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該叫你們來的,你們還沒成家呢,快回去吧。”桂蘭嬸子看兩個小夥子被吓着,趕他們回去。
“不用了,我們就在外面看着。”元景擺擺手,朝外面看去,“嬸子,姜哥來了,帶了張老過來了。”
“來了就好,來了就好。”牛桂蘭覺得有張老在,肯定不會有問題,她将張河柳看成神醫了,也不管會不會接生,因為張河柳不僅幫她兒子治腿,就連她的眼睛,吃了張河柳開的幾副藥後,也好轉了不少。
“張老大夫來了。”這院子裏也有人看到叫了一聲。
牛友河的家人立即跑出來迎張河柳,将他當成救星,牛友河差點給他跪下來,張河柳到了後也沒多餘的廢話,只說:“我先進去看看,不過你們還是作好送人去醫院的準備。”
“好,老大夫裏面請。”
張河柳帶了金針,還有常備的急救藥,就進了那産房裏面,待了半小時才出來,這麽冷的天,他腦門上都出汗了,說:“沒大事了,就看接生婆的了。”
又過了半小時,張河柳也沒離開,随時準備再進去幫忙救治,産房裏終于傳來嬰兒的第一聲哭,牛友河的父母終于露出笑臉,謝天謝地謝張河柳,牛友河差點一個踉跄栽倒在地上,又撲過去要看他媳婦和剛出世的孩子。
“母子平安,放心吧,這回你們真要謝謝張老大夫,沒張老大夫出手可懸了。”
牛友河家人一顆心終于落回肚子裏,轉身又謝張河柳,張河柳擺擺手,能幫到産婦他也很高興,說:“等裏面收拾好,我再進去給産婦把個脈,沒什麽事的話我就回去了。”
“好,謝謝,謝謝,你可是咱們家的大恩人。”要知道張河柳來之前,接生婆說了,孩子要生不下來,大人小孩都有麻煩,很可能一屍兩命,所以說是恩人一點都不為過。
牛友河的老娘轉身回屋,收拾了十幾個雞蛋半斤糖還有兩斤細白面,都放進一個籃子裏,出來遞給張河柳,算是謝禮,張河柳推辭了一下便收下了,他們四個老頭老太的确用得上,不能只靠姜青山和元景幫扶。
看到四周村民對他不再是戒備的眼神,張河柳對這些出診救人心裏挺高興的,也許能夠讓他們牛棚裏四人的處境改善一下,他們也不用村裏人對他們多親近,免得傳進革委會那些人耳中,只要大家不要将他們當成階級敵人來對待就行了。
姜青山和元景一起将張河柳送回去,陳建華也屁颠颠地跟上,放在以前,看他們跟張河柳走在一起,村民背後肯定會有話說,現在大家看着卻覺正常,張大夫不就是牛支書讓他外甥叫過來的麽,現在再送回去也很正常,就算以後看到他們有往來,也不會覺得多奇怪了。
張河柳叮囑姜青山和元景:“你們平時也不要往牛棚跑,還是隔三岔五的晚上來一趟。”
元景應道:“張老放心吧,我們不會大意的。”
張河柳很欣慰,走到一半就讓他們回去了,自己提着籃子回去,籃子裏的這些東西,也能讓他們四個老家夥養養身子。
牛友河家,接生婆出來說了張大夫怎麽救人的事,那可是金針刺穴啊,在外面也不多見,可見張大夫醫術非常高明,這件事以牛友河家為中心,傳遍了全大隊,村民将這件事都放在心裏了,以後有個頭疼腦熱的,也不用跑鎮醫院,請張大夫出手就行了,省錢還省工夫。
半個月後,村裏有位老人主動找上張河柳,這位老人家是多少年的老寒腿,實在受不了的時候貼些膏藥,可現在貼的膏藥效果也不好了,這段天氣又冷又濕,他的腿僵得快要走不動路了,夜裏疼得覺都睡不着。
張河柳給他把了脈,然後開了個方子,只是他這裏沒什麽藥材,需要這位老人家自己找人熬膏藥,或是找齊了藥材送到他這兒,他也能幫這位老鄉熬制。
也不是多貴重的藥材,這位老人家就托自己兒孫将藥村找齊,一事不煩二主,又送到張河柳那裏,等藥膏制藥好就開始貼,非常見效,兩天後這位老人家就能出來走動,夜裏也能好好睡覺了,他在村裏四處走動了一下,讓村民對張河柳的醫術有了更深的認識,光是找他看老寒腿的就有好幾個。
這些村人去牛棚找張河柳看病時,多多少少會帶些吃食,哪怕帶上兩個雞蛋都是好的,比起之前的狀況好很多,特別是牛友河,在他媳婦月子裏的時候,就帶上他的兄弟,給牛棚那邊一堵漏風的牆給加固了一下,還上山砍了一大捆的柴禾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