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紅的煩惱
第47章 紅的煩惱
美食無國界,這話乍聽很有道理,可哪怕不出國界,一個國家裏不同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口味,比如川貴那邊吃魚腥草是常态,覺得魚腥草有股奇特的香味,可換一個省市的人過去卻有極大可能吃不下。
有些省愛清淡,有些省愛甜口,有些省重麻辣,人們更傾向接受從小習慣的口味。
明謙自己就不太愛甜口菜,可以吃,但絕對稱不上喜歡,哪怕是赫赫有名的大廚做的甜口菜吃在他嘴裏估計也就一般。
所以明謙在得知一個國外的美食節目想要過來的時候內心是拒絕的。
一群人吃飯的時候商量,明謙夾了一筷子菜後說:“要是他們吃不慣,覺得不好吃,那我們的招牌就等于被砸了一半。”
“他們也是人。”遙天真地說,“人的舌頭都差不多吧?”
陳言不認可的遙的話:“那還有個人喜好,他們要是不愛吃辣,不太喝湯怎麽辦?”
“聽說國外的湯都要加奶油。”陳言皺皺鼻子,“我就喝不下。”
“我也不喜歡吃牛排。”歲如附和道,“再好的牛排我吃起來都不入味,不如炖牛腩。”
“牛扒好吃。”遙扯到了另一邊。
依依舉起手機:“給錢嗎?”
明謙想到那封郵件:“說是要給錢,不過不知道給多少,郵件裏說要跟我談。”
那封郵件全是英文,也有中文翻譯,但不知道請的是哪兒找的翻譯,中文語法都是錯的,好在他雖然口語不好,但英文還是能看得懂。
歲如:“加個談得攏就讓他們來嘛,就算他們說難吃也是在國外播,國內看不見。”
陳言更穩重:“國內要是有搬運呢?”
Advertisement
歲如撇撇嘴:“搬運又怎麽了?外國人吃不來火鍋也不能怪我們。”
明謙聽他們說完,認真思考了幾秒後接話道:“那我跟他們談談給多少錢,而且拍節目的話也不知道會不會耽誤我們開店,我昨晚還去看了那個節目,好像節目組去的時候那些店裏都沒人,不知道是安排的還是确實沒人去吃。”
不過明謙還是傾向于是店家安排的。
可是他這個小店,也跟節目裏那些環境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高端餐廳完全不同,怎麽拍也拍不出高端的樣子來。
“而且我也不知道該怎麽描述。”明謙嘆了口氣,他跟“大廚”兩個字根本不沾邊,廚師做菜的死後還會講解,人家講的都是什麽搭配能激發食材更深層的味道,用什麽烹饪手法會讓食材更美味。
而他最多就是熬鍋底的時候把一堆香料加進去,指着鍋說:“把香料放進去就行了。”
熬湯他也說不出個道理來——網上都這麽教。
毫無說服力,也根本忽悠不到人。
甚至不能讓人覺得“不明覺厲”。
“我跟他們聊聊。”明謙低頭吃飯。
這幾天明謙一直在跟節目組那邊聯系,兩邊有時差,所以明謙基本都是早晚兩個時間段跟他們聊。
有些看不懂的句子明謙還要去翻譯一下,幸好對方沒有用本國俚語,不然他翻譯起來更困難。
反正明謙自己也萬萬沒想到他的英語還能有用武之地的這天。
節目組比明謙想的有誠意,明謙跟對方私聊的時候被對方給的價碼震驚到了,拍攝周期是一周時間,節目組要在市內取景,也需要占用店內空間——節目組拍攝的時候店裏不能有客人,但給的經營補償很高。
高到明謙說不出拒絕的話。
“這麽多。”明謙睡覺之前用手肘碰了碰幽君的肩膀,神神秘秘地用手機計算器按出一個數字。
幽君現在已經不是那只不食人間煙火的狐貍了,他天天收錢結賬,清楚店裏每天的流水和純盈利額,自然知道這筆錢不是小錢,靠店裏盈利的話,至少要半年才能掙回來。
而這只是節目組拍攝一周給的錢。
明謙不知道別的店是不是也收這麽多錢,可他看到這個數字根本沒法拒絕。
收了這筆錢之後他又能盤鋪子了!
他對樓上的快餐店饞了很久。
快餐店的老板跟明謙加了微信,明謙已經旁敲側擊好幾次了,老板最近有松口的跡象。
但如果老板真願意關店租給他,價格肯定很可觀。
現在誰都知道他生意好,他想講價都不好講。
畢竟人間雖然看不到他的賬本,但能看到他的客流量,說他窮根本沒人信。
“答應吧。”幽君放下手機,“真出什麽事我去解決。”
明謙警惕道:“怎麽解決?”
幽君皺着眉:“總之不會殺人。”
明謙松了口氣:“那就好……”好啥啊!
“要不這樣,反正也不在國內播,就算說不好吃也沒什麽,反正我錢是掙到了。”
“而且顧客愛吃就行,應該影響不了我們多少生意,最多就是外國友人不來了,或者外地顧客不來。”
這麽一想,就算被節目組打了差評也沒什麽?
之前他是不是想的有點多?
管外國人怎麽評價,反正做的又不是外國人的生意。
第二天一大早,明謙就回了對方消息,合同等他們過來之後當面簽,但現在還不能确定拍攝時間,拍攝之前會給一部分錢,拍完後又會給一筆錢,拍攝過程中需要明謙配合的地方明謙不能推辭。
那邊倒也很老實地說,如果一周拍不完,那之後加時也不會再給錢,除非工期超過兩周。
這個節目組有自己的官方推特,跟明謙剛确定就在推特上公布了節目組下一季第一期的行程。
“去這裏。”
配圖是明謙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築。
“這是哪兒?我沒有印象。”
“是亞洲嗎?”
“建築風格是亞洲吧?我記得壽司和中餐已經拍過了,韓國?”
“韓國有什麽好吃的嗎?我只記得韓國的烤肉,吃不出來跟日本烤肉有什麽區別。”
“我覺得還可以去中國,我想看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就是最棒的!”
“我喜歡餃子,我覺得可以單獨出一期餃子。”
……
“我搜出來了,就是中國,中國的x省x市。”
“果然是中餐!我愛中餐!”
“如果能拍魚香肉絲就好了,我在網上查的菜譜不太對,魚香肉絲我自己做出來就不好吃。”
“難道你們不覺得中餐拍的已經夠多得了嗎?我想看更新奇的美食。”
“對啊,美食世界上一季的點擊就已經不怎麽行了,拍不出新意,全靠嘉賓做戲。”
“對對,上一季我看了那家意大利餐廳,專門跑去吃,味道我覺得和我家這邊的意大利餐廳沒什麽區別。”
“披薩也是,吃起來還是普通披薩的味道。”
“再不拍點有意思的東西,我就不準備追了。”
“以前睡前都會看,現在一周就看一次。”
節目組的人也在看網上的言論,導演安森用蒲扇般的大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無奈地說:“這都已經是第六季了,哪兒去找更新奇的食物?我連非洲部落的美食都拍過了!”
策劃也頭疼,他把平板拿給安森看:“你看先去哪一個?”
他們談好了幾家店,但還沒有定下先拍哪家店,也沒定好讓哪家店上第六季的第一期。
第一期尤為重要,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拍得好不好對點擊和收視的影響很大。
“怎麽有家火鍋店?”安森的眉頭皺起來,他臉色不太好地說,“我們拍的一直都是傳統美食。”
策劃聳聳肩:“火鍋也有很多年了吧?而且現在我們這邊也開了幾家火鍋店,生意還不錯。”
安森撇撇嘴:“去吃的都是亞洲人,火鍋就是一堆香料一起煮,什麽菜都是同一種味道,美食的要求标準已經這麽低了嗎?”
“你這是偏見。”策劃跟安森合作了太久,兩人關系很親近,他據理力争,“現在網上都說我們沒有新意,那些傳統美食不止我們做過,那麽多節目,我們怎麽突出重圍?”
“而且這家火鍋店是我在推特上看到的,口碑很好,很多不愛吃火鍋的人都說改變了他們對火鍋的印象,你不能用你的偏見去否定一種食物。”
“如果你非要這麽說,那日本的壽司最開始也只是漁民吃的食物,只是為了方便攜帶,米飯上放點菜,是不是在你眼裏壽司也不能算美食?”策劃鄙夷道,“任何一種食物,只要好吃就是美食。”
安森偏過頭,他總是吵不過策劃,可這并不代表他就願意低頭承認對方是對的,他倔強地說:“除非你能拿出更多理由來說服我,否則我絕不會去。”
“我不像有些人,為了點擊和收視就可以妥協。”
策劃不耐煩道:“好吧,高貴的導演,既然我說服不了你,那我自己帶人去拍。”
安森:“……你還記得你是策劃嗎?!”
策劃:“我們是一個專業畢業的你忘記了嗎?!”
兩人氣喘籲籲地看着對方,都覺得對方的腦子有問題。
編劇在旁邊勸道:“好了,不要吵了,我們不能沒吃過就做判斷,反正現在還沒有開拍,我們可以先過去看看,如果味道真的很好我們再簽合同,合同是不是還沒簽?”
策劃表情更難看了:“但我已經承諾了會簽合同。”
安森失聲道:“你怎麽能一個人就決定?!”
眼看着又要吵起來,編劇連忙招呼另一個人幫忙把他們拉開。
“行了行了,既然都跟對方說了那就跑一趟嘛,就算火鍋店沒成,在當地肯定也能找到別的店,中國別的不多,中餐廳肯定多,大不了再拍一期中餐嘛。”
“你們別吵了,都是為了節目,為了節目。”
策劃推開拉住他的人,理了理自己的衣領和衣擺,他氣喘籲籲,臉頰有些紅,不知道是熱的還是被氣的,他毫不客氣地對安森說:“你要是再守着你那套想法,就等着這節目被砍吧!”
“播了六季,算長壽了!”
“你!”安森朝策劃的方向撲。
幾個人好不容易把他拉住:“喬,別說了。”
“安森的壓力已經夠大的了。”
新一季少了兩個贊助商,本來經費就步入前幾季充足,喬再這樣說不就是給安森捅刀子嗎?
最終安森沒有拗過喬,定下了去x市的機票。
·
節目組到的當天正在下雨,陰雨綿綿,路上的行人依舊穿上了外套,有人打着噴嚏從雨中跑過,路邊有賣傘的人正吆喝着十塊錢一把,他們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剛下雨不久,安森剛出機場就打了個哆嗦。
這次他們過來帶了個翻譯,翻譯就是中國人。
沒多久翻譯就打到了車,這輛車會先帶他們去酒店,東西放好之後他們就準備直奔火鍋店。
先吃一頓,如果好吃就可以談合同的事,如果不好吃就假裝什麽都沒發生。
至于喬跟明謙談妥的事也被否了,安森才是最有話語權的人。
這已經不是節目組第一次來中國了,第一季節目他們去過四川,第三季去過廣州,第五季去了上海,第六季去了北京,安森覺得自己都能算是半個中國通了。
他們到酒店放下行李,又看了眼時間,現在是下午三點半,飛機餐已經消化的差不多了。
換在平時他們肯定會直接在酒店随便吃點什麽,但今天不同,哪怕又冷又餓也要打車去火鍋店。
又坐了十多分鐘的車,他們總算到了山海火鍋店的門口。
一行人都呆住了。
這種地方……真的能有美食嗎?
狹窄逼仄的街道,人行道上翹起來的地磚,一排小的可憐的門店,擡起頭,街邊的樓房也都已經破舊不堪,像是幾十年的建築。
雖然他們本國這樣的街道也不少,但絕不會有高端餐廳把店開在這種地方。
就算開在這種地方,也應該有精致的裝修和讓人一看就知道價格不菲的大門。
他們沉默着跟着翻譯走。
希望能看到一個跟這條街格格不入的高端火鍋店。
“到了。”翻譯關閉導航,在火鍋店門口站定。
跟在他身後的人還不想接受現實:“你确定嗎?”
“你很久沒回中國了吧?你真的認識路嗎?”
“是不是打車的時候就打錯了?”
“你能不能再重新對一下地址?”
翻譯很有耐心地說:“就是這裏,昨天我在網上也查過,環境就是這樣的。”
“上帝啊!”有人發出絕望的悲鳴。
安森怒氣沖沖地看着喬,可喬還不露怯,反而非常鎮定地說:“難道只有高端餐廳才能制作出美味的食物嗎?難道只有戴着廚師帽的大廚才能烹饪出美味?這種街邊小店能得到認可,不就更證明了它的與衆不同嗎?”
安森冷笑道:“無論你看到什麽都能想出說法,說我固執,你比我更固執。”
陳言看到了站在門口的這群外國人,他倒是知道最近國外一個節目組的人要過來,但是這幾天成群結隊過來吃火鍋的外國人實在太多了,尤其是他分不清外國的長相,加上這些人手裏也沒設備,于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就是普通的客人。
“你們是過來吃火鍋的嗎?”陳言站在門口問,他像個小號的彌勒佛,一笑起來就能讓人忘記憂愁,他的英語雖然還帶着口音,但已經很自然了。
明謙也是這兩天才知道陳言還會說英語!
并且比他說的好。
陳言簡直就是多才多藝的代名詞,相比之下,明謙覺得自己培養的興趣愛好實在太少了。
到今天為止,明謙僅剩的興趣愛好就剩下一個——掙錢。
夢想也只剩下一個——發財。
翻譯看了眼安森。
安森無奈道:“進去吧。”
翻譯沖陳言說:“是的,有雅間嗎?”
這個時間當然有雅間,陳言帶着他們往裏走。
明謙正坐在幽君身邊玩手機,看到有客人進門也站起來。
這些被伊恩介紹來的客人肯定會點拔絲蘋果和南瓜餅,他得去廚房做。
安森他們被帶到了最大的雅間裏,說是最大的雅間,但只有擺了一張大桌子和一個櫃子,櫃子上還放着水壺,裝修的很一般,大廳裏還有壁畫,雅間裏就沒了,只有一張一看就知道是印刷出來的裝飾畫。
就這個環境,實在很難讓人把這家店跟讓人稱贊的美食挂鈎。
可以用菜單點菜,也可以用二維碼,翻譯掃了二維碼以後幫這群不會中文的人點菜。
陳言推薦到:“外國人來我們店裏,拔絲蘋果和南瓜餅都是必點的,外面自助區還有涼菜和調料,銀耳湯也能免費打。”
翻譯沖陳言笑了笑:“好的,謝謝。”
他們把店裏的每樣菜都點了一遍,畢竟是為了嘗味道,再加上預算充足,根本就不是為了能吃完。
明謙在前臺也看到了他們點的菜,只有十多個人,竟然點了這麽多。
“我去問問他們是不是點錯了。”明謙沖幽君說了一句,然後走向雅間。
推開門的時候,他看到這群人正一杯接一杯的喝茶。
他還以為外國人不愛喝茶呢。
“你好,請問你們是把每樣菜都點了一遍嗎?”明謙問道,“我們店的菜分量都很足,你們可能吃不完。”
安森認出了明謙是這家店的老板,自從來了中國幾次之後,他發現他分得清亞洲人的長相了,
“我們知道點了多少,端上來吧。”喬回道。
既然客人沒點錯就好,明謙點點頭,并且說道:“如果太浪費的話下次就不能歡迎你們進門了。”
雖然是薄利多銷,但明謙還是很反感浪費太多的人,浪費的菜不能回收,他有不能給員工吃,扔掉也很可惜。
所以明謙每次看到點的很多的客人都會提醒一句。
他不能把人趕出店,花了錢的也不能不給別人上菜,只能用這個辦法了。
明謙把鍋端上桌,照例讓他們可以試試先喝一口湯。
原本明謙以為他們會像其他過來吃飯的外國人一樣只喝酒不喝湯,結果他們還真就去拿碗喝湯了。
安森不喜歡蔥也不喜歡香菜,他只拿了一個空碗,用勺子在煮好的清湯鍋裏舀了一勺到碗裏,這一勺的分量估計只夠喝兩口。
但畢竟只是嘗嘗味道,盛多了反而不好。
這湯也不是奶白色,而是微淡的白色,安森先聞了聞,撲面而來的熱氣攜帶着濃香。
那不是香料調味品堆積出的味道,安森閉上眼睛,又仔細地聞了聞。
用了骨頭,不止一種動物的骨頭,還有肉,但更多的信息他就聞不出來了。
等他聞完,湯已經涼了許多,不再燙口。
安森輕輕抿了一口。
鮮美的湯汁味道在舌尖炸開,他驚訝地看着手中這碗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湯。
他的味蕾在接觸到這湯的時候興奮地忘乎所以。
安森又喝一口,他感受到了不同的滋味,如果說第一口只是鮮,那第二口就是香,要讓人溺畢在其中的香味,沒有多餘的調味料喧賓奪主,最出色的就是食材的本真。
他細細琢磨着其中的滋味,又盛了一碗湯。
喝完了第二碗湯,安森才終于有時間觀察起其他人的反應。
幾乎每個人都沉浸在湯的美味裏,有人已經開始盛第三碗。
鍋裏的清湯已經快要見底了。
翻譯只能走到門口讓服務員來加湯。
安森看着服務員提過來一個大湯壺,直接往裏面倒,湯壺裏的湯也是淡白色。
安森問道:“這湯是用什麽熬的?豬骨?有放牛肉嗎?”
陳言:“我不知道,店裏的湯都是老板負責熬。”
安森:“那你把老板叫來吧。”
陳言眨眨眼,以為自己聽錯了,結果安森以為他沒聽清楚,又說了一遍。
離開包間,陳言撇了撇嘴,他走進後廚對明謙說:“老板,有個外國人讓你過去,想問你用什麽熬的湯,這些老外不知道是來幹嘛的,每樣菜都點一遍,還要刨根問底,我懷疑他們想回國開家山寨店。”
陳言想起這個就發愁:“老板,現在市內已經有很多山寨店了。”
明謙也知道,但他也沒有辦法。
聽聽山寨店的名字吧,告都沒法告。
“山嗨火鍋店。”
“山海經火鍋店”
“汕海火鍋店。”
“山海大鍋店。”
最近還有人在山寨店吃完覺得不滿意,竟然在網上罵他們這個原版店。
辟謠都不好辟。
明謙嘆口氣:“我能怎麽辦?這就是紅的代價,希望他們回國開店的時候能換個店名。”
不然國外的食客也來罵他怎麽辦?
他很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