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拾肆
小炭爐上陶罐湯藥燒得咕嚕響,一波波的湯藥味翻滾在上升的水汽裏,屋外冰凍三尺,屋內卻暖得有些過頭了。
地板上書卷淩亂地攤放着,那是半個時辰前李諄留下的爛攤子。李嘉揣着個暖爐,慢慢地一本本撿起它們,分門別類地重新放回架子上。看了看湯藥熬出的汁水色,往爐裏添了小塊的銀絲炭,人又挪回了案邊,拿起了李諄交給她的信函。
信肯定不是柴旭寫的,因為那字醜得李嘉想洗眼睛,蕭和權還大言不慚地稱這是他練了三個月字的成果。
真不要臉啊,李嘉一邊感嘆一邊往下看,信不長,統共一頁不到,七八成是炫耀他回國後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
無聊!
李嘉草草掃過幾眼便想将它揉成一團直接塞進爐子裏,眼神掠到倒數幾行字時她捏住了信紙:
——“小白眼狼,小爺我要上戰場去打契丹人了。等小爺我旗開得勝,給你送去百十頭牛羊!”
羊……
李嘉條件反射地惡寒了下,抱緊了暖爐往毛被裏縮縮,努力沖淡童年時的那片心裏陰影,她開始思考蕭和權北征的意義。
前梁分崩離析,五國以一種微妙的平衡依存并立。梁燕交好,便注定了其他國家與這梁國的關系不太融洽,首當其沖即是占據遼東三部和西北草原的契丹了。契丹與燕國有很多相似之地,鬥狠、嗜武、善戰。甚至因為是游牧民族,故而比燕國軍隊的機動性更要靈敏。
契丹與燕交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強強相遇,總要分出個你上我下嘛。所以從某個意義上來講,梁燕相處的很愉快,大部分是因為梁國的戰鬥力渣到讓燕國瞧不上眼。自然,這個原因梁帝是從來不承認的……
蕭和權在這個時候出征北伐,不用腦子想都知道是權禹的借刀殺人,利用契丹人鏟除掉蕭家最後一個血脈。說不定蕭和權還沒到前線,後院裏他們家右相已經暗搓搓地和契丹汗王狼狽為奸,給他挖好坑等着他往下跳。
李嘉快速地将當前幾國局勢梳理歸納了一遍,蕭和權一死,柴旭必不得保,燕國政變是遲早的事。若主戰派的權禹登基即位,那麽燕梁交好的局面十有八九一去不複返,更大的可能是聯合契丹刮分了梁國。
無論哪種局面,對李嘉而言,都是不願意看到的。
一個念頭在她腦海裏漸漸成型,五指緊緊抓皺紙信紙,梁國不能亂、蕭和權不能死!
“公子,你從國子監趕回來,就是為了救燕國那個小兔崽子?!”周叔像是從沒有認識過李嘉般,駭然看着她問道:“公子!您難道忘記當初來金陵前與老爺子定下的規矩嗎?事不關己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謹記七字真言!”周叔無比嚴肅地原封不動複述道:“‘低調!低調!再低調!’”
Advertisement
李嘉一聽到這七個字臉就直抽,這種蠢話也就她那個老而不死是為賊的祖父說得出口。從信上的日期,她推算過蕭和權從燕國國都汴梁出發也有半個月了,不出十天即能到達潼關。過潼關再往北,便出了關中地區,契丹與權禹的勢力就可為所欲為,蕭和權随時都有性命之憂。
周叔是看着李嘉長大的,曉得這孩子犯起擰來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見勸也勸不動,大袖一甩背過身去生悶氣:“我知道,我知道公子年紀大了,周叔的話你聽不進去了。唉,當初老朽就該死在戰場上,說不定還能掙個鎮國公之類的名頭,也不會在這裏礙公子的眼了。命啊,這都是命啊,嗚……”
“……”李嘉默默地轉過輪椅,出門去了……
天井下十二娘給李嘉縫補着衣裳,望着李嘉出來,放下衣裳,對李嘉比劃着手勢:“周叔沒幫忙?”
李嘉沉默不語,十二娘微笑着摸了摸李嘉的腦袋,對他比了幾下:“天無絕人之路,總會有辦法的。”
“嗯……”李嘉點了點頭,這樣的結果并不在她意料之外,通過周叔求助廣陵那邊的勢力自然直接而有效,但也繁瑣,極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條路走不通,只能走曲線救國的那一條了……
……
“李嘉,你你主動找我?有什麽事嗎?”課後被叫住的李諄受寵若驚地抱着書箱呆呆問。
“我要見常夢庭。”待課室裏人走得差不多了,李嘉輕吸一口氣,一字一慢道:“我要見常夢庭。”
“哈?我舅公?”
常夢庭,字萌圖,扶風人。文士彙聚的梁國官場內奇葩很多,此人乃為數不多的一個正常人。但有句話說得好,當大家都精神失常,唯獨你一個正常的時候,那麽你就成了那個不正常。常夢庭因他為人太敦厚,品格太方正,嘴巴太惡毒,從而成為刑部尚書崔丘那一派的眼中釘、肉中刺。他的官場生涯也因此跌宕起伏,三升三貶,一般的心髒承受不來。
當然,對時事政治并不那麽感興趣,至今連皇帝老子他生了幾個兒子都搞不清楚的梁國百姓之所以如此清晰地記住常夢庭這個人,還是多虧他那個與本人嚴重不符的字——萌圖。
“啊哈哈哈,常大人您老爹和您有多大仇啊。”喝醉了禮部員外郎勾着常夢庭的肩,說出了梁國百姓的集體心聲:“喲,還萌圖~哈哈哈哈,您明明一點都不可愛啊。”
第二天,這位可憐的員外郎就收到了來自常禦史極盡刻薄的彈劾,打包回老家陪田裏那幾頭老牛看夕陽去了。
李嘉找常夢庭,卻不是沖着他方正端良的品格去的,閉眼聽馬車有節奏的行駛聲,李嘉将要說的話反複在心裏默述,找常夢庭那是因為他是目前在梁帝面前最能說的上話的人,否則梁帝也不會親下聖旨将他從個偏遠藩鎮調回京中。
“少爺,李公子,常府到了。”李嘉心思剛剛落定,馬車即停了。
李諄托着李嘉幫她下車,看了常府朱紅大門一眼,吞了口口水艱難道:“李嘉,有句話我一定要提醒你。”
“嗯?”
“我舅公人很怪……你小心不要被他打出去。”
“……”
┉┉ ∞ ∞┉┉┉┉ ∞ ∞┉┉┉
燕國,潼關外三十裏的廣益鎮,大軍紮營在鎮外流霞河邊。蕭和權提着酒囊一口氣猛灌下去,烈酒入喉,燒得人嗓子冒火,卻也酣暢得痛快。他年紀尚輕,在此次北征中僅是個小小的準備将,但這是他第一次上戰場,說不緊張那就太假了。
西北的落日渾圓而碩大,比歌舞升平的汴梁多了一份蒼涼蕭條。遠在他鄉的日子蕭和權過慣了,族裏人死的死散的散,這樣的場景理應勾不起他的懷鄉與傷感。可看着一馬平川的寥落平原,蕭和權竟莫名地懷念起遠在江南的金粉之都。
柳絲如煙,碧草茵茵,巷陌深處人家寂寂。蕭和權無意識地念着背下的詞句,這是他在那小白眼狼書中看到的。他是個粗人,不動欣賞詩詞歌賦這些東西,但這句他一眼看去就記住了,尤其是後半句“白衣卿客,如切如磋。”
“白衣卿客……”蕭和權心上不期然地浮起一幅過往畫面,破敗的天井下,幾縷殘陽漏下。一人端然坐在臺上低頭靜讀,如雪深衣随風微漾……
媽的,他怎麽會想起那個小白眼狼!蕭和權及時打住自己的念頭,狠狠一抹嘴,信寄去金陵多久了,連根雞毛都舍不得回,虧他辛辛苦苦照着字帖練了好幾夜的字!
“蕭哥,在那嘀咕什麽呢?”軍中幾個年輕将領勾肩搭背地走過來,擠眉弄眼道:“一個人在這喝悶酒多沒意思啊。”這話一出口,各自心領神會,大家都是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到了青春期該有的沖動也有的嘛。
蕭和權伸着胳膊搭在栅欄上,嘴角挑着懶懶的笑:“軍中不可狎妓,忘了?”
老成一點的一青年拍在他肩上:“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還沒出潼關呢,這時候不找個機會松一松,以後還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命呢。”胳膊肘不懷好意地搗一搗蕭和權:“你小子還沒開過葷吧?走,老哥帶你去見識見識,人不風流枉少年啊是不?”
“蕭兄,一起一起嘛。”其他人起哄道:“怕他那個老子的啊,蒙将軍自個兒都去找他在廣益鎮上的一相好的了。”
再推拒就矯情了,蕭和權笑一笑,由着兄弟們推搡着往廣益鎮上去了。
廣益鎮在西北這種地方勉強可稱得上熱鬧,這裏是潼關附近唯一一個大的城鎮,走南闖北的腳商如果不想露宿郊野,只能選擇在此歇息。廣益鎮具備任何一個交通樞紐所應有的基礎設施,包括花樓這種服務性行業。
夜幕未至,沉香樓裏人影稀稀,紅燈暗暗,三兩衣着清涼的姑娘歪在欄上插簪弄發,程媽媽雙手叉腰在樓下吼着個姑娘,忽見着一群少年郎簇擁進來,撇撇他們的衣裳,鼻孔裏重重哼出兩道氣,一看就是幾個沒錢的小兵痞!不待見!
倒是樓上的姑娘們瞅見了,眉開眼笑,帕子紛紛丢了下來:“喲,好俊俏的小哥兒~”
既然是來找樂子,銀子必是少不了,有銀子程媽媽的臉上笑容也有了,忙招呼着:“來來,小兄弟自己看有沒有合眼的。”
蕭和權和沒骨頭似的長身依立在柱子上,冷不丁懷裏撞進個溫香軟玉,香氣襲人:“小哥哥~我來陪你好不好?”
調笑間,緋衣女子牽着蕭和權的衣角便往樓上走,樓梯上方絲絲銷魂聲婉轉飄來。
幾個沒搶到先手的姑娘又嫉又恨,使勁咬碎手帕,妹妹的,老娘先看中的好麽!蕭和權臉上似笑非笑,任女子帶着他一步步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