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Its my life!Its now or never!

第二天,2020年的11月29日,清晨5點15分,丁之童被直怼到耳邊的手機鬧鈴叫醒。

日常四五點起床的甘揚已經整裝待發,拉她起來,套上快幹T恤和運動短褲,再給她一杯橙汁,一個香蕉三明治。時間太早,戶外天還沒亮,丁之童人醒了,胃還沒有醒,戴着副框架眼鏡坐在餐桌邊上犯困,但也知道今天早餐不好好吃肯定低血糖,半閉着眼睛老老實實全部吃完,5點30分準時出門。

車開出東曼,先去漕河泾捎上王怡。

今年已經已經是王博士第六年跑上馬,完賽成績早已經破三,PB個人最好成績255。

丁之童想起這事就要笑甘揚,說:“大家都是跑了十幾年的人,你怎麽就沒點追求呢?倒是也往前刷刷成績啊。”

“啊?”甘揚卻好像沒聽到似的,又跟她說了一遍,“我這次的目标就是和你一起跑,帶你進330。”

丁之童不懂他為什麽這麽執着于她的成績,但卻知道拿他跟王怡比有點不太公平。

王怡在大學裏工作,天時地利,每天早上去學校操場跑十公裏,下午兩三點還能再練幾組400米間歇跑,這些年一直保持着300公裏以上的月跑量。對甘揚的時間表來說,要做到這樣可就太難了。

等到了漕河泾,她才發現王怡這次也帶了個人一起參賽。

來人上車就發了一圈名片,是個律師,大概是職業病,跟他們聊了一路,說自己為了準備這次比賽,跟着王怡跑了小半年,只可惜工作太忙,一個月大概也就能路跑三四次,但健身倒是一直在堅持。因為私教跟他說的,只要你的腿部肌肉足夠強大,什麽跑鞋的緩沖啊支撐啊都是浮雲,馬拉松也不是問題。

當着這二位,講這種砸人飯碗的話?丁之童笑出來。

可甘揚好像還是沒聽見,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啥。

王怡倒也不反駁,還鼓勵律師朋友,說:“那你今天一定要跑完啊,只要跑完,就是你PB。”

原來是個第一次跑馬的菜雞,丁之童心裏說,接下去的42公裏會給他教訓的。

6點15分,他們到了南京東路。

深秋的上海,太陽尚未升起,路燈都還亮着,步行街上卻已經是人頭濟濟,一看就知道是跑者還是路人。路人都穿冬裝,跑者T恤短褲,聚在一起拉着旗子拍照。

就是這麽巧,手機上剛好收到主辦方的推送,标題一句話簡單直接:那群瘋子又出來跑步啦!

丁之童哈哈笑起來,拿給甘揚看。甘揚卻像個老母親,關照她外套先別脫,別好號碼布,再檢查一下随身包裏的東西。

丁之童輕裝上陣,包裏只有芯片和計時器。倒是甘揚,裝了十幾根能量膠、鹽丸和士力架,像個八十年代擺攤的小販。

丁之童問:“你帶這麽多幹嘛?”

“兩個人兩張嘴呢,有備無患。”甘揚解釋,真的是老母親。

好吧,要背就背着吧。

丁之童有種感覺,這人好像對她這一次能不能完賽很是疑慮,做了各種準備。小瞧人,她在心裏說,她又不是王怡帶來的那個菜雞。

因為疫情的影響,這一年的比賽只保留了全程馬拉松,沒邀請國際選手,參賽人數也比往年少了很多,還分了三槍起跑。在起跑區內必須戴着口罩,踩着地上的藍點,保持一米距離。

但就算是這樣,現場仍舊人潮湧動。

驗證,簽到,他們跟着人群往江邊走,一邊走一邊看着太陽在江對岸慢慢地升起來,出現在陸家嘴天際線的後方。天空褪去深色,鍍上一層金,又顯出淡淡的青蘭,飛着幾絲薄雲,像是玻璃上擦出的細痕。

氣溫還是偏低,只有7攝氏度。又因為之前連着下了一個禮拜的雨,濕度很高,地面都是潮的。丁之童已經脫了外套,只穿着T恤和短褲,卻一點都不覺得冷,整個人徹底醒了,甚至還有點興奮。

到了起跑區內熱身,她更覺得神奇——像是冥冥中的某種巧合,此地是外灘的金牛廣場,也有一頭牛的雕塑。延着賽道一路看過去,全都是曾經的銀行老建築,美國有利,中國通商、交通、中央、臺灣、麥加利、華比、荷蘭、中銀、橫濱正金——外國人開的,中國人開的,都有。這是個曾經號稱“東方華爾街”的地方。

十二年,他們似乎回不去了,但終究還是回來了。

“我們真的一起跑馬了……”她看着甘揚,話說出口才覺得有些多餘。

可不是麽,他們一起跑馬了。

而甘揚只是拉着她的手,在人群中以免走散,順便檢查了一下她的心率,說:“怎麽那麽快?還沒跑就129了?”

“這是我可以控制的嗎?”丁之童反問,當時氛圍如此,旁邊所有的人都很興奮。尤其是他們所在的C區,跑團特別多,彩旗招展。

“人來瘋說的就是你。”甘揚看着她笑,往下按了一把她棒球帽的帽檐。

“讓我看你的……”丁之童倒是不服了,也查了一下他的心率,然後把同樣的話還給他,“你不也是麽?還沒跑就120了,你倒是控制一下我看看。”

而且他的基礎心率比她低,平常跑起來也就120左右。

甘揚尴尬,清了清嗓子又扮老師傅,苦口婆心地關照她:“等會兒起跑了一定要壓住配速,你的目标是330,全程保持五分鐘一公裏就可以了。要是跑到最後一公裏感覺還有力氣,再考慮加速。剛開始千萬不要被帶節奏,別太快了,聽到沒有?”

丁之童剛想說,我又不是第一次,那邊發令槍已經響了,賽道兩側映出大大的熒光色字母:GO!GO!GO!大喇叭裏又放出那首熟悉的歌——Bon Jovi的It’s my life。

上馬每年起跑都是這個BGM,丁之童已經在直播裏聽過好多次了,前兩槍又聽了兩遍,但在現場輪到她自己,那種感覺還是完全不一樣。

她熱血沸騰,然後就把壓住配速這回事給忘了。

道理她都懂,前面消耗太大,後半程會出問題,但又覺得這是個特別好的日子,晴天,微風,空氣通透幹淨,肯定能出好成績。

甘揚本來應該在前面帶她,現在卻是跟着她跑,讓她時刻關注自己身體的狀态,提醒她別太快。

但一直跑到25公裏之後,丁之童感覺還是很好,話痨似地對他說:“你看我都沒怎麽覺得累……你聽我說話都不喘……”

甘揚最清楚她的訓練狀況,就等着看她撞牆。

果然,跑到35公裏處,那種熟悉的感覺還是出現了。她不得不慢下來,眼看着330的官方配速員從她後面超過去。

最後的七公裏,她幾次預感要抽筋,提前停下來拉伸,對甘揚說:“你去快去追330的兔子!”

甘揚笑出來,反問:“我為什麽要追330的兔子?我們說好的,我肯定跟你一起,不行就慢慢地跑。”

丁之童還是不服,噴了好多雲南白藥,繼續上路。經過最後一個折返,再沿着徐彙濱江往西岸藝術中心前進,總算在40公裏之後又超過了她要追的那個配速員。

完賽在即,已經能看到終點豎起的标志,聽到we are the champion的音樂聲,甘揚卻突然快起來,超到她前面去了。

丁之童實在沒力氣沖刺,只好看着他的背影越跑越遠,一邊跑一邊還低頭在包裏掏着什麽。

不是說不刷成績麽?不是說肯定跟我一起麽?她在心裏罵,然後眼見着他過線,轉身,單膝跪下。

是意外,卻又好像在意料之中。

她一下子就猜到了會發生什麽,體力就快耗盡,只剩下意志力,卻又有種突破極點之後的輕松。那最後的那幾百米,她看着他,向他跑過去。時間被無限拉長,宛如穿越了十二年的春秋冬夏,她跑過伊薩卡的白雪,跑過紐約的春日,跑過越南的雨季,還有此刻上海深秋的陽光。

眼淚沁出,模糊了視線,最後只剩下一個朝着她張開雙臂的人影。

一直跑到他面前,她才發現他也落淚了,手上拿着一枚戒指,樣子看起來有點傻。但她知道,方才出現在她眼前的那一幕幕,他也看到了。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第三個人跟他們感覺相通。

“童童,”他跪在那裏對她說,“……”

四周嘈雜,她還有點耳鳴,根本聽不清。旁邊工作人員來趕人,讓他們趕緊離開終點。

她拉他起來,他擁抱了她,兩個人幾乎同時脫口而出:

“你要不要結婚?跟我。”

“你要跟我一起跑步嗎?跑一輩子的那種。”

(正文完)

主角的事業線

2008~2009,金融危機時期。

丁之童進入M行紐約IBD産品組擔任分析師,參與了XP能源項目(參考實例Chesapeake Energy)。

甘揚在努力掙錢還債。

2009~2010,金融行業回暖。

丁之童轉去行業組擔任分析師,馮晟MBA畢業,進入某對沖基金工作。

2010~2012,中國産業調整,低端制造業外遷。全球資本看好中國市場,但華爾街也開始了做空中概股的風潮。

丁之童去了M行香港IBD行業組,升任經理,參與了“地攤貨”網站項目(參考實例我就不說了,畢竟還沒倒閉)。

甘揚入股LT集團,将制造環節遷往東南亞,與大學合辦實驗室,将留在國內的部分升級為研發和設計環節。

宋明媚和鄧柏庭的公司有了上市的機會,但因為中概股被做空,耽擱了一年。

“中國問題專家”卞傑明因為造假被起訴。

2013~2016,外資資本湧入,2015年A股股災,丁之童在M行香港IBD行業組晉升為副總裁,前夫馮晟接受調查。

2016~2019,中國消費升級,出現城市新中産,電子商務、體育健身等行業蓬勃發展

丁之童升任M行香港IBD行業組董事,做了一系列體育相關的項目。

甘揚開始策劃企業轉型,涉足投資領域。兩人因為同一領域的項目重逢。

P.S.雖然最近緬甸出事,不必為甘總的事業擔心。只要“一帶一路”戰略不變,東南亞的中資工廠就不會有事。就像他對陳博士說的:現在跟從前不一樣了。

兩個彩蛋

其實早在2010年,就有出版社跟我約稿,讓我給他們寫個關于投行的故事。

我的朋友當時也對我說:寫吧寫吧,寫你怎麽把東家搞倒閉的。

我:……

這是一張暴露年齡的工資單

是的,2008年9月15日,我在現場,風險控制部門,漩渦的中心。

但那個時候的我只是一個工作不久的小萌新,雖然因為工作的關系圍觀了一些事,有些也的确參與其中,始終覺得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只是一個開頭,沒有完整的經過,更無法預知最後的結果。

直到經過了神奇的2020,我終于覺得這個時機成熟了,那些曾經只是開了一個頭的事情,現在已經有了清晰的經過和結尾,就像是數列終于展現出了一個完整的循環。這也正是我在去年九月突然開始構思這個故事的原因。

還有下面這個,Mentor送我的“星空羅盤”,因為平常還是比較習慣用一塊五一支的水筆,只用它來簽過自己寫的言情書,慚愧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