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原配在朝堂
在學堂門口排起了長隊,這些都是适齡的孩童,而在邊上還有許多不放心的家長,他們也跟着過來了。
他們不放心,畢竟是第一天上學,能抽出時間的都會有個大人過來。
周揚是個秀才,他今年已經四十五了。
他是上一屆院試考中的秀才,得到功名的時間不長,還是以到車尾的名次考中的,如果不是運氣好,落第才正常。
他對自己有自知之明,他沒有繼續考下去的本事,就不繼續了,每一次科考都很費錢。
沒有那個天賦的話,不應該浪費下去。
他不如把錢節省下來,留着給他兒子科考用。
以他兒子的實力,他下一次參加院試有比較大的可能考過,跟他不一樣,兒子還年輕,他中了秀才後可以再嘗試去考舉人。
所以,他為了月銀,還有知府大人提供的書籍經驗,前來應聘,最後被分配到了這裏,負責這個學堂。
在他的手底下,還有三個童生。
童生就是只過了縣試和府試的,院試沒過,這個實力教正經科考的學子有問題,但是按照知府大人給他們的教案,教他們常用字,還有簡單的算術綽綽有餘。
他們這裏是四個班,現在先粗略的按照年齡分班,然後等一個月後,再根據他們的學習進度再分一次班。
周揚他看着下面來報名的孩子,這些就是這個學堂的學生了,加起來一百多人,代表着一百多戶人家。
分到他手底下的是年齡比較大的那一撥孩子,十三到十五歲。
大部分學生身上的衣服都帶着補丁,樣子也是瘦瘦小小,臉色蠟黃,家境不太好。
如果不是這次知府大人的仁政,他們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學堂。
他自己家的情況稍好一些,算是小地主,但也好的有限,不然他也不會為了節省路費放棄嘗試一下秋闱,他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麽。
“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先做個簡單的了解,我是你們的夫子,我姓周。”
“從最左邊的這位開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
坐在右邊第一個的王光明一臉呆滞,他只是進門太晚,然後又因為身高,才坐了這個位置的,只是現在不允許他發呆,他迅速的站了起來,結結巴巴的開口,“我、我是王光明,今年十四歲。”
他滿臉通紅,故作淡定的坐下,都不敢去看其他人臉上什麽表情,就怕從他們臉上的笑意看到了自己的失态。
太、太丢臉了,他居然結巴了!
幸好沒有人笑他,夫子也沒什麽不喜的反應。
直到他聽着下一位的自我介紹,安心了。
大家都這樣。
周揚:“王光明,好,下一個。”
“我是趙四松,今、今年十三歲。”
“趙四松,坐下,下一位……”
一個一個的簡單的說了兩句自己的姓名和年紀,整個班自我介紹完了。
周揚在臺上一塊非常平整的木板上寫起了字,“我也不多說什麽,這個機會來之不易,不要浪費了知府大人的好意,大家之前應該都沒有什麽基礎,我們先從自己的姓名開始學起,背幾段百家姓。”
“第一個介紹的人姓王,咱們班上有五個姓王的,大家來記一下,這個字,就是王,你們先不要動用紙筆,先在你們的桌子上用手比劃,或許你們也可以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面先練,可以節省一點筆墨。”
如果是正經科舉的,一筆字十分重要,但是這些人情況不一樣。
能寫的工整就好了,大部分人要考慮紙筆的價格。
這可不便宜。
能省則省。
凡是姓王的,聽到他這樣說,臉上都更加專注幾分。
不是姓王的也打起了精神。
一個一個的都學的很認真的就算不是自己的姓氏,也可能是他們娘親、奶奶、嬸子等等的姓氏。
周揚選擇的切入點跟他們切實相關,回去之後跟家裏人也能說的上來。
過了一段時間,有鈴聲響起。
周揚:“大家先休息一會兒。”
他也要去喝口水。
……
今天一天,周揚教了他們每個人的姓氏,百家姓前四句,還有每個學生的姓名。
王光明就收到了夫子給他寫的三個字,上面寫着王光明。
“你們今天的功課是背下前四句,學會寫你們的名字,明天我會檢查,也會抽查背誦,好了,回去吧。”
這些學生沒有書本,只能靠死記硬背,所以周揚教的少,萬事開頭難。
王光明走出課堂,心裏還在默念:“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他姓王。
娘姓陳。
奶奶姓孫。
他慢慢的走回家,走到路上,看到了溪邊的細沙,靈光一閃,他過去捧了一把細沙。
回到家裏,意料之中的,娘和奶奶在家裏面等着他回來。
娘一把将他抱進懷裏,“兒,今日學堂一切順利嗎?”
王光明不好意思的掙脫開來,“娘,我都大了,你別這樣。”
他娘豎起眉毛,“你再大也是我兒子,快說,你在學堂怎麽樣?”
奶奶也急急的走過來,“夫子好相處嗎,他教你們什麽了,你有沒有調皮?”
這時候他爺爺和爹也回來了。
“我沒有調皮。”王光明把他帶回來的沙子放到了木凳上面:“夫子看上去有些嚴肅,今天夫子教我們背了四句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他一邊慢慢的背,一邊寫下王,陳,孫,李四個字。
然後在王字的下面寫上光明。
這個字間隔很大,筆畫順序也不對,說實話,不好看。
但是他娘,他爹他們看着這幾個字就跟看一朵盛開的花,舍不得挪開一時半會兒。
他們家沒有一個人識字。
王父看着王字,稀奇的不得了,“原來這就是王啊,看着筆畫挺簡單的。”
他伸出左手,右手在掌心也比劃了起來。
王光明左看右看,把孫字那個子中的一橫加了上去。
有些不好意思:“這個我寫錯了,這個才是對的。”
他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好樣的,快多練練,你才第一天,把這些都記住了就好了。”
王光明點了點頭:“夫子說明天教我們怎麽拿筆,開始寫字,我們今天只是自己在桌子上比劃,明天夫子還會檢查的。”
王父:“要是你被批評啊,夫子不揍你,我也會揍你的。”
王光明摸了摸後腦勺點,“爹,你放心吧,我肯定會用心的。”
他把自己那只還沒用過的毛筆拿出來,用葫蘆裝了一些水,沾了沾水,就這麽在桌子上練起來。
一看他這樣,其他人都走開了,不打擾他,甚至自己的動作都變輕了,擔心影響到他。
沒多久就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娘特意給他打了一個雞蛋,“讀書辛苦,補補腦子學得更快一點。”
王光明笑着推辭,“我不辛苦,你們才辛苦,我們一起吃。”他主動把雞蛋平均分了,他不這樣做,他們是不會吃的。
“我練字不費勁,等我字好看一些,然後我就去抄書,這樣子我也能有書可以用了。”
王父聽到這話沉默了一下,“要不花錢去買一本吧,一本的話也不用多少錢。”
王光明搖頭:“爹,不用買,買的話太貴了,我抄書就出個筆墨紙費就好了,夫子也沒有說讓我們準備書,按照老師說的來就好了。”
王光明對家裏的經濟了解,現在他去上學了,本來花費就大了。
而且之前他還幫着爹娘一起下地幹活,能減輕負擔,現在他去學堂,能幫的就有限了。
他不能給爹娘帶來更大的負擔。
“一個月後考核,考核後會再分班,到那時候聽夫子說還會有考試,等到考試的時候要是我成績在前三名還會有獎勵,爹娘,我會努力的。”
他看到了夫子,他也想做夫子那樣的人。
他娘摸了摸他的頭發:“娘相信你,你能做到的。”
王光明很努力,是最努力的那一撥人,對夫子布置的功課不打折扣,還加倍努力完成,所以在一個月後考核的時候,他表現優秀,他如願留在了周夫子所在的這個班。
成績下來了,另外三個班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調撥到了這裏來。
年紀最小的九歲。
哪怕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這個班的,能學到更多。
別的不說,他們的夫子是秀才。
因為知府大人,他們有一年的時間,一年以後呢,他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裏面掌握足夠的技能。
為了有個更好的未來,他們不敢松懈。
這件事也越傳越遠,但是目前來說只有府城及周邊的村子才有這個有這個福利,其他四個縣是沒有的。
他們十分羨慕。
什麽時候他們那也能有這種免費的學堂?
哪怕時間只有一年也好啊。
在學堂開啓後的第二個月,王光明他們又經歷了一次考試,夫子在講臺上面道:“考核不允許作弊,作弊驅逐出學堂,考核過後會評分最高的前三名能夠得到獎勵,第一名一本書,第二名一塊墨,第三名是一支筆。”
聽到這話,王光明的眼睛就亮了,他要考到第一名!
他想要那本書。
看着臺下衆人的興奮目光,夫子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剛剛說的是考的好的,考的不好的,累計三次月考都是倒數第一的話,就要從學堂退學。”
……
大家的注意力基本都在這個免費的學堂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知道,還有一個女學也招人了,這個學院的院長是知府夫人,不過這個是收費的,而且價格還不便宜。
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舍得的。
這個女學對學生沒有身份的要求,不管是士農工商,只要出得起錢,又疼愛女兒,願意讓她多學一些東西的都能送去。
自然的,這個消息一傳出去,來報名最多的就是商戶之女。
他們有錢。
這個是知府夫人做院長,而且還有其他官宦人家的女兒也在這學院裏面學習,要是能夠在這裏面攀上關系,對他們以後有大大的好處。
他們平時為了一個靠山,為了能夠安安穩穩做生意,付出了不知多少,還有可能吃暗虧。
現在只是把家裏的女兒送過去,不僅可以學到東西,還能順理成章的接觸到這些之前根本沒有交集的人物。
要是跟哪位官宦人家的女兒成了手帕交,等以後她嫁人了,很大可能也是官宦人家,這是一條長遠的路。
商人沒有幾個不精明的,這筆賬,誰都會算。
甄婉婉控制了一下商戶人家的比例,擇優錄取。
她不排斥招收商戶人家的女孩,出身不能由自己決定,出身也并不能代表一切。
不然小姑子現在這樣怎麽解釋?如果她安分守己,就不會有現如今的他們。
或許蘇家都不存在了。
所以商人之女,沒問題,只是數量不能太多,不然比較保守的官宦人家就不允許自己的女兒來了。
士農工商,雖然有錢的商戶人家生活水平并不差,但是在整個社會層面上來說,他們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有着這樣那樣的限制。
任是再有錢也無法跨越這鴻溝,沒有人抓是好的,但要是有人想要抓的話,滿頭的小辮子到處都是。
在第一次月考出成績的時候,蘇荞初和蘇良初在一個學堂裏,看着夫子給分數最高的學生頒發獎品。
夫子含笑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生紅着眼眶,珍而重之的把書抱在懷裏。
身上帶着補丁的衣服随風飄蕩,其他學生眼裏有着羨慕和向往,滿滿都是對書籍的渴望。
蘇良初慢慢的順了順自己的胡子:“主子,這是在撒下星星之火,我已經開始期待他們一年後的樣子了。”
他在心裏默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讀書人的崇高理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這句話所鼓舞。
主子這個學堂給這些本來應該在土地裏掙紮的孩童們提供了另一條更寬廣、更順暢的道路。
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會在一年後離開學堂,利用在這一年裏學到的知識謀職,只有剩下一小部分有天賦,又有毅力和成績的人,可以繼續求學。
只要他們成績好,就會有獎學金,支撐他們繼續學下去。
哪怕能夠得到功名的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基數在這裏,也不會是一個小數。
至于說主子被調走,影響不大。
為了他的政績,他也不會貿貿然關了這個學堂的。
長此以往,何愁文風不興?
作者有話要說: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下一個世界想看星際,還是看天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