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016年秋冬

2016年秋,H市H大學。

潤蘊将實驗臺收拾好,取下實驗手套,彎了彎站麻了的大長腿,“這年頭太費腰了”,一聲嗤笑聲傳來,隔壁實驗臺師姐從玻璃後伸出帶着口罩的小腦袋,“小潤蘊,你這麽年輕就腰不好啊,師姐我當年可是連續站過六個小時的人。”

潤蘊靠着實驗臺,捶着老腰,調侃道:“師姐,我做實驗站着的時候是要彎腰的。”

又被調侃了身高的師姐翻個白眼,輕哼一聲繼續投身實驗當中。

潤蘊一邊活動着筋骨,一邊往休息室走,可還沒到門口,宋教授的大弟子就急沖沖跑過來,“小徐小徐,老板找你呢。”

可憐整個上午一口水沒沾的“老人家”只能捶着腰轉個方向,朝宋教授辦公室走去。

剛剛升入大三的潤蘊在學霸室友的帶動下,居然燃起了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前兩年一口氣參加了好幾個社團,練就了一身好本事。一邊寫新聞稿一邊背四級單詞,一邊開部長會議還可以刷着高數題目。幸好本身學習底子還不錯,吃着老本度過了大一,可惜大二上學期的大學物理把她狠狠摁在地上摩擦了整個學期,熬了兩個通宵複習的潤蘊面對着勉強及格的大學物理成績,苦着臉發誓以後好好跟着學霸室友聽課。

宋教授是潤蘊的專業課老師,潤蘊在大二結束的那個暑假開始跟着宋老師學習,剛剛那個師姐就是老師安排指導她學習基礎操作的研二生。

輕輕扣了扣門,聽見老師的回應後,潤蘊收起臉上的懶散與疲憊走進去。

“坐吧,你給我的報告剛剛都看完了。”

潤蘊坐下沒有應答,眼睛裏露出期待和緊張。

“本來一開始看第一遍我覺得很不錯,可是回味起來感覺邏輯不對啊,實驗順序也有點亂,選題方向還行,但是……”

潤蘊勉強睜大眼睛,昏昏欲睡的感覺爬上來了……

“咳,所以,你再去看看文獻重新改一改,星期三交給我吧。”宋教授明顯感覺眼前人的思緒慢慢飄忽,輕咳一聲,收了個尾。

潤蘊在心裏嘆口氣,不是第一次了,如果算得沒錯,這是這份材料修改的第三個月了,無論怎麽改,都有種縫縫補補的感覺,最難受的是它要表達的意思和自己一開始的想法偏得更遠了。

Advertisement

這一次怎麽說都要解決了,潤蘊咬咬牙,試探性開口:“宋老師,我這個已經改過很多回了嘛,現在也不知道怎麽修改了,文獻看過很多了就是沒有感覺,您看看可不可以?”

宋教授愣了愣,擰起眉頭想了想,在潤蘊期待的目光中猛一拍大腿,“是了,這事我怎麽給忘了,你等一下。”說着在偌大的辦公桌上翻翻找找,不多時像個寶貝一樣抽出一小沓紙,潤蘊激動地拿過“武功秘籍”,一看,滿頭黑線,怎麽又是一篇文獻啊!我不想看我一點都不想看了。

“這個你一定要好好看看,這個的第一作者也是本科生,學習的方向和你一樣的,她是我師姐帶的學生,很有天分,現在應該讀研二了吧……總之很适合你看。”說着也不管笑容僵硬的潤蘊,端起桌上的保溫杯,吹吹上面的枸杞,一臉享受的模樣。

潤蘊攥着手上幾頁薄紙,道謝走出辦公室,深吸一口氣,拿起瞥了一眼,一下子看到了最明顯的那三個字,“……謝硯晗……”

與此同時,S市S大學。

謝硯晗輕松考回了S大學的研究,而且跟随了材料院最難搞定,但也是資歷最高的章勁教授學習。從考研初試,到查分,再到準備複試,一系列腦力活都沒有讓她覺得疲憊,但是當新學期第一天開學,“興沖沖”提着行李箱打開寝室門,看見裏面站着的人,一下子心裏湧上疲憊了。

李暹初正好在整理衣服,她思考着等會穿哪一件去見自己的導師,突然聽見開鎖的聲音,馬上展露出一個溫柔的笑容轉向門口方向,眼睛的反應比大腦反射弧還快,難以置信地一眨,又一眨,再一眨,大腦終于趕上了,反應過來便驚地往後退了一步。

兩方選擇最終卻負負得正的奇妙緣分,好巧不巧研究生享受的還是兩人間的高級福利。

應該是一分鐘,也可能僵硬了兩分鐘,謝硯晗壓下心底的不悅,回了一個淺笑,然後自顧自拉着行李箱走進來。

兩天後,木清柔在工作會議上收到了謝硯晗的微信信息,震驚地一下子站起來,“淦!”正巧領導發愁該将項目指給哪個小組,見她那麽積極直接站起來,自薦說“幹”,馬上應允了,“好,那就給清柔這一組吧!”

秋轉冬就在一瞬,似乎刺骨的妖風的到來就意味着換季了。已經到了期末時分。

潤蘊無聊地趴在桌上,手上的筆還在寫寫畫畫。有好奇的人湊近一看,嘲笑道:“我說潤蘊,你在畫一些啥哦,老是看見你在不同地方畫,實在是抽象。”

只見那團應該叫做圖案的圖案,也感覺像小型塗鴉一樣的藝術,下方約莫四分之一個橢圓弧,橢圓弧和上方的銜接處是一個小矩形,傾斜着,中間還有一條波浪線,最難以解釋的還是矩形斜右下方連着四分之三個圓。

怎麽看都奇怪,不清楚代表着什麽。

潤蘊回神,看着自己的傑作,嘆口氣,“這是丸子頭”,不做過多解釋,繼續幹原來因走神而抛下的事情。

好奇的人咂摸着嘴,這麽一提醒,還真有點像。下面橢圓弧不就像後腦勺,矩形就像紮起來的部位,四分之三的圓不就是鼓起來的那個丸子頭嗎?

好奇之人見潤蘊不再理會自己,也不多問了,識趣地離開。

潤蘊又翻開了擺在眼前的資料,正是宋教授送給自己的那一篇論文。很明顯,上面滿是被人精心研究過的痕跡,紅筆藍筆黑筆,各種标記,褶皺和翻頁痕跡明顯。不懂的地方都有詳細解釋。

潤蘊從收到這份“禮物”的第一天晚上忍不住打開仔細看完後,就愛不釋手了。一有疑惑就從這篇論文上找解決辦法,不論是遣詞造句還是邏輯表達,實在讓她這一門外漢挑不出任何毛病。“如果不是這篇最後的總結沒有更深入一點,起碼可以擠進SCI一區”,潤蘊最後一次帶着自己的材料去找宋教授的時候,他是這麽評價謝硯晗的這篇論文的。

“S大學……哎,有點難啊,S大學……”,潤蘊算着自己的績點還有競賽貢獻,以及學術性研究的成就,“起碼績點還要提高0.1個數,只有半年了肯定達不到,那就需要一個國家競賽獎項還需要有一篇最普通的論文”,桌前的人緊縮着眉頭,很顯然,遇到的問題難倒她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