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林俞的年少時期随着聞舟堯去上大學開始正式終結,  意玲珑也從一家普通的家居門店到半年就開了第一家分店。那是兵荒馬亂一樣的一段時間,林俞只能從偶爾的間隙中收到關于聞舟堯的滴消息,自己更是像陀螺一樣停不下來。

那一年直到年終,  林俞才知道聞舟堯留在了渠州的消息,他沒有回來過年。

說是有一個為期兩月時間的冬季拉練,聞舟堯報名參加了。

大哥不回來,  全家都以為林俞會不開心。

但他沒有。

他托人捎去了兩件冬衣,一塊意玲珑獲得的全市創意獎牌,  包括一大包年貨。

然後不到一周時間,  他拿到了一顆子彈殼。

用一根銀鏈子穿好,  放到陽光下會閃銀光的這麽一件小禮物。它像是有千斤重,承載的是跨過千裏的距離,是林家大哥不足為外人道的胸懷溝壑。

林俞從不打聽他在外做的事,  也不追究他足下丈量了哪些土地,  跨過了哪些山河。

他只是拿着那張和子彈殼放在一起的信紙,看着上面那句:“在家乖一,哥明年過年再送你一顆星星。”

林俞知道是肩上的那種星星。

他小心把信紙折好,  放進從小到大收集小物件的鐵盒子當中,轉頭跨進了新的一年裏。

聞舟堯從不食言,不到四年的時間內,  林俞的鐵盒子裏一共放了五塊章。

每塊都有細微的差別,  但又大體相同。

聞舟堯的大學上得和別人不一樣,林俞閑了也細細數過,這幾年下來,聞舟堯一共回來了三回,每次見面最長不超過兩天。這麽短的時間內,他中途偶爾還得去趟西川。

林俞真正面對面和他坐下來,  閑話的時間一次都沒有。

Advertisement

甚至好不容易有一回聞舟堯有半天停留時間,林俞人剛好在南方趕不回來,就這麽硬生生錯過。

好像初高中那幾年慢悠悠的時間,再也一去不複返。

不僅僅是聞舟堯,也包括林俞自己。

他覺得這幾年自己像是上了發條一樣,一直不停地往前趕,從一家分店到不斷擴大,意玲珑用幾年時間一躍成了家喻戶曉一樣的存在,涉及範圍之廣,是林俞上輩子都未成達到過的高度。

有人眼紅也有人意外。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所有成績的背後,老板這一年才剛滿十八歲。

十八歲的林俞是平和的,意玲珑那麽大的擔子壓在肩頭,成了最好的打磨工具。

将林家最小的這顆珠子磨得圓潤光滑,乍一看,溫和內斂得不像是十八歲剛成年的少年模樣。

他斯斯文文地在鼻梁上架起了邊框眼鏡,身高停留在了一米七八左右。

皮膚白,徹底長開後輪廓清晰但不顯得淩厲,待人疏離得體有邊界。在外偶爾披着正裝人模人樣,在家休閑,趿拉着拖鞋往院子一躺,一步都懶得動彈。

“你這是又被哪個家夥給蹂躏了?”林曼姝端着一籠新出的糕從院子門口跨進來,見着懶洋洋曬太陽的林俞問道。

林俞半睜開眼睛看她一眼,頭疼說:“別提了,還是上星期那幾個人,說好的交貨時間一拖再拖,我人親自去站那兒了,還有一籮筐理由等着我。”

林曼姝走過來,随手捏起一塊紅豆糕塞他嘴裏。

然後又把他鼻梁上的眼鏡取下來說:“在家還戴這東西做什麽。”

“平光的,做做樣子。”林俞從躺椅上坐起來,自己去籠屜裏拿心,随口說:“顯成熟的利器,長得年輕我有什麽辦法。”

“是顯得嫩。”林曼姝作勢上下打量他,然後說:“一取了學生氣太重。”

平日裏的穿着細節決定了他和人談判的結果,所以林俞這兩年在外很少穿得休閑了。

林俞邊吃邊問林曼姝:“奶奶幹嘛去了?我上個月托人從西北那邊帶回了一批蟲草,說是治療肺虛效果不錯。”

“找隔壁幾個老太太唠嗑去了。”林曼姝嘆口氣,“老太太這是年紀大了,再好的東西也沒什麽大作用,小毛病多。”

林俞沒再說什麽。

他們一年年長大,老太太自然一年年衰老。

這兩年尤其明顯一些。

林爍上了本地的大學,林皓成績太爛,如今專心幫着二叔打理手頭上的生意。

林柏從這一年擔任了建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也是行走于各地開辦解說教學,還做起了一場弘揚傳統手工藝文化比賽的評委。

林德安已經很久沒有說過他臭講究了。

林俞如今已經不是俞小師傅了,他是林家木雕的正式傳人,手裏一年會接一到兩個大型木雕作品單子,一個成品一般就要耗時幾個月的時間。

所以意玲珑下邊很多的人,都覺得小老板是個勞模。

連軸轉,好像都不需要睡覺一樣的家夥。

三叔進來的時候,林俞正把最後一塊塞進嘴裏。他動作一頓,看了看籠屜說:“不巧,沒了。”

“誰稀罕吃你這甜膩膩的東西。”林正軍走進來拖過旁邊的凳子坐下。

這幾年三叔依然沒能安定下來,東南西北地瞎跑。

但好在不像早年間那樣,一走三五年就沒個消息,他現在外出最多三個月就會回來一趟。待上半拉月再次出發。

林俞對他的行跡不說全部了解,但大體還是掌握了的。

反正他能在家待的時長,是和向毅有沒有在建京有着莫大關系的,三叔在躲向毅,避免一切有交集碰面的可能。

林俞有時候很難相信,什麽樣的感情能在糾糾纏纏這麽多年後依然剪不斷。

但林俞從不置喙,畢竟上輩子他曾也困囿于這樣的情緒中,雖然那是一段再糟糕不過的經歷。

好在幾年前南方一面後,蔣世澤再未出現。

偶然聽張家睿他們閑聊,好像是只身南下了,不知道幹什麽賠了不少錢,以至于他爹媽變賣了在建京的房子,舉家搬遷。

林俞像是聽毫無關聯的陌生人的消息般,入耳就忘。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上輩子蔣世澤南下的第一筆生意賺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背後還有林俞忙前忙後的收拾打。如今帶着這未蔔先知般的記憶,反倒賠了個底兒朝天。

際遇這東西真的難以說清楚。

林俞不覺得有多痛快,也不覺得有什麽不滿,畢竟都是毫不相幹的人。

“這次會待多長時間?”林俞問三叔。

林正軍:“可能還有一個星期吧。”

林俞頭,他現如今的事業範圍廣,偶爾向毅那邊有什麽動向他反而比三叔還要提前知道。

林俞說:“你要走就提前一兩天走,上次我給你透露消息,那家夥可是在碼頭那邊把我的貨扣了整整兩天。”

“放心吧。”林正軍道:“這分寸他還是有的,耽誤不了你的事。”

林俞:“最好是,不然我也不會客氣的。”

林正軍掃過林俞的臉,似笑非笑:“這麽硬氣?我們崽現在真是財大氣粗了哈。”

林俞白眼,“三叔,我可是一做正經買賣的小手藝人,之前要不是天向叔幫忙,對上向毅那種人,你再被人弄走我可都救不了你啊。”

“替我給你哥帶好。”林正軍拍怕林俞的肩,又笑道:“我當我們家林小俞走南闖北天不怕地不怕的,感情這背後原來是有人撐腰。”

家人間的玩笑,随便開也都無所謂的。

這是四月,今年的建京已經有漸漸熱起來的趨勢。

林俞和三叔閑話半天,又問他:“你這次去哪兒?”

“渠州。”林正軍說。

林俞一怔,“渠州?”

“對,就是你以為的那個渠州。”林正軍見他出神,就笑了笑說:“只不過可惜了,我這次去的是渠州靠南,和舟堯剛好是相反的方向,不然還能去見一見。”

林俞收回神:“你去了也未必見得着,他估計都沒在學校了。”

別說聞舟堯馬上就要畢業,就是前幾年,他真正待在學校的時間都不多,這也是家裏很少收到他消息的原因。

一旦進入這一行,很多都有保密條例。

做了什麽,見了什麽人,所在地,等等情況都不能随便透露。

聞家在這方面的關系網是林家這種傳統技藝的家族遠遠比不上的,這幾年聞家老爺子沒少費心思栽培,林俞倒是不擔心他安全問題。

林正軍見他神色淺淡,開口道:“如果我說你哥這幾天剛好在學校呢?”

“你怎麽知道?”林俞立馬問。

林正軍失笑,“你還真以為你三叔浪蕩不羁,成天在外面游手好閑?我剛知道的,他剛集訓完回校,估計也就還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得離校了。”

林俞輕輕啊了聲,然後晃神說:“是,時間是差不多了。”

“不去找他?”林正軍問。

林俞不解:“去找誰?”

“還能是誰?”林正軍說:“你哥,聞舟堯。”

林俞遲疑兩秒,然後又說:“不用吧,他那麽忙,我也走不開,去了都未必見得了。還有下周我……”

林俞自己說着都在三叔的目光中閉了嘴。

他摸了摸鼻子,“好吧,我承認,都是借口。”

好幾年了,他們中間也不是沒有見過面。時間都這樣在往前推,似乎沒有非得見與不見的理由。聞舟堯依然是聞舟堯,他是林家的長兄,是林俞這輩子最重要的人之一,甚至意義和父母這種家人的更不同。

但回想起來,他這幾年走了不少地方,但真的好像一次也沒有去過渠州。

最初是真的沒有事,時間久了,總有種情怯感。

好似渠州那個地方有個太重要的人,重要到他連踏足一步,都怕自己難抽身回頭。

他怕過往的記憶一層一層堆疊湧現,怕曾經每一個都能見着的日夜繞上心頭,怕那種無論何時回頭,他就在那兒的感覺丢棄不了。

他怕去見了,自己就再不能往前。

林俞從不懷疑他對自己的影響。

聞舟堯這個名字跟着他穿過了維度都不能解釋的前世今生,哪怕他到現在就只頂着哥哥的這個名頭,林俞都不會輕易去試探自己的界限。

林俞說:“你知道的,我小時候太依賴他,我要見着人了像以前一樣拽着我哥不松手,那我多年經營形象豈不是毀于一旦。”

林正軍站起來,掏出一張車票遞過來。

用車票拍拍他的肩膀說:“去吧,去找你哥丢丢臉,你現在就是臉太厚。”

“我哪兒臉厚了?”林俞遲疑接過車票,低頭看的時候随口說。

三叔:“厚啊,不然怎麽連自己不敢去都說不出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