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暮晚雞啼聲微愁
? 中年漢子嘻嘻一笑:“哎,我打些酒。”他遞過那葫蘆,笑眯眯道:“小哥兒,給我一錢老酒,将我這葫蘆裝滿。”
堂倌雙手接過葫蘆,點頭彎腰笑道:“客官您留步細聽一回——鄙店酒類甚多,上等的有那竹葉青、女貞陳紹、高粱酒,家自釀的有那梅花酒、冰糖楊梅酒、花前飲,客官要哪種?”
中年漢子眼睛越發亮了,他咂了一下嘴巴,笑道:“高粱酒吧。哎,小哥兒好聲腔,改日我回程路過,定會再來買一壺。”
堂倌巧笑着點頭:“多謝您捧場。您且坐會兒,叫些吃喝,我給您打酒去。”
“有勞小哥兒,先給我上一壺梅花酒,一盤饅頭,再送四碟小菜上來。”
“好嘞,麻利兒就來。”
中年漢子随意撿了張桌子坐下,酒菜饅頭果真很快就上齊了,漢子握着酒杯邊飲邊習慣性地游目四顧——
櫃臺後懶洋洋斜身站着的是酒肆的老板,約莫四旬年紀,正和一位手拿折扇、青衫側帽的落魄文士小聲說這話——他們交談的內容是關于一個話本子的,青衫文士似想在這家酒肆說書,請掌櫃的容個身子,掌櫃的便說要先看看話本子。
兩人絮絮叨叨,說個不休。
客堂裏還坐着幾個人:皂衣黑靴的捕快兩位并作一桌,背着傀儡箱兒的伎藝漢子一位,腳邊堆着一木架、架上置放着幾排黃桃木雕貓兒的雕花郎一位。
中年漢子瞧着那一派神氣活現的木雕貓兒,就想起了他家中的大師兄——那是個玩刀子的祖宗,若叫他一雙巧手來雕,定比這雕花郎雕的要神氣千倍不止。
嘿,只是天下間誰有本事叫他去雕一只木貓兒?
中年漢子不由得谑笑一聲。
他正自在笑着,酒肆外那打鐵聲、吆喝聲、雞啼聲漸漸低了,倒是窗外傳來的唱聲越發鮮明。酒肆內臺上也有個手抱琵琶打酒坐的姑娘,幽幽豔豔地低唱着小曲兒。
窗外飄來幾句唱詞,聽着依稀是“……繁花向晚滿庭芳,鐘鼎富貴白玉堂。燭影搖紅殷勤勸,檀板晏晏賀新郎”……
恰襯着這客堂裏的琵琶聲,更覺音韻清美,柔婉綿軟。
Advertisement
中年漢子握着酒杯,微微閉眼,喟然低哼着歌。他眼角的笑紋淺淺疊起了細密褶子,微醉,也微愁。
他哼着歌。
一首多年前聽過的歌。
一朵凋零的白花。
叫人想起一位多年前曾經愛戀過的姑娘。
“客官,您的酒葫蘆滿了。”
堂倌像一尾游魚從桌椅間滑步過來,雙手将那中年漢子的老夥計遞給他。中年漢子睜開目一笑,接過了葫蘆。
“多謝啦。”
他将酒葫蘆系在腰間,這才執了竹筷瞧着桌上的四碟菜。其他皆是尋常,獨有一盤魚,非是水煮油煎,而是薄批細切成的魚脍,一片片如雲似雪,薄如蟬翼。先不說這魚脍味道如何,單是那份巧勁兒刀工,就足叫人稱贊了。
落拓漢子本是講究吃喝之人,見了這道魚脍,嘿嘿一笑,下箸一嘗,果然鮮嫩軟滑,甚是可口。
他便一口魚脍一杯酒的吃喝起來,笑容無羁落拓,又十分歡暢。
酒肆外,秋風蕭瑟,荻花凄楚。
須臾,風簾猛地一掀,門外走進來六個關中大漢。落拓的漢子停了箸,擡眼去望,他只瞧了一眼,淡眉微微舒展,嘴角勾出個笑容來,一雙星眸微醉。
——只見那六個大漢,俱是作江湖人短打的裝扮。一人握彎刀,一人執金鈎,一人臂彎裸露、筋肉暴突如鐵臂,一人執着一把傘——是鐵傘,一人指間銀光爍目,仔細一瞧,竟是他指間夾着一弧弦月般的利刃,像長在皮肉上似的,最後一人使劍。
這幾人生得眉目尋常,若好生生走在街上,也不至于太引人注目,但他們随身帶着兵刃,一身肅殺氣,瞧着有幾分兇神惡煞,就不能不令人側目了。
客堂中的幾位客人目光不由得躲躲閃閃起來,坐在凳子上也似如芒在背,如坐針氈的模樣,好似生怕惹上什麽麻煩。
那落拓漢子卻只瞧了一眼,渾不在意,也不吃魚脍了,只把小酒喝得有滋有味。
——這店家恁的厚道,端上來的真個是舊年的梅花酒,醇郁幽香,回味綿長,卻賣得不貴,一錢銀子能買一壺。
這落拓漢子是個嘗遍天下美酒、濁酒的酒鬼,是酒中的豪傑、壺中的祖宗,自然識貨。
他眯着眼睛喝着美酒——
“等辦完大名府這樁案子,一定要與這位老實的老板交個朋友才是哩。”
且不管這落拓漢子心中如何暗忖要去勾搭這位老實的酒館老板,只說那六人坐下,正要看盤點菜。那指間夾着銀弧的漢子眼尖,望見了落拓漢子桌前的魚脍,肚裏饞蟲一動,叫堂倌把那道魚脍的盤端上來瞧瞧。
堂倌“哎”了一聲,巾布利落地往肩上一甩,錯身的瞬間,對彈琵琶的姑娘點了點頭,飄過去一個眼神,笑吟吟的,青春可愛,似一點年少慕艾的情懷。
就是這一眼的瞬間,叫那握着彎刀的男人看見了,不由順着堂倌的目光望過去,看見那彈琵琶的姑娘幽幽豔豔的柔美笑靥,眉頭一皺。
執着金鈎的漢子問道:“大哥,怎麽了?”
握着彎刀的男人答道:“你瞧臺子上那彈琵琶的妞兒。”
其餘人聽了紛紛望過去,會心一笑。拿着鐵傘的男人秀秀氣氣地笑:“怎麽?大哥瞧上那妞兒了麽?不像是大哥的口味,這妞兒若是被老七見了,保準要神魂颠倒,非死在她身上不可,做一對兒魚水神仙。”
他笑得秀氣,話裏意思卻十分淫邪,眉梢眼角勾出一絲佞氣。
他們家老七是個色中餓鬼,平生最愛蹂躏的便似這種柔美靜幽的女子。
生來就是個采花賊。
握着彎刀的男人聽了這話,眉頭皺得更緊了,他道:“莫開玩笑。老七那個毛病你們也知道,見着漂亮妞兒就走不動道了。”
執着金鈎的漢子眯了一雙隼目,道:“不過是個唱小曲兒的,老七便強睡了又如何?大哥擔心什麽?”
握着彎刀的男人低聲呵斥:“糊塗!如今四大名捕裏的老三追命已奉命趕來大名府,要捉拿咱們家老七。這個風頭上,老七須得避一避方能保全性命。”
其他幾個兄弟也是謹慎慣了的人,聽大哥如此說,紛紛點頭稱是。
握着彎刀的男人猶自不放心,多叮囑了一句:“待會兒老七來了,若見色起意,你們幾個別縱着他胡鬧。”
“大哥放心。”
“明白。”
這六個人坐在最東南的角落裏,說話聲音又低,自忖其他人聽不到。但偏偏座中就有一人,內功深厚,耳聰目明,将他們的話聽得真真兒的,心中冷笑了一聲。
中年漢子臉上笑容更甚,眸子卻漸如春冰與古井,深邃難望透,烏亮得驚人。
旁人卻只能看見他握着酒杯,眼底酒意熏染幾分,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他穿得落拓,亦是眉眼滄桑,笑起來竟還很好看,那眼光帶着酒意,一身蕭然無羁的氣派。
只是無人察覺。
說會兒話的功夫,堂倌領着擅做魚脍的廚娘上來了。那女人端着一盤供客人點菜的魚脍盤子從後廚走出來。她下盤極穩,走路時手中盤子紋絲不動,小腿略粗,露出的雙手白皙粗糙,姿态并不輕盈,瞧着就是個做慣粗活兒的女人。
落拓漢子瞧見廚娘,就回味起了那一盤魚脍的滋味,頓時對這廚娘生出幾分親切之意,于是擡頭去看了她一眼——
廚娘以布巾包着發髻,鬓邊別一朵金花茶,腰間纏着一面雕花小提鼓,渾身裹着靛青色的麻布團衫,衣袖輕便又窄。落拓漢子少年時戀慕的便是大戶人家的丫鬟,知道似此衣着,是方便幹活的。
“客人請看。”
廚娘開了口,聲音略沙啞沉郁,聽着很不年輕,但那種低沉柔軟的音腔,如胡琴簫鼓,凄凄動人。
她相貌平淡,微垂眉眼,引不起旁人的注意。
那六個漢子自顧自看菜,沒多理會廚娘。廚娘兀自穩穩當當地捧着盤子,直到那拿着鐵傘的漢子剛欲叫堂倌來唱菜,廚娘低咤一聲,陡然反手一拍,竟将那盆魚脍反扣在了拿鐵傘的漢子頭頂上——
“你這婆娘是何人!?”
一桌六人皆驚怒交加,拿鐵傘的漢子觸電般竄起身體,猛地甩頭,把一頭一臉的魚脍給甩将出去。
那魚脍涼絲絲、冰冷冷,但拿鐵傘的漢子還是感到十分慶幸——
這魚脍是無毒的。
到底是哪裏來的瘋婆娘?!
這一下事發突然,就連窗邊那一直帶着戲谑笑容的落拓漢子都流露出幾分驚訝的神色來,放下酒杯,握着自己腰間的酒葫蘆,凝目細看。
廚娘甫一反扣魚脍盤子,便如飛煙般疾退數丈遠,險險地躲開了一個漢子指間弦月般的弧刃!
落拓漢子心中暗暗點頭——
這廚娘輕功甚好。
但廚娘雖避得及時,仍免不了被那鋒利的弦月割破了包頭的布巾。碎布片飄落于地,那鬓邊簪着的金花茶亦萎頓而落。
三千青絲飛散,飒飒吹落門簾。
恰此時,西山風起正清絕。
客堂裏寂靜如愁。
琵琶聲蕭索也如愁。
那彈着琵琶的姑娘聲音更微愁,倏然間,“铿”的一聲弦音絕,纖手撥弄琵琶的姑娘幽幽豔豔地喟嘆一聲:“果然被晚姐認出來了,是你們……今日能親眼瞧見晚姐将你們‘東陵七鬼’真個殺成孤魂野鬼,不枉我們辛辛苦苦等了這十五年。”
她年紀不過雙十左右,笑得像一曲琵琶彈出來的《秋宵步月》。
聲音綿柔清美,可殺氣卻重得很。
落拓的漢子仍在喝酒,不過他現在喝的是自己葫蘆裏的酒。上好的高粱酒,一絲水也不摻,醇烈醉人。
好飲煞。
好烈。
落拓漢子的眼睛醉得好亮,微醉,也微愁。
“呵,憐憐說得好。”
那些方才還似被吓得瑟瑟顫抖的幾位客人,忽然都站了起來,慢慢走到賀憐憐(那彈琵琶的姑娘)身邊,手拿折扇、青衫側帽的落魄文士一位,皂衣黑靴的捕快兩位并立,背着傀儡箱兒的伎藝漢子一位,腳邊堆着一木架、架上置放着幾排黃桃木雕貓兒的雕花郎一位,一共六人,加上掌櫃的和那堂倌,共八人。
算上那廚娘,九個。
“我們和晚姐等這一天,已經等了整整十五年了。”
賀憐憐所言之“東陵七鬼”,證實了落拓漢子先前心中的猜測——這六人果然是“東陵七鬼”裏頭的六兄弟。
“東陵七鬼”乃是關中西一帶出了名的殺手兄弟,十分低調神秘,向來謹慎,不輕易接買賣,不留把柄與人。他們收人錢財害人性命,下手極狠辣,從不留活口,又善于藏匿行蹤,故而逍遙了十幾年,還未伏法。
這七個人分別是老大鬼斷頭、老二鬼勾魂、老三鬼手、老四鬼兒傘、老五鬼弧、老六鬼一劍、老七鬼玉蝶。
那落拓漢子正是緝捕老七鬼玉蝶而來的。
——他是誰?
——他就是鬼斷頭口中的“追命”,四大名捕排行第三,神侯府諸葛正我座下弟子,名捕追命,也是崔略商。
十天前,追命才從嶺南辦案回來,立即又被諸葛先生派往這大名府緝捕采花賊鬼玉蝶——這人在剛過去的一個月之內,已經連續奸殺了十七名花季少女,手段之淫邪殘忍,令人發指。鬼玉蝶武功甚高、行蹤詭秘,且擅長用毒,大名府的府尹岳憑欄布下天羅地網,卻始終抓他不着,便傳書請諸葛先生派座下四大名捕前來相助。
原本四大名捕中的二師兄鐵手正在邯鄲處理一樁案子,即将結案,叫他順道去一趟大名府更加方便。追命方從嶺南歸來,一路勞頓,諸葛先生和無情都不欲讓他連續奔波,但追命聽聞這樁案子,自告奮勇要前往大名府。
諸葛先生和無情原本有些不解,略一想追命身世和從前際遇,就立即明白了。
他年少時心愛的姑娘小透,因不堪淩辱而死,從此追命對此類案子十分憎厭,如遇上必要親手繩之以法。再者,當年追命落魄時流落江湖,曾寄身于舒無戲的飽食山莊,多受舒無戲照拂,曾得他教導。
而岳憑欄正是舒無戲之妻岳笑珍內侄。鬼玉蝶一案,亦是由舒無戲出面向諸葛先生說明,追命昔年受過舒無戲的恩情,有機會自然要報答他。
故而這一趟,他想來。
諸葛先生和無情都懂他,于是讓他來——但無情同時也悄悄傳書給鐵手,囑咐他若邯鄲案件結了,可順道前往大名府相助追命。
“東陵七鬼”中一個鬼玉蝶自然不是追命的對手,但“東陵七鬼”一向和睦,既然知道鬼玉蝶給追命盯上了,其他六個沒理由不去幫他。追命一人對付那七人,未必能太順利,多一個鐵手,就算是無情思慮周密好了。
如果能做到的話,無情并不想看見他的任何一個師兄弟受任何傷。
這是身為大師兄的責任。
——更是兄弟間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