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五道決(1)

九天後,位于晞旸山半山腰的淨池,第二次迎來了縱星閣的主人,現任星輔西哲。

西哲第一次來,還是在繼任星輔前的淨身之時。那時候他是挺想在淨池裏玩一下水的,但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是下一任星輔、該有星輔應有的态度的小西哲終究還是克制住自己,沒有在一幹侍衛和侍從面前幹出什麽,會令人人心惶惶的事。——雖然他當時還只有七歲,但若是做出什麽依舊像小孩子的舉動,他會讓衆人感到不安,并且對這個國家的前途擔憂!

雖說是淨池,可是它實際上比一個池子要大上許多,而且也不只是池塘。它是由後山的瀑布自山體順勢流淌而下的瀑布與溪流彙聚而成的溫泉池。而那些水流來自山頂的緣無盡,晞旸山上天然形成的湖泊,一個似乎從來沒有因水源外流而幹涸過、因此以無盡為名的湖泊。緣無盡似乎是一個火山湖,傳說有仙女來過玩耍嬉戲,被一位凡人看見,他從此心心念念,天天在這裏等着仙女到來。這是傳說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歷史,到現在都已經無從考證了。

緣無盡在修建縱星閣之前就已經存在,但是在修建之時還是對它進行了一番改造。現在順着一樓大殿的後殿蜿蜒曲折、似何處都是盡頭卻每處都能柳暗花明的檀木棧橋一直走下去,就能通向淨池邊緣。那裏有白玉雕鑿而成的階梯延伸進池底。

西哲穿着白色的對襟淨袍,緩緩地自階梯邁進淨池,開始禁食三天、淨身靜心。

但真正意義上的靜心卻有些難,特別是現在。一些紛亂無緒的影像和聲音不斷地在他的意識中沉浮、喧嚣、隐退。

有過去,也有未來,有些甚至是現在。

時空模糊成不湛清晰、無法分辨的預言,西哲以一半的意識來接收這模糊,而另一半的神識擴展開去,去探索有關“意”的訊息了。

“雖說要靜心,但是該來的不是你所能抗拒的。在淨身的時候很可能會有預言不請自來,甚至是在領悟的時候。”西賢如是對他說:“在這三天裏,你要做的事摒除雜念,沉澱靈識,擴散神識,思考有關意的一切,包括意的形式與你所需要的意。其實有時不用刻意地去找尋,因為與自身契合度極高的意會自行靠近。而且星輔在選擇上并不會占有超過一半的主動權,意可以決定自身是否可以為你所用,所以不能強求。不合适的意是不能融合的,不然就會有生命危險,而且越是強大的意融合起來越危險。西哲,記住——你是星輔,你擁有靈力,但你也是人。承擔過多的責任于你來說并不是在更好地履行星輔的職責。生命是第一位的,你明白了嗎?若是這一次不成功,以後還有機會,你不要操之過急,領悟是要靠機緣的。我也無法說得太清楚,接下來的需要你自己來領悟。到時候,一切都靠你自己。”

西哲知道,西賢是很少會說這麽多的。可是,他并不是挺明白老星輔的話。

擡頭望了一眼傾斜而下的瀑布與袅袅的白氣,深吸一口屬于溫泉的特殊氣息,西哲低頭,望着已經到他胸口高度的水面,望着水面中倒映的自己,望着自己的迷茫。然後,他掬起了一捧池水,看着水流自指縫間流過,他不明白。已經一天過去了,他依舊沒有明白。

老師,您到底是什麽意思……我不懂……我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意……

可是——我不想放棄!也不能放棄!這一次的機會我一定要把握,因為我有太多的——放不下——放不下受苦受難的百姓,放不下星輔的職責,也放不下我自己的明知道不可能的、想飛到青空之上的願望……

因為有太多放不下,所以,我絕不會死!可是,我就是——不明白……

雲中城是西方玄晝之國靠近神州浩土中心——蓬萊的一個重要的山城,繁榮興盛,地靈人傑,自古以來就做貿易往來之用。雲中城座落于居霓山上。西方白虎之國本就多山,于是天南地北的風就在此地回旋出玄晝特有的風味。

雲中城有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大城門,分別名為青龍門、朱雀門、白虎門、玄武門、納川門、鴻德門、興武門、盛耀門,這些名字的意思就是雲中城歡迎各地來客、來者不拒。而且主門玄晝更是有一大城門兩小門供專供車馬和行人通行,每日行過吊橋的人不及其數,馬蹄聲、車輪聲、腳步聲不絕于耳。

Advertisement

若是兩個人一齊走在城中,那你可就要小心了,要是稍不注意,你們可能不是迷路了,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同伴了,因為整個雲中城覆壓一百餘裏,氣勢恢弘,就算除去君王專用的狩獵場,也是走上一天都不太可能轉得完的地方。而且這還是不去注意雲中城內繁華之景的情況下。若是坐車嗎,有可能走完吧,總之沒人試過。因為雲中城內行不了車!倒不是街道太窄,因為那聯通八個門的主道可以讓十輛戰車并排通過,但是——城中人口衆多,要是在鬧市區,走起來那叫一個摩肩擦踵,人頭攢動,逛得盡興之時若是一不留神,可能就被眼前珍奇瑰麗的商品、或是小販特有家鄉風味的獨特叫賣吸引去了注意力,而忘記了身邊的同伴、或是自己還有事物要做。

雲中城之所以成為這次四王齊聚的地點,是因為這裏是最方便其他東、南、北三王行程的地方,而且這裏有皇族專用的狩獵場。

至于為什麽要有狩獵場——西舜帝曾經問過西哲,北繇王希望用哪一項比試來顯示自己是具有能當天尊的實力的人。而西哲早已為他預言過,當即答道:“五道決。”

五道決是一種決鬥方式,總共有五項比賽內容,是一種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的比試方式,而且對決的五項皆由參賽者自行決定,五局三勝者為勝。五道決最大的特點是在比試前可定睹約,而此約定以天為證,敗者不得不從。若是有違要遭到五雷轟頂。所以一般不到特殊得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因為要是一戰就可解決,又何必戰五場?舜帝聽到如此回答時,冷笑一聲、道:“繇王還真是豁出去了。”

歷史上就算是非真實的五道決也并不多。所謂非真實的,就是指在沒有立下賭注的情況下而進行的五項比賽。而史書上有所記載的、有立下賭注的五道決僅有三例。

第一例是一位将軍為護城與敵将進行五道決,因為二人軍事才能不相上下、兵力相持,而且當時雙方的士卒在護城攻城了将近一年之後都已經十分疲乏,無力再戰,而且又都戰得只剩幾百兵力,在兩位将領都看出來接下來就是拼後援的時候,其中一方為了為了不全軍覆沒,才不得已出此下策,以占有該城為賭注,與敵将進行了五道決。

第二例是皇位争奪戰。先東之青龍劼安的開國皇帝東靖帝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出色,無從判斷之下只好進行五道決,約定勝者為王,負者為地輔。

而第三例是槃海唯一的一位女帝北昭帝在成為帝王之前為了拒決成為當時玄晝的君王西颢帝的皇後而進行的比試,賭注當然是若是她輸了就要成為玄晝皇後。可是,她出人意料地贏了,當然,這其中也有西颢帝見她的執著之甚而謙讓的理由,但她後來還是成為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女帝,而且遠不是現在四王中唯一的女帝——遼琛的南靈王所能及的。

而且西哲還說了,這一次若是進行五道決,賭約就是成尊敗王,當然,稱尊只是相對于繇王來說的,因為成為共主天尊是有違天綱的,舜帝絕不會這麽做。若是繇帝成為天尊,他一定會以武力征服那些反對他的人。而且敗者雖仍為王,但是會威信大降,所以西舜帝為了不讓神舟浩土被戰争的硝煙籠罩,就一定不能輸。而舜帝向來以箭術、騎術高超而自傲。在訂立五道決時,雙方都會拿出自己所有的本事。所以,雲中城理所當然地成了舜帝和繇帝的決鬥場。

在這十幾天之內,四王、各國屬的君主,以及他們的使團都陸續到達雲中城。他們所到之處,棨戟遙臨、襜帷常駐,而玄晝的迎接使團亦是浩浩蕩蕩,每日出入白虎門的禮部官員與使者不計其數。行李往來之間,已經過去了十二天。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