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周國景龍二年三月,春寒漸盡,間有暖風。

新帝慕容珪負着手站在窗前,雙眼凝視着窗邊一株開得正盛的花,眼見那花被風一拂,在枝頭顫顫微微,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景況,眉毛便漸漸鎖緊了。

內侍駱公公捧着茶立在旁邊,偷眼看慕容珪,眼見慕容珪若有所思的樣子,便不敢打擾,只靜靜立着。

慕容珪沉思得片刻,這才伸手接過駱公公手裏的茶,複吩咐道:“傳杜侍中晉見!”

“是!”駱公公忙應了,走到殿門外傳喚。

慕容珪嘴裏的杜侍中,本名杜伯玉,他的姐姐杜氏,便是慕容珪的生母。論起來,杜伯玉卻是慕容珪的親舅舅。

當年,先帝慕容匡南巡至江南一帶,寵幸民女杜氏,十個月後,杜氏生下兒子慕容珪。

杜氏産後失于調養,容顏憔悴不堪,慕容匡見之,頗厭棄,因令人把慕容珪抱到皇後姜氏跟前,讓皇後撫養。沒多久,杜氏便郁郁而終。

皇後姜氏無所出,自然視慕容珪為已出,着力培養。慕容匡見慕容珪聰慧健壯,且養在皇後跟前,也就立了他為太子。

去年,慕容匡駕崩,慕容珪即位為帝,改國號為景龍,大赦天下,同時下旨為生母杜氏立祠,以慰生母在天之靈。

現杜氏祠要塑杜氏的像,慕容珪自要傳杜伯玉問幾句話。

杜伯玉今年三十五歲,科舉出身,先前在官路上,歷盡坎坷,未能授實職,至慕容珪即位,他才有幸入朝為官,雖官職品級不高,但因他是慕容珪親舅舅,衆人也就高看一眼了。

當下杜伯玉進了養心殿,叩拜下去道:“參見皇上!”他心裏感慨萬端,姐姐死得太早了,若她還在,現杜氏一族,自也要風光得多,可惜啊!

“免了,起來說話!”慕容珪審視一眼杜伯玉,擺了擺手。

待賜了座,慕容珪便道:“母後在世時,朕未能奉養一日半日,也記不得她的形貌,總是遺憾,如今為她立祠,也是盡孝。只母後去世早,未能留下一幅半幅遺像,祠中塑像,總要依她形貌來塑,你且回憶一番母後的形貌,作一幅畫像呈上來!”

杜氏故去已近二十年,說實話,杜伯玉也記不清她的形貌了。但皇帝這般說,他卻不得不應下來,只尋思回家後,要找家中親眷幫忙回憶一番。

杜伯玉說着話,壯起膽看慕容珪一眼,見他眉飛入鬓,雙眼狹長,相貌卻是像了先帝,和杜家的人并不相像,不由略略悵然。

待杜伯玉退了下去,慕容珪又召侍讀學士嚴承恩晉見。

嚴承恩本是慕容珪的伴讀,兩人情份非同一般。現慕容珪雖為皇帝,嚴承恩是臣子,但兩人私下相處,情誼未有稍減。

嚴承恩來了,只略一行禮,就笑問道:“皇上召臣晉見,有何吩咐?”

慕容珪揮手讓駱公公退下,這才道:“母後的祠堂将要建成,朕想借機再追封母後為聖母皇太後,和聖德太後比肩,不知道愛卿有何高見?”

慕容珪即位後,自是尊嫡母姜氏為太後娘娘,但姜氏只安享尊榮半年,于去年底就病亡了。

姜氏病亡後,慕容珪追封她為聖德太後,同時追封生母杜氏為賢德太後,更為杜氏立祠作紀念。只這回想再追封杜氏為聖母皇太後時,怕引起非議,因召嚴承恩問計。

慕容珪這陣百般想擡高生母,打壓嫡母一系姜氏一族,卻是有原因的。蓋因他查得當年先帝寵幸杜氏一段真相。那時節,姜氏随慕容匡南巡,本想借着兩人相處頻密之機懷孕,不想姜氏肚皮不争氣,南巡半年,依然無動靜。她因生了借腹生子的念頭。後來就令人從民間選了美女進獻到慕容匡跟前。待慕容匡寵幸美女杜氏,杜氏又生下兒子後,姜氏又設法令慕容匡厭了杜氏,自動令人抱了杜氏的兒子給她養。姜氏得了兒子,自是暗地裏令杜氏病亡了。待得回京,姜氏有兒子傍身,從此就穩坐皇後之位了。

慕容珪得知真相後,百感交集,自有心補償生母杜氏一族。

且說嚴承恩聽完慕容珪的話,卻是勸道:“皇上已為賢德太後立祠,于這個時候再追封,确實會招來非議,不如緩兩年再論。”

慕容珪深思片刻後道:“也罷,緩兩年也好。只是母後祠堂建成後,擇了吉日,朕卻要率臣下一起去祭拜,讓天下萬民知曉,誰才是朕的生母。”

另一頭,杜伯玉回到家,卻是特意去請幾位上了年紀的女眷親戚,讓她們幫忙回憶杜氏的形貌。

衆人對于杜氏的形貌,一樣是模糊了。只一徑說長得美,別的細節,卻是說不出來。

最後還是杜伯玉一位遠房姑母對杜伯玉道:“你家含蘭雖胖些,但瞧着相貌,卻有一兩分肖似賢德太後的。真要畫像,就比照着含蘭的相貌,往美裏畫,身段麽,往窈窕裏畫,也就差不多了。”

杜伯玉聽着,便喊了女兒杜含蘭出來。衆人一瞧,杜含蘭雖大餅臉,胖腰身,但五官确實還算耐看,一時就研究起來,比比劃劃的,最後皆道:“含蘭畢竟是賢德太後親侄女,再如何,總有一兩分相似的。”

杜伯玉聽着這些話,只暗思,連自己和這些女眷們也憶不起太後娘娘真切的形貌,更別論其它人了。如今也只好以含蘭相貌作基礎,往美裏畫,畫出賢德太後的形貌了。

衆女眷說着話,話題又引向皇帝身上,悄問杜伯玉道:“皇上真要為先皇和先太後守孝三年,不先行娶皇後麽?”

國孝期間,民間只要守三個月便足夠了。皇帝也有特權,只須以日代年,一樣只要守三個多月便夠了,并不須守足三年孝。但慕容珪卻放話,說要守孝禮三年,三年內不選秀不娶皇後。

杜伯玉其實知道一點兒內情,不外乎皇帝現下根基未穩,一旦娶親,須得從四大侍郎家中,或是姜氏一族中選了皇後。皇帝不願意娶四大侍郎家的女兒,也不願意娶姜氏一族的女兒,因以守孝作托辭而已。待孝期過了,他那時有了根基,想娶誰當皇後,便娶誰,再不必顧忌什麽四大侍郎和姜氏一族了。

衆女眷問着話,卻見杜伯玉只呵呵笑,并不作答,不由搖頭道:“你呀,就是一個沒嘴的葫蘆,想從你這兒問一句話,是別想了。”

杜伯玉的夫人任氏見女眷不滿,忙幫着賠罪,笑道:“皇家的事,哪是我們可以随便猜測和讨論的?這不能怪我家相公。”

任氏是一個嘴巧的,有她打圓場,衆女眷也就放過杜伯玉了,轉而問起杜含蘭的婚事,都道:“含蘭肖似太後娘娘,又長得富态,定然能擇一位貴婿,且放眼好好挑挑。”

更有一位女眷湊到任氏耳邊道:“皇上今年二十歲,你家含蘭十五歲,他們是表兄妹,若是能親上加親,就......”

任氏吓得捂住那位女眷的嘴,小聲求道:“嬸子這話,千萬不能再說了,會招禍的。而且你看看我家含蘭,她這樣粗笨,哪能入得貴人之眼?”

杜伯玉見衆女眷說得熱火朝天,忙朝杜含蘭招手,父女兩個躲進書房中作畫。

有了胖姑娘含蘭的相貌作基礎,不過十天,杜伯玉就畫好杜氏的畫像,呈到慕容珪跟前。

慕容珪展了畫像一瞧,見畫中人端莊秀麗,姿态優雅,和自己想像中的母後形貌一模一樣,自是大為滿意。

杜伯玉見慕容珪點頭,也大大松口氣。

一個月後,工部的人便照着杜伯玉提供的畫像,塑出杜氏祠中的杜氏塑像。

聽得工部的人來報,說是祠堂已完工,塑像也完成了,慕容珪就令欽天監擇吉日。

到了吉日這一天,慕容珪領着一群要臣往景明山下杜氏祠中祭拜。

進得祠中,慕容珪見生母塑像比畫像更為莊嚴一些,自是點頭,打算回頭要厚賞工部諸人。

一時禮部的人已是出來主持祭拜儀式。

慕容珪領着衆臣,一番跪拜下來,心下有諸多感慨,只臉上沒有顯露出來,一時手臂擡起,手心向上,發願道:“若得母後生還,朕願......”

慕容珪的話還沒說完,祠中突然起了一陣風,風卷過,杜氏塑像居然動了動。

衆臣伏地跪拜,心下震驚:莫非太後娘娘顯靈了?

慕容珪也震驚,還沒回過神來,猛地裏,就見祠堂頂一道白光照下,緊接着,他的雙臂一沉,臂間多了一個溫香女子,那女子張着眼,和他面面相觑。

衆臣先被白光耀花了眼,待得定睛一瞧,就見着慕容珪懷中多了一位女子,觀那女子,年紀不過十七八歲,相貌和服飾,和祠中供奉的杜氏像相差無幾,一時皆呆若木雞。

落在慕容珪懷中的女子名喚杜曼青,她也同樣呆若木雞。穿...穿越了咩?不過想參加化妝晚會,打扮成古代人而已,不必真把我送來古代吧?

杜伯玉卻是比其它大臣先回過神來,脫口喊道:“阿姐,你下凡了?”

杜伯玉的話音一落,衆大臣也從震驚中稍稍醒過一點兒神,跟着喊道:“太後娘娘下凡了!”

慕容珪看着懷中的美貌佳人,震驚萬分,試探問道:“是母後麽?”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