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重逢 茅塞頓開,心結已解,此時……

胡善祥茅塞頓開,心結已解,此時已經到了下半夜,疲倦之極,遂告退。

朱瞻基心道:果然,女人不是想勾引我,就是想從我身上學到什麽。幸虧我熟讀四書五經,應付一個小宮女……不,現在是小女官了,綽綽有餘。

胡善祥回到卧房,點燃蠟燭一照,差點以為自己走錯房間了!

原本空蕩蕩的羅漢床上堆滿了大小箱籠,裏頭有各種精致的頭面首飾、四季絹花、四季衣裳等等。

還有女官冠服、山松特髻禮服二十襲,慶雲冠常服等等(注1),此外,還有一個檀木刻的腰牌,正面刻着“端敬宮女史胡善祥”。

反面刻着“女官懸帶此牌,不許借失,違者治罪”。脊部刻着 “永樂十三年造,丙字第一百八十七”。

看到自己的名字,胡善祥猛地想起馬蓬瀛的話,原來這就是尚功局送來的女官服飾啊!

這也太多了,在羅漢床上堆成小山。

胡善祥連夜收拾,把衣服按照季節挪進櫃子裏,各種绫羅綢緞,絕對不亞于她在濟寧老家當千金小姐時的衣服。

女官的待遇不錯嘛,這僅僅是九品女史,倘若升官,日子就更美了。

胡善祥對未來充滿希望,收拾的差不多了,看到角落裏堆着一個包袱,打開一瞧,是一塊塊縫合的絲絹,顏色偏黃,是沒有經過漂染的野蠶絲織造而成。

這是陳媽媽(明代衛生巾的稱呼),皇宮裏的陳媽媽居然是絹布做成的,用完就棄!

真是奢侈啊!果然皇家就是不一樣,和天家比起來,我們胡家的吃穿用度簡直連鄉下佃農都不如。

更令她驕傲的是這一切都是她用努力換來的,而不是靠家裏養活。

進京趕考這條路走對了。胡善祥把剩下的物品收拾好,她太興奮了,睡不着,想着明天還要去宮正司學宮規,乘着記憶還在,把她走過的路畫在紙上,做了張簡略的小地圖,以防自己迷路。

次日一早,胡善祥穿上嶄新的官袍,紫色團領窄袖袍、珠絡縫金束帶紅裙,頭戴烏紗帽,瑁額上綴團珠,垂珠耳墜(注2)。

Advertisement

穿戴的珠光寶氣又不失官威,十五歲的少女正是愛美的時候,喜歡花啊粉啊什麽的,胡善祥攬鏡自照,在烏紗帽兩邊插戴了一對金鑲寶石簪子,覺得有些頭沉,就改為兩朵絹布做的牡丹花,這才滿意。

紫禁城裏的女官機構按照職責分六局一司。六局是指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和尚功局。一司是指宮正司,專門負責宮紀宮規,若有違反者,都送到宮正司按律處置,不能私下用刑。

內侍有專門管理宦官的二十四衙門,紫禁城新來的女宮人都在宮正司學宮規,胡善祥是考進來的女官,聽課時有桌椅和文房四寶,宮女們只能自帶小杌子來聽課——她們幾乎都不識字,用不着紙筆,只能靠耳朵聽,死記硬背。

北平新紫禁城的新女官只有胡善祥一人,因而只有一套桌椅,她坐在最前面,後面是擠在一起坐在小杌子上的宮女們,有種鶴立雞群之感。

胡善祥一進來,就在後排擁擠的宮女群中看到了韓桂蘭。

韓桂蘭膚白貌美,氣質出衆,穿着布衣布衫,套着一件禦膳房的白圍裙,就像一只誤入雞群的白天鵝。

看到胡善祥,韓桂蘭很是驚訝,德州一別,她只聽說胡姑娘失蹤了,以為兇多吉少,沒想到居然在紫禁城見面了!

胡善祥朝她微笑點頭,然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散學時,胡善祥才和韓桂蘭相認。

韓桂蘭自是有一肚子問題要問她,胡善祥說道:“臣不密則失身,有些事我不方便說,幸好這一切都過去了,我和你都能重新開始。你這幾天在禦膳房怎麽樣?”

韓桂蘭上下打量着胡善祥,的确不像有事的樣子,她沒有追問到底,說道:“我在禦膳房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我在家裏沒學過做菜,就禦膳房打打雜。禦膳房安排我晾曬豆豉,不是累活,我已經很滿足了。”

每到四月,就是宮裏做新甜醬豆豉的時間,要做幾十缸豆豉醬。(注三)

胡善祥說道:“你在禦膳房先待着時日,今天聽宮正司的才人講宮規,宮女們也有機會考女官,到時你報名參考,定能有出頭之日。”

韓桂蘭首次露出笑意,“那就借你吉言了,只要不當嫔妃,就是刷馬桶也願意的。如果能夠像你這樣當女官就更好了。這都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休養些日子,韓桂蘭脖子上那圈可怕的上吊淤痕沒有了,陰郁消散,真個人就像十五的月亮似的發出皎潔的光芒,精氣神和德州初次相見時的生無可戀完全不一樣,眼裏生機勃勃。

看着煥發新生的韓桂蘭,胡善祥欣慰不已,說道:“女官考題很難,需要精心準備。等我能夠搞到書了,就借給你看,你一定能高中的。”

兩人手挽手,交頭接耳說着體己話,雖只認識不到一個月,但一起經歷生死,也算是生死之交了。

一直到了分叉口,韓桂蘭目送胡善祥離開,才轉道去禦膳房。

胡善祥一人從走在宮道上,立刻有個娃娃臉、壯漢身的俊秀小宦官過來打招呼,“我叫元寶,是漢王世子身邊的随從,世子殿下在浮碧亭請胡女史過去說話。”

果然又來了!胡善祥存心試探朱瞻壑到底與德州刺殺一事有無牽扯,便應下,“請元公公帶路。”

浮碧亭建在一池春水之上,池塘飄着一片片臉盆大的荷葉,涼風習習,一點都不熱,朱瞻壑還是搖着一炳折扇,看起來風流倜傥。

朱瞻壑開口就贊道:“恭喜胡女史,馬尚宮那麽苛刻的人都對你評價不錯,實屬不易,你剛進宮,就已經是宮裏的紅人了。”

胡善祥也有小小的虛榮心,能夠得馬蓬瀛這種神仙般的人物認可,她當然高興了,不過,“近墨者黑”,她最近一直跟着朱瞻基,也學會了虛假客套,“微臣甚是惶恐,唯恐将來讓馬尚宮失望。”

“你是宮裏最年輕的女官,前途不可限量。”朱瞻壑存心籠絡她,各種拍馬屁,“我還聽說你姐姐就是以前的胡尚宮,歷經三朝都穩居尚宮之位,真是不一般。只可惜我那時候年紀太小,又身在漢王府,沒有見識過你姐姐的風采。不過,現在見到胡女史意氣風發,我一定能夠親眼看到胡女史将來平步青雲,青出于藍勝于藍。”

胡善祥謙道:“微臣豈敢與姐姐相提并論,微臣只想做好手頭上的事情,腳踏實地的當差。”

朱瞻壑說道:“我對你很有信心,十分看好你哦——上次說帶你逛一逛京城,你說太累了要補眠,現在我的承諾依然有效,我們這就走吧。”

胡善祥說道:“這個……我是端敬宮的女官,出入宮廷要先回去打個招呼。”不曉得朱瞻基是否同意啊!他是我的上官了,我得聽他的意見,不能擅自行動。

朱瞻壑正要再鼓動她出宮,侍從元寶匆匆趕來了,“殿下,有急報,皇上班師回朝了,此刻應該已經去了長陵竭仁孝皇後。”

長陵是永樂帝為自己和仁孝徐皇後修建的皇陵,前年才剛剛落成,将已經薨逝六年的仁孝皇後的梓宮葬在長陵。

永樂帝與仁孝皇後少年結發,歷經磨難,夫妻情深,所有子女都是仁孝皇後所生。他每一次禦駕親征之前和之後都會去長陵告竭亡妻。

讨好皇爺爺要緊。朱瞻壑對胡善祥說道:“今日不巧了,我要去長陵,我們改日再約。”

朱瞻壑匆忙離去,低聲問元寶,“皇太孫那邊有沒有動靜?”

元寶說道:“一炷香之前奴婢聽說皇太孫快馬加鞭趕去長陵了。”

又被好哥哥占了先!朱瞻壑不甘落後,吩咐道:“要禦膳房備幾樣皇爺爺以及仁孝皇後生前喜歡吃的食物,我親自捎帶過去,盡一份孝心。”

長陵,陵恩殿。

永樂帝匆匆趕來,連盔甲都來不及解下,就來此給亡妻上香。

對着亡妻的牌位,永樂帝殺伐決斷的目光都變得溫柔起來了,就像冰雪融化成一池春水,他低聲叫着妻子的閨名,“妙儀啊,我回來了。這次北伐運氣好,還沒開戰,瓦剌首領意外墜馬死亡,部落自殺自,自己先亂了,不費一兵一卒,一定是在天之靈保佑我。”

永樂帝把香插進香爐,看見香案上兩個青花蒜頭瓶都供奉着粉白相間的棠棣花,“這個……是誰供的?”

這是亡妻最愛的花——因這花裏有永樂帝的名字,朱棣。

太監馬雲說道:“陛下,是皇太孫供的,皇太孫每日從宮裏禦花園剪花枝,命人送到長陵。”因要避開帝王的名諱,馬太監不敢直接說花名。

難怪這棠棣花那麽新鮮。

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永樂帝心下稍慰,說太孫太孫到,朱瞻基騎着快馬趕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