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上香 期待落空的滋味兒,她最是清楚了……
江州的沈家, 如今也算是當地有些分量的大戶。
沈慶輝的六品官身在京中不算如何顯赫,可放眼這些年從江州出去的這些學子們,最終能在京中立足的總共也沒幾個, 兩相比較之下, 沈家的門楣也跟着往高提了許多。
也正因為這幾年沈家的地位水漲船高,且今年尤為高,沈明嫣的婚事便一直拖到如今。
上次沈薏環來江州時,沈家人就在為沈明嫣議親,竟然直到如今,她的親事才有了眉目。
“前些日子祖母為三妹妹定下了江州知府秦大人的小公子, 這幾日正合八字呢,”沈明語一邊走一邊與沈薏環說道, “等三妹妹的婚事一定下, 祖母也就能松口氣了。”
“秦大人的小公子……是那位秦玉公子?”沈薏環皺眉問道。
江州的秦姓公子, 她知道的就這一位秦玉,印象中卻是個有些輕浮的人,不知與沈明嫣要嫁的人是不是同一人。
“對,就是他, ”沈明語頓了頓,了然地說道,“是了, 環兒妹妹這幾年不在江州, 我們江州的知府如今是秦大人了, 與三妹妹定親的正是秦玉公子。”
“三姐姐可是喜歡這位秦公子嗎?”沈薏環沉吟着問道。
沈明語看了她一眼,笑笑說道:“環兒妹妹可是覺着這秦公子并非良人?”
“你這樣想也不奇怪,秦公子在江州确實有些不大中聽的傳言,只是我們不像三妹妹一樣的好運氣, 有陛下親旨賜婚,眼下的光景,秦公子便是三妹妹能選擇的人中,最為合适的男子了。”
“至于什麽喜歡心儀,其實也不怎麽重要,若是太過喜歡,難免日後心裏失落。”
聽着沈明語的感嘆,沈薏環心中一緊。
這說的可不就是自己嗎?
她嫁給李渭的這幾年,有多喜歡他,後來便有多傷懷。
期待落空的滋味兒,她最是清楚了。
Advertisement
“瞧我,跟你說這些沒用的,”沈明語見她神情有些恍惚,想起之前聽得那些關于沈薏環的話,心下有些自責,“環兒妹妹,我們到了。”
沈薏環理了理有些發散的思緒,跟在沈明語身後進了正屋。
屋內燒着火爐,熏着安神香,軟塌上歇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是沈慶輝的母親。
“祖母,我将環兒妹妹接回來了。”
沈明語一進房間,便熟門熟路地将披風解下遞給一旁的丫鬟,她親熱地蹲在軟塌旁邊,笑着與榻上的老人說道。
“就你整日貪玩,你母親說你幾句你就跑出了家。”沈老太太老邁的面容上泛起慈和的笑意,語氣間盡是疼愛。
“祖母,能不能不說這個了。”
“環兒妹妹,你也來坐。”
小丫鬟在軟榻旁邊擺上木凳,沈明語坐下,轉頭喚沈薏環。
沈老太太擡眼看着沈薏環,眉頭皺緊,蒼老的面容失了那股子慈祥,反倒有些淩厲。
她這一生最為期望的孩子,沈慶輝,自小讀書時就天資出衆,一路考學,她對他寄予厚望,最後卻擡了沈薏環的母親進府,斷了前程,她實在是難以釋懷,也很難對沈薏環和她的母親生出什麽感情來。
沈慶輝将那個胡女阿荔送來之後,沈老太太每每見到她豔麗的容色,就覺得心中發堵,最後眼不見為淨,将她和她那個老嬷嬷一同送去莊子上養着。
倒是沒成想,這個沈薏環眉眼神情也越發像那個胡女。
沈老太太看了沈薏環,不冷不熱地問候幾句,便将她打發了出來,留了沈明語在屋內說話。
沈薏環出了主屋,也松了口氣。
她早幾年來就知道祖母不大喜歡自己,只是原先待她時态度不會這麽直白罷了。
不過沈薏環心裏有數,倒也沒怎麽覺得難受,她跟這位祖母也沒什麽祖孫情誼,相處太久反而不自在。
跟着領路的小丫鬟回到她的房間時,疏雲已經将她這幾日住的地方收拾好,見她回來為她奉上茶。
“姑娘,熱水都燒好了,待會您沐浴了便歇了吧,好好緩緩這些日子趕路的乏意。”
“母親那邊可去通知了嗎?”沈薏環喝着茶水,靠坐在椅背上,由着疏雲幫她拆發髻,聲音輕緩地問道。
“去了,回話說是這幾天要為老太太祈福還願,讓您過了十五再去見她。”
母親自打來了江州,便日日抄寫佛經,誠心禮佛,她也願全了母親的一片赤誠心意。
自當日回了沈府,沈薏環便沒再出院子門,日日在房內看話本游記,足足歇了好幾日,本是想等着十五之後去見母親。
可說是沈明嫣與秦公子的婚事出了些岔子,測算的八字,無論是換了多少位大師去合,不是兇就是大兇。
一般能拿去合八字的親事,多是兩家人都較為滿意的,這八字不過是走個過場,除了極其講究的商賈,鮮少有因着八字不合而斷了良緣的。
可這沈明嫣和秦玉的八字,合十次,十次都是兇,弄得秦家人生生出了退意,如今江州的人都傳,說沈三姑娘跋扈克夫,誰娶了誰就要倒大黴。
秦家人來送了信,說是婚事還要再商議一二,沈老太太也跟着焦心,決意去城外的寺裏奉奉香火。
沈薏環一大早便跟着一同到了山門口,沈老太太來上香,沈家的幾個女兒便也都跟着來了。
許是因為婚事不順,沈明嫣瞧着眼睛猶是紅腫的,出府門時看見沈薏環都沒再說什麽話,只別開了眼。
江州府城外群山連綿,最為高聳的便是點翠山,沈薏環她們要去的碧雲寺便坐落在點翠山的山腰,江州城的百姓都對碧雲寺很是信奉,上香還願的人不少,便是如今這般冬日,來往的香客也是源源不斷。
“明嫣,你随我去見見覺圓大師。”
“是,祖母。”
沈明嫣随着沈老太太往正殿後去了。
碧雲寺的幾處偏殿,盡皆燃着香火,沈薏環也來到一處殿前,上了幾炷香,頗為虔誠地拜了幾拜。
她不信佛,但若是禮佛能讓父親母親一生平安,那誠心一些也很好。
“五姑娘,老夫人說讓我帶您去尋她。”
沈薏環轉身望向來人,見是沈老太太身邊的聞莺,她起身跟着聞莺往外走。
因為是跟着老太太一同出來,見沈明語和沈明嫣都沒帶婢女,便也沒帶着疏雲和疏雨。
出了殿內,随着聞莺七拐八拐地走進後山,沈薏環覺着有些奇怪,“我們這是去哪?”
聞莺回頭看了看她,轉頭繼續往前走,“去尋老夫人和二姑娘三姑娘。”
“五姑娘還會抓緊些,待會到了再歇息不遲。”
過了不知多久,沈薏環停下了腳步,她定定站在原地,打量着周遭的環境。
點翠山本就相對高聳,後山更是人跡罕至,如今正是冬春時節,山間一片荒涼,根本不像是能會客的地方,想着這一路聞莺領着她走的方向,沈薏環怎麽想怎麽覺着不對勁。
“聞莺,當真是祖母讓你來的?”沈薏環盯着聞莺的動作,斂色問道。
“自然是,五姑娘快些吧,待會讓老夫人等急了,奴婢可要受罰了。”聞莺神色輕松自然,還與她說笑了一句。
難不成是自己想多了?
可這怎麽看,都不大對。
對上聞莺投來的探尋眼神,沈薏環心中更為警惕。
她與這聞莺并不熟,只在老太太身邊見過幾面而已,連話都沒說過,有什麽理由會害自己?
“聞莺,沈明嫣給了你多少好處?”想來想去,整個江州沈家,跟自己有過龃龉的,也就沈明嫣一人了。
其實沈薏環也不确定,不過是詐問一句,可聞莺冷不丁聽她提了沈明嫣,眼神竟然不由自主地望向右側的袖間。
再擡頭望向沈薏環時,神色中帶了幾分急迫,“五姑娘說什麽呢,我們還是別耽擱了。”
沈薏環心頭微冷,她其實對沈明嫣沒有什麽惡意,實在是想不通,自己到底哪裏得罪了這位三姐姐,竟這般執意,不想讓自己好過。
她沒再理會聞莺,轉身便順着原路往回走,身後的聞莺見她竟要離開,心中着急,追上前來,想要攔下她,正糾纏着,二人便聽見旁邊傳來一道男聲,“……沈姑娘?”
正是葉洵。
自從當日一同進了江州,便沒再見過了,若非今日見到,沈薏環都快忘了這人了。
“沈姑娘,又見面了,先前便聽人與我說,點翠山後山風景奇絕,當真不假,”葉洵若有深意地笑着說道,“你看,你我二人确是有緣,如今既是來了,不如一同走走?”
“葉公子,祖母還在等我,便不擾您興致了。”
沈薏環笑了笑,對着葉洵疏離地說道,見有了旁人在,聞莺也不再動作,低着頭跟在沈薏環身後。
“後山坡陡,還是危險了些,我送送沈姑娘。”
也沒問沈薏環的态度,他跟上沈薏環,笑着解釋了一句,一同順着來路往回走。
一番折騰,回到碧雲寺已近天黑,離着寺門口還有些距離,葉洵與沈薏環道別,“沈姑娘,人多眼雜,我不便再送了,你自己小心些。”
這會他沒再遮掩自己的意圖了。
“多謝葉公子了。”沈薏環淡笑回禮,也沒多言,徑直朝着寺廟內進去。
剛一進寺門,沈薏環便覺得有些奇怪,這也太安靜了些,便是這會天色已晚,這門口也不應該一個人都沒有。
她一路都頗為心急,怕沈家人将她自己留在這荒山野嶺的,如今一看更是有些憂心。
“姑娘 !”疏雨從偏殿內跑出來,語氣驚喜地喚她,“姑娘沒事吧,您這是去哪了,可教我們好找。”
沈薏環正要說話,疏雨便想起什麽一般,牽着她往正殿院裏走去:
“回來便好,您若是再不回來,這點翠山怕是都要封山了。”
聽着疏雨的話,沈薏環正有些不明其意,人已經進了碧雲寺正大殿,她還未來得及細問疏雨,便一眼看見了殿內的李渭。
殿內的情形說是狼藉也不為過,沈明語陪在沈老太太身邊寬慰說着話,沈明嫣坐在一旁正哀哀哭泣,杯盞碎了一地。
李渭眸中蘊着殺意,沉沉盯着正哭得楚楚可憐的沈明嫣,聽見聲音,朝着她望過來。
對視的那一刻,李渭攝人的眸光微斂,他踱步走到沈薏環面前站定。
他本想将她抱進懷中。
可是念頭剛起,便似乎聽見她那晚上對自己說的,“我不喜歡您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