎兵就繞過了陽關城,打到了天水城下。幸而天水城的守将似乎早有早有準備,羌族的騎兵第一日進攻并未讨到好處,城中的百姓松了口氣,然而再想離開天水城是不可能了。
屈羽第一次發覺戰争就在身邊,喊殺聲似乎還在耳邊回響,他怕了,并不是怕自己會死,而是怕張家唯一的苗苗會斷在自己的手裏。
心懷這樣的擔憂,屈羽夜裏也無法休息,他想着這天水城依山而建,實在不行就帶韶兒躲到山上去。羌族人是為了財帛,應該不會費事搜山。
打定主意,屈羽收拾了東西,又跟客棧的小二買了些幹糧,只等天亮之後就帶着韶兒上山,然而,羌族人沒有給他等到天亮的機會,夜半的時候再次發動了進攻。
喊殺聲一起,屈羽就驚醒了,抓起行李,背着還睡眼朦胧的韶兒沖向馬棚,找到自家的馬匹,立刻翻身上馬,向着山上跑去。
不是他不仗義,不顧同行镖師的死活,而是他能力有限,只能保護韶兒一個人。也幸好屈羽沒有多耽擱,不然他和韶兒也逃不脫被俘虜的命運。
原來,天水城在陽關城東南,有陽關城在前抵擋外族,天水城只能算是二線補給城市,防禦力量并不充足,白天一場戰鬥雖然險勝,但是守城将士損失不小,羌族又不按理忽然夜襲,守城的将士措手不及,防守不足,沒多久城門就被攻破了。
城內的百姓沒想到,白日裏英勇保護他們的守城将士到了夜裏會變得這麽不堪一擊,有些人還在夢裏就被俘虜了。
屈羽和韶兒雖然讨到了山上,但是并不意味着這就安全無虞了。如果羌族人喪心病狂到放火燒山,他們依舊逃不過一死。屈羽不敢把自己和韶兒的性命寄托在敵人的仁慈上。
所以,屈羽帶着韶兒沒有像其他逃進山裏的百姓一樣找個山洞躲起來,而是帶着韶兒翻過山去,希望能繞出城去。
馬匹在山上行走并不方便,但是屈羽不敢把馬扔掉,因為如果一旦他們真的繞出天水城要趕往下一個城鎮還需要馬匹代步,不說韶兒年幼行不得遠路,就說他們要保命就一定要比羌族人快才可以。
屈羽想的是很長遠,但是他們剛剛翻過一座山就迷了路,在山林裏轉了三日仍沒有找到離開的方向。屈羽後悔了,連當地百姓都不會翻越的山,他一個外鄉人還帶着韶兒就這麽想當然地一頭紮了進來!
“小嬸嬸別這樣,往好處想,咱們出不去,蠻子也找不到我們啊!”韶兒依靠着屈羽安慰道。
韶兒可以樂觀,但是屈羽卻樂觀不起來,他帶的幹糧已經不多了,即使省着吃也堅持不了三天,再找不到出路,韶兒就要餓肚子了!
又在山林裏繞了一天,屈羽決定明日就往太陽升起的方向走,不管是走到樹林的伸出還是走回來時的天水城,都聽天由命了!
韶兒對小嬸嬸的決定沒有異議,只要小嬸嬸還在,他就還有親人、有家,所以他不怕。只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
第二天,兩人走了大半日,停下歇息的時候,屈羽将最後一塊幹糧掰成兩半,給了韶兒一塊,另一塊又放回了包袱裏。韶兒還沒來得及推讓,二人就聽到了不尋常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