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鄰居

去的時候,紀安興致勃勃,信心滿滿;回來的時候,紀安是被顧詹拖着,垂頭喪氣如漏了風的氣球般半死不活。顧詹小心翼翼的在心裏想着怎麽安慰紀安,他實在沒料到,看着對武藝有興趣的紀安,連一石的弓都拉不開。早知道這樣,他一定不會提議去射箭的,更不會提議下場去比劃兩下子的。

紀安大部分的體重都壓在了顧詹身上,瞧着顧詹架了他大部分的重量還像沒事人一樣,心中更加的不服氣了。明明和就比他大一點,拉的卻是大弓,射得卻是遠距,準頭卻是百中。他累死累活之堪堪拉了一石的弓箭,不說膀子上的酸澀難忍,就是身體也都有些脫力了。哪還像顧詹那樣活蹦亂跳,剛剛拉弓射箭就好像吃飯喝水那樣簡單。最最重要的是,他拉開了弓,卻射出了一條抛物線,直接脫靶。

然後,他不死心的和顧詹一道比劃了兩把,實在是從外在到內在的又完虐了他一次,讓紀安直嘆上天不公平,為啥要給他身邊來個這麽一個武功達人,讓他這個小身板如何有繼續練武的勇氣啊。

顧詹今日瞧過紀安的身手随後就過了把為人師的瘾,好好的指點一下紀安的武藝。紀安第一次和人比劃武藝,心中自然是既期待又興奮的。他想的倒好,拉弓比的是力氣,顧詹占的是體力的上風。可手腳功夫卻是拼的是技巧與經驗,他應該能過上幾招,好歹撿回一下臉面。

可惜,四招,紀安就敗給了顧詹。要說明一下,顧詹出于禮貌還先讓了三招,實際上顧詹一出手就擊敗了紀安。把紀安打擊的不行,原本以為三年的苦練好歹能算得上有些身手了。可在顧詹這樣同輩人中,一招都打不過,還談什麽其他人。

紀安去了一趟練武場就把腦子裏成為獨孤求敗那樣的絕頂高手的沒夢打的煙消雲散。顧詹和紀安很是投緣,瞧着紀安那耷頭耷腦的喪氣樣,心中過意不去,就自告奮勇的送紀安回住所。

一路上,紀安哼哼的有些氣不服,看着顧詹眼睛中直放飛刀。顧詹瞧着好玩,原本以為紀安是個循規蹈矩的貴公子,沒曾想還有這麽直來直往的一面。顧詹想想說道:“紀安,其實今天你那幾招還是不錯的,以後,你就跟着我去練武場習武。我教你怎麽對打,習武如果不和旁人演練,自己苦練再多也提升不了多少。你覺得如何?”

紀安瞧着顧詹真誠的小眼神,忽然覺得這一路上對着顧詹有些過分了。忙擺出笑來說道:“行,顧詹,兄弟我以後的武藝就全靠你了。”

兩人剛剛進了院子,顧詹就興奮的說道:“紀安,你竟然和我住一個院子。咱們真有緣分,哈哈,以後你去用膳正好叫上我,省的我一個人孤零零的,沒人陪着。”

紀安帶着顧詹進了屋子,常德他們早已經離開,屋子裏布置齊全了。顧詹坐在椅子上,紀安瞧着茶壺裏的水都冷的。好在這天氣熱,紀安就就着冷水給顧詹倒了一杯,又找出幾個梨子和一盒糕點出來。

随着紀安拿出吃的,顧詹的眼睛就亮了,等瞧着梨子,顧詹就樂了。也不客氣,拿了一個,用水沖洗了一下就“咔吱”一聲,咬了一口。等一口吃完了,高興的對着紀安說道:“好兄弟,這貢梨才剛剛上京沒多久,我都盼了好多天了,可惜家裏的弟弟喜歡吃,我就得了一盤子早就沒了。今天可沾了你的光,又吃上了。”

這梨子是紀老太太給他送了一籃子,好像是宮裏皇後賞賜到府上的。紀老太太作為府裏的老祖宗,自然是得了不少,除了用些炖糖水,紀老太太都給紀安送過來了。

瞧着顧詹喜歡吃,紀安也不小氣,留了幾個自己吃,剩下的小半籃子都給了顧詹,說道:“瞧你這麽喜歡吃,我這兒還有不少,給你拿些過去。”

怕顧詹不肯收,紀安故意說道:“你也不準小氣,有什麽好吃的趕緊給本大爺送些來嘗嘗。要是沒有,那你可就得給本大爺做牛做馬了。”紀安故意學出的纨绔小霸王的調調逗樂了顧詹。

顧詹吃着梨子,一笑岔了氣,半響才說道:“紀安,你太好玩了,你這個兄弟我交定了。以後,你我就是兄弟了,在書院,旁的不說,要是誰敢欺負你,誰就是和我過不去,我一定打得他滿地找牙。”

紀安聽着一本正經的說道:“學院規定,在院內打架鬥毆是要嚴懲不貸的。我們是品行兼優之人,怎麽能這麽的不君子呢?不妥,不妥!”

Advertisement

顧詹瞧着紀安的模樣,笑得更厲害了。

兩個人逗樂了一會,紀安這才知道顧詹就在他旁邊的那間屋子。為此,紀安趁機問了問院子裏其他的鄰居。

顧詹直接開門見山的給紀安一一介紹,院子裏除了紀安和顧詹,一共還住了三個人。分別是徐茂,姜曜和劉忠。

紀安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今天徐茂和姜曜鬧出的那麽一場,不管什麽原因,至少他們兩個是擺明了無法和平共處的。現在他們和自己又住在一個院子裏,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以後他弄不好就會卷進他們的是非裏去。

顧詹瞧着紀安的表情,差不多猜到紀安的心思,忙說道:“紀安,你也別擔心了。其實,徐茂和姜曜人都挺好的,我以前沒來書院之前和他們都認識。徐茂雖然城府深些,可為人還算磊落;姜曜脾氣不好,心氣高些,心腸卻是不壞的。”

紀安聽顧詹這麽一說,心裏有底了,問道:“既然如此,他們怎麽會鬧了起來?”

顧詹瞧了一眼外面,嘆了一口氣道:“姜曜是保定伯的庶長子,一生下來生母就過世了。他是跟着嫡母養大的,他家嫡母無子,按理他為長子又養于嫡母身邊應該被立為世子的。可惜,他爹寵愛一名貴妾所出的幺兒,想立小兒子為世子。他嫡母自然是不願意,他爹就拖着,說要等自己過了四十無嫡子出生才考慮世子之事。實際上,保定伯今年才三十出頭,待過上七八年,他那小兒子剛剛十來歲,也是有一掙之力時候了。他嫡母無法,就送了他到書院讀書,希望他能出人頭地,另尋助力。”

:“那這又和管幹之位有什麽幹系?如姜曜這般處境,不該廣結善緣,多多交好同窗好友嗎?他這麽急吼吼的為着管幹之位拔劍出鞘,只會讓人覺得他私心甚重。”紀安把心裏的疑惑問了出來。

顧詹一愣,有些不可思議的看向紀安,聲音有點大的反問道:“難道你不知道做滿了三年管幹,就有可能被直接舉薦入朝為官?再不濟,也可得一次書院設座入內的機會。有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在,管幹之位歷來都是能者居之的,哪次不是一番龍争虎鬥啊。”

紀安傻了眼了,他可沒打探到所謂的管幹還要這樣的用法。紀安只好解釋道:“我以前身子骨不好,多年只在內宅呆着,這次來書院是第一次離家哪裏能知道這些。”

顧詹一想也是,也沒盯住不放,而是細細的解釋道:“管幹之位,能做滿三年的的人,極為出色的會被學院直接推薦給朝廷為官。學問出色的,也可在每三年中,書院設座中入內。書院設座之時,來交流宣揚文章學識的都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如果抓住機會得了他們的青眼成了他們的親傳弟子,以後的仕途也是有保證的,就是有人不喜做官出仕,也可在書院留職。你可明白了?”

紀安點點頭,原來管幹之位就是一種能力和捷徑的代表,怪不得這麽多人争破頭要搶呢。

顧詹頭一次碰到這麽沒常識又是被自己認定的朋友,心裏憋着一肚子八卦終于有機會出口,又說道:“姜曜想用管幹之位證明自己的優秀,一入學就虎視眈眈的。可惜,徐茂也有心相争,兩個人本來還客客氣氣,保持明面上的和睦。可沒想到就在第一次小比的時候,徐茂被人下了藥,鬧了一天的肚子,沒能出席比賽。最後,姜曜成了頭名。有好事的人說,瞧見姜曜曾給徐茂下了藥。最後,雖然因為沒有證據事情不了了之,可管幹之位還是給徐茂得了。”

紀安聽着徐茂和姜曜的恩怨,心中則是思量,若是按誰最後獲利誰就是兇手推算的話,那徐茂恐怕也不幹淨。可這事情他能看得出,旁人也應該能瞧得出,這不應該這麽一面倒啊。

紀安問道:“就算這事情真是姜曜幹的,可無憑無據的,也做不得數。怎麽徐茂就能得了管幹之位了呢?”

顧詹摸了摸頭,有些不好意思道:“姜曜他當時不知道怎麽了,知曉流言的時候直接找上了徐茂揍了他一頓,正好被于堂長瞧見了。于堂長認為姜曜對于同窗沒有仁善之心,私心過重,不适合擔任管幹。而徐茂不僅不計較姜曜的冒犯,還代為求情,實在是品行尚佳。于是,就讓徐茂做了管幹,姜曜從此以後就恨上了徐茂,處處跟他作對,事事針對于他。”

聽了這麽一耳朵八卦,紀安心裏直感嘆,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到那兒都少不了勾心鬥角啊。這事情怎麽會這麽巧,太巧了,紀安是不相信事事如此湊巧。與其相信那發生不到百分之一的概率,還是剩下些時間直接去查查,尋些蛛絲馬跡,說不準就能解開謎底了。

紀安心中如何想的,也只是想想,聽人家的八卦無事,要是摻和進去了才是真傻。他想想,問道:“顧詹,你說了半天,還沒說最後一個人呢。那劉忠是個什麽樣的?”

顧詹撇了撇嘴,沒什麽興致的說道:“他啊,出生于平江伯府,因為他親娘是武定侯一個庶出叔叔的庶女。因為這層關系,劉忠一直以徐茂馬首是瞻,學問倒是不錯。”

紀安聽了顧詹的介紹,對着自己的知道了個大概,兩人又一道說了一會學問,顧詹就拉着紀安去食齋用飯。

食齋在有別宅的前方不遠處,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三三兩兩的學子。食齋的規模有限像現代的食堂,不過,場子沒有那麽大,桌椅布置更為顯得古雅一些,上檔次一些。

顧詹和紀安都不是會虧待自己的戶,兩個人要了不少的菜。紀安嘗了嘗,意外的發現,味道竟然不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