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事成
天才微亮,葉小安就準時睜開了眼睛。這些日子雖然是兩人同床而眠,但是各自卷着被子也相安無事。最初周南似乎也不太高興,但鬧騰了兩回親親,見葉小安一直高度緊張還是讓步了。
塘橋鎮雖然沒有人家種紅薯,但是他們這個縣城就有六個鎮,下面更有不少村莊,周南只花了兩天時間就給他拉了一牛車回來。只是昨天回來時就晚了,也沒顧得上收拾。
估算了下天色,現在大概剛過卯時,葉小安略一猶豫就起床了。雖然他也算不上勤快,但想到要做的事還是充滿幹勁。清晨的風帶着露水,他打開房門後縮了縮身子,又回去添了件衣服才跑出來。
紅薯就在堂屋門背倒了一地,看起來該有幾百斤了。葉小安挑出幾個看了看,都沒什麽蟲眼,立即挽起袖子去打水。
紅薯要做成粉條一定要清洗幹淨,不然最後沉澱的料裏也有泥土。葉小安雖然有幾分信心,也不敢馬上都拿去做。他先洗了五六斤紅薯,然後将它們胡亂砍成幾塊後放入木盤,拿了事先準備好的木棍用力搗碎。
這個步驟原來用的是攪碎機,不過如今只能手動了。硬實的紅薯被用力捶打、擠弄,最後被擠壓出漿液後再添上一桶清水攪拌。
“安哥兒,今個怎麽這麽早起來了?”葉小安已經刻意放慢了動作,沒想到剛攪了一半陳喜弟還是起來了。見他在搗鼓紅薯,有些好奇的站在身後看。
“睡不着就起來了,麽麽,吵醒你了?”葉小安語帶抱歉,周樂康和陳喜弟對他的态度比想象中還要溫和。他觀察了兩天,或許跟周南并非他們親生的孩子也有關,做什麽都很少挨數落。當然,周南本身也是個做事讓人放心的。
“你聲音這麽輕,哪能吵醒呢!這個時辰我就該起來了。”陳喜弟說着一邊系好圍裙,一邊朝竈房走去。在自己廚房的那塊地盤他也有幾分霸道,手腳勤快什麽都自己處理好了。何況葉小安在廚藝上确實沒展現什麽天分,陳喜弟嘗過一次後就沒有讓他掌廚了,如今還處于學徒階段。
竈房裏很快就傳出一陣響動。葉小安見他沒有再出來,便專心自己手上的活。
加了清水攪拌的過程叫“洗”。這個洗卻不是普通的清洗,而是将搗爛的紅薯所含的漿液全部洗出來,直到紅薯渣再也洗不出任何顏色。這時候木盤裏洗過的水已經變成濁白色,隐隐還能見到白色的粉末狀物質。
葉小安足足“洗”了半個時辰,陳喜弟已經探頭看了好幾次也沒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才發現當初看那些老鄉輕松的攪着水缸有多麽艱難。幸好這時候周南也起來了,一言不發地接替過了它手上的活。
“行了行了!”葉小安搓揉着手上的紅薯,發現它們已經幹淨得摸不到一絲粘液才欣喜地朝周南道。
周南聞言停下手中的動作,任憑他腦瓜子能轉得再比別人快兩圈也不明白這一盤髒水怎麽做成粉條?
“不用懷疑,明天就能給你做出來。”葉小安伸了個懶腰,這才記起自己沒有洗漱就幹到現在,忙将紅薯渣撈起來,将木盤裏的水蓋好。
他一臉神采飛揚,竟然是與年紀極不相符的自信。周南心尖微動,好些被什麽東西撓了一下。見他走過來伸手一把攬住,低頭在他臉上親了一下。
Advertisement
葉小安沒料到出了房門他竟然也有如此大膽的舉動,冷不防被他親了個正着,表情僵硬的伸手去擦了擦,暗道就當是被小狗舔了算了。
周南見了他的動作氣得牙癢癢的,正想再咬一口報複回來,陳喜弟就從竈房裏出來喊他們吃飯了。
“麽麽,我去洗漱一下馬上就來了。”葉小安忙趁機掙脫了周南拉着他的手,一陣風似的跑遠了。
“安哥兒怎麽還風風火火的,以後有了孩子可得讓他穩重點。”陳喜弟看得嘆了口氣,他是不太滿意葉小安瘦得全身上下捏不到一塊肉的樣子,可是喂了快一個月了也不見長好。
“他一早起來連洗漱都忘了,這會兒急着吃麽麽做的飯呢!”周南上前幫他拿了碗筷,一邊為葉小安開解。
“對了,這麽說他做的粉條能成嘛?什麽工具都不用,光是用水洗能做出粉條來?那東西可是細長細長的,硬脆着呢!”陳喜弟知道周南拉回來這車紅薯的用途,這時候心裏不禁打起了鼓。
“要呢,只是現在還沒用上。至于成不成,麽麽明天就能看到了。”周南并沒有說這個做粉條的法子是葉小安先提出來的,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證能成功。
木盆裏的水要等盆底結了一層白色的東西,面上的水會再次變得清澈。葉小安是見過這個變化的,這一日也不着急,尋了一個陳喜弟往常用來蒸糕點的圓形淺盤,又讓周南去砍了竹子回來準備晾曬粉條。
這一等就到了晚上,葉小安揭開蓋子再看時果然發現渾濁的水已經變清了。他微微傾斜盆身将水倒了出來,然後将盆底白色的粉末刮下來放入淺盆內。
周樂康和陳喜弟屋裏已經一片漆黑,周南在旁舉起油燈,看着他在粉末裏添了一碗清水,攪拌成面糊一樣的東西。
“行了!”竈房裏最大的那口鍋已經燒開了水,葉小安這時才揭開鍋蓋,小心翼翼地将淺盤平穩的放了下去。
“你這是?”周南看得雲裏霧裏,雖然把紅薯這麽攪拌就能得出這種粉末也很了不起,但無論是面糊還是粉末都無法跟粉條聯想在一起。
“你知道怎麽做豆腐嗎?”葉小安忽然問他。
豆腐卻是個常見的東西,農閑時三天兩頭都有人挑着擔子叫賣,哪條村子沒有個賣豆腐的?半斤黃豆就能換好些了,小孩子也常常跑到別人的豆腐坊裏趴着看。
“知道啊,用石膏或者鹵水都能點成。”周南雖然沒有趴着窗戶看過,但是他小叔麽就能做,每次過年都要點上三五斤豆子,叔伯三家分了也不用去別處買。他就愛吃新鮮的豆腐腦,沒少見過他們做豆腐。
“你看豆子磨出來的漿能做成豆腐,用紅薯做粉條也不奇怪吧?”葉小安往竈膛裏塞了一大把松葉草,火勢馬上竄了起來。薄薄的一層粉末很快就能蒸熟,就這麽一把草燒完的工夫,他手按着鍋蓋做勢要打開來。
周南往旁邊讓了讓,熱騰的水汽馬上湧了出來。葉小安睜大眼睛努力透過氣霧看過去,原來厚實的白色果然已經轉成了帶着一絲透明的淺色膠質狀,均勻鋪滿了整個淺盤。
“成功了?”周南看到這個也愣住了。步驟果然十分簡單,只要看一遍他都能操作出來。但是如果光憑想象,還真是沒法理解。
“當然成功了。”葉小安是見過別人做的,雖然第一次就做出了成果心裏正樂着,但還不至于亂了手腳。他墊着抹布将淺盤拿出來,拿筷子戳了戳,果然蒸成的是完整一塊。
“接下來将它倒出來晾曬在竹竿上,明天早上再拿來切成粉條的形狀後繼續曬幹就行。”他滿意的下了結論。
事情比預料的還順利。葉小安原以為至少要嘗試一兩次才能真正做出來,沒想到這事果然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只要按部就班就行。這是他來到這裏以後正經做的第一件事,心裏自然記挂着,直到躺在床上都還有股興奮勁兒沒過去。
這樣的結果是直接導致他第二天睡過頭了。等他爬起來看見滿屋的陽光時,頓時想起還挂在竹竿上的東西。
曬粉條跟某些地方做面條頗有相似之處,只是它還需趁着沒完全幹透時切成細條狀,所以第一次曬時只能在陰涼的地方晾,切好後才在太陽下曬。昨天是夜裏曬出去的,葉小安想着第二天起來就收回來,哪想得到醒來時太陽已經老高了。
他“騰”的爬起來,另一側已經空空如也,連忙用手扒拉了幾下頭發沖出去。
“安哥兒做出來這個真不錯,我看比你上次買回來的都要好……”
“那是麽麽刀功好,要是讓他随便切肯定也不能這麽好看……”
葉小安着急的是要把還沒切條的粉塊收回來,沒想到跑到堂屋一眼往外看去新鮮翠綠的竹竿上空蕩蕩的,陳喜弟和周南正在屋前說話。
“安哥兒起來了?快來看看你做的粉條,我看比外面賣的好看多了。”陳喜弟一眼就看到了他,忙招了招手。周南已經跟他說過,因為他随口說了麽麽愛吃,葉小安才試着做出來。至于他怎麽知道這個法子,似乎也是偶爾聽來的。
陳喜弟對這番話很受用。雖然對葉小安身材不滿意廚藝也不滿意,但幸好還是個聽話的,平日裏也像兩個兒子一樣對他尊敬有加。現在他們也不像三十年前一樣要靠雙手在地裏刨食了,家和反倒比能幹還重要。
葉小安這才發現他們面前的竹篾框上放着切好的粉條,看樣子是在那裏晾曬的。不過他這次只用了少量的紅薯,做出來的粉條也不多。
接下來做粉條也沒有什麽陣仗,一家人關起門來就能做好。做好的粉條又輕也容易存放,周家又有多餘的屋子,完全不會引人注目。
最累的工序便是将紅薯搗爛之後将“洗”到水裏去,第二次就用了上百斤紅薯,當然用木盆也攪拌不過來。葉小安便将家裏空着的兩個大水缸擡了出來。即使這樣,攪拌時要用的力氣太大,他的小胳膊小腿也做不過來。幸好周南和陳喜弟都樂意幫忙,三人輪換着也不算辛苦。
從制作到曬幹,如果晴天只需要四天左右。不過這麽一輪做下來葉小安也覺得太費勁,似乎難以投入量産。他在心裏默算着成本,然後轉頭問:“紅薯你是多少錢買來的?”
“一百斤紅薯六十五文。”周南個頭高,伸手就能将蒸好的粉膠晾上去。這種粉條如果能做好确實有賺頭,即使鎮上人家吃不起,運到縣城裏市場也夠大了。不過往常他走的都是取巧的路子,這樣的制作方式除非是建成作坊請人來做,否則他也不舍得家人吃這份苦。
不過看葉小安正在興頭上,他也沒有出聲。
“這麽便宜?”這麽算下來一斤還遠不到一文錢,這價錢比鎮上的大白菜還便宜了,難怪沒有人家種。
“便宜?”周南輕笑一聲,他的目光從竹竿上掠過,百來斤紅薯蒸出來的粉膠只有十來張,曬幹以後更是不知道能剩多重。
葉小安随着他的眼神看去,笑意也凝結了。他記得當初那些人怎麽說來着,一百斤紅薯只能出二十斤粉條?
“那粉條呢?”
“這就要分地方了,鎮上賣十二文就差不多了,縣城裏能賣二十文。要是能弄到安南城去,四十文錢也不愁賣。”
周南腦海裏也轉過許多念頭。別看一百斤紅薯只要七十文錢,但若真要做成了一門生意,一斤粉條的成本就增加了三文。只有掌握了這個成本才能将利潤最大化……
葉小安苦着臉算完這筆帳,覺得真是太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