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有話要說: 僅修改了錯別字、排版等。已經看過的不用重新閱讀!不影響後文!
這裏是平行世界的青朝。和卓作為一個穿越者,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十四個年頭。從一個小嬰兒到現在亭亭玉立的少女。
穿越的這十四年平平無奇,不過和卓清楚的認識到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并不能在智力和體力上高于土著,所以早就躺平任嘲。做一條鹹魚不香嗎?
這裏不得不說一下古代上層社會的衣食住行已經非常奢華精致了。
和卓這些年雖然不是最得寵的那一個,但因為出生在權利頂峰階層,都還沒一樣一樣試完呢。至于改良,自己在現代社會只用過,可不知道怎麽來生産。
而古代專精,比如繡花更是一無是處。這個是真的難,主要是靜不下來。
雖然和卓從小就學,但是直到現在還停留在手帕啊荷包啊這種小件兒東西。
送給兄弟的筆套用一次就開線,送給阿瑪的荷包一點繡花沒有還說男子用素色比較好看,送給額娘妹妹的手帕邊兒都鎖不齊……真的就一言難盡。
和卓的阿瑪諾親是一個從六品武将。這麽多年一直任勞任怨,這次好不容易可以升任正六品安撫使司同知,要去膠東赴任。
對于從盛京外調,額娘烏雅氏是千萬個不願意的。但阿瑪這次能調到膠東的鹽運衙門可是個肥差。再一想,這兒女親事上也都能再上層樓,最後拖家帶口的一起上任了。
一路先坐馬車到天津衛,再坐船到膠東,家裏一下病了三個。其中就有額娘的眼珠子,和卓的大哥那丹珠。
那丹珠因為是在阿瑪的瑪法70大壽的時候降生的,所以取了滿語70為名。
那丹珠今年十五,雖然是旗人的後代,但是最喜歡的是詩文。
在盛京的時候就因為祖上蒙蔭,回了京城瑪法家在國子監作蔭監生,很是得夫子同學誇獎。并且早就發了宏願,不靠蒙蔭,要自己考科舉入朝為官,為國盡忠。
但真相是,那丹珠連童生試都沒考過。之所以能夠獲得師生好評,不過是人傻錢多。
諾親心裏很清楚那丹珠的水平,準備在膠東直接讓那丹珠補個缺。不過還得從長計議,讓那丹珠當武将,書不就白讀了?文官那裏諾親可不敢說大話。
Advertisement
和卓和往常一樣安靜,幫着額娘立規矩,照顧病號。
烏雅氏本來想的很美好,到了之後休息一兩天就可以四處拜訪了,主要是為了趕緊開拓新的關系網好給兒女說親。
但是現在那丹珠病了,還在乎什麽社交啊。她自己的大兒子最重要!
諾親一家今後的宅子早就收拾妥當。
這裏的老大,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尼祿和諾親家是老朋友了。雖然一個是正白旗都統哈爾吉氏,一個是正藍旗副都統圖門氏,但是兩家的上一輩是戰場上過命的交情。
一聽是圖門家的二兒子要去哈爾吉家老三的手底下幹活,早就幫着買好了宅子收拾清楚了。
尼祿聽說諾親家有一個十五歲的大小夥子還沒訂親,特別期待。給自家女兒舒舒挑了這麽多年,也沒挑到一個合眼緣的女婿。現在好了,上天給送來了一個。
聽說小夥子學問特別好。就算諾親官職不高,但是從諾親父親那代算也可以了。
關鍵是舒舒的性子尼祿還是知道的,可不是能忍的主兒,只能下嫁。家裏到時候還能拉拉偏架。
尼祿福晉也早就準備好了,過兩天就邀請諾親福晉烏雅氏來做客。
一聽說可能是未來女婿的那丹珠病了也是着急,趕緊派人送醫生過去。好在那丹珠只是中暑加暈船,沒什麽大事兒。
和卓雖然是諾親的大女兒,還是福晉生的,但是從小就是個小透明。主要就是不讨喜。畢竟兒女非常多的大家庭裏,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嘴甜的孩子受關注。
那丹珠雖然腦子不聰明,但是畢竟是嫡長子。而且特別乖,從小到大從來不淘氣。和別人家的熊孩子一比,烏雅氏真是把他寵到心裏。
好在那丹珠是個純良的大傻子。沒有因為得寵而鼻孔朝天,還知道讓着妹妹和卓。聖賢書倒是沒白讀。
對于幾個女兒,諾親就比較随意了。最開始還在京城整個大家族住在一起的時候,是幾個堂兄弟教家裏的女孩子讀書。
後來諾親調到盛京,烏雅氏的娘家就在這裏。天氣好的時候,和卓就和額娘家的表兄弟姐妹一起出去跑跑馬。想要什麽只要不出格就買。
但是對和卓的關心愛護和那丹珠一比那就少多了。甚至問諾親這個當阿瑪的自己女兒和卓的生日,可能親爹都答不上來。
烏雅氏終于開始新地方新社交的時候,已經是到達膠東一周之後了。諾親一到膠東濟南府就走馬上任,一刻不肯休息。生怕給別人添麻煩,畢竟還想着給那丹珠謀個差事。
烏雅氏的意思是大女兒和卓已經到了适婚年齡,這次不僅要多帶着出去,還得讓她有自己的社交圈。可不能像在盛京的時候一樣,沒事兒就在屋裏發呆。
帶上早就準備好的禮物,烏雅氏到了社交第一站:丈夫世交兼部門大BOSS的尼祿家裏。兩家宅子離的不遠,步行就能到。
哈爾吉家讓捎上的東西和自家準備的禮物早在一卸船就直接運過來了。不過幾個人還是做了轎子過去,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女眷總是不好抛頭露面的。
尼祿福晉有點遺憾那丹珠沒來。和烏雅氏倒是老相識,雖然在京城的時候不相熟。但是他鄉遇故知,自然是高興的。
現在更是把諾親家當成自家的掌上明珠未來婆家候選人之一,觀察的很是仔細。
烏雅氏只帶了嫡女和卓來,尼祿福晉就有點怕這家是不是規矩大,對庶子庶女不待見。
旁敲側擊才知道,一共兩個庶女全病了,現在還沒好利索。還有一個庶子,因為也不小了,由那丹珠帶着讀書呢。心裏覺得烏雅氏和善。
其實圖門氏全家對于庶出子女也沒什麽歧視。主要是幾個姨娘基本都是包衣出身,特別老實。
再說了,如果自家老爺被人舉報了寵妾滅妻,那可是要擡不起頭的。家裏的頂梁柱沒了前程,你一個妾還想好?
退一萬步說,兒女親事全靠福晉去說,不小心伺候着,坑了孩子都沒處哭去。
再看烏雅氏同和卓的穿着首飾,全是上檔次的好貨。可見,就算諾親是圖門家的二兒子不能繼承副都統的職位,自身職位不高也衣食無憂。
不像有些人家,聽着好聽甚至是宗室,其實要啥啥沒有。
烏雅氏是一個挺內向的人,為了兒女婚事才頻繁社交的。
打眼一看尼祿福晉旁邊坐着的舒舒就挪不開眼了。舒舒長的特別符合時下流行,一看就是宜家宜室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有福相。
兩邊客套完,就讓舒舒帶着和卓去玩兒了,留下兩位福晉好好敘敘舊。
到了舒舒的小跨院,舒舒立即換了一副面孔,“可算不用裝了。和卓,我離開京城的時候都不記得見過你哎。”
和卓看着眼前天真爛漫的小姑娘,“我們小的時候可能見過,不過我很快就去了盛京。你剛才為什麽裝的那麽文靜?”
“是我額娘說的,說以後不管見誰家福晉,都要安安靜靜的,還要微笑。可把我累死了。”
“那你在我面前不用裝?不怕我告訴我額娘?”
“那你會告訴嗎?不會的對不對!”
“才不會。我覺得你這樣才舒服。”
舒舒特高興的帶着和卓去看紅鯉魚。膠東這裏泉多,光舒舒家裏就有兩個泉眼。其中就有一個養着一群紅鯉魚,特別大的那種。
和卓沒穿越之前見過錦鯉,但隔了這麽多年再次見到也是很開心。
兩個人也不怕炎炎烈日,讓侍女拿了點饅頭喂魚。舒舒還拉着和卓說每一條她給起的名字。和卓還有幸摸了其中一條大鯉魚。和舒舒的感情一下子就拉近了。
舒舒作為尼祿府上的小霸王,基本上待遇和那丹珠一樣。
作為家裏最小的嫡女,從小就備受寵愛。幾個哥哥姐姐要麽留在京城當差,要麽已經嫁人。平常和她玩兒的女孩子不知道為什麽,就是沒有和卓這麽投緣。
自己帶着其他人來和鯉魚玩的時候,別人可都怕曬黑,糊弄自己。只有和卓是真心實意的高興。她現在都記住了好幾條鯉魚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