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監國 最是春光留不住,花開花謝,四季……
最是春光留不住,花開花謝,四季更疊,不可能有長春存在,自號長春真人,是朱瞻基所作出隐秘的叛逆,長到十九歲,他終于叛逆了一回。
打破常規和理智,向來循規蹈矩的他先是有些茫然慌張,而後是偷偷“做壞事”的痛快,暗自爽快。
永樂帝終于啓程了,臨走前,下旨要皇太孫在北京監國,并命令幼軍進駐紫禁城!
前者也就罷了,皇太孫八歲起就鎮守過北京,駕輕就熟,但是成立才三個多月的幼軍去守護紫禁城,群臣嘩然,一片反對之聲。
幼軍都是些什麽人啊!腳都沒洗幹淨的泥腿子、偷雞摸狗的市井閑漢,從垃圾中的湊數的人,雖然在端午節龍舟賽和射柳中異軍突起,長了臉面,但是五萬中挑選二十來個優秀的人才并不難。
但是保護紫禁城,尤其是皇太孫的安全,需要整體協作,幼軍不靠譜。
更何況,紫禁城多處宮牆還在修建當中,到處都是缺口,用六百年後現代城市的規劃,此時的紫禁城還是一個半開放式的“小區”,還沒有達到全封閉式小區的居住要求,如此以來,就要對小區的保安(也就是大內侍衛)的業務能力要求嚴格。
目前守護紫禁城的二十二個衛所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軍戶子弟,血統純正,世代忠良,怎麽可能瞧得起幼軍這種雜牌軍。
哪怕是皇太孫親手調/教的也不行!
永樂帝非要把幼軍弄進紫禁城裏看門護院,激起一片勸谏之聲。
“萬萬不可!幼軍剛剛成立,經驗不足,如何保護大內,保護皇太孫!”
永樂帝舌戰群臣,“朕親自檢閱過幼軍,看他們演習,令行禁止,進退有序,他們都是合格的軍人。”
“演習不是實戰,幼軍從未踏上真正的沙場,紙上談兵而已。”
永樂帝不以為意,“朕只是要幼軍參與紫禁城防衛,他們先只負責保護皇太孫,其餘二十二個親衛照樣履行原先的守護職責,多了幼軍這個幫手,也能減輕二十二親衛的負擔。”
群臣還要再勸谏,永樂帝一揮手,”此事朕意已決,有誰比朕還關心自己的大孫子。”
永樂帝沒有忘記朱瞻基在山東德州差點丢命的往事,他絕對不容許大孫子再出事。
Advertisement
朱瞻基搬回了端敬宮,胡善祥當然也跟着回到了內書房值房,繼續做九品女史。
朱瞻基回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端敬宮的護衛全部換成了自己人——一千個幼軍。
從五萬幼軍裏選擇一千個可以拿得出來的小卒并不太難。
第一批選出來的一千幼軍一個個歡呼雀躍,他們連地主家大院都沒進去過,就要進皇宮這個天下最富貴之地巡邏去了!
朱瞻基還給剩下的四萬九千人畫大餅,“你們不要氣餒,每個人都有機會,端敬宮每個月換防一次,下個月再選一千優秀者進宮,好好在營地操練,莫要進了宮丢人現眼。我只要得空就來草場營地觀看你們操練,只要表現突出,就破例帶進宮裏當帶刀侍衛。”
未來可期,出人頭地的希望就在眼前,幼軍軍心振奮,跟着皇太孫混,有肉吃,有前途,攀登人生巅峰。
朱瞻基每日早上去文華殿處理政務,身為皇太孫,排名第二儲君,能掌控權力其實有限,首先軍機大事和藩王府事宜他是沒有權力過問的,都需啓奏給永樂帝決定。
對于文官,朱瞻基只能管北京所屬衙門六品以下的文官選拔考核升職降職複職,而且都是按照慣例和吏典來處理,并不能随心所欲。五品以上文官,都要啓奏給永樂帝。
對于武官,朱瞻基倒是沒有品級的限制,但是所有在京武官的選拔考核任職等等,都是由行在兵部(行在就是臨時的意思,目前大明兵部還是在南京)按照慣例來處理,将處理意見啓奏給朱瞻基,朱瞻基确認後方能實行,朱瞻基并沒有權力提拔或者懲罰武官。
然後就是刑名,所屬北京管轄的官民犯罪,各衙門按照律法處置,然後交給朱瞻基做最後的批複裁決,朱瞻基若對案件存疑,有權打回衙門再審。
不過,如果是犯案的皇親國戚,或者遇到死刑或者斬監候這種大刑罰,都必須送到太子或者永樂帝手中來最後批複,朱瞻基作為皇太孫沒有死刑,斬監候的複核權。
盡管權力被重重掣肘,朱瞻基每天還是忙得團團轉,京城所屬的各大衙門、行在兵部送來的待批複的文書如雪片般飛到文華殿,多到可以把朱瞻基埋起來。
幸好朱瞻基精力充沛,積累了幾年的監國經驗,應付起來還算得心應手,京城各大衙門、行在兵部都不敢糊弄他。
原本胡善祥只在端敬宮的內書房當差,她的事情并不多,因為朱瞻基白天都在文華殿料理政事,深夜才回去,但是她在幼軍裏表現好,頭腦靈活,會使用各種手段,深得朱瞻基信任,就把她帶到了文華殿的值房,繼續發光發熱。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
胡善祥恢複了女官打扮,穿着官袍,戴着燕翅烏紗帽,帽檐兩邊簪着珠花,好看又端莊。
梁君、獨眼李榮、顧小七和陳二狗都入選了第一批來紫禁城駐守的幼軍隊伍,除了保護端敬宮,他們還要貼身保護朱瞻基,朱瞻基去那裏,他們就跟到那裏。
朱瞻壑去文華殿,這四人便守在正殿門口,胡善祥捧着一個剔紅木匣過來了,這是兵部剛剛送來過來的待批複的文書。
看到胡善祥的嬌俏模樣,這四人瞬間變成石頭雕像:同袍三個月,不知主薄是女郎!
顧小七嘴巴長的能夠賽個拳頭進去,說道:“二狗子,你咬咬舌頭,看是不是做夢。”
“要咬自己咬,老子怕疼。”陳二狗伸手掐住了顧小七腋下的癢癢肉。
顧小七疼得跳腳,陳二狗“啊”的一聲,“咱們果然不是做夢,胡主薄是個女娃兒!”
李榮的獨眼仔細打量着胡善祥,“我……我以前就覺得胡主薄和其他人不一樣,但我猜測胡主薄是宮裏的公公,還是猜錯了。”
胡善祥笑道:“我是宮裏的女官,叫做胡善祥,是九品女史,你們以後叫我胡女史,千萬別叫錯了。女扮男裝實屬被逼無奈,都是為了差事,并非惡意欺瞞。”
“怎麽會呢,胡女史太敬業了,我們都沒看出來。”梁君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立刻改了稱呼, “我們都是粗人,以前不曉得胡女史是女子,當面說粗話,還光膀子亂跑,現在想想,真是該打該打!”
胡善祥說道:“既如此,我們就扯平了,誰也別怪誰,以後還要一起當差,擡頭不見低頭見的,莫要客氣生分了。”
李榮伸出雙手,“這木頭匣子怪重的,我來幫胡主薄……不,是胡女史擡進去。”
胡善祥笑着搖頭,燕尾般的烏紗帽翅在空氣中震顫着,“多謝李大哥好意,上面還貼着行在兵部的封條,除了簽字交接文書的人,其餘人等都不能碰。”
梁君輕輕的自己打自己一個耳刮子,“哎喲,我們光顧着說話,耽誤胡女史辦事了,這東西抱着手沉,胡女史快快請進。”
胡善祥微微颔首,邁入門檻。
朱瞻基剛剛批完一個衙門的文書,懶腰伸了一半,胡善祥就抱來另一個。
朱瞻基雙拳停在空中,尴尬的放下來。
胡善祥撕開封條,把裏頭的文書取出來,“行在兵部送來的,一共二十八份。”
一起摞在書案上,也有轉頭那麽厚。
交接完畢,胡善祥告退。朱瞻基一看見她,心情就莫名好起來,從繁重的政務裏透一口氣,就找借口和她搭話,指着她剛搬出來的文書說道:
“臣子們做事,都有規律可循,他們總是把想要立刻解決的事情放在最上面,把最不希望我看見的事情放在最下面,覺得我看到後面就疲倦了,只要差不多就會點頭同意。就像熬鷹似的,把我這個皇太孫當成幼鷹來熬。”
胡善祥是個好奇的人,果然上當了,停住腳步,轉身問道:“殿下打算怎麽對付他們呢?”
“很簡單。”朱瞻基雙手捧起磚頭厚的文書,在空中一翻,前後立刻互換,“翻個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