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湯城
好在,聽講這麽多年以來,國境線上都算是挺安泰的,遼人與漢人間也有不少貿易往來。羅維禮之前聽了這個,就只是覺得:太平就好!太平就好!還好是太平安生的!
否則,說真的,他真的會考慮馬上帶着老爹往南遷。
對于現如今內蒙、吉林、遼寧(以現代地理來說的名稱)都不在“中國”境內這樁事,羅維禮最傷心的還屬:去“遼寧省”還需要“出國”。
因為,他本來想到的一大堆在大連有的(現遼寧境內)什麽蚝、什麽皮皮蝦之類的,可以用去制蚝油、海鮮醬的東西,都在遼國!那還,真是麻煩!
^^^^^^^^^^^^^^^^^^^^^^^^^^^^^^^^^^^^
說到跨境取材這件事,因為難度有點高,危險系數有點大,羅維禮當然沒可能冒然行動,但是他也不會因為懼怕而放棄。所以,他第一個想到要“求助”的人,就是司徒兄。怎麽說吧,他知道司徒一定會真心地為他想法子,因為司徒和他是一根藤上的兩個螞蚱,風雨同舟“勾搭成奸”、你好我也好的兩個人。
他就去找了司徒,說他要去....老實說,他也不知道要怎麽說他要去的地方,說蒙古吧,人家也可能不明白。他就說,他要去遼國。他想着反正只要從真定府北城門出城,越過朱家村後那座南山,再往北走,往現在遼的核心地帶去去,應該就是蒙古的所在地了(他其實想地沒錯,現代的蒙古在宋朝時遼國內的“上京道”)。
其實羅維禮自己都覺得自己有點瘋狂,因為他知道就算他去了那裏,說不定也找不到荞麥,萬一人家還沒有開始将荞麥投入食用呢。蒙古那邊的主食類又不像西藏那邊的主食那麽的單一,萬一人家還沒有開發使用起荞麥來做主食呢。
所以,當司徒問他,怎的這般火燒心地要到遼國去時,問他是不是要找什麽東西時,他就給說了,他道:“司徒兄,我是想去找一種三角形的谷粒....”
“三角形?”
“就是這個樣子的。”羅維禮用手指給比劃了比劃。
“哦,三邊形。”
司徒跟着問他那是不是什麽很重要很必要的東西,他就道:“調醬要用。”
司徒知道他反正也是那種“三句不離‘調醬’二字”的人,就頓了頓,說道:“這麽的吧,我幫你問問人。”
。。。。。。
^^^^^^^^^^^^^^^^^^^^^^^^^^^^^^^^^^^
Advertisement
司徒去問了....他的朋友....湯城....“你們遼境內,有沒有一種呈‘三邊形’的谷粒兒?”....湯城答道:“有。”
。。。
“你們遼境”???
這湯城....是誰....
湯城的娘親是遼國公主撒葛乙,是遼帝耶律宗真的三妹,封地在東京道(今黑吉遼三省,也就是在那時遼朝境內上京道的東面兒)。撒葛乙自己本身就是她父皇與一個漢人妃子所生,故而她面相上、遼人的那種外域人的特征便已不像其他遼人那般的重,而她自己嫁于一個漢人大商賈,亦就是湯城他爹湯岩,故而,她的孩子們在面相上跟漢人幾乎就是差不多了。
撒葛乙與湯岩育有四子,長子便是湯城,四子湯境與這長子住在一塊兒,他們現就居于與遼境最近的宋土地界兒裏的真定府內。小兒子不管事兒,每天就管玩管吃,其它啥事兒沒有,生意上面的事都是長子在管。湯城做的是個木材生意,木材都是從撒葛乙封地內的長白山郡(基本上就是在今長白山區那塊兒)給運出去的。
撒葛乙與湯岩的第二子與第三子則住在宋土內偏南一點的地方,叫揚州的地方。那二子和他們的大伯父在一塊兒做着父親湯岩本家的生意,販票鹽(自己圈鹽亭、制鹽、賣鹽的鹽商)。
也就是說,湯城他們家住在遼境內的只有他爹、娘二人。
說到湯家這四兄弟,那個“猛烈”程度....遞減。大哥湯城,現年24(初見羅維禮的時候,他才23,也就是一年前),長得最為“生猛”(也難怪羅維禮一直在心中将他設定為‘恐怖分子’)....而一路排到最小的弟弟湯境時,他可就生得真的是....很柔和,再加上他面相上外域人的那種立體感比他的哥哥們要強上不少,故而看着有點“妖嬈”(也難怪羅維禮一直在心中将他設定為‘妖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