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節
與生俱來的特質。
時唯剛考上名牌大學的那個暑假,鄉下的吳叔叔把大女兒送到時唯家過暑假,讓時唯好好幫堂妹輔導輔導功課,督促她把新買的練習冊全部做完。時唯頓時覺得自己是領了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待叔叔一回家就開始特別認真地幫堂妹輔導功課。
堂妹是個好孩子,但就是性子慢,碰上時唯這麽個急性子,兩人無法步調一直保持合拍。時唯幫她選編了兩張練習卷,她卻在相同的時間裏只做了三道題。時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于是假裝繼續出題,用眼角餘光悄悄觀察她,發現她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遇到一道大題,光讀題都讀了十分鐘,遲遲沒有動筆,那情形與其說是在思考解題步驟,不如說是在發呆。時唯大為光火,馬上就事論事對她提出嚴厲的批評。
堂妹脾氣好,“嗯嗯”地點着頭保證“以後一定專心”。可實際效果而言,她早就養成了寫寫玩玩慢吞吞的習慣,一時改不了。
時唯再說她,她就抱歉地笑,讓時唯不由自主拔高音調。
在客廳看着電視的媽媽聽見書房吵吵嚷嚷,忙把時唯叫出去。時唯如此這般地告了狀,媽媽卻也沒有支持她,反倒說:“她要是主動來向你請教題目怎麽做,你就耐心教她;她要是自己不想學,你就不要管她,別那麽兇。”
時唯不服氣:“我都是為她好,就像你管我是為我好一樣。不逼她怎麽能變好?”
媽媽“撲哧”一聲笑出來:“你這個傻瓜!我和你跟你和她能一樣嗎?因為你是我女兒,才不會記恨我。你又不是她媽媽,對她太兇了,他不記恨你才怪。”
事實證明,親生女兒也是會記恨的。時唯比較晚熟,上了大學才自我意識突然覺醒,突然有一天開始清算長期以來對媽媽的各種不滿,每一樁她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個話題又是從飯桌上爆發的。
“從小到大每次春游你都要從中阻攔,不是說這個危險就是說那個可怕,總之就是想方設法不讓我去,就算去了也是被逼帶許多雞肋的救生設備,零食反而帶不了,溫飽問題都沒解決還談什麽安全問題?”
“事實是我的第六感一向很準。”媽媽有點沾沾自喜的神色附上臉來,“你上初二那一次,我頭天晚上夢見你們的大巴翻車掉進河裏了,才讓你帶了很多氣囊,結果第二天新聞不是和我夢見的一模一樣嗎?一輛大巴翻車掉進你們沿途經過的河裏,整個車的人都死了。只不過不是你們的車罷了,你能保證這種倒黴事完全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嗎?”
時唯對此卻嗤之以鼻:“概率多小啊!那些從小到大每次春游都參加的同學也沒見一個死了殘了的。你這人就是霸道,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人家都得言聽計從。別的同學都是上初中開始就自己買衣服穿,你呢?人家都上了高中你還要一手包辦。”
“你要憑良心,從小到大你什麽時候在班上算穿得差的?老師們都說你最漂亮又最得體。”
“老師在你面前當然這麽說,在別人媽媽面前肯定說別人女兒好。你也太天真了吧!”
成年以後,季向葵剛進娛樂圈時在北京做演藝公司的練習生,宿舍條件太差,于是搬出來在時唯租的公寓裏住了一段時間。當被問及當初為什麽會和陳凜交往時,向葵果然如預想的那樣坦白承認:“不是因為喜歡,只是想證明那些用示弱服軟來博取同情的所謂‘善良的女人’永遠不會心想事成。”
像偶像劇演的那樣,漂亮、聰明、用情專一、手腕強硬的女二號總是一敗塗地。忘了在哪部影片裏甚至看見過這樣的情節,男主角對女二號說:“我很愛你,但不得不離開你,因為你比她堅強,離開我也能生活得很好,可是她卻不行,她離開我活不下去。”這是什麽狗屁邏輯?
然而現實的規則卻恰恰相反,在愛情的戰争中,如果你知難而上正面出擊,可能會贏也可能會輸;如果你動腦經講策略,迂回作戰,并在表面上假裝善良無辜,肯定能贏;但如果你一味地做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的乖乖女,則絕對會以失敗而告終。
向葵很小的時候就從父母的婚姻悲劇中悟出了這樣的道理。這道理确實挺現實,只是她搞錯了一件事,時唯從來不是乖乖女,也從不裝作乖乖女。
向葵所以為的時唯,只是親戚們口中那個“品學兼優”、“才貌雙全”、“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三好學生”,除了讀書蘇護腦子空空毫無主見。時唯再學校時怎樣,她一點也不了解,高中時她也向陳凜打聽過,陳凜的回答是“沒什麽可說”,其實是因為陳凜在學校過得很失敗,卻讓向葵更加肯定,時唯在校不過是成績好,其實好不起眼。
時唯的叛逆程度比起向葵也許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學一年級,時唯敢交一半空白的練習冊,當老師責問“為什麽不做作業”時,回答“題目太簡單,我已經會做了,不想做沒用的事”,并用全科滿分的成績讓老師無話可說。當時媽媽偶爾街道死板教條的老師打來的告狀電話,也會站在時唯一邊——“是我讓她不要做的”。
小學二年級,教育司的領導要來視察,全年級停課排練歡迎的舞蹈,時唯背着書包就直接回家了。晚上班主任打電話到家裏說時唯翹課,時媽媽問她為什麽翹課,她說“我去學校是為了讀書,不是為了拍領導馬屁,為了迎接視察聽課跳舞,這種事蠢死了”。時媽媽也找不出什麽說辭來反駁她。
高考前,時唯盤算了一下利弊,自作主張放棄保送,填了更高的志願,媽媽是保守派,她很清楚她不會同意,侍候證明時唯的選擇沒錯,盡管如此,媽媽還是氣的兩個月沒跟她說話。
高中時與媽媽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時唯從房間裏沖出來立在客廳中央,對着媽媽大聲說:“全世界我最讨厭你了!”然後自己就嚎啕大哭起來。時媽媽平靜地窩在沙發裏發愣:“……是我被你讨厭了,你哭什麽?”
話雖如此,但時唯心知肚明,如果沒有媽媽的管束,自己可能會變成為無法無天的小太妹。她嘴上對媽媽抱怨個沒完,恨不得和全世界的小姑娘換媽媽。但是,與同學的母女關系相比,時唯和時媽媽其實算是極其少見的知心朋友般的母女。
【三】
時唯平時看雜志碰見喜歡的文章總是會念給媽媽聽,無論媽媽是在陽臺曬衣服,還是在廚房做飯,時唯都寸步不離地跟在後面念書,媽媽去哪兒,她就跟去哪兒,每天晚飯時在餐桌上什麽八卦都無所不談,媽媽對她學校裏的人與事都如數家珍,爸爸平時忙于工作,對時唯關心的少,幾乎無法插上話,于是經常吃醋,呵斥時唯“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整天談論這些低俗事情”。
爸爸同樣看不慣母女倆給別人亂起外號。爸爸同事的兒子被她們背後成為“雞婆”,時唯的英語老師被她們私下叫做“唐僧”。爸爸比較正統,看不慣她們嘻嘻哈哈,每次都惱羞成怒。
“可是這樣便于記憶嘛。又不會當人家面叫。”
“背後偷偷叫也不行!”
關鍵問題就在于,時媽媽有點缺心眼,經常當人家面時叫漏嘴。比如時唯的英語老師,和時唯家住同一個校區,平時走動較多,兩家關系還不錯。時媽媽有次對老師的夫人說:“你們家唐僧……”對方愣了兩秒,幸好,只當她口誤沒放在心上。
新年後的一個周末,時唯想去買教輔書,表哥宣翔的大學還沒開學,于是主動向大人們請纓帶妹妹去買書,正好這時“唐僧”的兒子“小唐僧”跟着自己媽媽在時唯家做客,便央求着同行。
“小唐僧”和時唯同校同年級不同班,看的書多,只是面很豐富。可時唯一直挺讨厭他,覺得他不僅迂而且特別愛現,一聽他要跟去就老大不樂意。但宣翔沒見識過“小唐僧”的聒噪,順便做個人情就帶上了他。
到了距離書店500米的地方,“小唐僧”突發奇想要淘金附近的商場,因為——“一樓有車展,我很喜歡車,我們去逛一下吧。”
時唯繃着臉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那我們先去書店等你,你去看你的車展吧。”
“小唐僧”當下臉色一變。
宣翔生怕做了好事又沒做成好人,忙插話進來打圓場,勸說妹妹:“還是先去看看車展吧,正好我也有興趣。先買書的話拎着太累,不方便。”
時唯也不想一個人去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