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章節
來得令人沮喪,時唯特別想哭,但怕事後被追問“為什麽哭”回答不清,只好強忍着。她從鼻腔一直酸到喉管,眉頭蹙着展不開。父母似乎還沒有注意到她的反常。
正值此時,電話突然鈴聲大作,時唯的思緒被打斷了,傷感的情緒得以緩解,又重新開始吃飯。時媽媽跑去接電話,說了半天,時唯沒心思偷聽。直到她挂掉電話後回到飯桌上來轉述前因後果,時唯才知道是向葵媽媽打來的。
“啊?又離家出走了?為什麽啊?”
時唯驚訝得差點把飯嗆進氣管。
時媽媽似乎對此已習以為常:“就是跟她媽媽吵架呗。你嬸嬸氣得夠嗆,我說也沒什麽可氣的,鬧鬧小姐脾氣嘛,鬧完自己肯定就回去了。我勸你嬸嬸‘她不跟你鬧跟誰鬧?又沒有別的親人,想跟她爸折騰也不方便啊’。這樣說她好像已經好多了,唉,人到中年,還更年期,真實不能受氣,很容易爆血管的知道伐?”不知怎的她說着說着總能回到對時唯的教育上來,“不要氣媽媽,曉得吧?”
“哦哦。”時唯随口答應,對這個轉折有點厭煩,又把話題撤回季向葵身上,“可是叔叔不是說向葵現在脾氣變好了嗎?”
“脾氣還變得好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哦。”
時唯無法對向葵的本性下定論,就連宣翔也給不了她清晰的答案。可有一件事就非常肯定的,在離家出走這個領域,向葵簡直是登峰造極了。時唯再找不出身邊第二個人像她這樣熱愛離家出走以至于隔三差五為之。
【五】
“家”這個概念對于時唯與向葵有什麽差別,站在時唯的角度也許永遠體會不了。
這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傍晚,發生在餐桌周圍的對話聽起來也沒什麽意義,似乎每一天每一個家庭都是這樣生活着。
女兒看着盤中所剩無幾的蝦仁嗔怪道:“爸爸你不要再夾蝦仁給我了,我都吃飽了。我才不喜歡吃蝦仁呢。”然後故意假裝很生氣地把自己碗裏堆積的蝦仁一個一個丢回爸爸碗裏。
父親沒領悟女兒的用意,有點真受傷:“你這小孩,唉……不識好歹。給你好吃的都不要。”
女兒卻又誤以為自己的話還沒被相信,加強語氣抱怨道:“夾菜幹什麽啦?我自己喜歡吃就會夾的呀。我們家又沒有窮到缺吃少穿。”
母親忍不住插嘴道:“你這孩子!怎麽能用這種語氣跟爸爸說話?爸爸讓你多吃東西是害你嗎?”
女兒微怔,意識到自己的好意居然被曲解了,感到分外委屈,音量不由自主放得更大,于是很快就出現了與父親或者與母親争吵的局面。
如果把每個人的心理和語言記錄再案成為劇本,這樣的吵架也太荒誕了點。課他們總是今天吵明天就忘了,明天吃飯時又再次把菜碟的位置換來換去、好菜夾來夾去,還可能引發一場新的戰争,但可以确定,從沒有人會因此而記恨,因為,是一家人。
這樣的場面,向葵想象不了,她必須小心翼翼地藏好自己的脾氣,斟詞酌句,處理好與母親之外每個人的關系,哪怕面對自己的親生父親,也不能放松警惕。
而時唯想象不了的是,向葵在父親的授意下,像個懂事的乖乖女那樣,發出一條言不由衷的短信去勸說讨厭的堂姐回家。那個時候,她究竟是什麽心情?
第五話
【一】
一般而言,在時唯家,如果時唯和爸爸鬧別扭,媽媽總是充當調停人,而如果時唯和媽媽鬧矛盾,爸爸總是熱衷于煽風點火。
不記得已是第幾次,時媽媽在朋友登門拜訪前慌張地四處找鑰匙給時唯的房間上鎖,關門之前她最後瞄了一眼淩亂的書桌、滿地滾的空可樂瓶、起床後沒疊的被子,不禁怒火中燒。這一次她終于忍無可忍,好不容易等到朋友離開,“時唯批鬥大會”當場揭幕。
“沒見過哪個女孩子像你這麽懶。兩個月以前就開始,每個星期五都讓你好好收拾房間,每次你都當耳旁風!你看看裏面亂得像豬窩一樣,哪像是女孩子住的地方!”
“累了一星期好不容易回家,就不能讓人放松一下嗎?”女生倒在沙發裏,一邊看漫畫一邊吃薯片,連頭也沒擡。
時媽媽看見她還不當回事就氣不打一處出,上前兩步大力掀起沙發墊:“你也太放松了吧!說了多少次,不要躺這兒吃零食,碎屑全部掉進沙發縫裏,會招螞蟻蟑螂老鼠。”
時唯重心不穩,從沙發滾到地毯上,視線仍然沒有從漫畫書上擡起來。薯片的碎屑露出不少,家養的小狗從廚房蹿出來滿地毯亂舔,時媽媽把它趕走:“你看看你,又吃到地毯上去了。天天就知道看連環畫小人書,多大點出息!”
“就是!這麽大了還看小人書!報紙也不看!天下大事全不知道,像文盲似的。”一旁正看着報紙的爸爸補充意見道。
“這才不是小人書!這是漫畫,是亞文化,誰像文盲了?你們不懂就不要亂說。”
時媽媽打掃着沙發上的薯片屑,用腳踢踢時唯迫使她站到一邊去。
“嘁——還‘亞文化’!你懂!你精通!多看漫畫能有助于你将來考複旦嗎?”
“我到這個世界來又不是為了考複旦的。哎呀,懶得跟你說。”
“你就該少頂嘴,有那麽多精力去把自己房間收拾好!自己不收拾還不讓人家收拾!什麽保護隐私?像豬一樣懶、活在豬圈一樣的地方的人根本沒有隐私。我跟你說,你明天之前再不收拾,我就去幫你收拾。”
女生終于把漫畫書扔在茶幾上不看了。
“幹嗎呀,整天就是收拾來收拾去,我又不會帶朋友到家裏來玩,反正也沒有人要求進我房間,我當然怎麽舒服怎麽好咯。”
爸爸也跟着放下報紙來插嘴:“就是嘛,煩死了,整天唠唠叨叨,讓人連報紙都看不下去。”
媽媽完全不理會爸爸的發言,一心只針對時唯:“住在豬圈一樣的房間當然不好意思邀請朋友來玩!所以啊,像豬一樣懶惰的人才不會有朋友!”
“就是嘛!從沒見你帶朋友回家,肯定是人緣不怎麽他!”爸爸又莫名其妙重選盟友倒戈一擊。
“誰沒有朋友!每個雙休日你們都在家,誰願意到有父母的家裏來!”
“就是嘛!都怪你媽媽是宅女,每次叫她出去玩都不肯去!”
“你看你交的都是什麽見不得人的朋友?用得着偷偷摸摸躲着父母嗎?”
“就是嘛!翅膀還沒長硬就嫌棄父母,長大了還不得把父母趕出去睡大街?”
“爸爸!你的立場到底在哪裏啊?”終于有人反應過來笑出聲了。
時媽媽那廂還在拼命憋笑,不過也已經被轉移了注意力:“你說你這個人哦,每次都要煽風點火,我們倆吵架你就那麽高興?能多張塊肉嗎?”
這架終究是吵不下去了。
可矛盾是十年如一日地存在着,因為時唯的房間總是十年如一日地混亂着。有時候她也會痛下決心來個大掃除,但大掃除的成果最多只能保持一星期。
大學本科時,時唯一個人在外地讀書,租兩室一廳的屋子,居然用了一間卧室來堆書。整個房間鋪天蓋地都是書,床上地下放了幾十個瓦楞紙箱,每個紙箱裏塞滿了書,書脊朝上。
時媽媽第一次去外地探望她,見了她的住處,久別重逢的喜悅也變成了忍無可忍。
回到上海後,時唯同樣是一個人住,時媽媽每個月來看她一次,前兩天拼命忍不住不抱怨不制造矛盾,到第三天就開始幫她整理屋子。
時唯倒是從來也不領情:“你不要亂動我的東西,統統藏起來,讓我要用的時候怎麽找?”
“一個家被你搞得這麽亂,我好心幫你收拾你還不識好歹!你看看四周,這是人住的地方嗎?”
“我現在很忙,等我有空了自己會收拾的,不要你管。”
“你永遠都很忙。有那麽多時間上網看娛樂八卦,卻沒有時間收拾一下自己的家。人家外國人A和外國人B結婚,外國人C和外國人D分手關你什麽事?自己天天住在垃圾中轉站,還操心到美國。”
“看八卦最多十分鐘好嗎?況且我又沒有天天看!”
“看八卦是只有十分鐘,逛淘寶每天十小時吧?我才在這兒待了幾天,你說你收了多少快遞?我在廚房做個飯,門鈴能響十遍。你買點有質量的東西我倒不會說你。你看看你都買了些什麽?家裏都已經這麽亂了,還沒完沒了地往家裏收破爛。”
“……”
無論為“生活環境問題”争執多少次,敗北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