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射柳 有些心虛,“你……不怪我……

胡善祥有些心虛,“你……不怪我?我要是一直蒙着眼紗面衣就沒這些事了。實在太憋太熱,面衣眼紗都汗濕了好幾塊,到了室內沒忍住,就摘下來涼快涼快,沒想到這麽一次,就前功盡棄,被元寶撞見了。”

做那行都難啊。

朱瞻基上下打量着她,為了女扮男裝裹得嚴嚴實實的,的确燥熱難耐,沒有責備她,說道:“無妨,該來的都會來的。端午之後,皇上要回到南京督促遷都,反正我在幼軍待不了幾天了。”

頭一次見朱瞻基如此寬容,這讓已經做好挨罵準備的胡善祥很是意外,心道:看來這個冷竈值得我傾盡全力去燒一燒。

另一邊,元寶将胡善祥在幼軍當主簿一事秘奏給了朱瞻壑,“……事情就是這樣,奴婢認為,皇太孫一定身在幼軍。”

朱瞻壑喝着濃茶提神,“皇太孫還真能放得下身段,和一群雞鳴狗盜之輩的混在一起。在那種弱肉強食的地方,那副聖人的虛僞模樣是裝不下去咯,想想我就很開心。下午東園射柳,記得把鄭和太監下西洋帶回來的千裏眼拿着,我要好好看看我的好哥哥如何表現。”

元寶應下。

朱瞻壑囑咐道:“此事你知我知,不要告訴任何人,尤其是……那邊的人。”

父親的心腹們都着急弄死皇太孫,但是屢屢錯過朱瞻壑制造的好機會,出了纰漏都是他在背後擦屁股收拾殘局,還差點暴露,如今皇爺爺就在北京,耳目衆多,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出事,免得偷雞不成蝕把米。皇太孫沒幹掉,還失了皇爺爺的寵愛。

朱瞻壑只有一個皇爺爺,但皇爺爺有的是孫子。

“奴婢遵命。”元寶做了個鋸嘴的動作,去取千裏眼。

午宴過後,東苑射柳開始了。

以往端午都要射柳和擊球,擊球就是騎在馬上打馬球,以考驗軍中最重要的騎和射,今年端午節熱得像蒸籠,為節省時間,幹脆把射柳和馬球合二為一,在馬上射箭,改為騎射。

比賽規則很簡單,用紅綢将一片柳樹叢圍成一個圓圈,參賽的二十三個衛隊,每隊七個人,每次派出一個射手,騎上駿馬,二十三個射手圍着柳樹策馬轉圈,先跑上三圈。

柳樹的樹枝上系着一百六十一個葫蘆模樣的燈籠,寫個各個衛所的名字,每個衛所都有七盞燈籠。

在跑前三圈的時候,騎射手們要找到自家的燈籠位置。

Advertisement

規則是射手跑到第四圈時,要在疾馳的駿馬上射落挂在柳樹枝上飄飄蕩蕩的紙皮燈籠,射落燈籠的法子是要麽射斷挂着燈籠的柳枝,要麽射斷挂着燈籠的繩索。

無論柳枝還是繩索都在風中擺動,要射中很難。

每一次參賽的射手都有三支箭,三次機會。

七次比賽結束之後,數一數落在地上的燈籠,誰的衛所燈籠多,誰就獲勝。

這是團體比賽,只看燈籠不看箭,如果有誰誤射了別家的燈籠,類似後世的“烏龍球”,算別人家的成績,無私貢獻。

這一次東園射柳無論是競技還是趣味都很強,永樂帝在午門賜宴上喝了些酒,下午昏昏欲睡,看到這個場面立刻來了精神。

高臺之上,看得不清楚,朱瞻壑見皇帝喜歡,立刻把自己的千裏眼獻給永樂帝。

永樂帝滿意的接過千裏眼,雖然兒子們的争鬥很鬧心,但是大孫子懂事,二孫子體貼,這日子還是有盼頭的。

鼓聲響起,射柳比賽開始了。

第一個二十三人隊拍馬進場,圍着柳樹叢跑圈,在颠簸的馬背上找出自家的七個燈籠,鎖定目标。

跑了三圈過後,鼓聲停止,可以開始放箭了。

嗖嗖嗖!

騎射手們跑圈放箭,一圈過後,三箭放完,下馬對高臺永樂帝方向行禮,然後牽着各自的馬退下。

宦官們去柳樹下清點射落的燈籠。

第一輪比賽都想來個開門紅,選的是實力最強的騎射手,不過這次射柳的難度太大了,柳枝紛飛不說,一百六十幾個的燈籠挂在上頭搖搖晃晃,簡直亂花漸入迷人眼。

第一輪成績只有五人射落了燈籠,宦官撿起燈籠,挂在每一個衛所的旗杆上。其中幼軍有兩個燈籠,三射二中,全行最佳。

永樂帝是靠馬背奪得皇位的,看到這個成績,有些不悅,但是看到剛剛成立的幼軍居然挂着一盞燈籠,緊鎖的眉頭又松開了。

看來招募新兵,注入新鮮的血液是有用的,這筆錢花得值。

永樂帝格外賜給第一輪勝出的五人每人一支禦用的長弓,兩匹布。

五人背着長弓,披着彩帛,站在高臺下跪拜,三呼萬歲。

這次隔得近,朱瞻壑看見有個人居然蒙着左眼,是個獨眼,這幅上不了臺的尊容,一看就是出自軍中丐幫的幼軍。

總所周知,幼軍不挑人,喘氣就能行,什麽臭魚爛蝦都往裏頭扒拉湊數。

此人叫做李榮,本來在擂臺選拔時因獨眼,考官覺得他會吓到金尊玉貴的皇太孫,就将他淘汰了。

李榮憤怒之下彎弓射掉了考官的帽子,當時暗中觀察的朱瞻基看中了他的箭法,暗中命唐賽兒把他找到,走了後門選入幼軍。幼軍選拔射手時,他報名參加,幾輪比試都是第一,因而派他第一個出場。

李榮因獨眼,一直受到白眼和敵視,今日在禦前局促不安,害怕殿前失儀,連“萬歲”都叫出了顫音。

但永樂帝并不以貌取人,為表現朝廷求賢若渴、唯才是舉的态度,他還特意賜酒給李榮,贊他“身殘志堅,箭術了得”。

李榮喝了酒,酒狀人膽,神色從容了許多。

朱瞻壑妒火中燒:皇太孫運氣怎麽這麽好?垃圾堆裏都能撿到寶。

射手候場處,前方捷報傳來,梁君樂得在地上翻跟鬥,胡善祥蒙着眼紗和面衣都能透出喜氣,連不茍言笑的朱瞻基臉上都有了笑容。

經過龍舟賽和射柳,幼軍總算可以洗刷軍中垃圾堆的污名了。

鼓聲再度響起,第二輪騎射開始了。

這一輪幼軍射手三箭皆失,沒有燈籠。

朱瞻基的笑容轉瞬即逝,嚴陣以待,作為僅次于李榮的射手,他排在第七輪,也就是最後一輪壓軸出場,來個善始善終。

胡善祥塞給他一個小木牌,“拿着。”

紅繩栓的雲頭木牌上鬼畫符似的用朱砂畫着看不懂的圖案,朱瞻基問:“這是什麽?”

胡善祥說道:“逢考必過符,以前我為了考女官從道觀裏求來的,可靈驗了,一直貼身帶着。我從濟寧來京城趕考,被當做白蓮教抓起來,幾經波折,還是不是考中了?”

朱瞻基從不相信什麽求神拜佛,只靠自己,還回去,說道:“我是射柳,又不是趕考。”

胡善祥不接,“射柳就是考箭術,都是考,誰比誰高貴了。我又不是為了你,我是為了幼軍的榮譽,累死累活忙了這麽久,希望幼軍能夠出人頭地。”

都是為了一個目标努力。朱瞻基接受了她的好意,順手要把逢考必過符塞進懷中。

“馬上颠簸,別掉出來了,這可是我的寶貝。”胡善祥伸手把符牌拿出來,踮起腳尖,将紅繩挂在他的脖子上,符牌剛好藏在領口之下。

朱瞻基只覺得細軟肉膩的手指在他脖間滑過,舒坦的很,第一個念頭就是她一定是在勾引我吧,書上都是這麽寫——打住!上一回的教訓還不夠嗎!現實和書裏是不一樣的!她只是為了公事而已,沒有自薦枕席的意思。

鼓聲響起,最後一輪了,朱瞻基代表幼軍壓軸出場。

此時幼軍的旗杆上挂着三個燈籠,和幾個衛所并列排名第四。

排第一的是錦衣衛,人家七盞燈籠已經全部射下來了,最後一個射手不發一箭都能贏。

胡善祥一揮羽毛扇,幼軍齊聲大呼:“幼軍幼軍!箭無虛發!”

如今這個比分,趕超第一是不可能的,但是嗓門氣勢還是可以争一争的,不争饅頭争口氣嘛,得第三名也不錯。

朱瞻基開始跑馬繞圈了,觀察着自家燈籠所在,還有四盞懸在柳樹上,如果全部射下來,就能和錦衣衛并列第一了。

身為皇太孫,從小就被教育無論什麽都要做到最好、要完美無缺、第三名在別人看來是很不錯的名次,但對于朱瞻基而言,他不能接受這樣的成績,他要第一。

但是,他只有三支箭,如何射落如柳絮般飄蕩的四盞燈籠?

第四圈,鼓聲停止,朱瞻基開始射箭了。

第一箭,射斷了樹枝,燈籠落,中。

第二箭,風向改變,柳樹枝條變了方向,箭矢擦着柳條而過,柳枝只斷了一半,燈籠未落,不中,白射了。

高臺上的永樂帝捏緊了拳頭。

朱瞻壑心中得意:我的好哥哥,你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

圍觀的胡善祥十指交叉,護在心口,緊張的心髒都快破胸而出了:阿彌陀佛逢考必過符速速顯靈急急如律令!

身邊的梁君捂着眼睛不敢繼續看了,一副膽小鬼的模樣,根本看不出他殺人埋屍的利索樣。

冰涼的符牌剛好貼在了朱瞻基的心口,錯失一箭之後,他強行命自己鎮定下來,拿起箭壺裏最後一支箭。

朱瞻基彎弓搭箭,在兩盞燈籠的直線位置放箭,柳樹搖擺,風向風力不定,他只有把握射落最前方的燈籠,後面那個就碰運氣了。

第五盞,落。

箭矢的餘力尚存,旋轉着箭頭擦着已經斷了半截的柳枝而過。

這是要一箭雙燈籠嗎?

幼軍歡呼雀躍,胡善祥狂喜:我就說逢考必過符有用吧!

永樂帝捏緊的拳頭松開了,朕的好聖孫。

朱瞻壑:老天爺還是眷顧他的,唉。

可是柳樹有韌性,木頭斷了,青色的柳樹皮還“藕斷絲連”,燈籠往下挎,晃晃悠悠,就是不落地。

這……

幼軍停止了歡呼,笑容僵在臉上:哎嘛,高興的太早了。

胡善祥恨不得變成孫悟空,用火眼金睛把柳樹皮燒斷!

永樂帝袍袖之下拳頭再次握拳。

朱瞻壑說着漂亮話,“皇爺爺,此人箭術了得,就是欠缺一點運氣,和剛才那個一只眼一樣,都是可造之才,未來可期。”

話音剛落,一陣大風裹着漫天柳絮而來,扯動着拴着燈籠的柳樹皮,一拽之下,燈籠落地。

“好!”永樂帝帶頭鼓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