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先生

姑蘇有個教書先生,模樣生的俊俏的很。

一表人才,為人溫和随性,引得無數姑娘芳心暗許,唯一的缺點就是就是閑來無事喜歡小酌幾杯,酒品還不怎麽樣,醉了就喜歡寫些□詩歌文,再畫幾張妙圖相配,後來裝訂成冊,竟成了本神作。

有人看中他的文采與畫技,親自上門談了合作事宜,正好這位先生酒勁上頭,一拍腦門應下此事,二話不說,在封面上簽了自己的大名——君子游。

看着酩酊大醉的君子游,奸商谄媚一笑,堆出一臉的褶子,“先生,這書您總得取個名不是?還有裏面的人物,最好也得有點噱頭……”

明言暗示之下,君子游頭一點,大筆一揮,一行清秀的字跡躍然紙上。

後來,一本名為《晉王風流事》的奇書就風靡了整個長安城。

那長安城是什麽地方?一國帝都啊,更是缙王蕭北城的勢力所在。

這“晉”與“缙”同音,說不是在含沙射影有點牽強,所以看客都是心知肚明,風流事的主角就是當今聖上的親侄子,還會不自覺把缙王本人帶入到此書描述的細節之中,那叫一個香豔……

這事越傳越大,越傳越遠,終于被蕭北城聽到風聲,親自看了這話本,好麽,居然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寫成,讀者只要認識幾個大字,就能看懂其中的深刻意味,什麽虎狼之詞都敢寫,簡直膽大包天!

就是那鬥大的字不識一個的白丁也沒關系,書裏的插圖每一張都能深入探究趣味,難怪如此暢銷,就連那未出閣的大家閨秀,都會紅着臉囑咐丫鬟出門時捎帶一本回來瞧瞧,一時蕭北城也成了京城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蕭北城是何許人也?皇親國戚,王侯将相啊,能吃這種啞巴虧?毫不拖沓,先逮了那售□□書的奸商下到牢裏,餓了他幾天,也就老老實實交代了君子游的下落。

缙王聽着貼身護衛沈祠來禀,說那破書的作者就在姑蘇,盯着封皮上那工工整整的“君子游”三字,冷笑着把書頁撕得粉碎,丢進炭火盆燒成了灰,吹着口哨召來愛寵,咬牙切齒道:“那就出趟遠門,會會這位‘君子’。”

于是左臂立着只鷹隼的缙王,就對上了肩頭趴着只黑貓的先生。

同是愛寵,一個神采奕奕,一個半死不活。

一個通體雪白沒有一絲雜毛,一個黑不溜秋,也沒有一絲雜毛。

再看其主子,绛衣黑袍還繡着條張牙舞爪的盤龍,君子游這一數,糟糕,四爪蟒袍,左佩寶劍,右挂香囊,非富即貴。

反觀自己這一身布衣,他配嗎?他不配。

要想知道發生了什麽,還得從半炷香以前說起。

君子游這廂還在自家私塾裏教孩子們讀書習字,忽聽屋外喧嚷,出門一看,浩浩蕩蕩的随從隊伍就停在門前,為首的馬車窗內伸出一只修如梅骨的手,指間夾着煙杆,從竹簾內溢出了若隐若現的白霧。

君子游腦子靈光的很,見這陣勢什麽都懂了,猜出對方就是現在最想弄死自己的那位,趕緊把人招呼進門,坐在最貴的那把……木頭板凳上,開始避重就輕胡言亂語。

“王爺,您什麽都不用說,在下甚虛子,自小道觀裏長大,精通風水玄學,您大老遠跑來找我是為了啥啊?要是選陰宅,您可算是找對了人,只要您一句話,錢到位了,在下立刻走遍天南海北,上天下海,掘地三尺也給您找塊風水寶地出來,您看怎麽樣?”

沈祠在一旁聽着這話,冷汗都流下來了,看着自家王爺臉色越來越差,心道這位先生還真是不知死活,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還有心情說些屁話。

蕭北城卻是按捺住了火氣,把煙杆往沈祠面前一遞,點燃煙絲深吸一口,湊近幾步微微俯首,把煙霧呵在君子游臉上,嗆得後者連連咳嗽。

“本王看你可不虛,寫得出那種下流不堪的東西,你不光腎好,膽子還不小。含沙射影,可真有你的。”

君子游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哎,王爺您說笑了,這帽子在下可扣不起,恕在下直言……”他故弄玄虛的湊到蕭北城耳邊,悄聲問:“……您是攝政王嘛?”

“大膽!上有皇上太後,前有文武雙相,再敢胡說八道就拔了你的舌頭!”

“那不就得了。只要看過書的人都知道,這文中的晉王可是攝政王,莫說那美倌兒俏戲子,連皇上都敢睡,在下鬥膽問一句,您配嗎?”

這話聽得沈祠一個激靈,後脖頸兒嗖嗖冒着冷風,心道這位到底是何方神聖,可真是什麽話都敢說,他知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誰啊?在京城說一不二,就連皇帝也要給他三分顏面的缙王蕭北城啊

随扈們聽着君子游的話都是汗毛直立,只有蕭北城不怒反笑,把煙杆收回袖中,背着一只手走到庭前。

“沈祠,你可知天後在看了《讨武曌檄》後說了什麽?”

這話看似是問沈祠,實際卻是說給君子游的,前者不明所以,後者洗耳恭聽。

“嗯……如此人才未能重用,宰相之過矣?”

“不錯,此檄文就是駱賓王在跟随徐敬業起兵讨伐武後時所寫,天後看到其中所述的條條罪狀,從中發現了駱賓王才能所在,并未急于誅殺異己,反而有意将懷才之人收入麾下。”

“可是駱賓王沒有投靠天後,到徐敬業兵敗後失蹤,就再也沒出現過了。”

“往好聽了說是看不清時局,說白了就是不識好歹,所以他的結局只有一個死。而近些日子,本王也發現了一個人的才能,卻不知他究竟是韬光韞玉,還是不舞之鶴……”

蕭北城皮笑肉不笑的看向君子游,後者倒還像個沒事人似的,認認真真聽着兩人一唱一和,後知後覺這話不對勁,裏外明顯是在說他,趕緊退了幾步,回敬尴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王爺……”

“《晉王風流事》中的詞句雖登不得大雅之堂,卻是善用修辭,營造出了奇妙的意境,就好比第 三章第四節中‘如意高起滿瓊觞,幾度春響燕啼嘤’這句。”

沈祠品了半天,也沒琢磨出其中的意味,“王爺,如意不是用來瘙癢的嗎,瓊觞……不是喝酒的嗎?”

“你真是蠢笨如豬啊,跟在本王身邊這些年,一點長進都沒有!”

可見看客腹中要是沒點文墨,或是對此一竅不通,就品不出其中意趣了。

恍然大悟的同時,也讓人懷疑缙王是否深谙此道……

君子游偷笑着煽風點火,“哎喲王爺,在下身為作者都記不清這些細節,您卻是倒背如流,是看了多少遍才能記得如此深刻啊?”

“能讓本王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先生真乃神人也。為了你這滿腹文采,本王不遠千裏從帝都前來姑蘇,為的是求賢二字,不知先生可有賜教?”

一聽稱呼變了,君子游覺着不妙,看樣子這厮八成是想套路他進坑,得趕緊找個理由開溜。

說辭都想好了,就說他其實是來凡界歷劫的仙尊,缙王就是今生點撥了他的貴人,聽君一席話,如聽仙樂耳聰目明,彈指間心如明鏡,就這麽飛升了。

……大不了過幾天再找個小城,往街口一蹲,支個算命攤子坑蒙拐騙,總好過莫名其妙被缙王拐帶去了京城,到時候連自個兒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君子游媚笑着搓了搓手,“王爺您聽在下說,其實是……”

“想推辭,無妨。古有漢昭烈帝為請諸葛孔明出山相助而三顧茅廬,今有我蕭北城求賢若渴,前來姑蘇四顧,先生可記着了,四次。你只有四次機會。”

幹脆不給君子游口若懸河的機會,蕭北城也是個爽快人,果真有着三顧茅廬禮賢下士的氣勢,一沒威逼,二沒利誘,看起來還真像那麽回事。

君子游一聽這話挺起腰背,端出了儒門雅士的氣質,省的別人以為他就是個只會寫話本的不入流文客,人模狗樣朝人拱手鞠了一躬,朗聲道:“小人謝過王爺擡舉,恭送王爺。”

心裏還想着趕緊送走了這位,他就可以收拾收拾準備跑路了。

蕭北城幹脆的出了門,擦肩而過時,立在他左臂的白隼還撲騰着翅膀,朝君子游肩上的黑貓嗥叫一聲。

動靜挺大,後者也被吓了一跳,沒想到他養了幾年的這位貓爺才是真正見慣了大世面的高人,一爪子直奔白隼撓了過去,讓缙王的愛寵當場挂了彩。

這段插曲讓君子游意識到,蕭北城絕對不可能輕易放過自己。果不其然,帶着随行的人馬離開他只容得下兩雙腳的一方庭院以後,這人進了馬車,裝模作樣繞着院子晃了一圈,又停在了門前。

沈祠上前一掀帳簾,從裏面探出一只握着煙杆,骨節分明的手來,被随從扶下了車,負手站在門外。

“先生,小王二顧茅廬,還請賜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