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争執

“我不同意!”一個臘梅映雪的青瓷杯從屋子裏斜飛出來, 摔成碎片。

仆人安靜收拾地上的瓷片,外面一片靜悄悄,也間接放大了屋子裏的咆哮聲。

“你見過哪個帝王會立男後?豈有此理!”

是, 他們早就盼着洛家能給出個章程來,确定新朝,他們也好早日跟着飛升,最好能官拜三公九卿,青史留名。

但不代表,他們希望拜皇帝的時候還得拜個男後。

一個中年男子雙手拽着成淳博的衣領, 似乎想要把他腦子裏的水給晃出來,唾沫快要噴到他臉上, “你自己用腦子想想,這算個什麽事?”

旁邊的人紛紛勸和, 卻也語重心長, “淳博兄,我知你和洛公子關系好, 可這種事情,你需堅持聖人言論, 提倡陰陽調和, 洛公子如今年紀尚輕, 難免意氣用事。”

成淳博臉都綠了,身體跟着那人的動作晃了好幾下, 很想當場來一句, 這話你怎麽不當場跟洛晞講?

哦,他們不敢。

洛晞這次回京,除了調配人手準備登基事宜和天下初定的官員分配,還帶足了三萬精兵來“保衛”京都, 這些精兵個個披甲執胄,騎着戰馬,久經沙場。一旦有什麽意外,這三萬軍隊就是最有力的手段。

再加上洛晞這人忒記仇,當年未及弱冠就敢謀反,現在還真沒幾個人來試探洛晞有多少耐心。

成父迅速解救自己的兒子,輕咳一聲,“我兒年幼,如今洛公子氣勢正旺,若是洛公子不願,我兒也無可奈何,只能先尋求諸位援手。”

一旁的王尚書也不願意在成淳博身上過多糾結,只是也面露不滿,“天子立身以正,男女方合倫敦之道,以往身邊有一二寵侍便也罷了,怎麽可以宣之于衆,奉為國母?”

以往他們不在意,只以為年少輕狂,或是認為此事無關緊要,但一涉及到新朝的建立,他們就再也不坐不住了。

這可是開國皇後!注定青史留名、堪為天下婦人表率的開國皇後!

要不是洛晞脾氣強硬,他們又沒什麽明顯的功績作為靠山,楊延自個兒也擁有兵權,他們早就指着鼻子開罵了。

旁邊的李侍郎緊跟着嘲諷,“他洛晞要是立了男後,日後成了昏庸之君,那我們這些人算什麽?”

算無能之臣,谄媚枉上,奸佞小人!

後代評議洛晞此人不講究禮儀,他們這一代的臣子全部跑不了,都得被拖出來挨個鞭屍,更甚者,會有無數文人批判他們為臣無能、為将無用。

青史留名不用想了,遺臭萬年基本預定。

他們這些世家子弟,官職崇高,便不是為了家族利益,也要為了大義名分來做出表率,斷不能同意這麽荒謬的事情!

成淳博聽着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只覺得頭大,偏偏洛晞讓他離開之前還大筆一圈,說如今十一月,天氣漸涼,來年二月立國正是不錯。

三個月的時間,要說服面前這些人,還要拿出個綱領來,想到這裏,成淳博就眼前一黑,恨不得不幹了。

成淳博隐晦地給成父使了個眼色,成父恰到好處插了一句話,“這事還是要洛晞站出來表明态度,我們更得适當勸誡。”

“不錯,”一開始發言的嚴禦史冷笑一聲,“若是洛公子堅持己見,我等也只能退位讓賢了。下官才能有限,洛公子既然想要改變舊例,還是另請高明吧。”

王尚書愣了下,慢了一拍,“我等自當如此。”

“下官也是。”

“若洛公子是賢明之主,自當廣納谏言。”

成父沒有多說,只是心裏默默嘆了一口氣。

他們家和洛家早早聯姻,如今他不願放棄這好處,也只能硬着頭皮将後面的路走下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成淳博就把昨天的事情添油加醋說了一遍,重點把其中幾個人的反應描述清楚,然後遺憾感慨,“這些人打着為帝王勸谏的名義,士人就算不支持,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反對。”

畢竟這件事确實是洛晞私德有虧,再加上士人不應當以言犯罪,所以這些人确實是有恃無恐。

成淳博給自己灌了一口茶,啪地一下展開折扇,看熱鬧不嫌事大,興致勃勃道,“但我爹也說了,你要是還沒登基就退了一步,日後怕是不好過。”

洛晞想着給楊延确定地位,這些人也想着殺雞儆猴,皇帝能多多納谏,最好能來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洛晞撐着下巴,“那他們也就是要辭官或者是告病?”

成淳博點頭,“不錯,而且目前洛府已經積壓了幾十道折子了,底下告病的小官小吏更是不計其數。”

雖說這些人地地位未必多麽不可替代,但一時間缺了那麽多空閑,京都這邊想要政令下達,可以說是格外困難,要想要調用整個京都的資源,就更別提了。

洛晞笑容中帶着些許深意,“……那可真就太好了。”

“哈?”成淳博一臉驚異。

洛晞沒有多說,只是道,“成兄,既然如今李侍郎想要辭官歸隐,我也不能阻攔了這一老臣的心願,還望你替我看望一番,然後挑起重任,讓李侍郎安安心心的歸隐田園,不必擔憂朝野。”

成淳博很想提醒洛晞,你口中的“老臣”李侍郎不過四十餘歲,正是大好年華。

不過,管他呢!

成淳博的眼睛驟然亮了,李侍郎走了也好,一個蘿蔔一個坑,他正好有了合适的位置,去發揮自己的才能。

“好說,”成淳博頓時應了,格外興奮,“也讓我們來下一下這些老臣的威風。”

昨天被噴整整一宿,他心裏也憋着氣,如今洛晞派他去見一見那位欲辭官的李侍郎,可不是正好?到時候再說他是被洛晞逼迫的,想必這些人臉色就更好看了。

送走了成淳博,洛晞打開了自己帶來的名冊,忍不住笑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這話确實沒錯。

兩年大學,他這裏可是培養出了不少高質量的大蘿蔔,在湖廣裏歷練了幾回,如今正缺合适的坑來培養。

這一場不見硝煙的戰鬥迅速鋪開,洛尚書看不過眼,也幫着洛晞處理點小事,只是偶爾也忍不住嘲諷,“你看看,你大概是唯一一個還沒登基,就快被折子給埋沒了的。”

要不是洛晞堅持這一點,哪來的這麽多麻煩?

洛晞精神百倍,一方面是和世家戰鬥鬥智鬥勇,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楊延的後位定下章程。

随着年關漸漸到來,世家沒料到洛晞後面仿佛層出不窮的人手,洛晞也沒料到世家也能這麽不要臉,各種手段都用上。

撞牆的、大哭先祖的、自殺的、跳河陳情的……

要是死了人,有理也變沒理。不過洛晞也發現,都是千年的狐貍精,那些個腦子好使的,還真沒徹底傷到自己,不過是表面作戲罷了。

洛尚書捏着鼻子處理前來洛家煽風點火的人,最後幹脆冷着臉把洛珏留下的兵符當衆丢給洛晞,冷笑道,“這就是我弟弟的心意,還不滿意的去北邊親自問他去。”

這玩意本是等最後看洛晞撐不下去,給他鎮壓用的,結果洛尚書實在是受不了一波又一波前來打探洛珏什麽時候回京的人群,幹脆直接表明态度。

至于這些人心裏不滿意,那關他屁事?

一切進展還算妥當,唯一讓洛晞不滿意的,大概就是看着雪花飄下,卻少了一個人和他煮酒烹茶。

而遠在西北的楊延看着紛紛揚揚的雪花,也不期然想起了曾經和洛晞在京都看見的雪。

那次還堆了雪人,可惜堆得不太像洛晞。

等下次下雪,或是回京之後,可以彌補上次的遺憾,再次圍爐賞雪。

想着,楊延的唇邊多了微笑。

“咳咳咳,”楊炳華拼命咳嗽,臉黑了一半。

他能大冷天跑出來,可不是來見楊延傻笑的。

楊延迅速收斂笑容,靜靜聽着兩人和談。

洛珏面無表情,死死看着長達十來頁的文字協議,試圖摳出更多的細節。

楊延在一邊發呆,一方面是因為這件事他不好插話,只适合旁聽,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他根本不相信紙上協議——這玩意他一個人都不知道撕毀過多少次了。

不過,楊延想想所謂的文武大臣,貌似相信這一紙協議的人,怕也不少。這玩意倒是能讓不少傻人安心,但聰明人也就心裏有數,所有的協議都是由時效性的。

楊炳華憋了一肚子火,在一開始和談選址的時候,洛珏就和他別苗頭,雙方互相信不過,結果洛珏直接把楊延踢了出來,讓他負責和談的安全保障。

楊炳華不得不認了,再就是處理宗室的時候,固然他以前為了方便将那些宗室養廢了,但懦弱到連多看洛珏一眼都不敢——這就是實打實的丢人。

洛珏面無表情,再瞥了楊蕭一眼,嘲諷不言而喻。

楊炳華看了眼楊延,再望向京都的方向,冷笑一聲,兩人半斤對八兩。

初一見面,新仇舊恨,兩人就快打起來。

要不是惦記着和談這件正事,兩人當場就能撕破臉,鬧個天翻地覆。

兩人快刀斬亂麻,加快速度敲定細節,然後準備交割人質。

不過等一切忙完的時候,也已經是來年一月了。除了鴿子匆匆帶來的一句新年祝願,楊延掐指一算,他和洛晞已經有三月不曾見面。

“走吧,”楊炳華心裏暗暗感慨,只是如今也由不得他後悔了。

楊延準備和洛珏班師回營,見楊炳華跟了過來,不由提醒道,“要不你走遠點?趕緊回你那邊吧。”

萬一洛珏臨時翻臉,這裏又是洛家軍多,出點什麽事情,他可護不住楊炳華。

楊炳華懶得多說,“跟你回京。”

他也要看看,洛晞當年的承諾,能兌現幾分。

若是統統做不到,這蠢貨還是跟他走了最好,也避免未來狡兔死走狗烹。

楊延絲毫沒體會到楊炳華難得的‘慈父心腸’,反倒往旁邊走了兩步,試圖和他拉開差距。

楊延又想起了楊炳華昔年做的那些事,“你不會還想着把我娘的墳遷走吧?”

是的,洛珏和楊炳華商議的結果是:楊家所有人可以保存,願意跟着楊炳華的軍隊只能退往越國,而且宗室必須交出來。當然,他們要是個人願意帶個七八個仆從來這邊游玩,也可以短暫回來一段時間。

明面上,楊炳華也接收一個洛晞給出的出使越國的身份,保留一份尊容,卻也從此不再回京。

楊炳華沉默許久,最後道,“罷了,故土難離,你娘想必也不願走。”

莊夫人連楊府都不願意多呆,更何況是和他去異國他鄉?罷罷罷。

這幾個月的時間,洛晞琢磨出了訣竅。

世家哭,試圖用情懷打動世人,他就講法文,畫大餅,陳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婚嫁自由,用以忽悠群衆;世家講道理,他就講情分,講他和楊延多年的不容易,再提一提先帝對他兩的賜婚。

說到這裏,洛晞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淚,“先帝縱然去世多年,也是我等心中不可多得的賢德帝王,昔年先帝有賜婚義舉,願我和楊延擺脫世俗觀念,一輩子重修于好,如今先帝病逝,皇子失蹤,我洛家不得已承擔重責,縱我有所成就,也不願忤逆先帝的旨意,斷不能和楊延分離。”

先帝指不定是自己病死,還是死在了洛珏手上。

但說這些,洛晞會羞愧嗎?不,他不會,他只會感慨自己下手遲了步,居然不小心讓親爹搶先了。

世家的人一臉麻木看着洛晞演戲,有的倒是擠出了兩滴眼淚,但也只能跟着哭一哭先帝,還不敢哭的太真心,就怕洛晞當真了,日後清算。

世人多愛真情,又多喜歡看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戲碼,洛晞手握報紙這一大殺器,慢慢扭轉輿論,倒是成功歪曲了重點。

再等到科舉一事搬上議程,世家的目光終于從楊延封後上面移開,開始朝着另外一件事争論不休。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便是國號、年號和都城名稱是否更換。

“前兩個給我爹定吧,京都這名字俗氣了些,還是我來換吧,”洛晞随意翻了翻書冊,漫不經心道,“我觀古籍,還是洛陽這一名稱合适。”

成淳博把這名稱念了好幾遍,倒是哭笑不得,所幸封後一件事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再加個京都易名也不算過分。

趁着空擋時間,洛晞寫了紙條:冬雪已化,可緩緩歸矣。

鴿子撲騰着翅膀,穿過寒風雨雪,徑自飛向西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