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章節
酒也差不多該醒了,這回一定要讓他承認錯誤。”
時唯很高興媽媽和自己統一戰線。這是原則問題,不是吵架,絕對不是。但她有點讨厭這個局面,為什麽折騰到最後還是自己在外面挨餓受凍喝西北風?盡了店裏卻沒有錢,也買不了飲料零食,只能聞着炸雞翅的香味流口水。爸爸卻在家裏坐擁美味的蜂蜜水。
碎碎念了十分鐘,超過了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媽媽的間諜短信卻遲遲未來。好半天,面前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時唯飛快地點開收件箱。發件人不是媽媽,居然是季向葵!
要知道,向葵已經一年多沒和她聯系了。時唯的第六感判斷肯定是有重大事件,可短信內容竟然是——
姐姐,你回家吧,不要再讓你最親的人替你擔心。我只知道你內心深處一定愛着伯伯,只是因為不善于表達才常常彼此傷害,于是我們和最親的人深陷迷霧漸行漸遠。
讀完了擔心,時唯的腦海中只剩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啥?
這是什麽意思?
看起來似乎是在規勸與父母作對的叛逆期女兒呢,可是……為什麽她會知道自己正“離家出走”中?而且,為什麽沒搞清楚狀況就發來這麽抒情的短信?用“詭異”來形容都不夠了。
事後得知,這天晚上媽媽沒有及時通風報信是因為叔叔上門做客,爸爸不僅沒有反省自己的酗酒行為,反而發表了一大通女兒鬧別扭不省心的控訴。而叔叔卻從此抓到了時唯的把柄,幾乎每次飯局都要當着衆人的面說:“時唯長得漂亮,頭腦又好,是我們秋家的驕傲,不過就是脾氣太暴躁,和爸爸吵架還離家出走,這可不好。”
時唯只能傻笑,什麽也不回應。
叔叔說的次數多了,演繹出各種各樣的版本,也就越變越誇張,有時候還要用自己女兒作對比,誇口向葵溫柔娴靜會做人,就連和繼母都相處的很好。
時唯當面通常只是埋頭吃菜,回家後就和媽媽把這當成笑料,家裏熟悉的親戚幾乎人人都知道,向葵從小脾氣壞出了名,剛上小學時跟着父母出門參加飯局,他爸爸與同事鬧酒多喝了兩杯,向葵在家一向說一不二,誰知這次發話勸阻爸爸不許喝酒不靈了,頓時就動了怒,當場就發飙,扯住桌布猛拽一氣,半邊桌子的碗筷盤碟摔在地上,吓呆了所有的成年人。她爸爸面子上挂不住呵斥了一句,向葵立刻就甩開桌布踢翻椅子奪門而去,最後跑回車裏,任誰來勸也沒再進去吃過飯。
“她那時年紀小,要是力氣夠大,說不定會把桌子都掀翻。”時媽媽至今也記憶猶新。
時唯笑夠了,靜下心想想說:“不過向葵現在确實比小時候脾氣好得多,變得有點不吭聲了。是不是因為她父母的事受了打擊?”
“應該是長大了吧。”
自從遭遇家庭變故之後,向葵給人的印象的确是長大了。兩個姑娘都上了大學後有一次飯局,全家族聚餐,快結束時,叔叔突然開腔:“時唯,你怎麽不跟向葵說話?堂姊妹都這麽不親?你上了名牌大學,可不要曲高和寡,變得不食人間煙火。”
向葵坐在與她相隔了三個人的位置上,時唯往那方向看了看。向葵也正好把目光從手機上擡起來,她沒有看時唯,一臉茫然地對自己的父親眨巴了兩下眼睛,仿佛完全不知道剛才這個空間中有過什麽對話,只是對自己的名字被提及産生條件反射。時唯轉過頭又向叔叔微笑了一下,還是什麽也沒回答。
叔叔沒有注意到的局面是,他開口前一秒,小姑姑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還和時唯糾纏不清。
小表妹一開始就朝着要擠到時唯身邊坐,鬧着讓時唯教她玩手機游戲,時唯被她煩得有點頭疼,謊稱“手機快沒電了,姐姐會錯過重要電話的”,将手機藏進另一側口袋,小表妹就開始無理取鬧,時唯那她沒轍,只好又給她。最後小表妹一頓飯幾乎什麽也沒吃,姑姑終于出手奪過手機換給了時唯,給女兒弄了點米飯和蛋羹喂進去。時唯這廂擦擦汗,哪知她那廂又生出一事,興奮地提出吃晚飯要跟時唯回家,去時唯家看電視。時唯腦袋“嗡”的一聲變成兩個大。叔叔的話就在這時候插了進來。
向葵也有iPhone,但她自始至終一個人,獨自低頭刷微博。不知為何,小表妹不敢靠近她,更談不上親近。
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看不見自己孩子的缺點。如果自己的孩子與別人鬧了別扭,那一定是別人的錯。萬一真是自己的孩子犯了錯,那一定是情勢所迫。
【二】
時媽媽卻又是另一種極端。
在少女時唯的心目中,媽媽簡直就是個挑剔精,讓人左右為難的典範。
初中時,時唯後桌的男生天天與她作對,不是用腳踢她椅子就是扯她馬尾辮,要不就用紙團扔她腦袋。每次考試後時唯得了第一卻哭喪着臉,讓那男生更加不爽,直罵她“虛僞”。這全怪時媽媽要求太嚴格。雖然時唯考了第一,可回家還是要挨罵。
時唯初二與初三兩年間沒有一次考試不是班級第一,年級名次也總在前十名之內,可她這樣的成績換不來時媽媽的表揚。她看重的永遠只是試卷本身。沒有拿到滿分,說明有知識點沒學好,就該被批評。
時媽媽點着試卷上被打叉的地方:“你說說,為什麽錯?”
“我只是粗心。”這着實能算得上是永恒的理由了。
“你不能每次都拿‘粗心’這種借口來搪塞我,更不能搪塞你自己。沒錯,你這道題因為粗心大意看錯了、算錯了,可你仔細想想,出錯是不是概率問題?每次考試,你不是這個知識點錯,就是那個知識點錯,從來沒有考過100分,因為,你就是沒有拿100分的實力,輪番粗心,正說明你長期以來都學業不精。”時媽媽每次都能把時唯說哭。
所以時唯每次只有拿到考試成績後第一個小時是高興的,在這一個小時內她盡情地接受着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羨慕。
考卷分析之前,有數不清的同學将時唯的考卷借去訂正,在她們嚴重,那個小紅叉并沒有影響整張試卷的完美性,反而讓這張試卷帶了點真實的生氣,比标準答案更親切,那些複雜證明題後面長篇累牍的解題步驟看上去也沒那麽吓人了,至少有自己的同班同學做出來過,那些假設真真切切能得出最終結論。
而考卷分析之後,時唯心裏浮躁的驕傲終于有蟄伏起來,那唯一的小紅叉卻反而變得鮮明刺目。就像午夜過後的灰姑娘,興奮和喜悅都消逝了,塵歸塵,土歸土。她誠實地回答因覺察出其情緒變化而詢問“怎麽了”的朋友們,但這理由在他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無病呻吟。
所以,初中生時唯一直誤以為自己人緣特別好,可是很多人背後評價她為“虛僞的人”。
初二下學期開始申請入團,班主任說第一批每個班只有一個名額,有意申請的同學請先提交入團申請書,然後由同學們集體投票選出第一個入團的人。時唯天真地認為大家應該都會選自己,信心滿滿地遞交了申請書,結果最後被選出來的卻是另一個成績平平、從沒得罪過任何人的女生。
時唯很失望,在“意外”敗北的這天,媽媽照例開車來接她回家。她忍到進了車庫,終于大哭起來,上氣不接下氣的止不住。媽媽在駕駛座上蹙着眉頭問:“怎麽了啊?到底出什麽事了?”
時唯斷斷續續地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誰知不但沒得到預想中的安慰,反而被媽媽又呵斥了一頓:“這有什麽好哭的!哭能解決什麽問題?你就會哭!這下你知道了吧,現在已經不是‘學而優則仕’的世界了,你平時不注意和同學搞好關系,關鍵時刻人家怎麽可能幫你?人際關系要經營,經營就是要動腦經,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想到什麽說什麽、想做什麽做什麽、喜歡讨厭都擺在臉上。你一定要學會使用一些技巧去讨人喜歡,因為你現在長大了,別人不會因為你是直腸子的呆愣傻就喜歡你。”
這一刻時唯的臉上既沒擺着“喜歡”也沒擺着“讨厭”,只剩下迷茫。他不明白媽媽到底要自己變成什麽人。既然現在已經不是“學而優則仕”的世界,為什麽她平時要那麽嚴格地逼迫自己學習?
後來她逐漸明白一點,媽媽只是單純地、理想主義地希望她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忘了時唯其實就像她一樣單純和理想主義。這也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