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主意
周家的田地是都租種了出去,佃戶每年上交一定的糧食就可以。何況如今周家最大的收入來源也不是租金,而是周南每次從安南城回來後“上繳”的家用。
“安哥兒啊,小南這些年雖然掙了不少錢,但扣除置地和日常開銷之後也花得差不多了。現在你們既然成了親,剩下的這筆錢就交給你了。”晚飯過後爺兒三個在外面侃大山,陳喜弟就悄悄将葉小安拉進了屋裏。
葉小安瞅了一眼被塞入手中的東西,那是一百兩的銀票,右下角還有某某銀莊的字樣并蓋着鮮紅的章。以這裏的購買力來算,一百兩着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我們剛剛成親,哪裏用得上這麽多銀子?何況這是小南孝敬你們的,麽麽還是快收好。”雖然與長輩相處的經驗不多,葉小安也知道這份銀子是萬萬不能收下來的。
見他并非假意推辭,陳喜弟臉上果然表現出滿意的樣子,點了點頭又按住他要将錢塞回來的手,道:“剛成親正是要開始為自己打算,以後若有了孩子可不得準備些東西?這一百兩銀子就當是我和你爹的心意,以後小南賺了錢也不用如數上交,家裏的田地也夠吃了。”
其實除了購買田地,這些年周南給的銀子也有上千兩了。要不是他們兄弟倆都沒有其他想法,願意在村子裏住着,他們早就可以搬到鎮上甚至城裏去。陳喜弟拿出這筆錢也只是表個态,若是葉小安真正想自己當家,這會兒就該歡歡喜喜的收下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既然組成了小家确實是該提醒他們要自己獨當一面應付外面的關系了。所以陳喜弟态度十分堅決,這一百兩銀子葉小安最終還是沒能還回去。
“麽麽既然給了你,你就收着吧。”葉小安原本指望周南還回去,沒想到他只看了一眼輕描淡寫的說。
“那給你保管吧,你家裏不缺食穿,我也沒什麽要買的。”葉小安生怕自己管不住手腳就花完了,忙将銀票拿到周南面前。
“我們家。”周南咬字清晰的糾正他的話,又道:“我能賺錢,你收着就好。以後咱們的錢就按麽麽的意思,交了家裏的花用之後都給你保管。”
我也能賺錢養家!葉小安默默地想,但想到直到現在自己一個銅板也沒有賺過,硬是把這句話壓了下來,只是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日子便是這般平淡如水般的滑過。葉小安最初就有吃苦的覺悟,最後卻沒有派上用場。等他漸漸适應了一大家子的生活,春季最忙碌的時候也已經過去。
一個月內又回了兩趟家裏,葉又平也表示沒什麽需要幫忙的,每次都急急将他們推了回來。何春南想上門打秋風的事他自然也聽說了,不過他每次回去周南都陪着,他們也不會光明正大的到跟前來。四哥既然都是采取不聞不問不理會他們的态度,他當然是支持的。
“今兒我就給你做個陽春白雪,也好教你嘗嘗我的手藝。”春耕結束,鎮上的學堂也重新上課了。這日周樂康和陳喜弟一并送周北去鎮上,家裏便只剩下他們兩個。鍋裏還有早上蒸的臘肉片和鹹魚幹,不過就在葉小安挽着袖子要下竈房時,周南攔住他發了話。
“看什麽,不相信你家夫郎有這個能耐?”長輩不在家,周南說話又輕忽起來。葉小安忍不住想,真正到了安南城做生意他該是個什麽樣子?陳喜弟要是見到過,肯定也不會一口一個我家小南很乖巧很省心的樣子。小小的竈房裏擠着兩個人,周南從沒被他用這樣專注的眼神看過,又忍不住道。
“能上山又能下地,會寫字也會下廚,我只是在想還有什麽事能難倒你?”葉小安忙否認了,他技術不過關原本就是硬着頭皮上的,現在有人請纓再好不過了。
Advertisement
陽春白雪這名字起得好,雖然知道取來也不過是個噱頭,但還是沒料到最後端出來的是小蔥肉片炒粉條。而且這裏的粉條顯然還很粗糙,幾乎有他尾指粗細。
“吃吧,別看這東西顏色不怎麽樣,味道卻不錯。這還是我在安南城時從別的地方換來的,不容易買到。”周南在他對面坐下,兩人就着剩菜和粉條也足夠吃了。
“這個粉條,不容易買到?”葉小安咽了咽口水,他吃過米粉河粉土豆粉,卻從沒見過這樣帶着淺灰色的,看起來就像沾了灰塵沒洗幹淨。也許是這幾天在這裏吃得好了,竟然覺得有點倒胃口。
“也不一定,它能存放挺長時間的,你要是愛吃下次咱們去多買些回來。”周南是見過有些地方的人将這種粉條當做主食的,而且賣到安南城之後也頗受歡迎,因此誤認為他也十分喜歡。當初他就曾打聽過,知道這種粉條很可能是用一種植物根莖為原料做成的,但這兩樣形狀口感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是怎麽聯系起來的卻完全想不透。對方沒有詳細說,大概也是不想洩露這個秘密的。城裏人過日子還是與普通村民不同,一日兩三頓的幹飯吃膩了,偶爾也想換換口味。這種東西既能飽腹,味道也不差,能幹炒能做湯尤其是孩子們特別願意吃。
葉小安嘗了一口,雖然色香味已經差了兩樣,但是口感滑膩,味道卻還不錯。
不過這種粉條,他卻是會做的。當初去旅游看完山水,就被當地人忙忙碌碌洗紫薯做粉條的勁兒吸引了,挺認真的觀摩了一把。不過人家做出來的顏色漂亮多了,曬幹之後用小白線綁成小卷,都是透明裏帶着淺紫色的。他最後還一口氣買了好幾箱,可惜還沒有嘗嘗味道就來了這裏,最後肯定也沒人記得了。
呼嚕嚕的吃了兩碗,葉小安忽然問:“你們村子裏沒有人種紅薯嗎?”
“紅薯?”周南側頭想了會兒,才記起那些青翠且長得極快的藤苗,還有收獲時像地蛋一樣從地下挖出來的根莖。塘橋鎮甚少有人種這種東西,他以往在別處趕路時倒是在田邊見過不少。要是追究起來,大約是他十歲左右時村裏也有人嘗試種過,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都抛棄了,現在恐怕一家也找不出來。當初就是當成稀罕物傳到村裏來的,現在依然比較少見,只是大家都看不上了。
想到這裏,他便将自己知道的粗略說了一下,又道:“我聽人說這東西雖然極容易成活,産量也不錯,但是不頂肚子,因此大部分人是寧願種地蛋的。”
葉小安聞言心下了然,紅薯其實還算飽肚,但是光吃這個容易脹氣。而且因為它促進消化,要是窮人家光吃兩頓肯定餓得快。現在雖說還有人過窮日子,但是只要有一份田地總能掙到口糧的,對于紅薯這種東西自然也不太看得上。地蛋與紅薯都是旱地裏種的,為了方便管理當然只選其一。
“這種粉條真的賣得好?”這段時間葉小安可算是無所事事的,白天裏陳喜弟并不使喚他做飯,按他的說法是老周吃不慣別人的手藝。晚上則是在鬥智鬥勇,不過近來已經是步步淪陷的境地了。他腦子裏一直轉着要賺錢的念頭,不過想出來的點子總是很快被自己否認了。
現在他是一頭熱,周家人都各有自己的事情,也不能指望別人幫忙。而做小本生意,要打破原來的格局跟旁人分一杯羹并不容易,除非你能找到新鮮、與衆不同的東西。
他也是想得瘋魔了,剛才一聽周南說賣得好,心裏就轉開了念頭。大概因為他們去的地方是個相對封閉的民族自治區,那些人制作粉條的方法也十分原始,除了吃些苦,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
“當然,我認識一個外地來的朋友,他每年跑安南城都要倒騰不少東西過來。聽他提起過這種粉條的成本很低,都是他去村子裏跟人收購來的。以前安南城大部分雜貨鋪都是跟他拿的貨,這兩年供應不過來,才有人學他這樣倒騰。”說起來商人做的無非也就是低買高賣的事,只要利潤空間夠大,甭管賣的是什麽東西。也不怪他們低價收回來,指不定在當地就只值那個價錢。一個村子只要有這麽一門生意也能養活不少人,就像嚴家兄弟做青磚,也有不少買家是倒手賣出去的。
“鎮上呢?買不到嗎?”葉小安望着碗裏的粉條,這樣的成色遠遠及不上他見過的那些。要是試上兩次,他有九成的把握能做出來。如果有市場,以後讓四哥把旱地都種上紅薯,把這個做粉條的辦法教給他小賺一筆肯定沒問題。
“比較少見,麽麽曾經去找過,多數都已經被壓碎了,肯定也是從別的地方流過來的。”不說遠的,從安南城到塘橋鎮就要走不少路,肯定不比自己帶回家的。不過他這麽詳細的問下來,周南也猜到了他的念頭:“莫非你想搗鼓出這種東西來?”
這麽一說,他心裏不免疑窦重重。葉小安住在這裏難免也會聽說以前他不願成親的事,有一日便問他最後為什麽選了自己上門提親?
為什麽?大概是麽麽一直在催他,而他知道自己遲早會無法堅持下去,所以便在這一刻松口了。說不上一見鐘情,但是在被北子拉過去“管閑事”之前,他真的沒想到會遇上這麽與衆不同的小哥兒。身處劣勢時不慌不忙,眼神堅定,好像随時能沖上去把那個大胖子咬一口。
而現在,葉小安在追問時顯然也是條理分明的,他在打聽這種東西的銷路,從遠及近。其實如果能自己做出粉條肯定是門好生意,但是他一個沒出過遠門的小哥兒哪來這麽多想法,而且好像沒有絲毫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