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得子
這一年裏,胤禩仍舊忙着去工部辦差,不求出頭,但求無過,偶爾不忙的時候也會溜回府裏陪自己有身孕的福晉。
毓秀大概身體底子有些熱氣,懷孕之後時常睡不好覺,也食不下咽,即便是由着丫頭嬷嬷用盡方法哄着用了些湯水,也會轉頭便吐得天翻地覆。如此一來,不過才四個月,毓秀便瘦了許多。胤禩很是擔心,一回府便時常寸步不離的守着。
工部的人大多不怎麽勾心鬥角,又都知道胤禩府中的情形,即便有也不會在胤禩頭上找不自在,倒是太子一黨借着‘懈怠差事’的由頭,在康熙面前參了幾本。老爺子留中不發了幾日,最後實在是煩了,便随便尋了個由頭将胤禩敲打了一番。
胤禩觀察了一下,覺着老爺子是有些不滿,但也沒認真發火兒,心中也便定了些。他哪裏知道,老爺子是見着他那副緊張的摸樣,想起自己年輕時赫舍裏第一次給自己生阿哥時,自己也是這副德行,果然是子肖父啊。
幸而過了頭四個月,毓秀終于不再如何吐了,能吃得下東西,只是仍有些睡不踏實,身子也漸漸重了。胤禩更是出除了衙門差事,哪裏也不走了,每日在院子裏陪着毓秀散心,兩人感情倒是愈發好了。也許是有了胤禩毫不掩飾的疼愛,毓秀徹底脫去了往日的郁郁,也漸漸開懷起來。
這一年,胤禩幾乎是心無旁骛專心等着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不過問別的,但鄉試舞弊案還是如期發生了。
與上一世一樣,順天鄉試發榜以後,便有考生寫成文章張貼在街市上,隐射考官利欲薰心,賣官鬻爵,趨炎附勢,不問文章優劣,只問給多少賄賂錢,所以名列前茅的皆為朝廷高官子弟。文章中甚至指名道姓地點出大學士王熙、李天馥,尚書熊一潇,左都禦史蔣宏道,湖廣巡撫年遐齡等子孫通賄中舉的情形。
這件事情在民間造成的影響極大,也極壞。很快便在百姓中形成談論的風潮,對朝廷科舉的面子傷害極大。
因為這次鄉試的正副考官是修撰李蟠、編修姜宸英,于是,民間很快便有了“老姜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的傳言散布開來。
到了十一月,江南道禦史鹿祐疏參李蟠、姜宸英等縱恣行私。康熙帝勃然大怒,命複試後對李蟠等嚴加議處。
這個時候,八貝勒府裏确實止不住的喜氣洋洋,因為就在不久之前,八福晉與妾氏張氏先後為胤禩産下了兩個足月的孩子。
張氏比毓秀早一個月分娩,生下一個眉清目秀的男嬰,胤禩看了便知這個孩子就是前世的弘旺,自然喜不自勝。
等到毓秀分娩的時候,胤禩在産房外急得一整夜沒合眼,聽着毓秀慘叫了整整一夜。第二日淩晨的時候,筋疲力盡的八福晉終于産下一個女嬰來,母女平安。
胤禩抱着這個紅得像紅皮猴子的小丫頭卻是笑得合不攏嘴,那疼愛之情溢于言表。毓秀本有些遺憾沒能給胤禩生下一個阿哥,但卻見胤禩整日裏摟着這個皺皮的小丫頭不肯松手,那喜悅之情并不似裝出來的,心也便漸漸定了些。
倒是張氏得知福晉生的是個格格之後,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自己犯了忌諱,更是越發小心安分了起來。
康熙正被一堆雜事,尤其是鄉試舞弊案折磨得焦頭爛額,聽說老八府上幾乎同一時間兒女雙全了,總算有了些喜事兒可以樂呵樂呵。這一高興,提筆一揮,名字便這麽有了。
Advertisement
八貝勒長子賜了字‘旺’,取家宅新旺的意思,希望這小子開頭,多帶幾個弟弟妹妹出來。
滿人家的格格多半沒名字,只有小名兒給長輩叫着,大多也是按着輩分來排着,比如二格格,三丫頭,五格格一類的,八貝勒府上的大格格是嫡妻所出,又是老安親王的曾孫女,自然有些不同,兼之之前打壓了一下毓秀的阿瑪,這次也存了安撫的意思,便由老爺子親自給賜了‘靜娴’的字,寓意希望這個孩子長大之後能夠安靜娴淑的意思。這兩個字是漢文,卻不是滿文音譯,倒是讓胤禩頗為驚詫。
胤禩入宮謝了恩,又跑到儲秀宮去見了良妃。自從毓秀快要臨盆開始,胤禩請了安之後便極少在宮裏耽擱,因此與良妃說話的時候也短了,如今想來還真是不孝,這可不是‘有了媳婦忘了娘’麽。
良妃倒是不甚介意,她是過來人,自然知道女人生孩子的時候多想要自家男人陪伴,自己命薄沒這個福分,如今見着兒子疼愛媳婦,一家人和美,她又如何會有怨言?甚至是拉着胤禩的手叮囑他,不讓他在外應酬,要多多回府裏陪着福晉。
等胤禩回府的時候,手裏又多了許許多多的小玉件兒,小金鎖片兒一類的,都是惠妃和良妃送給小阿哥小格格的。其中一套用和田白玉玉胎雕刻的十二生肖小物件尤其玉雪可愛,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正是良妃最喜愛的一套小玩意兒。胤禩認得的,是當年一塊整玉,給太皇太後雕了玉佛之後,餘下的邊角料兒雕刻的,還是良妃封妃的時候老爺子賜下的。
毓秀原本有些看不起良妃出身,但這些日子以來,她與胤禩感情日篤,加上自己也是當了娘的人,也漸漸磨平了棱角。又聽了胤禩笑眯眯得說起這件小物件的來由,心頭一暖,主動提出等出了月子,想抱着小格格入宮請安,順便讓額娘也瞧瞧。
胤禩一怔,喜得都不知說什麽好了。歷盡了前世種種,看過老四當了皇帝還對自己的兒子諸多猜忌整日防範着,再想起自己與小九的結局,如今想來,還有什麽比安享天倫更重要?
張氏分位太低,不能撫養孩子,何況如今八福晉主持大局,于是弘旺便養在八福晉名下。張氏對此毫無怨言,畢竟這是祖宗禮法,是規矩。出了月子,便恢複了每日去向八福晉請安立規矩,一個月下來,毓秀也覺着張氏是個懂事的,對她也和顏悅色了許多。
到了第二年正月的時候,順天科場終于等到了複試,興許是老爺子擔心這次科考的确不公平,同時也覺得考官過于懦弱,或是矯枉過正,決定先由九卿科道齊集詳閱,最後由他來親自做最後的批閱。
等到二月初結果出來之時,衆人都松了口氣,本以為複考結果會一塌糊塗,許多人甚至答不完考卷,誰知情況還好,許多文章寫得也不算太差。
老爺子整個正月都陰郁的神情終于緩和了些,對大學士道:“這也算值得高興的事兒,至于那些落第的人在外埋怨毀謗朝廷,也是在所難免的,不能杜絕。”之後,所有試卷在九卿面前啓封,由衆人合議定等,三等以上仍令會試,四等中那些确實狗屁不通者,全部黜革。
無論如何,這次考場失職的後果依然釀成,何況主副考官的确也有些問題,細查之後,才發現那副考雖是姜宸英,但他七十歲才做官,老眼昏花看不清字,這才被主考官李蟠鑽了空子。姜宸英自然罪不致死,但等到康熙着人去獄裏提人之時,才知那姜宸英因為年齡太大又被氣着了,入獄之後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老爺子本想嚴懲李蟠,但最終還是從寬了,着原主考官李蟠遣戍關外。胤禩知道,這時老爺子年紀漸漸大了,心也軟了,總想着仁政,對百官們倒是越來越仁了,只可惜,對這些兄弟們……
搖搖頭,胤禩這次置身事外,只一心一意在家逗着一兒一女叫‘阿瑪’,笑呵呵地看着他們滿床爬來爬去。
新年過完了,這一年,胤禩剛滿二十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加上剛添了一兒一女,見着誰都是笑眯眯的,正可謂是意氣風發春風得意。
四月的時候,他随着老爺子再次巡視了永定河,老爺子對河工治理非常滿意,大大嘉獎了胤禩與于成龍,胤禩非常虛心地将所有記得名字的治河官吏都提了提,将功勞都往他們頭上推,自然讓老爺子更加開心,一揮手,所有人都有賞!這些苦哈哈的河工們平素哪裏有人肯為他們出頭,于成龍又是個一板一眼的,不算太會做人,碰着胤禩這麽個活菩薩,頓時感激涕零,紛紛将衷心暗自表給了八貝勒。
一轉眼過了五月,弘旺和靜娴都滿了七個月,雖然還不能站穩,但一聲口齒不清的“阿瑪”、“額娘”卻是能整日叫着了。胤禩前世得了這兩個孩子的時候,正是奪嫡剛剛開始的時候,他整日裏忙着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加之兩個孩子都是妾氏所出,他對兩個孩子自然不算太上心。一晃眼兒等他回過頭來想逗逗兒子,才發覺兒子都會自己走路給自己請安了。
這一世可不一樣,靜娴是毓秀的孩子,弘旺又提早出生了十年。前一世弘旺懂得藏拙,卻也有些資質平庸,這一世他可得好好看着,如果能養得像老四家的弘晖最好。
到了五月底的時候,老爺子果然下旨準備巡幸塞外,這從随行的阿哥人數衆多,大阿哥、太子、三阿哥胤祉、老四、自己,十三、十四、十五胤禑、以及剛滿六歲的小十六胤祿都在伴駕之列。
以往聽說要伴駕,胤禩大抵是高興的,去草原更是他重生之後一直想做的事,只是如今家裏一兒一女卻是讓他有些舍不得了,恨不得能日日留下來陪着他們牙牙學語。
毓秀知道了笑胤禩得了便宜賣乖,在家帶孩子是婦道人家的事兒,你一個爺不好好出去辦差,天天擱家裏怎麽好?雖然是說道,但毓秀語氣裏卻沒什麽不滿,上次去廟裏祈福之後,她真是變了挺多。
胤禩一愣也覺着是這麽回事兒,怎麽自己重活一回越來越沒出息了,便整理了心思,跟着老爺子一路去了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