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1 李迎玫、小春卷
言然走出考場的時候,只覺得自己身心舒暢,一個學期終于結束了,雖然放假他還是不愛出門,但總是比在學校輕松的。
言然在大腦裏暢想着暑假的快樂生活,加快腳步往宿舍走,一會收拾好行李就去ICS報道,剛走到校門口就被門口的人吸引去了視線。
難怪這一路上的女生總往校門看,原來都是沖着時寒去的。言然憋着一口氣,走到了時寒面前,仗着自己的身高,擋住了那些人的大半視線。
“我不是說自己去嗎?”
時寒順手接過言然的包,說道:“正好下班就過來了,難道搬行李坐公交會比坐我的車方便?”
言然果斷回答:“當然還是坐車方便!你等會,我回去收拾行李。”
“好,我等你。”時寒說完,看着言然大步跑向宿舍,眼神微沉。這一天,他等很久了。
——
“這不是去ICS的路吧!”言然看着車窗外并不熟悉的風景問道。
“嗯,這段時間你住我家。”時寒說着,将車停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鑰匙遞給言然。
言然看着手裏的鑰匙,他還想着怎麽套路時寒來着,好家夥,機會直接跳到面前了。
“行,那我先把東西放下,然後去ICS報道?”
時寒搖了搖頭,“恐怕不行,他們現在很忙。”
“有案子了?”言然提着行李跟着時寒去他家。
時寒搖頭,“也不算,是劉隊打算轉案子給李豈,但李豈不太願意。”
言然有些不明白地問道:“為什麽是劉隊不想查,才讓李隊查?”
時寒解釋道:“因為一些案件的關系,警察從明面上走,不好辦。ICS看起來松散,但暗線很多,收集情報要比明面上的人來得快,而且容易。”
但這也不是他們涉及灰色産業的意思,主要是他們上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合規合矩,他們可以放開手幹。
今天劉臻隊長想轉交案子,估計是這次的案子沒有平時那麽好查。
言然半知半解,大概把ICS理解為一個有編制有組織的偵探組織。
“你住這間,我住你對門,有事敲門就好。”時寒将手裏幫忙提着的包遞給言然,指了指對面緊閉的房門。
言然向時寒身後看了一眼,住對門啊,挺好!
“那我……”什麽時候去報道,言然的話還沒說出口,時寒的手機突然響起,看到屏幕上“李豈”兩個字,兩人大概猜到什麽。
“時寒,你回來一趟。”李豈感覺自己的白眼都要翻到天花板了。
時寒笑道:“怎麽?和劉隊沒吵贏?”
“怎麽可能!”李豈說完,郁悶地嘆氣道,“剛才海邊出事了,劉臻那家夥就借口自己有案子,脫不開身,所以新案子歸我們了。”
時寒點了點頭,“好,我馬上到。”
時寒剛打算出門,就看到言然還站在客房門口,一臉想跟着的樣子,于是說道:“一起吧!”
言然眼睛一亮,放下手裏所有行李,馬上跟緊了時寒。
新案子進來,李豈忙得焦頭爛額,連言然來報道都沒時間,見人來了抱歉地說道:“老哥今天不大有空,等案子結束了,給你辦個迎新會補償一下!”
他說完,馬上又坐回了位置,根據當地傳過來的消息,盡可能找到和死者有關的消息。
時寒将言然帶到犯罪心理咨詢室,說道:“隊裏的心理學教授出國深造去了,這兩天你就在這裏待着。”
說完,他回辦公室放下文件包,取了工具箱,随後敲響辦公室的門。
緊接着物證科的辦公室門也被敲響,網絡安全科将頭頂的“工作中”提示燈亮起,表示自己随時待命。
坐在辦公區裏的偵查科一看,馬上整理好手上的資料,也準備出發。
ICS的人瞬間被調動,離開了大半,剩下的人随時待命,其他人火速趕往現場。
周曉帆想着言然第一天來,就這麽被冷落了,顯得他們ICS人文關懷很差,就想給他點同事的溫暖。他拿了點零食敲響心理咨詢室的門,但半天沒人回應。
開門一看,房間裏空無一人。
“去哪兒了?”
言然趁着ICS的人接連出門,他混在人群中也出去了。
想到自己要是坐在車上肯定會被發現,就想躲在後備箱裏,但後備箱顯然全是他們的工具,壓根就沒有他的地方。
“過來吧!”車上的時寒沖言然招手,他就知道言然閑不住。
言然坐上車,馬上保證:“我真的就是跟着去看看,絕對不搗亂!”
“希望是。”時寒說完,向李豈确定可以出發了。
案發的海邊接近漁村,附近的漁民發現屍體後,馬上就報了警,警察立即趕往現場保護,看到ICS的人來了,立即讓了路。
“認得出死者嗎?”李豈走向派出所的警察,他們負責這一片的治安,想要尋求死者身份,問他們比自己查更快。
警察有些為難,指了指被白布蓋着的屍體,說道:“不是我們不認,只是……認不出來了。”
李豈疑惑挑眉,轉頭就見時寒将白布掀了起來,白布之下的屍體面目全非。
“屍體在水中長時間浸泡,表面高度腐爛,出現巨人觀現象,無法辨認死者表面特征。”時寒解釋道。
李豈擔憂地問道:“所以還有其他辨別的辦法嗎?”
時寒沒有回答,繼續看着屍體,大概檢查了一圈,說道:“水裏的魚會優先啃食死者的表皮,所以指紋已經不管用了。根據死者頭發、殘留衣物,以及面部骨骼表現,初步判定應該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女性,死亡時間在三個月左右。”
死者眉弓骨平緩,眼窩淺且圓,鼻梁并不突出、略顯彎曲,下颌骨曲線夾角為130°左右、線條柔和,這些都是女性頭骨的特點。
時寒打開屍體的口腔,死者牙關的弧度相較于男性牙關會更尖,根據牙齒的磨損程度,死者在四十歲以下二十歲以上,再看屍體上的衣物判斷,年紀應該在三十歲左右。
現場條件比較簡陋,具體情況要等解刨過後才知道。
李豈點了點頭,走向報案人,問道:“老伯,請問你是?”
漁民回答道:“我是附近的村民,村裏原本打算今晚出海捕撈,我和家兄在海面上看天氣,決定出海時間。剛才突然撞到什麽,還以為是石頭,沒想到是……晦氣!”
李豈理解漁民的嫌棄,畢竟一般人都不想接觸屍體,但誰都要經歷死亡,這是無可避免的。
他随後繼續問道:“老伯,我想再問你個事兒。你們村裏最近有人失蹤嗎?”
漁民搖了搖頭,他們村就那麽點大,誰家人沒了全村人都知道。
時寒看着屍體表面上的劃痕,說道:“這片海域不是死者死亡的第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