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7)
和卓。
“回皇上的話,其實奴才以前也不怎麽能見着淳嫔。她随她阿瑪一直在外地。”
洪熙的臉一下子就拉下來了。朕已經遷就你說了滿文,你難道不應該順着話說嗎?
阿禮繼續補刀,“長公主寧楚格的抓阄禮奴才全家都去了。寧楚格長得可好了,大家都說遺傳了奴才的基因呢。”
崔乘岸在旁邊聽着,不得不說,阿禮副統領和淳嫔娘娘真是一家人。
洪熙直接說,“寧楚格長得像朕!好了,既然如此,朕就不留你用午膳了。”
阿禮:“喳。”就跪安走了。
洪熙氣的直接對崔乘岸說,“崔乘岸,他是不是故意的?朕都這麽說了,難道不應該借坡下驢說想念淳嫔。然後朕就賜宴讓他們一家團聚嗎?
還有朕為什麽讓他先去膠東?還不是給諾親一個将功贖罪的機會,給圖門家一個将功補過的機會?他什麽表示沒有。”
崔乘岸想,我不想回答。但沒辦法,“皇上息怒。阿禮大人的脾氣您是知道的。何必和他一般見識呢。不如奴才現在就把淳主子請來?”
“朕過去。擺駕。”
洪熙終于看到了和卓給編的平安節。心想,這可真的是稀罕。據說和卓的女紅不太行的樣子,但是這個平安節一看就很完美。
和卓看洪熙在那翻來覆去的研究平安節,有點緊張。
“怎麽,是不是哪裏不對?”
“怎麽會,朕覺得特別精致。所以在細細欣賞。”
“真的?那皇上一定要好好的。寧楚格和我都在這裏等着皇上。我給皇上縫件鬥篷,回來就能穿了。”
Advertisement
在和卓心裏,鬥篷很好縫。挑塊大皮子,兩個角縫上繩子能系上就是鬥篷了。
洪熙想了很多後宮嫔妃會說的話,什麽凱旋歸來啊,開疆擴土啊。唯獨沒想到和卓居然說了這句話。
也許只有在和卓這裏才是普通人最溫暖的親情。無關權利。
抱起寧楚格,洪熙很珍惜這種溫馨時光。希望一輩子都這樣。
按照洪熙的野望,這次禦駕親征就是為了直接滅掉倭國。所以船只等也很重要。
如果倭寇看到大青海防線這麽軟弱可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這次不過是小股勢力就能掠奪這麽多的財富回去,那一定會有大/波軍隊再次前來的。
只不過天氣愈發寒冷,海面雖然不結冰,但不代表好出海。估計自己這邊準備齊全開拔到膠東的時候,倭寇也整裝待發了。
還別說,作為陰人老手,洪熙想的丁點不差。倭國真的就是這麽想的。冬天大部分倭寇的船只無法抵禦海風海浪,而且自身衣物單薄根本禁不住凍。
按照倭寇的想法,這次這麽劫掠,肯定大青會立即派重兵前來,不能觸這個眉頭。貓他幾個月,軍隊肯定也就撤了,到時候等天氣轉暖再卷土重來。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三更完成。後面是一章臘八番外。
☆、臘八番外
馬上就要臘八了,沒有臘八醋的餃子是沒有靈魂的。臘八醋這麽簡單的東西,根本不用禦膳房做好嘛!先弄一斤蒜,三斤醋備上。
禦膳房一聽淳嫔處要生蒜和米醋,趕緊毛遂自薦,說臘八醋禦膳房立即給淳主子特制一壇。但是小安子才不理,只拿上材料就回了永福宮。
臘八當天,和卓自己歪在了東屋的羅漢床上。炕桌已經架好了。寧楚閣正在努力往炕桌上爬。和卓一看,連忙讓春紅把炕桌的四個角綁上厚厚的棉布。
羅漢床前是滿滿一笸籮的蒜和一大缸醋。和卓前幾天讓小安子去禦膳房拿東西的時候也就随口一說分量。現在這麽一看,大概是比自己要的量多的多。反正不能浪費喽,開幹!
和卓抱上寧楚閣,就開始剝蒜。寧楚閣大大的眼睛看着蒜,很是新鮮。小嘴追逐着生蒜,一個沒看住,吧唧就來了一口。愣了一下之後,嘴一撇,哭了。
和卓是沒想到小祖宗這麽嘴饞,這大蒜味多大啊!這都能下的去嘴。趕緊讓奶嬷嬷弄了點酸奶過來,寧楚閣是認識自己愛喝的飲料的樣子的。和卓喂了幾口酸奶給咱長公主之後才算消停。
寧楚閣知道自己額娘正在剝的東西不好吃之後,興趣銳減。又因為年齡小,和卓還不好意思剝削自己親女兒,讓她幫着剝蒜。于是和卓一邊剝蒜,一邊開始教寧楚閣數數。
可憐寧楚閣還不到一歲,已經開始了學習。下人們圍在周圍,聽着淳主子教還不怎麽會說話的長公主數數,是不敢說什麽的。
小安子還湊趣道:“咱公主一看就是聰敏好學的,肯定是繼承了主子您。”
春紅夏白同時在內心翻了個白眼,我可去你的。這典型是随了萬歲爺的聰明勁。剛才吃大蒜才是像小姐呢。
但別說,寧楚閣是真聰明。這邊和卓剝好的蒜一顆一顆都被寧楚閣攏在了懷裏,誰都不能動。和卓就想逗逗女兒,“寧楚閣,咱該把蒜裝進壇子裏了。咱們再來數一遍,看少沒少好不好?”
寧楚閣現在已經會模仿簡單的聲音了:“好!”即使她不明白大人的意思,特別捧場!
和卓從寧楚閣臂彎裏一顆一顆把蒜扒拉出來裝進小壇子裏,“寧楚閣,一共有36粒蒜。咱們剛才是不是這麽多?”
寧楚閣:“是!”笑呵呵的看着和卓。
周圍的奴才立即捧場:“公主會數數了。都是主子教得好。”
和卓雖然知道這些是恭維話,但是誇贊自己女兒的話還是挺中聽的。和卓大概剝了三壇子的蒜,實在是不想繼續下去了。
“去找個深一點的盤子來,要平。我種蒜苗。別太大啊,吃不完。”和卓跟夏白說道。夏白立即回想起以前冬天小姐怎麽種蒜苗,麻溜的去禦膳房了。
等拿過來一看,盤子大小正好。
和卓又剝了好些蒜,一圈圈底朝下擺進了盤子裏。然後穿針引線把這些蒜固定住。注意不能穿過蒜的正中央,會破壞根部。這樣尖頭朝上,底下放清水,擺在窗臺上等着就行。
和卓摸着寧楚閣腦袋頂:“過幾天咱就有新鮮蒜苗吃了。”
看了看剩下的醋和大蒜,和卓對下人們說:“剩下的你們做完。壇子上貼上永福宮。”和卓想着,可以各處分分。現在就等大年三十吃餃子蘸臘八醋了!
古代還沒有活蒜死蒜一說,臘八蒜肯定個頂個的綠。完美~
弄完這些,也該等着吃臘八粥了。一般是前朝皇帝賞賜朝臣,後宮太後賞賜嫔妃。奴才們吃禦膳房統一發放的。
按照和卓的習慣,那得吃甜一碗,淡一碗。
但是宮裏沒有鹹菜、泡菜、酸菜、酸豆角、鹹鴨蛋。禦膳房都不做這些個東西,可能覺得不能給貴人吃吧。真是沒意思。這自從進了宮,和卓就不再吃淡的那碗了。
想着寧楚閣是第一次吃臘八粥,應該兩樣都嘗嘗的。所以特意讓禦廚房備了大拌菜、四川泡菜。
和卓雖然愛吃,卻從不點菜。這次讓禦廚房準備這些接地氣的東西,還把禦廚房吓了一跳,生怕是淳主子說反話呢。
按照和卓的意思就是,頂級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做法。禦廚們是本末倒置了。這天天山珍海味的,都快忘了菜本來的味道了。
禦廚們自然是不敢不聽淳主子的吩咐的,但是就這麽幾個菜呈上去,也太不像樣子了。于是等到和卓看到今天禦膳房的食盒的時候,除了自己點的綠葉菜,居然還有鴨絲春卷、剁椒酥皮雞、寧波湯頭。
行吧,和卓從不拒絕美食!等到洪熙帝批完奏折來永福宮偏殿的時候,就看見一大一小兩個寶貝大冷着天在外面溜達呢。一問,吃多了消食兒呢。
寧楚閣不停的指着蒜苗盤子讓皇阿瑪過去看。洪熙帝也是第一次看見正經大蒜。還頗為新奇的詢問和卓怎麽做、怎麽吃。心裏想的是,這就是普通人家的幸福啊,朕總不是孤家寡人了。
同樣的月光,沒有和卓的圖門家的臘八真是沒意思透了。沒人張羅着臘八醋、臘八粥。諾親、烏雅氏、那丹珠吃什麽都不香,沒人下飯了。
舒舒還奇怪呢,這一家子胃口那麽好的,怎麽今天看見臘八粥不香了?嗨,還不是沒有幹飯王坐鎮,氣氛不一樣啊。
諾親一想,幹脆弄只烤鴨吃吧。好歹臘八呢。
作者有話要說: 臘八更新END。明天恢複每天一章的更新,更新時間還是晚上六點前。啥都不說了,剝蒜去了!
☆、第 27 章
要不怎麽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洪熙這種從小玩心眼長大的那必須把所有壞心思摸的透透的。
當然,之所以還得等幾個月,主要也是因為船不行。要是船能給洪熙長臉,他能直接開着船打過去。所以現在只能等着倭寇過來再征用他們的船了。
這幾個月準備時間不說度日如年,至少也是如履薄冰。洪熙自打之前發了一通脾氣之後每天陰沉個臉,但是一句重話沒說過。
不過朝臣們可不覺得這是洪熙在生悶氣。天子之怒,哀鴻遍野。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現在的一言一行全在洪熙帝眼中,最後算總帳。
扪心自問,還是想活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幹勁十足。
其實洪熙也是第一次禦駕親征,想着幾個不成器的兒子,真是恨不得現在就飛過去弄死他們。
和卓之前說的慈父之心,抱歉,洪熙只對寧楚格有。至于其他兒子,呵呵,畢竟兒子多了真的不是很重要呢。無用之人就讓他随風飄散吧。
不過,洪熙向來以千古第一明君來要求自己,自然是外能開疆擴土,這個馬上就能達到了。內能安居樂業,這個百姓日子還過得去。
上能行孝位正,所以即使親爹再不靠譜洪熙也沒說過一句不是,兄弟再傻叉也都是抓住錯處才被圈禁,孝順太後以及活着的太妃們,自己是皇太子繼位也是極好的。下能父慈子孝,那就不能對孩子們過于狠戾。
洪熙這邊厲兵秣馬的準備給倭寇沉痛一擊。皇子世子們那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卧薪嘗膽,重新做人的。
重傷的老八還在發燒,大夫都不敢說話。皇子估計是不好了這句話誰敢說?沒看五皇子瞅着大皇子的眼神跟殺父仇人沒差多少了?
老大這次因為自己帶着老八偷跑,害的老八半死不活的,心裏愧得慌。腿因為再次斷裂,大夫已經斷定不可能恢複如初了。
大皇子這次是真的自責。老八還沒後呢,可怎麽交代?自己是大哥,帶着一幫子兄弟意氣風發的出來。結果呢?本就不在自己陣營的更是疏遠自己,以為的自己人是完完全全的兩面派。
向來驕傲的大皇子第一次受了挫折,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并且腦子也終于清楚了。自己剛愎自用,沒聽武将的沒聽幕僚的,腦子一熱做了錯事。
不甘心啊。實在是不甘心。大皇子強撐着病體,血書寫下了陳情表。不僅沒有推卸責任,還說了武将們和弟弟們的好話。
等到洪熙帝看到大兒子良心發現的血書的時候,神情雖然仍舊陰沉,但是眼神的冰冷總算是降低了幾分。
洪熙本來都不想管這些賠錢貨了,但是想了想和卓所說的慈父和自己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捏着鼻子送了禦醫去濟南府。
以為是幾個賠錢貨誇大其詞想要少些罪責,沒想到禦醫看了之後說真心不太好。到底養了十幾年,洪熙還是有感情的。眼看回京舟車勞頓,怕是挺不住,那就送些好藥過去在濟南府先治病吧。
幾個皇子的額娘一聽,集體向皇後太後請願,只求能讓幾個孩子的福晉去濟南府照顧。自己出不了宮,還得在能夠着皇帝的地方為孩子周旋,但是這聽着這麽嚴重怎麽能放的下心。
尤其是八阿哥的額娘淑嫔。這位一直是榮妃的好姐妹,可憐年齡一大就被忘得幹幹淨淨。好在洪熙帝的後宮還算幹淨,又生養了兩個阿哥,日子還算過得去。
皇後一聽,心裏先想着自己的兒子,自然是一百個樂意。讓兒媳婦趕緊過去伺候着老大,現在誰去能有兒媳婦去放心?
太後卻覺得這幫人就知道添亂。老祖宗打天下的時候聽說誰生病了媳婦過去照顧的啊。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皇後看太後不表态,又想着自己的兒子犯了大錯,自然是不敢直接去找皇帝的。生怕讓皇帝想起兒子的錯處再發一次火。左思右想,居然親自去了永福宮。
皇後是潛抵時的福晉。洪熙帝繼位後直接冊封的皇後。自打進了宮,這麽些年,除了去給太後請個安,可從沒踏足過任何後宮其他嫔妃的寝宮。都是宣別人觐見。換句話說就是,後宮除了太後,其他人也配讓皇後移駕?
皇後看着這永福宮,也就一般般,倒是沒什麽年久失修的地方。內務府的奴才巴結和卓,和卓幹脆讓他們把永福宮也修繕了一番。雖然是今天這一點明天那一點的,但是窗明幾淨,樣樣新。
進了晨妃的主殿,皇後四處一打量,這個土鼈,完全就是把蒙古包搬進了紫禁城好吧。喝的也是奶茶,鹹了吧唧的不對口。
晨妃一看皇後來了也是納悶。兩人沒什麽香火情,又都不是愛開話頭的人。平時就是面上情罷了。怎麽這個時候來永福宮讨茶喝?
皇後和晨妃無話可說,略坐了坐就去和卓的偏殿了。皇後心裏裝着兒子的事兒,可不願意在這裏跟晨妃這個無關緊要的人浪費時間。
一踏進淳嫔的偏殿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進去就是兩排皇帝最喜歡的花孝順竹。緊接着就是一大片的梅樹。剩下的地方除了松樹就是月季花,不是花期卻也不見頹廢。雖然種類沒有禦花園多,但品相可不比禦花園差。
一般都是鵝卵石的地面鋪成了漢白玉。皇後的手不自禁的攥成了拳頭。這紫禁城的後宮裏,除了乾清宮是漢白玉,甚至坤寧宮慈寧宮都只是用青磚鋪成道路。
其實和卓只是抱怨過穿着花盆底走鵝卵石路不好走,第二天就被小安子忽悠到了關雎宮看了一上午的戲,回來就看見哪哪都是漢白玉的地磚了。
正房入門就是江南進貢的天宮圖織錦屏風。這天宮圖的屏風,嗐,到現在和卓還沒弄明白這幅圖的寓意呢。就是洪熙自己特別喜歡,說是臨摹了很多天宮圖。
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屏風,就想着擺和卓屋子裏,這不也能經常看看嗎,順便還能在和卓面前賣弄一下自己的博學多才。
屏風右手邊的博古架上擺着兩個自鳴鐘。左邊居然有一把皇帝親手制的扇子。更不要說兩邊博古架上其他的奇珍異寶了。
至于扇子,洪熙就喜歡制扇。扇面無論是畫還是字都讓皇帝有一種老子非常風雅的感覺。而扇骨就看洪熙心情了,心情好自己做,心情一般就弄個現成的。
擺在和卓多寶閣的這把扇子自然是洪熙的得意之作。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還得打敗多個競争對手才能成為洪熙送給和卓的定情信物。
這自古以來,自然是親手制作的、獨一無二的定情信物才好展現亘古奇戀。嗯,洪熙覺得自己能遇到和卓就是這麽厲害,所以必須有所表示。
皇後自然一下子就認出這是皇上做的扇子,因為宮裏不是皇上親制的扇子一般是不會擺出來的。
再看做工,自然是比不上江南織造府進貢的。看扇面,正面是皇上草書的蒹葭,背面是皇上繪制的鴛鴦。
和卓看皇後一直盯着扇子看,心想:只希望皇帝是給皇後送過扇子的。千萬別弄成我是唯一擁有者,那估計皇後能直接活撕了我。
恭喜和卓,你就是後宮中的皇帝親手制扇唯一擁有者。就連太後都沒有。要不是皇帝覺得做團扇有點丢面,你現在就能用上禦制團扇扇風了。
出自鐘鳴鼎食之家的皇後,那是一眼就能看出這兩個博古架上的東西價值連城。皇後心想,這麽小的偏殿,也不嫌擠。看來圖門家也不是什麽正經富貴人家,這還沒怎麽着呢就炫耀上了。怕是把能擺的都擺出來了吧。
皇後壓下心裏的醋意,深吸一口氣還是露了笑臉:“淳嫔,自打你進了宮,咱們姐妹統共沒說上幾句體己話。要說咱們祖上也是沾親帶故的呢。
也怪我,總是想着自己是皇後統領後宮,不好特別關照誰,這一碗水端不平就容易讓人說閑話。淳妹妹沒怪姐姐吧。”
和卓差點沒笑出聲,但是忍住了。心裏想着你可別拉關系了,八旗祖上全都是同宗同源,神他媽沾親帶故。不過嘴上還是說:“娘娘客氣了。”
皇後一聽淳嫔并沒有順着叫姐姐,就知道淳嫔這是沒想着和自己親近。不過現在只有淳嫔的話能吹到洪熙耳朵裏啊。
“妹妹這是和我生分呢,聽說妹妹最喜美食,我呀讓人各處搜羅了好些名廚。還跟內務府打了招呼,過不了幾天就在這永福宮專門給妹妹做個小廚房。要不禦膳房到永福宮這麽遠,好些菜的味道都不對了。”
和卓一聽這個,“娘娘不必如此。皇上太後崇尚節儉。奴婢更是從來以娘娘馬首是瞻。坤寧宮都沒有小廚房,奴婢這裏建一個不是叫別人指谪皇後娘娘不公嗎?禦膳房的傳膳已經比奴婢在宮外的飲食不知珍貴了多少倍,奴婢斷不能讓主子們難做。”
本來和卓還想着要不要跪下去做做樣子,但是膝蓋是真的疼,還是算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1-18 19:13:49~2021-01-19 23:34:3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7520220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 28 章
皇後一挑眼,身後的大宮女就開口了,“淳嫔何必拒絕娘娘的好意呢,這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和娘娘有隔閡。”
和卓一看,呵呵,一唱一和好不默契,不就是欺負我這邊沒搭檔嗎?不怕,我都是愣怼的。誰跟你在這打機鋒,老子就算發呆都不陪你玩兒。
“那就讓他們這麽以為吧。娘娘是有事兒嗎?應當奴婢去觐見的。”
皇後和身後的大宮女半天沒緩過勁來,以為剛才是幻聽了。“淳嫔,你剛才說什麽?”
“奴婢說奴婢不要小廚房,讓皇後操心了。另外皇後有什麽事兒嗎?”
皇後噌一下站起來,“淳嫔,你可別恃寵而驕。這裏是後宮,你再得寵也不過是個嫔,容不得你這個奴才在我跟前放肆。”
和卓還是淡淡的,“皇後息怒。”竟是再不多說。皇後氣的直接走了。
大宮女在皇後身邊說,“會不會她是知道我們的來意,不想幫着說幾句才如此。”
皇後低聲吼道,“我不管她怎沒想的,我看她能紅火幾日。”得,這仇算是結下了。
晨妃看皇後這麽快就走了,立即讓宮女打聽打聽。一知道經過,喃喃地說,“我這侄女可真是,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呢。”
小安子冷汗津津的小聲對和卓說:“主子,皇後估計是想讓您在皇上跟前幫着說說話。”
“我知道,現在誰來找我不是這個目的?他們也太瞧得起我了。不說這些了,傳膳。”
洪熙那邊聽了和卓這邊的事兒之後終于嘴角稍微向上動了動,“朕就知道還是和卓顧大局。只有她是一心一意的為朕着想,從不叫朕為難。”
崔乘岸在心裏直接翻了個白眼。行吧,只要皇上高興就好。
轉念一想,別說,淳主子從來沒在皇上面前求過任何東西,全都是皇上自己個上趕子送上去的。這手段,高啊。
膠東的皇子世子們全都戰戰兢兢的留在當地将功折罪。知道這次是觸到了皇帝的逆鱗,大家現在比綿羊還乖。
幾乎每日都有京中的旨意傳來,也不停有糧草軍隊的調動。衆人跟着從京中調來的阿禮練兵布防可是受了大苦了。
阿禮一來,先是把二兒子諾親和孫子那丹珠調了過來。争取讓諾親将功贖罪,順便讓那丹珠露露臉。什麽找個翻譯加文書,就是為了鍛煉孩子。
二皇子看老大這次徹底完蛋,那是剛想蹦跶出來就被阿禮這個不講武德的給拍回去了。阿禮這次來直接調走了老二的鑲藍旗去練兵。
因為洪熙對老二根本提都沒提,所以本着除了這位,其他有生力量都不能浪費的信念,阿禮讓老二徹底成了光杆司令。
阿禮因為漢語不好,基本都是說滿語的。
幸虧皇子世子的必修課裏就有滿語,大家文化課成績也都不錯。再加上那丹珠寸步不離的、盡職盡責的翻譯。溝通上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至于阿禮經常蹦出些滿語俚語,那丹珠這麽些年讀的書那是終于有了用處,全給翻譯成了通俗易懂的漢語。
要不說那丹珠沒找對發展道路呢。但凡專心著書,滿漢詞典都出來了。
皇子世子的訓練量,即使是之前練兵時也和圖門家的相差甚遠。
打個比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運動量,和專業運動員甚至是獎牌獲得者的訓練量相比那是天差地別。
就算是體育特長生,那也只是普通人中拔高個。好了,現在就是阿禮這個滿級高手屠了新手村。
而且吧,阿禮并不是一個會迂回的人。阿禮覺得你不行,那就是直接說你不行然後看着你一直練到行。
既傷了自尊還挑戰身體極限。因為阿禮根本不跟你說你到底怎麽不行,反正就是不行。其實是阿禮自己也說不明白具體哪裏不行。
皇子世子,甚至是這些京城的八旗子弟,大都家境不錯,也就是沒受過這種罵。因為現在都是戴罪之身也都不敢還嘴,可是心裏氣啊。好幾個都嘴上長包。
而且每次,都是阿禮說滿語,大家聽得九成明白是罵自己呢。緊接着,那丹珠就用漢語翻譯一遍,特別傳神的再罵你一遍。
次次被罵二茬,你說多難受!跟自己聽不懂人話,找罵一樣。
都這樣了,阿禮還老沖自己的副将們說,“就這,之前都怎麽練的兵。我們家的女娃娃都比這強。一個個娘們唧唧的,我都替他們嫌寒碜。”
有些性格敏感的小夥子都哭了。真的,身心俱疲。
但別說,阿禮練兵後,這幫新兵蛋子以肉眼可見的壯實了,心理素質也好了。就等幾個月後皇帝親至殺倭寇了。
手裏的刀不能砍某禮,那就殺倭寇洩憤!勁兒上來了。
眼瞅着到了皇帝禦駕親征的日子。
和卓是知道瑪法早就過去打了前站,阿瑪和哥哥已經在膠東軍中借調多時了。寧楚格的皇阿瑪,自己的丈夫現在也要去前線,怎麽想怎麽不踏實。
終于,和卓求了洪熙一件事兒。
因為整個王朝的主人即将奔赴前線,後宮自然是緊張的。除了對勝利的殷切期盼,就是對皇帝、皇子們安危的焦慮。
而這種焦慮不僅傳染還壓抑,關鍵是不能表現出來。誰表現出來誰就是詛咒帝王,誰就是對帝王沒信心。
大家全都是一邊吹着彩虹屁,一邊偷偷摸摸的在小佛堂燒香拜佛。洪熙已經收到了至少15個各種平安符了,這還是經常能見到皇帝面的嫔妃。
不管後宮怎麽焦慮,朝堂怎麽暗潮洶湧。皇帝還是帶着兵馬開拔了。
太後、皇後率領衆嫔妃、未成年皇嗣着朝服于乾清門恭送皇帝。
跨出乾清門就是前朝,皇帝還要穿過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有宗室、有朝臣一列列一排排的恭候着。
正黃旗,天子親自統領的将士們在太和殿前集結完畢。大青入關一百年後,皇帝再次親征讨伐。
代表着天子的明黃大青旗再次由正黃旗都統舉起。天子禦騎立于旗下。
洪熙帝身着十二章龍紋騎裝,戴明黃青铠。從乾清宮出。
這還是和卓第一次穿朝服帶東珠。這朝服是随同嫔的冊封銀冊一并賜下的。貴人以下無朝服,皆着淡色旗袍參加大集會。
因為東珠只有四等,嫔帶四等東珠後,貴人以下只能用普通珍珠或金銀代替。只有挂上東珠後,才算是混出個人樣。
太後、皇後與衆皇子公主在前,妃嫔按位份在後依次排開。
洪熙特意拍了拍寧楚閣的腦袋頂,往後看了看和卓站的位置,頭也不回的走了。
衆人行跪拜禮,三呼萬歲。
洪熙帝行至保和殿,宗室跪拜,三呼萬歲。随洪熙入中和殿。
鎮國刀,天子佩刀,陣前玉玺,貢于奉先殿,戰前請至中和殿。宗室為洪熙帝佩刀,入太和殿。
衆人跪拜,宣戰書,三呼萬歲。出太和殿。
洪熙帝上禦騎,正黃旗拱衛,由太和門直出京城。百姓叩首。
和卓心裏七上八下。古來征戰幾人還,如果這次沒有勝利,是不是國家的屈辱史會提前到來?
洪熙帝一路平安到膠東,先去看了八阿哥。這位皇子是真的受苦了。傷的最重,還傷的不光榮。
要是正經戰場上給兄弟擋一刀,那是千古傳誦的佳話。到了老八這裏就變成了跟着大哥偷跑不成落入敵人陷阱後不敵受傷。
幸虧老八底子好,到底熬過來了。
能睜開眼的時候,除了京城額娘和自己福晉的信和包裹,連五哥都被阿禮拉去練兵了。更別說別的留在膠東的皇子世子和大臣了。
倒是能時長和瘸了腿的老大聊聊,倆人都郁郁寡歡,這一聊更是氣悶。
而且八阿哥身體一直虛,大夫就是不敢打包票說能回京城養傷。生怕路上出問題讓大夫陪葬。
等八皇子終于見到了老父親,沒憋住,一把就哭了。洪熙帝看着老八還是頗為感慨的。這個兒子,自己是不大有印象的。
潛抵的時候,洪熙只在乎一件事,讓先皇高興。
雖然到底沒成功,但是洪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圍繞這個中心思想的。自然也包括拉上兒子去先皇面前找存在感。
可惜老八沒什麽可以炫耀的點,自然就不在洪熙的考慮範圍內了。
等洪熙知道先皇要廢立太子之後,洪熙徹底對先皇失望。痛定思痛開始搞事業,哪裏還會關注孩子?
等入主禁宮後,兒子們書讀的怎麽樣,騎射如何倒是又關注上了。但是老八兩樣都不亮眼,自然也就沒在洪熙心中挂上號。
老八哭了一會兒也緩過來了。想着之前自己痛哭流涕,有點不好意思:“皇阿瑪,兒臣逾拒了。兒臣懇請皇阿瑪,再給兒臣一次機會。”
洪熙拍了拍老八的肩膀:“不要心急,把身體養好。朕帶了禦醫來,讓他們再給你把把脈。”
洪熙說完,禦醫們就很有眼色的趕緊上前給八皇子把脈。幾位禦醫互看一眼,這脈虛啊。“回皇上,殿下脈象沉澀氣郁,仍需靜養。”
“可否回京?”
禦醫們沉默片刻,“回皇上的話,殿下不宜舟車勞頓。”
☆、第 29 章
洪熙帝沉吟片刻,對八皇子說:“好好休養,膠東氣候宜人,現在也是好時節,不要老悶在屋裏。在院裏走走也是好的。”
說完就去看軍備了。徒留八皇子一個人淚汪汪的不甘心。
老大因為瘸了腿,很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坐上皇位了。身有殘缺者,不可入朝為官。更何況是九五之尊。
所以非常喪,從內到外的喪。腦袋都不刮,就讓毛茬随便長。人也消瘦的厲害。
大皇子知道皇阿瑪先去看的老八,自己是徹底失了聖心。
左等右等也不見皇阿瑪來看自己,大皇子知道是等不來皇阿瑪了。擡頭看了看天,只覺天旋地轉。
當初和卓求洪熙的事兒很簡單,就是給前線的娘家人捎個包袱。洪熙對于和卓居然讓自己給她娘家人稍東西表示非常新奇。
畢竟和卓當時找自己的時候還有點不好意思,自己還以為是什麽大事兒。沒想到就是讓自己捎個包袱給阿禮、諾親和那丹珠。
那是皇上您沒明白圖門家的腦回路。這是出嫁女和卓向家裏的長輩說:“給你們送包袱的是你們姑爺,保護好他!”
洪熙一點沒有翻看別人包袱的負罪感,拿到手第一件事兒就是打開看到底是什麽。
居然是牛肉幹,這種牛肉幹還是禦膳房特意改進的蒙古牛肉幹,頗受和卓歡迎。
洪熙看着牛肉幹真是頗有和卓的風範。內心也美滋滋的覺得和卓只給自己做了平安節,而不是批發給了所有人。
至于這種牛肉幹和卓也早就給自己裝了一大口袋。
洪熙審視了這幾個月當地的準備倒是認可了工作。
趁着高興,直接就傳召了阿禮、諾親和那丹珠。幾個圖門家的漢子還不知道怎麽回事,正坐一塊互通有無呢。
諾親為迎接聖駕特意從幹縣返回。阿禮和那丹珠也是從營盤沐浴更衣後,換好了幹淨整潔的騎裝才過來。
到了皇上這裏,洪熙一看就樂了。別說,這祖孫三代站一塊長得是真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