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輪胎制度

不管如何,昆比車隊的人還是去請來了醫療師,金西見到站在一邊的奈爾依舊一臉無辜的神色,只能悶悶地揮手讓他先離開了,聽着車隊的人一路把他當成救命恩人的一樣的頻頻感謝,金西的心裏總是不太爽。

上到樓上被醫療師給一番檢查,其他地方只是擦破了些,但肩膀處卻有點肌肉拉傷,不算有大礙,但醫療師還是建議金西可以稍稍休息兩天恢複下狀态。但是這個提議被金西一口回絕了。之前他因為出席商業活動錯過了第一階段的冬測,現在怎麽能再因為私人原因而修養,在正賽前越多時間熟悉賽車是越好的,他不能随意浪費,于是金西堅持要上場。

見他如此肯定,醫療師和車隊方面也沒有阻止,而一直有些坐立不安的奈爾直到在圍場裏看見金西出現後這才真的放下心來,他還能開車,應該是沒事了。

金西也早看到了那個站在遠處小心翼翼打量自己的少年,其實他對奈爾生不太起大氣來,最多有點憋屈而已,剛才自己沒反揍回去,現在自然也不會為難他,只是也沒像之前再那麽熱情地湊上去了。

于是奈爾在确認金西的狀況後回到車隊P房繼續自己的測試,惠比摩爾則每場都必到的坐在控制臺前和約瑟夫一起看着屏幕上不停翻動的數據,偶爾低頭在紙上塗塗寫寫做着記錄。等到奈爾做了兩圈飛馳圈要回來時,惠比按下通話鍵,用清冷的聲音問道,“才這速度?是晚上沒睡好還是飯沒有吃飽?”

這第二階段的冬測西斯萊拉的一號車手雷丁也來了,他剛才上去跑了兩圈,每圈的速度要比奈爾快上那麽一點點,但是下來後也被惠比摩爾削了一頓,只是頻率沒有奈爾那麽高而已。

奈爾沉默着無法回答,他剛才其實是有一點點的走神,因為金西就跑在他前面,在做暖胎圈。他的賽道工程師邁亞忙接通了對話,用安撫的聲音說,“奈爾,你的車現在一切正常,狀況很好,有什麽問題和困難可以告訴我,我們再讨論看看。”

半晌,奈爾回答,“沒有問題……我再跑跑看。”

邁亞,“好的。”

與此同時,金西的飛馳圈也開始了,這不是他第一次來赫雷茲跑冬測了,卻是他今年第一次駕駛昆比的新車,賽車的基礎水平自然不是去年辛澤曼那種可比的,操控方面也調校的很适合他的風格,只是金西在掌握方向盤的時候拉傷的左肩還是有點隐隐作痛,每次用左手調節剎車比也沒有那麽靈活,雖然看上去不過是慢上一點點,可這一點點在争分奪秒的賽道上就會被放至無限大了。

所以幾圈下來,金西的成績竟然只排在第十位,車載無線電內立刻傳來了車隊經理羅裏的聲音,“金西,你還OK嗎?”他們當然也知道金西早上受了點小傷的事,而這結果顯然也不該是金西應有的發揮,他比維斯布魯克每圈都要慢上1秒多,一般前後車的差距在0.3秒以內,或者更少才有互相競争的餘地,1秒以上早就直接出局了。

而金西哪裏會輕易服軟,自然是表示自己沒事,好在之後他大概稍微适應了點現在的狀态,圈速慢慢提了上來,但是和維斯布魯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幾圈後他的賽道工程師将他招了回去。

金西回到P房,拿掉頭盔出了座艙,看着牆上屏幕裏目前的最快圈速排名,第一是佳尼特,第二是維斯布魯克,然而第三竟然是……奈爾.狄洛薩?!

其實從冬測到正賽開始的時間并不短,很多車隊的起伏都會很大,有些在之前還遙遙領先的,等到真的上了正賽的場卻被甩在身後,有些排名并沒有很高,但是人家就是能上領獎臺,所以測試時偶爾幾圈中有其他車隊沖到前面也不算怪事。但是金西默默看着奈爾的各項數據,他覺得聰明點的車隊該把這個對手正視一下了。

揉了揉有點緊繃的肩膀,金西和他的賽道工程師交流了一番,換了一套胎後又上了場,就算他的絕對速度差強人意,但是做個長距離的測試還是有必要的,也可以看一下賽車的穩定性和對輪胎的适應能力。

說到輪胎,想必在正賽裏,除了車手之外,它就是場上最大的變數了,而随着FIA這幾年對于輪胎策略的改變之大,輪胎在比賽中往往成了最搶鏡的角色。

和對賽車研發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一樣,對于輪胎的使用也是有嚴格的限制的,FIA對外招标,然後世界頂級的輪胎商競标過後,選擇最好的一家加入到圍場來,他們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測試研發出最适合比賽的用胎,要足夠安全,又要讓比賽有一定的精彩度,然後配給到每個車隊裏。

輪胎一共有六種,超軟胎、軟胎、中性胎、硬胎、半雨胎和雨胎。

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超軟胎自然最軟,軟胎其次,然後是中性胎、硬胎,這四種都是用來跑幹地比賽的。而半雨胎和雨胎,一個是小雨時用,一個是大雨時,至于究竟多大的雨算大,這就要車隊自己判斷了。

輪胎的速度上和軟硬程度也是一模一樣的排列,超軟胎的單圈速度最快,但是因為軟,磨損也快,有時候跑不到十來圈就撐不住了,軟胎和中性胎稍好,能跑個十幾二十圈,硬胎則最耐磨,一些沒有那麽耗費輪胎的賽道上跑個三十圈沒問題,但是硬胎單圈速度和軟胎有時每圈會相差到2秒左右,而雨胎的速度就基本沒什麽好做對比了,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沒人願意用。

FIA又規定,每一場比賽能只能使用四種幹胎裏的兩種,而且必須兩種都使用到,每種輪胎限額又都只有三套,具體是哪兩種則屆時由輪胎商來指定,輪不到車隊做主。所以,除了三場練習賽輪胎商會發放指定的輪胎來給大家随便跑之外,周六的排位賽和正賽就都要靠這三套輪胎撐下來了,當然,兩套雨胎大部分時間是用不上的,最主要還是靠幹胎,于是怎麽樣可以最節省的使用,也是非常大的問題。

因為新胎和舊胎之間也是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超軟胎,一套全新的超軟胎有時完全可以秒殺一套已經磨損過的超軟胎,哪怕只多跑了一圈而已,什麽時候該使用什麽種類的輪胎,又是什麽狀态的輪胎,對手又是怎麽使用的,都是需要車隊提前做好詳細的策略考量。

而說到輪胎就不得不提到賽中換胎了,哪怕最硬的硬胎也是不可能跑完全場比賽,中間勢必需要進站換胎,有時一次還不夠,需要兩次三次、四次五次也不是不可能的,再加上FIA規定,一定要把提供的兩種幹胎都用過一遍,哪怕你的賽車很适合跑中性胎,跑得比軟胎還快,但是你也不得不把它換下來,讓另外一種輪胎露露臉。

正賽裏,有些實力接近的賽車之間差距只有幾秒,甚至零點幾秒,而跑完一圈,車手能追回的速度往往也就在一秒之內,可是往往進了維修區換個胎,卻能徹底将這個形勢改變,有時是丢失領先位置,有時卻能拉開于對手的差距,這些扭轉的因素就取決于比賽裏又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車隊的換胎時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