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東寧縣東有一個村落,是陳河溝村。這裏有一條大河自中間将整個村化為南北兩岸,也因着這條河,村裏的土地也是十裏八村最肥沃最長莊稼的。近年來,風調雨順,加上朝廷減免賦稅,倒是讓本村的人富足不少。只可惜,賦稅雖然減免了,卻也架不住一畝地産不出多少糧食。
入秋還帶了夏末熱氣的晌午總是難耐的,村裏不少小娃還都赤着腳丫光着屁股在水邊上亂竄,有時候還摸那麽一兩條小魚羔子玩。那嬉鬧的好不快活。
因着剛剛秋收了,家家戶戶都在家裏樂呵的收拾着莊稼。本該是一片豐收,家家該小眯了眼拾掇糧食的時候,村裏新寡婦李氏家卻是愁雲慘淡。
崔李氏神色慌張的看着臉色已經青紫的閨女,捂着嘴哭出聲來。才一歲七八個月的崔三妮看着姐姐的模樣,也是怕的只抽泣。
突然門外傳來幾個淩亂的步子聲,李氏心裏一喜,自家二兒子虎子之前去請大夫了,只怕這個時候也該到了。
還沒等她叫出聲,就見屋門被彭咚一聲被推開了。木門晃晃蕩蕩的落下一層灰塵,讓林李氏眼眶更紅了。
“娘,村東的王大爺來了。”虎子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氣喘籲籲的說道。不過七八歲的孩子,因為家裏窮困,絲毫沒有這個年紀孩子的調皮。就連臉頰也是消瘦發黃,只有一雙黑黝的眼睛明亮精神着。
李氏抹了眼角的淚,一臉難過的看向跟着來的王大爺。
王大爺說起來,其實是陳河溝的赤腳大夫,早些年在外面醫館幫忙。如今年老了,想着落葉歸根才回了出生的村子。
看了半晌,老大夫才搖着頭離開,別說診費了,便是幹糧都沒拿半個。
說起來,崔家也算是多災多難了。早些年,日子雖然清貧可好在家裏有崔大郎一個頂梁柱。崔家兩口子,也拚死拚活的攢下了幾畝地,蓋了房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崔大郎會在進山時候遇上了大蟲,人雖然沒死,卻也只是堪堪吊着一口氣兒在。
也就是為了那一口氣,崔家賣地賣産,幾乎掏空了幾十年攢下的家底兒。最後,崔大郎還是沒好起來。李氏失了主心骨,加上也是半個病秧子,也難挑起家裏的擔子,直把家裏的日子過的一團糟。
如今,更是賣了房子,帶着兒女搬到了暫租的山前廢棄的茅草房裏。這換季的時候,白天還好,夜裏山口上的風尤其冷人,眼下崔家大閨女崔玉娘可不就連燒兩日了。
老大夫嘆口氣,想着崔家的幾個兒女,心裏覺得怪可惜的,回頭少不得讓自家婆娘送些吃食過來。崔家玉娘雖然年紀不大,可也是個知事兒的,照顧着身子骨不好的娘親,還拉扯着一對年幼的弟妹。
前幾日,他婆娘看見那閨女領着弟弟妹妹在河邊洗衣裳呢。回家還說,若不是他那老兒子已經娶了媳婦,少不得托了人去提親呢。
且不說老大夫心裏怎麽想,如今崔家茅草房裏,鄰家陳嬸子挎着個籃子進了屋。見着屋裏的景象,心裏也是同情憐憫的緊。
“虎子娘,你可不敢再哭了,別讓閨女走的不安心。”都是一個村的,兩家以前又緊挨着,可以說玉娘也算是在她跟前長大的。如今不好了,她這心裏也是悲戚難受的。“瞧着虎子跟三妮也餓了,我帶了幾個白面饅頭過來,給孩子們填填肚子。”
一句話剛落,李氏在邊上就按捺不住抱起炕上的閨女凄慘的哭了起來。崔三妮還小,自然不知道姐姐救不過來了,也不明白王大爺說的準備後事是什麽,但虎子卻是經歷過自家爹爹的後事的。
可他到底也懂事了,抿着嘴強忍着難受抱起三妮給她擦淚。還帶着幼稚嗓音的孩子,小聲勸慰着娘親。
陳嬸子也覺得心裏堵得慌,抹了一把眼角,扭身把籃子裏帶的吃食拿出來放在屋裏黑乎乎已經掉了漆的桌子上。這種家裏少口人或者沒了孩子的事兒,在村裏并不少見。就算是她家,前些年也失了個能掙錢的兒子。
“呃……”嘶啞的聲音響起,崔玉只覺得自個的嗓子都要幹的裂開了。頭也一陣陣抽痛,眼皮子沉的很難掀開。
真抱着她的李氏聽到聲音,趕緊低頭輕聲喚道:“玉娘,玉娘……”
崔玉睜開眼,就瞧見一個面黃肌瘦眼眶通紅的女人抱着她。雖說那人滿眼關切,可還是讓她不自在的皺了皺眉。
陌生的女人,挽着發髻裹着頭巾,看起來像是電視劇裏的古代農婦。稍稍歪頭,就瞧見炕邊上兩個小蘿蔔頭。小子幹幹瘦瘦,小閨女也是頭發幹枯臉上沒肉。
“娘,大姐是不是想喝水了?”虎子眼睛晶亮的看向自家娘親,雖說沒有大姐管束的日子可自在了,但他還是不喜歡大姐日日躺在炕上沒個生氣兒。
見大姐沒個反應,他也不說話,直接轉身跑到外面的竈房去舀熱水。平時,他們是很少浪費柴禾溫着熱水的,只是這幾天怕大姐醒了喝水,娘親才讓他天天往竈膛裏塞些耐燒的木頭。
“大姐,你怎麽了,不要吓唬三妮啊。”稚嫩的聲音響起,話還沒落,還帶着奶腥味的小身子已經鑽進了崔玉的懷裏。灰乎乎看不出顏色如今還被揉的皺巴巴的衣裳,胡亂綁着的辮子,怎麽看怎麽不像崔玉的妹子。
李氏瞧着大閨女有進氣兒沒出氣兒的模樣,趕緊把三妮哄到邊上。也不顧她蓄着淚珠子的委屈樣兒,趕緊查看崔玉娘的情況。
見大姐看都不看她,崔三妮聲音裏也帶了哭腔,“大姐……”
一聽那沙啞的聲音,就知道肯定不是只哭了一場。
恰好這個時候,舀了熱水的虎子進了屋。一家人才湊在邊上,看着李氏一點點的把水喂進崔玉嘴裏。
喝了水的崔玉,感覺身上輕松了許多,勉強的笑笑伸手揉了揉妹子的頭頂:“大姐沒事兒,過兩天就好了。”
要說她心底不震驚,不惶恐,卻也是假的。前世她不過是個普通的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安安分分,從來沒拔尖過。畢業後,也只是回老家跟着同學一起辦起了現代農莊。她小日子過得不錯,卻也絕不是女強人那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
可見到崔三妮可憐見的模樣,她心裏還是忍不住柔軟了許多。
最終,崔玉還是在李氏謝天謝地的聲音裏睡着了,連帶着虎子被催着去再請了王大爺的話,還有她沒想清楚理明白的驚詫心慌都帶進了夢裏。
好夢并沒有繼續多久,她腦海裏就開始翻滾原身的記憶了。原來她在家算是受寵的,往年地裏,崔大郎舍不得讓她受苦,別人吃苞米面時候,就給她熬糙米粥。因着她身子弱,李氏還每日裏攢雞蛋給她補身子,要說家裏的兒子吃的都不若她好。
可後來為了給崔大郎看病,家裏可謂是負債累累。要不是街坊鄉親的接濟,加上她跟虎子挖野菜撿柴禾,只怕一家子還過不到這會兒呢。夏日裏一場大風,連茅草屋的屋頂被吹開了,可都沒找了人來修補。也正是一場風寒,要了原身的命,也便宜了她這個外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