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差距
這廂四阿哥足養了三天,才堪堪養回了精神,其間因體力不濟被八阿哥借勢調戲了N次,占去了無數便宜,鬧得四阿哥苦不堪言。
八阿哥親為四阿哥整理衣袖,笑道,“還是內務府的藥材好,小九就是可人疼,知道四哥身子虛,拿得都是上好的東西。這幾天,四哥倒是瘦了。”
“哪裏,都好俐落了。”四阿哥如今一聽胤禟的名子就犯愁,趕緊着轉移話題,“這幾天淨看你守着我,皇阿瑪交給你和三哥的差事可辦好了。”
八阿哥微微一笑,給四阿哥打理好,自己一撣衣袍坐在了紅木椅中,把玩着腰間的玉佩道,“三哥那人你還不知麽?最是愛跟讀書人湊熱鬧,銀錢都發放得差不多了,不過三哥近幾天常去那幾處收留舉子的寺廟查看,添些炭米之類,聽說三哥自己還掏了腰包。我沒那銀子,也不想去湊那熱鬧。”
四阿哥皺了下眉,“也太做作了些。炭米什麽,也該去跟皇阿瑪請旨才是,難道咱大清還缺那幾粒米錢不成?”這老三愈發道學了,又叮囑了八阿哥一句,“你不跟着攙和是對的。”
八阿哥笑着起身,“四哥準備好了,咱們就進宮吧,別耽誤了早朝。”
不論如何,三阿哥這賢良的名聲算是傳出去了,諸如三阿哥禮賢下士,雪中送炭助寒門學子的事在京中傳了個沸沸揚揚。更有人為了巴結,不稱三阿哥的封號誠郡王,倒直呼賢王。
胤禟同太子陪着康熙在北京城微服,便找了間清雅的茶館。不為別的,茶館裏書生最多,怎麽說喝茶也比去高檔酒樓劃算,清湯寡水的适合讀書人喜歡清談的性子。
“聽說江兄病重時,賢王殿下親為江兄調羹嘗藥,又為江兄延請名醫。”這人話中有說不盡的欣羨。
又一人道,“我大清有此賢王,真是我等仕子之幸,萬民之幸!”
胤禟渾身忍不住一哆嗦,康熙道,“怎麽了,可是覺得冷了。”不會吧,這茶樓裏升着炭盆,倒沒多少冷,何況出門時他還特意讓胤禟穿了新做的大毛衣裳。
“我是肉麻的,”胤禟搓了搓兩只胳膊,低聲道,“這是誰幹得這事兒啊,忒假了也。”反正不是三阿哥就是八阿哥。
太子低聲笑,“我猜是這個。”伸出了三個手指頭。
康熙瞪了太子一眼,卻無怒意,“認真聽着,你也學會做怪了不成。”這幾十年父子處下來,康熙對太子還算比較滿意,難得見太子随性,倒有幾分親呢。當初太子從一落地便被抱到養心殿,直到蓋了毓慶宮才搬離康熙的身邊。滿打滿算這麽些兒子,康熙唯在太子身上花了最大的心血。
又聽那些仕子說起三阿哥如何的賢良,如何的大方,如何的親近讀書人……裏裏外外沒半分說康熙的,康熙心頭暗火起,忘恩負義的東西,你們領的銀子是誰出的,你們住的廟是誰撥得……還有這個老三,一身的酸腐味兒,出了名的不會當差。
康熙不痛快,卻還有人比康熙更聽不得這些,靠牆的一個青衫棉袍的仕子實在聽不下去了,叫小二結了帳,嘆了口氣,搖搖頭帶着小厮走了。
Advertisement
胤禟道,“這裏太吵了,不如我們換個地方吃飯,也到晌午了。”
太子附聲道,“小九說得是,倒是這裏有家酒樓不賴,不如嘗嘗看。”
康熙也懶得聽這群無知的家夥說話,便點了頭。
太子出宮的時候少,這家酒樓也是偶然知道,嘗過一次,味道着實不賴。小九走近才笑了,康熙先見一金字招牌高懸門牌正中:天然居。左右一副描金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忍不住贊了聲,“好對子,用詞簡練,意境雅致。”
“阿瑪過獎了,胡亂谄了兩句。”胤禟心說,剽竊你孫子的名對。又笑着給康熙和太子打起棉布簾,跟在康熙身畔。
康熙笑了笑,梁九功已上前找小二要雅間。
小二早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見這一行人裝扮便知是有錢人,上前打了個千兒,“請幾位爺的安,真是不巧了,咱這兒包間都預訂出去了。要不這樣,我給幾位爺找個清靜的位子,用屏風隔開,一樣清靜。”
胤禟給了角銀子打賞,笑道,“正趕了個晌午,也是不巧了,給爺安排兩桌,在二樓隔開也罷了。”
小二高興的接了賞銀,伶俐的引着一行人往樓上走。
果真擺了一副三折的香檀木屏風與外面隔開,也算清靜,又送上茶水,再請客人點菜,麻俐又不失恭敬,再看這小二長得一雙彎月眼,一笑便如小月牙兒似的亮晶晶,眼睛不大,卻着實讨人喜歡。
胤禟喝了口茶問,“你什麽時候來的,我倒不記得你,以前不都是小凡迎客嗎?”
“喲,爺一看就是咱這兒的熟客了。不瞞爺說,我本是上京趕考來着,走到這京城銀子叫人給偷了,這也沒銀子給老板結帳,只得留下來做工抵帳了。”話間卻沒半分抱怨,“爺說得小凡哥如今在後廚當學徒呢。”
太子倒有幾分另眼相看,胤禟問,“不錯,叫什麽名子啊?”
“小的姓李,名衛。”小二哥亮堂堂的一說,胤禟一口茶水沒含住,“噗”的噴了一桌子。
康熙取了帕子覆在胤禟臉上,一手扣住胤禟的後腦勺固定住,給擦了個幹淨才罷手,又訓道,“倒是穩重些才好。”
胤禟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差點擦掉一層皮,沒顧得斜上康熙幾眼,極有興致的看了李衛一眼,笑道,“這名子取得好。不是朝廷說凡是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能去領上一份銀錢麽?”
這李衛兩手一攤,十分無耐,“還是不夠吶。”
胤禟笑,“那也沒折了,只得你慢慢還了。”
見幾人沒什麽可問的,李衛一躬身,“幾位爺慢聊,小的下面催菜去。”
康熙看向胤禟,“何必為難他個讀書人,這酒樓也是你的,你産業現在不少哪。”康熙這話沒啥別的意思,胤禟會賺錢,誰都知道。
胤禟自己新倒了杯茶暖手,歪着頭看康熙,“哪裏是我的産業,分明是阿瑪的産業,只是還沒來得及跟阿瑪講。”
康熙以為胤禟要将酒樓孝敬給自己,便道,“說一聲罷了,我難道還能看上你的東西。”
“不是說笑,是今年南邊賺的銀子,我買的地皮開得酒樓,才開了三個月,生意倒是不差。”胤禟笑,“我有幾個鋪子,銀子也夠用了。對我來說,用十兩銀子賺一兩銀子同用一百兩銀子賺十兩銀子并沒有什麽不同,倒是皇阿瑪那裏,田莊土地也不少,多是出息不好的,不若開鋪子賺錢。衣食住行,吃食的銀子定是好賺的,我便作主請了廚子開了這家酒樓。”
康熙聽胤禟說了,笑道,“随你置辦這些,縱是賠了也不過幾兩銀子了事。倒是有什麽不懂的,朕若沒空,跟你二哥說也是一樣的。”
這世上誰不喜歡銀子呢,康熙猶不能免俗,何況太子。太子既然喜歡銀子,也喜歡會賺銀子的胤禟,笑道,“小九真是咱家的善財童子了。”
話間菜源源呈上,因為第二個話題明顯讓康熙龍顏大悅,對酒樓裏的吃食也贊了幾句。胤禟笑,“說起幾家新鋪子,阿瑪今個若是有興致,倒是一同去看看。”
這一看不要緊,便是包子鋪也是排了條長龍,比旁的生意好上許多。還有個綢緞莊,專門處理內務府積壓得那些緞子。
皇室所用奢侈,便是積壓的緞子也比常人所用好上太多,又打得內務府的招牌,因臨近新年,條件略好的人家也願意花些銀錢為兒女置辦身新衣,生意很不錯。
康熙瞧瞧身邊這卯足了勁兒給自己賺銀子的胤禟,再看看溫文雅致的太子,又一對比拿自己銀子收買人心的三阿哥,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康熙回宮後便問了十二阿哥的功課,師傅口中只有贊美之詞,康熙又随口考問了幾句,十二阿哥答得的确不錯。
康熙點了點頭,對十二阿哥道,“咱們父子,在朕面前,不用這麽拘謹,梁九功,給十二阿哥搬個凳子。陳卿,這幾年辛苦你教導朕得十二了,賞陳大人百兩黃金,文房四寶。”
陳大人忙叩頭謝賞,要不說做皇子師利大于弊呢,不但能跟皇子搞好關系,這要是個争氣的皇子還能加官進爵。
待陳大人走後,康熙又問,“你蘇媽媽近些日子身子可硬朗?”
“回皇阿瑪的話,媽媽身體很好。”十二阿哥道,“太醫三日一請平安脈,都道是極難得的。”
“嗯,朕是知道的,你一向孝順,書也念得不錯,做事塌實,”康熙道,“轉年你也就十三了,你的幾個哥哥也是這個年紀出來當差的。你九哥正在幫朕打理內務府,朕也問過他,你先幫他做事,等熟練了朕再另派差事給你。”難怪康熙這樣說,幾個兒子當差一般都是在六部,唯有十二跟着打理內務府,還有些擔心十二不樂意。
十二心中卻是一陣激動,他親生母親出身低,只是個小貴人,偏他本人文武都普通,也沒有八阿哥風度翩翩的本事,平日裏在兄弟中間就跟個隐形人似的,便是康熙對他也少有過問,唯九阿哥同兄弟玩兒時都算上他一份……十二忍下心中雀躍,道,“兒子會好好跟着九哥學做事的,定不讓皇阿瑪失望。”
康熙又誇獎了幾句,便讓十二阿哥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