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9)
洪熙完全沒見過的另一面。
一邊想着一邊打趣道:“原來你這麽勤快呢?”
“那得看伺候誰。”
洪熙當即一笑,嘴是怎麽都合不攏。之前的陰郁一掃而光,病很快就好了。要不怎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呢。果真還是有些道理的。
皇子福晉和行李好不容易來了,洪熙才懶得管。和卓終于當了一回家,讓皇子認領自己的福晉,藥材直接一分完事兒。
只是臨別之際說了些規矩,衆人自然應諾。倒還有些皇子福晉心裏是不大以為然的。覺得淳嫔裝什麽清高,連同行都不願意。
現在可好,一個嫔倒要來這裏擺婆婆的款。真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這邊洪熙見了好,和卓就想回家看看。洪熙自然是同意的。
和卓第二天吃了早膳就開始打扮上了。春紅夏白也是歡呼雀躍,兩人都是家生子。自打陪着主子進京選秀就沒回過家。
和卓打包了一些宮內特制的小金元寶當禮物。其他的都是皇帝賞賜的,不能送人不說,也根本沒帶來。只有這些小金元寶算是和卓的例錢。
一進家門,看着家裏幾乎沒怎麽變樣,卻又有些不同。
自己的小跨院額娘還給自己留着呢。但是小細節上一看就知道,估計現在已經是舒舒管家了。花啊草啊都不同。
果真,舒舒把自己的大鯉魚弄了好些來。現在的池塘裏也是一片紅紅的鯉魚,頗為壯觀。
就連廚子也多加了一個,肯定是舒舒從自己家帶來的。是舒舒一直喜歡的江南口味。
雖然挺久沒見,但一家子都不是多話的人。
瑪法、阿瑪和哥哥見了和卓挺好,就趕緊給姑爺賣命去了。可不敢在這個時候被人參一本,讓和卓難做,自家蒙羞。
Advertisement
額娘拉着和卓的手,知道和卓沒受欺負心裏也是舒服多了。看着眼前的女兒,眼神和入宮前一樣,清亮天真。可見有人護着,沒多少煩心事兒。
雖然剛來的時候還要管家裏拿點衣服,但是現在已經換上了宮裏的衣服首飾。這一看就不是當年自己放進去的嫁妝。
光是料子就是貢品,更別說上面的繡花。整個頭面首飾也是貴重中透着精致。
整身配色渾然一體,一看就知道是一套頭面首飾配一套衣服。這是得多大的富貴才能這麽穿啊。
和卓回自己家可是兩手空空的。洪熙沒多說,直接讓崔乘岸親自走了一趟,過府賞賜了一堆東西。
烏雅氏和舒舒第一次看到皇上身邊的總領太監。再看和卓那态度,那是根本沒當回事兒。特自然的翻看着禮單。心裏還能不明白那是皇上寵愛?
和卓特意叫住了崔乘岸:“崔安達且慢,我之前跟皇上說過家裏的菜好吃。現在就讓廚子做了,勞煩您給皇上帶回去。”
“額娘,就以前我特愛吃的那個鯉魚什麽的。”烏雅氏趕緊吩咐下去。
這一片的宅子幾乎都是旗人,要麽在鹽運衙門,要麽在縣衙,要麽在軍營。可不就知道圖門家出了個得寵的嫔妃。皇帝賞賜的物件那是流水樣的搬了進去。
洪熙吃着心上人捎帶過來的飯菜,雖然不是很偏愛濃油赤醬的菜色,但是仍舊美滋滋。
舒舒看着昔年夥伴,不得不說,和卓還是和卓,活成了和卓一點沒變。
和卓這邊安慰着額娘說:“這嫁給皇帝挺好的。自己不用管家,沒有妯娌,太後對自己也挺好的。根本沒有伺候婆婆一說。”
烏雅氏和舒舒心裏想到一塊去了,那是你命好。你要是不得寵倒是也能這麽說,可估計就是一邊哭一邊說了。
用完膳,和卓也就回去了。
洪熙早就伸長脖子看了好幾次門了。其實派崔乘岸過去送禮就是催和卓回來,但是和卓果真是不明白。好歹有個午膳是心上人給送來的以解相思。
看着和卓回來,洪熙還假惺惺的讓和卓多去家裏看看。
和卓回道:“沒必要總回娘家。這次他們知道我好,我也知道他們好就行了。再說了,我老回去,皇上怎麽辦?”
“朕自然只能獨守空房啊。”和卓沒想到洪熙居然會開玩笑,兩人笑鬧了一陣,趕緊讓洪熙休息了。
皇子世子也經常來請安,不過洪熙是不太待見他們的。他們一來,洪熙就想到他們的迷惑行為,就生氣。他們一來,和卓就得避開,自己就見不到心上人。
幾個皇子世子也看出來皇上看他們的眼神不太對,盡量少來。但是不來又于理不合。每次都硬着頭皮過來,回去也唉聲嘆氣。
而且就這樣,幾位大齡兒童硬是沒看出來汗阿瑪有什麽不好。只當是有點勞累瘦了。哎,這種孩子,還是扔了吧。
洪熙的病其實就是氣的急的。氣孩子不争氣,急國家沒有合格的繼承人。
從生病到現在已經大半個月的時間了。洪熙的病雖然無恙了,但是人明顯衰老。原本就很嚴肅的皇帝現在頗有些一點就着。
幾個皇子世子經過了社會的毒打後,總算開始開竅,知道哪些事兒該做哪些活該幹了。就是有些過猶不及,開始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
什麽事情都讓皇上來決斷,生怕自作主張後再來個費力不讨好。
之前百花齊放般的拉踩是不見了,從希望汗阿瑪注意自己到現在希望汗阿瑪絕對不要想起自己。衆位天之驕子終于有了社畜的自覺。
倭寇果真如洪熙所料,開春後再次卷土重來。
這次甚至都不避諱,根本不是小破船在夜黑風高之時找個隐蔽的暗礁登陸,反倒是開着一看就知道準備了好幾年的大船來勢洶洶,洪熙也是打出了火氣。
這明顯就是覺得大青空虛,準備趁虛而入。不過這也正好,到洪熙這裏已經幾代沒有開疆擴土了。
如果能吞并倭國,這就是能在祖宗面前炫耀的資本了。舉國上下,估計只有和卓擔心過萬一不敵的後果。
☆、第 33 章
倭國之前也不停的派來斥候乘着舢板登錄,但每次都被巡邏的官兵抓住了。不要說傳遞消息回去,人都回不去了。
倭國雖然沒有收到消息,可是上次劫掠的財寶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折損了前來探風的浪人,還是讓人心動。
更何況,這次倭寇傾巢而出,聽五十岚所說,是能攻進濟南府的。甚至,可以再進一步,去更富庶的地方搶來更多的財寶。財帛動人心,沒有倭寇會放棄送到嘴邊的肥肉。
倭寇這次開的大船,離海岸線還有幾百海裏就放下了小船。黑雲如墨,靜谧的海上飄來了吃人的惡魔。
第一個烽火臺亮起,第二個烽火臺亮起,第三個、第四個、一直到濟南府知曉倭寇上岸。是多少将士用生命點燃了烽火,又是多少平民失去了家園,惡魔在人間,地獄空蕩蕩。
倭寇這次選擇的登陸地點仍舊是幹縣旁的海岸線,這裏離濟南府最近。倭寇知道各個村落都有烽火臺,并不想打草驚蛇驚動官兵。
但是這次一上岸就被巡邏的青兵看到,敲鑼打鼓的點燃了烽火臺。一座又一座的烽火,綿延至濟南府。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幹縣打開城門,諾親率衆就和倭寇打到了一起。兩個時辰後,阿禮同四皇子、五皇子、世子等從後攔截倭寇。本來就順風殺人、逆風逃命的倭寇四處逃竄。
早就在船廠待命的石敢當與大皇子、二皇子等一把火燒了倭寇上岸的小船。指揮兵将劃着船、游着水直奔倭寇的大船。
自打大皇子拉上二皇子去船廠督辦,深刻明白了造船技術不是咱大青不行,是官員不行!明明有好船,但是朝廷不讓造。這就很難受。
就算是這麽緊要的戰時造船,仍舊有官員不給料,真正的能工巧匠也不敢、不願來造船。怪不得皇阿瑪不說自己造船,而是要搶倭寇的船。
嗐,大皇子你還真想多了。洪熙帝雖然知道造船有很多問題,但主要還是搶別人東西經濟實惠啊。他們都能開船過來了,都試過船不會漏水,那就開回去大開殺戒還能降低倭寇警惕性呢。嫩了啊,老大。
大船上的倭寇看到岸上的喊殺聲越來越小,心裏一突,準備跑路。因為小船數量有限,加上怕岸上有青兵,只有幾千倭寇上岸。剩餘的萬餘倭寇還在船上瞪着大眼睛看岸上情況呢。
雖然沒看到岸上什麽情況,但是看到青兵的小船過來,二話不說就是一通亂射。石敢當等早就準備了盾牌等。要不是要留着船,早把倭寇的大船給鑿漏或者上火箭了。雙方幾個照面,青兵很快登上了船與倭寇厮殺。
阿禮等人也陸續登船向倭寇大船駛去。很快奪取了大船的控制權。倭寇一個不留,全都變成了大海的養分。
青兵也各有損失,大阿哥這位跟倭寇八字不合的又負了傷。再次被人擡着回了濟南府。二皇子這次也沒撈着好,傷的比老大還重。
畢竟老二的親兵都被阿禮調走了,還不像大皇子身邊到底留了些自己人。那是徹底的光杆司令,可沒人願意舍了命來給他擋槍。
這次斬敵兩萬,大獲全勝。洪熙的面上總算是有了一絲笑影。但是沒過幾天,兩位阿哥的傷還是不好了。
老大自己一直患得患失。任誰志得意滿,以為這天下終歸是自己的,到頭來一場空都得下個狠心才能挺過去。更不要說,大阿哥現在不僅僅是心裏不舒服,還有外傷。
大皇子終于向自己的福晉哭訴,宣洩所有的懊悔。怎麽之前就鬼迷了心竅要逞強呢。說是萬念俱灰也不為過。大阿哥福晉看着自己的夫君這樣,心裏也是沒了盼頭。不怕犯錯被貶,但怕沒有錯再讓你去犯。
大阿哥已經病得起不了床了,聽到皇阿瑪來了,生生指揮幾個親兵擡下床。大福晉也是攢緊了手帕,同丈夫跪在一起。
洪熙看着跪着的兒子兒媳久久沒說話。面前那個低着腦袋,瘦的跪都跪不住的大腦袋就是自己的第一個兒子。那個讓自己坐穩了太子位的孩子。
即使之後生了那麽多兒子,只有大阿哥是不同的。自己抱過他,手把手的教過寫字,帶着去蒙古大會上炫耀過。也曾經想過等他有了嫡子,就讓他做太子。
大阿哥也一直是争氣的,擡起的下巴都和自己角度相同。就連字跡也是照着朕臨的。終是嘆息一聲。
就這一聲嘆、長時間的沉默,大阿哥、大福晉直接叩首。
“起來吧,崔乘岸,扶着大阿哥躺下,讓禦醫好好診治。”也不管皇後和兒媳婦多說,直接坐進了正房榻上,等着禦醫的診治結果。
按照禦醫的意思,大阿哥就是之前舊傷落下的病根兒,加上之後憂思過重和勞累驚吓。好好調養就行。洪熙又賜了些溫補的藥。
大阿哥終于受不了室內令人窒息的沉靜,痛哭流涕,“皇阿瑪,是兒臣無能啊。皇阿瑪,是兒臣難堪大任。”
洪熙看着嫡長子如此崩潰大哭終是閉上眼,“此戰你并無錯處。好好養身子。”說完就走了。很快就有小太監送來了賞賜。但是太監品級很低,從來皇帝賞賜大阿哥都是願意用崔乘岸的啊。
大阿哥看着洪熙帝的背影,想起了從小都是在追逐着這背影。現在是徹底遠去了。
至于二皇子,洪熙帝壓根就沒想過去探望。二皇子也是真倒黴,他不會游泳!結果躲刀的時候直接掉海裏了。因為沒親信在身邊,等到打掃戰場的時候才撈出來。到現在還在咳嗽,禦醫能救回來就已經是神醫級別了。
還沒等洪熙帝從大阿哥廢了的小傷感中走出來,膠澳傳來噩耗。兩日前,另有兩萬餘倭寇從岚縣登陸,已經攻破了膠澳城。洪熙帝當場摔了杯子。這相當于菊花殘啊。
正黃旗都統泰拉爾趕緊請/命,願帶兵清剿膠澳倭寇。洪熙帝陰着臉,命石敢當、諾親帶上沒有負傷的皇子世子前去膠澳。
泰拉爾心裏嘆息一聲。雖然是正黃旗都統,大家都是覺羅氏,但是保護皇帝的安危最重要。一般是很難成為排頭兵領軍功的。不過阿禮也被留下了,看來皇帝是怕膠澳的倭寇亂竄,來襲擊濟南府啊。
本來歡欣鼓舞的禦駕親征突然變得有些尴尬。洪熙帝看着膠東的堪輿圖,想着倭寇一定會到濟南府來的。只是人多人少。
果真,登陸膠澳的倭寇就是五十岚帶頭的,這厮心心念念濟南府的繁華。膠澳破城後,與幹縣并沒差多少,更是讓貪婪的倭寇想去濟南府一探究竟。
前去膠澳的青兵雖然沿途邊打邊走,但真正到膠澳後,又尋不到了倭寇的影子。留下一部分駐軍,開始在周圍反複搜索。
出海的水軍已經探明了這支倭寇的大船停靠在島礁附近,船上并沒有倭寇。可見倭寇是傾巢而出,從島礁向膠澳靠攏後襲擊。
而膠澳到濟南府的道路太多,倭寇很可能分成了小股的散兵向濟南府周圍集結。如果他們對另一隊倭寇有信心,很可能會選擇幹縣作為集結點。
然鵝,倭寇的真實想法青兵是絕對想不到的。這次倭寇将軍一共派出了八艘四萬餘人的浪人。目标就是濟南府。
但是海上風浪是不鳥人類有沒有船行駛的,一個浪打過來,一陣風吹過來,很快就有一艘船偏離了航道,就是五十岚這艘。另外三艘純粹是被五十岚這艘帶偏了。
等到發現八艘船變成四艘船的時候,哪還找船去啊。錯有錯着,五十岚也是個狠人,一登陸查看,發現沒有烽火臺就是燒殺搶掠。順便也弄明白了在哪裏。
這裏離濟南府也不是特別遠,想了半天,沒敢坐大船繞過去,生怕再迷路。五十岚拿上搶來的堪輿圖,帶上浪人們就往濟南府趕去。
因為之前在海上迷路了,這次五十岚也不敢分兵,不到兩萬倭寇走着小路就……被發現了。
這麽多人呼啦啦帶着血腥氣,即使古代人少也絕對逃不過群衆雪亮的眼睛!洪熙帝第一時間帶上泰拉爾和阿禮,與石敢當、諾親等在距離濟南府兩百裏的地界上圍住了這幫倭寇。
青兵軍力遠勝于倭寇。只要不搞偷襲,倭寇現在還遠遠不是青兵的對手。浪人就一件浴袍,盔甲只有少數人有。卻因為命賤都是搏命的打法。
青兵們眼裏,這群倭寇全都是花紅。沒看正北方明黃色的青字嗎?那是皇旗,只有皇帝親至,才能舉起的大旗。殺啊!殺了倭寇加官進爵!必須在皇上面前露一手光宗耀祖!
倭寇對青兵是不怕的,之前每次來劫掠,這些青兵跑的比兔子還快。可今天是怎麽回事兒?一個個悍不畏死,竟比浪人們還要狠絕。
倭寇這邊也是輕敵,沒想到大青的皇帝居然禦駕親征,雖然倭寇準備充足也拉出了最好的裝備,但和全盛的大青一比差的太多。
可見,打敗敵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比敵人還要狠。不過幾盞茶的時間,倭寇被剿滅一清。洪熙帝看着卻不解恨。倭國是一定要滅的。
☆、第 34 章
和卓等一衆女眷在濟南府,被駐軍保護的滴水不漏。衛光耀和尼祿知道,但凡濟南城有一點錯漏,倆人就可以提前去見祖宗了。
和卓并未換上騎馬裝,心裏總是覺得這仗是必勝的。卻破天荒第一次沒有按時吃飯。
直到傳令兵傳來捷報,才總算是舒了一口氣。甭管洪熙帝心裏有多不高興,面上就是大勝仗,全殲倭寇。
可惜老天爺非要讓倭國再茍延殘喘幾天。膠東大風,本來暖和的春天一下子又滴水成冰。眼看是不能出海了。
卻不想,陡然的變天竟也奪走了二阿哥的性命。本就肺部重創的二阿哥,到底沒熬到夏天,還沒想明白洪熙帝的意思。便殁了。
洪熙帝得到消息的時候正和将領們商量如何登陸倭國。将領們大氣都不敢出,跪了一片。洪熙閉上眼睛穩了穩心神才開口:“二皇子”,聲音中有絲哽咽,“戰死于此役。念其忠孝,追封鎮國公。”
崔乘岸一聽就明白了,死後哀榮,二阿哥竟從貝勒降為鎮國公。看來皇上這是對二皇子最後的優容了,沒降為紅帶子。以後就當沒這個人了。趕緊應到:“喳。”
本來的大捷也變得不倫不類,這次卻沒人敢說一句話。畢竟還有大皇子、八皇子半死不活的。萬一這倆再來個不好,那可就真把皇上的臉皮給撕了。
打個小小的倭國,結果皇子少了三。擱誰心裏過得去?更何況是洪熙帝這小心眼。一共不到二十個兒子,這一下子……就少了三個競争對手啊!
大皇子病重的消息傳到京裏,朝內形式變換。現在大皇子這個皇位最有力競争者廢了,各方那真是躍躍欲試。
先不說京中如何,就連這前線都變得暗潮洶湧。除了洪熙帝對長子的傷勢稍加關懷,其他人的心思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
皇後的心情不用多加贅述,只看皇後面沉如水就知道沒過去這個坎。其實自從大阿哥出事後,皇後心底是有過最差的打算的。
現在聽到老二沒挺過去,自然是聯想到自家的大兒子會不會也有噩耗傳來。更不要說身邊的二阿哥生母麗嫔鬼哭狼嚎,又有幾個母親能受得起這種打擊呢?
皇後冷眼看着前朝蹦跶的皇子們,突然覺得自己之前的唯唯諾諾都是笑話。自己先是想争寵,可惜皇帝沒看上。
之後想給兒子掙體面,被娘家按住了。再後來自己追着皇帝的腳步,心有不甘的假裝無欲無求。
現在呢,大兒子是沒指望了。也許皇帝一個不高興就會廢了自己的後位給別人裝門面,禍及家族和小兒子。
朝內幾個皇子都想立功,誰都瞧不上誰,根本不讓着。用一團亂麻來形容也不為過。摩擦時常出現。
這麽一看,反倒是前線那些經過事兒的皇子們懂事些了。朝中的這幾位皇子只想着争權奪利,好像掙到的這些等皇帝回來也是他們的一樣。
幾個鐵帽子王因為各自兒子的問題也不敢多管多問。大臣們更是閉口不言。只要不出大錯,根本不想說。
監國的三位大臣心想,只要別把前線軍需斷了,愛咋地咋地,管的多了誰知道皇帝怎麽想呢。
現在這麽個敏感時期,可千萬別讓皇上覺得自己是在站隊。洪熙帝作為一個說一不二的人,其實大家的習慣就是等着他做決斷。
和卓只管照顧洪熙,其他的都不想。吃穿用度也不要奢華,因為二皇子的事情也早就換了素服。
周圍旗人家眷想要拜訪都被和卓婉拒了。自己不是皇後,搞什麽社交?再說了,自己就是過來照顧皇帝的,剩下的跟自己有個毛線關系。
現在多少将士陣亡,雖然打了勝仗,但是這麽明目張膽的串聯/總是不好看的。
更何況皇帝沒發話二皇子的身後事怎麽辦,這幫子人來哭靈都說不過去。趕緊哪涼快哪呆着去,何必非得往老虎嘴裏送呢?老這麽送人頭我會舉報的!
洪熙看和卓的表現更是欣慰,覺得和卓滿足了自己對于女人的一切幻想。洪熙感覺有和卓的地方就有家。那些敗家子們給自己的暴擊只要一看到和卓就能被治愈。
即使自己的皇額娘也沒有這麽溫柔仔細的對待過自己。洪熙不一定是第一次受這種待遇,但絕對是第一次接收到心上人這麽無微不至的關懷的。那真是覺得再病一次也值了。
這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其他嫔妃比這做的好的時候洪熙根本看不見。所以說啊,做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該看到的人看沒看到,滿不滿意。
不過洪熙現在的心情并不美妙,看着朝中的信越看越氣。真是這邊壓住了,那邊就作妖!這都什麽烏煙瘴氣的兔崽子們!
本來就在喪子之痛中還沒緩過勁來,現在那股邪火那真是一點就能炸。就算多看幾眼和卓還是上火!
膠東這邊一鼓作氣滅了倭寇。洪熙當機立斷任命了海事将軍石敢當,準備班師回朝。知道京城亂的一塌糊塗,膠東這邊又因為天氣原因短期內不可能有什麽作為。那還在膠東帶着浪費銀子有意思嗎?
走,回家。必須把那幫兔崽子削一遍才算完!真是不能放過一個,沒有一個省心的!
洪熙雖然歸心似箭,但是對于女眷還是優容的。更何況皇帝就想看看兔崽子們到底還能翻出什麽花樣來,幹脆大家一起秘而不宣啓程回京。
和卓還傻乎乎的對洪熙說自己當年就是走的這條路進京選秀的。先走的水路然後陸路,就連兩邊的景色也沒差什麽。好歹算是部分消除了洪熙的怒氣。
作為好賣弄的皇帝,洪熙就挑些詩詞同和卓說。什麽“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就出來了。【注1】
“這首詩正合當下。”洪熙看着茫茫大海說道,“意思是出征的将士對家鄉的思念。而我們現在也要回京了。”洪熙沒說的是,這首詩自己還給皇子們講過。
老大和老八因為身體太差,只能留在濟南府靜養。老二的棺椁就在後船上,竟是比自己要早進入陵寝了,連後都沒留。好在沒傷感多久,看着和卓又緩過來了。
和卓雖然不能舉一反三,但是亮閃閃的眼睛看着洪熙就是最好的鼓勵。時常再說一句,“皇上真棒啊。” “哎,可惜寧楚閣不在,要不也能聽到皇阿瑪這麽厲害的講課了。”等等。
洪熙帝一度有點飄。是啊,幾個兒子沒福氣,但是要把留下的人安撫到,不能讓他們受委屈。
這一路上,大家算是服了淳嫔。皇帝天天吊着個臉,寫滿了別惹我。但是淳嫔就敢沒事兒找皇帝說話,還每次都能把皇帝逗笑了。更準确點說,皇帝看見淳嫔就笑了。就問你服不服。
本來幾個皇子世子福晉還想着,來的時候沒一起,估計是個不好相處的人。結果真正到了膠東濟南府,是從不讓幾個人去請安。就算見了面也不受禮。
幾個媳婦入宮請安的時候是聽過一些淳嫔的傳聞的,但其實對于淳嫔到底有多得寵是沒概念的,這個事兒并沒有從後宮裏成為談資傳入千家萬戶。
只知道在後宮中算是有些寵愛的嫔妃之一。可看這個架勢,應該是最受寵愛的女人了吧。
在濟南府的時候,淳嫔就是老老實實的和皇帝一處待着,連屋門都很少出。大家來拜見皇帝就在小屋一躲,誰都別尴尬。
直到,大家終于坐到了一條船上。幾個媳婦都覺得沒眼看。真的,狗糧天天吃太多撐死了。
本來皇帝是自己一個船,剩下的皇子世子分成了三條船。但是皇子世子想着這次沒立功,那還不趕緊跪舔汗阿瑪。
煞費苦心的排了班要來皇帝這個船。只說要照顧汗阿瑪龍體。洪熙心裏冷笑一聲,看不見你們,老子還能多活幾年!
不過也沒說不行,你們上杆子當出氣筒老子就成全你們。
結果幾位就輪流看到了大型秀恩愛現場版。皇帝和淳嫔平時都冷着臉,但這兩個人見面後立即就笑開了。
也不見淳嫔多說什麽話,基本上都是洪熙帝滔滔不絕。淳嫔偶爾附和一下洪熙帝就能繼續延綿不斷。
等到洪熙帝說累了,沒詞兒了,淳嫔就會恰到好處的領着洪熙帝幹點別的。總之,除了處理公事的時候罵人,洪熙帝剩下的時間都和淳嫔在一處笑嘻嘻。
有機靈的一看,這得走夫人外交啊。趕緊囑咐自己的福晉。卻讓幾位福晉犯了難。這位淳嫔娘娘可不好見到。
之前幾個人是沒把她當回事兒,就算入宮請安也幾乎對她沒有任何印象。但是硬着頭皮也得上啊,不能落下一個可以讓全家飛黃騰達的機會。
不過各位老鐵應該是真的沒和後宮嫔妃多聊淳嫔,要不怎麽也能知道接下來他們會如何被動以及懷疑自己。
因為自打出了宮,和卓是不需要給太後皇後請晨安的。那麽能睡懶覺嗎?可以,因為洪熙不讓人叫她。
所以和卓除非自己因為洪熙起床而醒來,這種概率幾乎為零,其他時間都能睡到午膳。慢悠悠梳洗一下,洪熙也辦完公,兩個人一起吃個飯。
作者有話要說: 注1:詩名:長相思·山一程【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
☆、第 35 章
作者有話要說: 如果大家發現之前章節有鎖定的,或者是審核中,稍等片刻就好。我在改錯別字,重新發布章節需要重新審核。并不需要重新閱讀!完全不影響後續劇情!
洪熙是沒有午休的習慣的,和卓也沒有。但是也要講究養生,所以午膳後休息一個時辰,也就是喂狗糧時間。
然後皇帝繼續處理公務,和卓自己打發時間。中間洪熙會不定時過來看和卓作為休息時間。晚膳兩個人吃完就是夫妻甜蜜時間,非誠勿擾。
幾位媳婦一算,嗯,看來未時申時是個好時機。
洪熙對于和卓不接見皇子妃世子妃不置可否。
按照位份,嫔雖然不低了,但也不是個正經出身能讓皇子世子福晉跪拜。那這見面,誰跪誰?讓和卓給他們跪下行禮?開玩笑呢。
洪熙唯一擔心的是沒有了那幫人給和卓解悶,會不會讓和卓不高興。沒想到和卓非常自得其樂。洪熙也就放手讓和卓自便。
因為是輪班到皇帝的船上拍馬屁,第一輪就是四皇子福晉同和碩守親王世子福晉來當敲門磚。
兩個人也是想得美,争取今天就能讓淳嫔只喜歡倆家,對其他人都不帶擡眼的。放心吧,和卓見誰都不擡眼。
和卓這裏剛送走了皇帝,其實平常都是要歪在床上看看話本的。突然有人打擾了平靜,心裏也不是很高興。
作為宅女本宅,真的真的非常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的平靜生活。自然對待兩人的臉色就不好。
聽着兩位扯東扯西,只覺得腦仁疼。人家剛來你就送客确實不地道,只能悶頭喝點酸梅湯,吃個炸螃蟹神馬的。
兩個媳婦看淳嫔一句話不說也慢慢沒了聲音。和卓趕緊擡起了茶杯,“這幾天我身上不爽利,等回了宮咱們還能見呢,到時再聚。”
倆人一聽,敢情您這一路都不準備和我們玩兒啊,直接就回宮見了?但也不敢多說,铩羽而歸。
作為皇子世子福晉,都是出身優秀情商高的姑娘。要不早就被太後皇後等後宮主位刷下去了。
一看淳嫔是個難啃的骨頭想的就多了。是不是皇帝囑咐過了,要不怎麽這麽不留餘地呢?很多事兒就怕多想,突然船隊的精神都很緊張。
和卓根本不知道也毫不關心,反正對于沒人來煩了很高興。洪熙聽了崔乘岸的彙報冷笑一聲,再次覺得和卓真的是個妙人。總是能意會自己的心思,事事辦的妥帖。
這可真是洪熙帝自己快樂的腦補了:和卓不是能揣摩人心的人,又沒人交代過她。那就只能是和朕心有靈犀了。
不說別的,有這個來找和卓的時間,這幫媳婦不知道去看看他們二嫂嗎?守着老二的棺椁,閉門不出。哼,他們倒好,好似沒這個人一樣。一幫狼心狗肺的東西。
甭管洪熙帝自己有多不待見二兒子,但別人把二皇子不放在眼裏,就是沒良心。
回程不快,近兩周才回到京城。洪熙這次倒是沒有送去午門幾個,但是寧古塔可沒少。
看着眼前的皇子們。一群爛泥扶不上牆的賠錢貨。這明顯就是沒那個金剛鑽還想攬這個瓷器活兒。關鍵是不能團結一致,反倒是你來我往的拖後腿。這絕對不是遺傳朕的基因!
看看一個個辦的都是什麽差?太傅說了如何做,老九就一定要唱個反調。禮部尚書上個折子罵吏部尚書不是個東西,老七就能出來拉偏架。
還有奔赴前線的幾個娶了媳婦的兒子。簡直浪費聘禮錢!
另外二兒子的屍骨要擇吉日出殡。轉念就想到氣還喘不勻的老大和老八。但是這個時候再埋怨兒子們是沒什麽意思了。
大臣也是,不敢谏言,窩囊廢。就知道互相推诿。氣的洪熙給好幾個大臣降職。這個勝仗也是憋屈,根本不想論功行賞。幹脆等到滅了倭國再說。
不說前朝的雞飛狗跳,和卓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了慈寧宮。親生閨女還壓人家手裏呢。寧楚閣早就被抱到主殿裏等着了。
要不是太後知道淳嫔得寵,估計這姑娘就回不了親娘手裏了。實在是招人疼,太後根本不想撒手。
寧楚閣被太後、皇後和晨妃養的很好,就是有點記不清阿瑪額娘了。看了和卓好一會兒,才怯生生的叫了聲:“額娘。”和卓的眼淚差點沒掉下來。趕緊親親抱抱舉高高。
太後現在是越來越對淳嫔改觀了,能把孩子養這麽好自身不能太差。更何況每次交代給淳嫔的事兒,辦的都漂亮。
成了,皇帝願意寵着就寵着吧。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自己兒子有眼光。
雖然這次打了勝仗,但是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