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鎖秋 這一個醒了那一個病
昨日乍暖還寒, 複春不過昙花一現,這一日,依舊是涼秋, 竟比先前還冷。曬得着太陽才有絲絲溫暖, 而陰涼處, 不過南轅北轍。
檻窗下,半片秋陽斜入, 照得細墁石板上一條分明界線、陰陽兩級,有道離多最是,東西流水, 終解兩相逢①。
東西流水莫如這陰陽兩界, 亦莫如隔着雙重帷的人與人。
這是宋知濯昏迷不醒的第三日, 明珠已經無心他顧,冷桂不拾、朝花不撿,她自早起就搬一根折背椅在床前,手執纨扇,替他趕一趕由桂樹底下飛進來的小飛蟲。
幄中有幽幽梅香, 這些小飛蟲向來聞香就撲, 她橫豎無事,便落在此處, 手中絞一張繡帕, 時不時地替他擦擦額角上的細汗。
不知他這兩日盤桓在怎樣的夢魇裏, 偶時濃眉緊蹙、偶時唇間翕動, 也聽不清在說什麽, 每到此時,她便将他抱住,手在他胸口輕拂, 也奇,沒一會兒他就能好了。
她就在這床前靜默守着,朝如青絲暮成雪,恍惚一瞬,就坐成永恒。
要不是嗓子眼兒裏幹澀得咳嗽兩聲,要不是青蓮撩簾子進來,“喲,你瞧,昨兒見天大,你就穿得那樣單薄,今兒可不就受涼了?我的小姑奶奶,你不論多年輕體健的,到底還是個荏弱姑娘家,哪裏就能經得住那樣折騰!”
“不妨事兒的,”明珠挪腰過來,幫着她把食盒擺開,還是兩人一道用飯,“姐姐,錢可給趙媽媽了?”
“給了,她樂得不知什麽樣子,讓我問你好。”
二人說笑着坐下,正執了銀箸,即聞得匆匆的腳步聲,霎時便有人轉進來,比枯黃的裙擺先到跟前兒的是焦急拔高的嗓音,“大奶奶,我的大奶奶,我實在是沒法了,只得來求您了,您發發善心,就将這事兒揭過不追究吧,繞我那女兒一命!
打眼一瞧,荃媽媽墨綠的流光長褙直随着她鋪天蓋地的雙臂搖蕩,似一片腥味兒的海草。明珠怔忪一瞬,立時擱下碗筷笑起來,“這是荃媽媽不是?什麽事兒這樣急,您老人家吃過飯沒有,一起坐下吃一些?”
恰時有青蓮軟綿綿地抽出一根圓凳,荃媽媽也不客氣,拂了裙坐下,一個手在案上連拍出走急馬似的迫切,“哪裏還吃得下啊我的奶奶?奶奶,求你去老爺跟前兒替我女兒說個情,到底我女兒也伺候你這些日子,沒有功勞也有個苦勞不是?她失了手腳只打幾板子就是了,就別讓她配給那小王八羔子了吧?”
細聽來,這話裏話外是要替她女兒鳴冤來了,在座都是心知肚明,明珠犯起難來,計量着鸾鳳雖是個細作,到底也是憑白受了牽連,躊躇之際,又一陣軟步慢悠悠響起。
人未到,音先到,“荃媽媽求錯人了,我們奶奶哪裏做得了這個主?”小月撩簾進來,先朝衆人一笑,爾後将冷眼直逼荃媽媽,“媽媽糊塗了,哪有行兇的求到受害的這裏?況且被害的是少爺,他還未醒,奶奶怎麽能替他做主呢?”
她倒拂軟鬓,朝明珠似笑非笑睇一眼,“奶奶,你是菩薩心腸,可別心癡意軟擱不住別個一番眼淚婆娑,況且,這是老爺下的令,你去求,豈不是說老爺判得不公?這不是打自個兒的臉嗎?”
明珠低眉思忖之際,青蓮将她的碗推過,夾了一筷子炒胡瓜在裏頭,“吃飯,”将眼一轉,在小月與荃媽媽之間橫定片刻,最終落在荃媽媽皺得心氣難平的臉上,“荃媽媽,小月說的這話兒有理,我們奶奶在府裏是沒頭沒臉的人,在老爺面前更是說不上話兒,何故要來為難我們?您老還是去求求別個吧。”
推脫下,荃媽媽只好與小月錯目而去,還未踏出院門,小月卻跟了上來,将她喊住,“荃媽媽,聽說您女兒要配的那人是個混賬行子,吃喝嫖賭無所不為,不知您老還滿不滿意?”
說話兒間,她捉裙入亭,軟軟坐在亭心小凳上,引得荃媽媽怒氣沖沖直追過去,“我曉得是你使的壞,你個小賤種,敢情是替你那不知高低的娘報仇來了?做你娘的春秋大夢!我鸾鳳縱然嫁給餘家那小子,也得我照拂着,我看他們敢拿她怎麽樣!”
“哦?”小月冷蜇蜇斜目而視,唇邊兩條笑紋不過是殺人彎刀,“我就瞧瞧荃媽媽是怎麽樣的神通廣大,也冷眼瞧着你的女兒在火坑中能熬過幾時?我倒是聽說,餘家那小子比我那個爹還好打女人,前頭已經折騰死一個了,正因有這名聲,我才特意告訴老爺就指給你女兒,不曉得她是比我娘命長還是命短呢?”
至此,荃媽媽憤如泉湧,将一個入土半截的身子顫得淅淅索索,髻上兩個并頭釵險些給晃下來,“當初沒叫你那混賬爹掐死你,還叫你入了這府裏,倒是我的疏忽了!我告訴你,你別得意過了頭,等太夫人熬過這兩三月,看她還容不容得下你!”
屋外自是陽光普照,屋內卻是涼意如絲,明珠青蓮二人一壁細嚼慢咽一壁聽來,将二人話裏的前仇恩怨揣測出個七七八八。
對目一笑間,又聽得外頭小月一抹細顫笑意,那聲音些微颠簸中,道出淋漓盡致的暢快,“我今兒與你直言說來,就不怕你去告訴她,但我瞧她現下已是泥菩薩過河,哪裏還有功夫顧及你我?你早就去求過她了吧?她不是也沒法子嗎?”
對峙當中,氣焰高漲的一位望着另一位催頹而去,餘下滿地金燦燦的前恨光陰。小月在這光陰裏頭繞轉至桂樹底下,正對窗裏吃飯的二位洩出趾高氣揚的笑意,“大奶奶,我不來,你是不是果真就要心軟替她去求這個情面?”
明珠不緊不慢,輕擱了碗,攜一張嫩粉絲帕抹了嘴,豁牙眯眼一笑,“小月姐姐,瞧你這話兒說得,我又不是那不知道輕重的人,況且我也求不着啊,你将一細一事兒都鋪好了,我百忙個什麽勁兒呢?”
背光就陰中,小月直勾勾盯進來,“你聰明伶俐,卻心太癡,我勸你在這裏改一改這個性子,免得将來吃了虧去。”
說罷她便旋裙而去,留明珠連連咋舌,“這太夫人總還在呢,她就已經嚣張至此了,還真是荃媽媽說的□□,太得意過頭了……。”
“你管她恁多?快管管我,咳咳咳……”
三寸之後,驀然響起一陣摧枯拉腐的咳嗽,将一切陰沉的枯枝敗葉似乎都折損而去。
那聲音莫不是宮闕笙樂,明珠如聞天籁,喜得抛桌子棄碗,蕩開橘黃素面百疊裙,如一縷狂風卷席過去,入床、入帳,最終入他懷裏,“你醒啦?我的老天爺,你終于醒了!我都守你三天了!”
還不及壓迫下嗓子裏的幹澀瘙癢,宋知濯就将她一寸一寸細看來——松髻上簪兩朵細碎暗紫的銀蓮花兒,淺草色的對襟褂兒壓橘黃連枝寬延邊,紮進一條珍珠白的短旋裙,再下頭,還是橘黃的百疊裙如芙蓉出水,在膝下綻放至腳面。
好一個婀娜身姿!宋知濯覺得嗓子越發幹癢難捺,忙朝青蓮打一個手勢,“快去倒盞水我喝,嗓子裏頭燥得很。”
聽那聲音如飛沙走石,明珠思及他難受,也不引他說話了,只疊腿盤在床上,當他是邊關的将士歸家,也将他一寸寸細看來。瞧那臉上,未有刀傷,望那眉眼,不染風塵,竟連頭發絲兒都沒少一根,她驀然将眼彎成兩顆菱角,笑了。
這笑裏似乎未見流霜飛雪,只有瓊海盛着明月,宋知濯放下心來,替她別過耳鬓上一縷碎發,“這兩天你受苦了吧?既要周旋那些煩心事兒,還得照看我。”
恰時青蓮捧水入帳,朝明珠嗔一眼,“那些煩心事兒倒是煩不了她的心,這小妮子周全着呢。只是每日間就在這窗前守着您,碎碎叨叨的,也不知道在這裏坐着說什麽,又說一個人吃飯沒味兒,非得拉着我在這裏陪她,嘿,胃口倒好,一頓沒少吃。”
說得明珠低眉垂笑,不好意思了,腰肢萦纡、柔荑輕揮,“哎呀姐姐,跟着操勞了這幾日,你去歇着吧,我在這裏就成,快去歇着吧,啊。”
“喲,這就要趕我了?”青蓮接過盞,捉裙而去,留一個迤迤然的背影,一壁蕩一壁嘲逗,“嗳,你瞧人家,沒人陪時就非耽誤我在這裏,人一醒,就将我這姐姐抛諸腦後了,我可到哪裏說理去?”
那尾音翩翩入室,卷起明珠桃露一般的紅臉,直朝宋知濯軟一眼避一眼的望。
跌宕眼波中,總有話兒萦在裏頭,欲說還羞。
欲說還羞的還有縷縷桂香、卷簾入帳。小小靜默中,宋知濯倏爾傾身而往,銜住她兩片殷紅軟唇,就那匆匆一下,他退開,擠眉弄眼,“你将人支開,是不是就等這個呢?”
恍惚有什麽在明珠心頭轟然炸開,炸得她兩腮滾燙緋紅,她由軟錦床單上跪立起來,一手俏生生叉了腰,一手伸出指尖直指過來,腕上的金色忍冬藤晃一下他的眼,“你、你、你胡說!我才沒有,我不過是想把這兩天的事兒跟你細說一遍,誰跟你似的,滿肚子的花花腸子!”
對過這厮将雙眉一提,眼珠子斜向頂上所挂的銀香球,“哎呀呀,是我想錯了,我昏迷時,腦子裏昏昏沉沉的好像把一縷魂兒都游了出去,一路上鳥語花香,正是樂不思蜀呢,偏偏聽見有人在我耳邊叨咕‘宋知濯…宋知濯…,你怎麽還不醒來?’,我還當是你叫我,一時我也顧不得看什麽美景了,忙把魂兒折回來,誰知一醒,啧啧,你竟不是想我……。”
“我……,”明珠萎靡下去,方才的嚣張氣焰也不見蹤跡,只是嘴還硬,滴溜溜轉着兩眼死不認賬,“是我叫你,我不放心嘛,到底是有毒之物叫你吃了進去,縱然不多,還不曉得要出什麽事兒呢。”
還未講完,挑眼就見他縮了下去,眼皮也死死阖上了,“既然不是想我,那我也不着急醒了,我再暈會子,待我把那一路風景瞧個痛快再說。”
被也拉了,臂也塌了,和方才未醒之時果然沒個兩樣,只把明珠看得又急又氣,撲将過去晃他,“嗳、嗳,你起來,我同你說正事兒呢。”這人不動,她又鉚足勁兒将他颠來颠去,“嗳!你再裝,再裝我就燒壺水澆你了啊。”
她天生大力,宋知濯的魂兒險些真被他颠了出去,驀然想起從前落水之時,被她連拖帶背的拽回來的情狀,噗嗤一聲樂出來,“我的女菩薩,你到底是哪裏來的力氣?”
“你起不起來?”
“不起。”
“你不起來我真燒了滾水澆你了啊。”
“好啊,你要謀殺親夫?”宋知濯掀開眼皮,将她鬓上的銀蓮花兒望住,山水風光俱在唇角,“你曉不曉得謀殺親夫什麽罪名?”那廂咬了唇,掄了軟拳就要砸下來,他忙拉了被子躲,“嗳嗳,我錯了,要我起來也成,你先親我一下。”
他将被子又掀開,眼裏印着波光粼粼,似就等這兒月兒投水,罷了,還将一對唇薄唇微撅一下,“就朝這裏親,我方才親了你,照理說,你是該還我這禮的。”
此間綢缪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依,困極歡餘,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②,縱然他分明颠倒是非,明珠也無可駁,垂下枝頭嬌媚花苞,果然往他唇上親印一下子。
這眼對着眼的親吻使她驚如雀鳥,輕觸一瞬,便直起身別過眼,好一副委曲求全的模樣,“成了吧?”
成了,宋知濯的魂魄仿佛是在這一刻才真正得以歸體,他疊枕而起,直盯着她側面的山河,“你害羞了?這話兒怎麽說的,我本來想先羞一個,倒叫你搶了去。”
這下果然切實落得記重錘,疼得他捂着胸口直嚷,“痛痛痛,我錯了,好大奶奶,不鬧了,你要說什麽正事兒來着?”
明珠轉了腰,正兒八經地将自他昏過去後的事兒一五一十的都說來,某些人就此跌落的一生、攀上枝頭的一生,都纡在她短短的三言兩語,莫如一個王朝的覆滅,最終記上史冊的,不過是短短幾行字。
而亂世之中,就意味着英雄輩出,宋知濯沉沉笑起來,展開的眉宇昭露着運籌帷幄,他已攪得渾水一潭,是時候該踏出這溫房暖帳了,“小尼姑,以後你就不必這麽壓着嗓子說話兒了。”
“你想‘病好了’?”明珠将柳眉輕提,疑惑地将他望住,“太夫人縱然被困,可你二弟還在呢,你就不怕他又使什麽陰招子?”
這位只作氣定神閑,手腕折到腦後悠閑靠着,“想必他現在才沒工夫管我呢。太夫人被囚,意味着延王必定失勢,他會忙着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你盡管放心,說到底,我們是一家子,比起朝堂紛争,兄弟阋牆不過是小打小鬧。”
明珠撐身湊近半寸,好奇追問,“延王失勢已是定局,那他又何苦再去做什麽徒勞之舉?難道他不曉得?”
此時有光照直追她而來。宋知濯盯着她臉上輕浮的絨毛,啞聲一笑,“他曉得,不過他與延王有親,除了投他這一脈也沒別的選。此刻盡力周旋,不過是奮身一搏,別看他只将太夫人棄之不顧,其實是為了保全她,避開些,若延王輸了,也牽扯不到他們母子頭上去。”
這番話聽得明珠雲裏霧裏,仍舊慵坐回去,神思之時,猝然咳了兩聲兒,将整個身子颠顫一陣。
咳過後,不過是臉漲得有些紅,她自個兒覺得沒什麽,倒把宋知濯驚得煞有其事,“我病這兩日,你可是又不好生穿衣裳,又整日趴到窗戶那裏吹風來着?”言着,他一壁擡了手背往她額上印過去,“你瞧,發燙了不是?這下倒好,我還沒好利索呢,你就又病了。”
她撅起嘴,将他手拂下,“這兩日天氣大,莫說我,你躺着也是一陣陣的出汗,我不愛穿那些厚衣衫嘛,裹得人怪笨重的。”
一對眼皮兒翻出浪花點點,打在宋知濯這片枯燥的灘頭,一時失控,他拉扯一把她的軟臂,夠身而上,直往她兩片春雨山頭的映山紅叼去。
好一陣,天地亂旋中,宋知濯停下來,鼻尖架着鼻尖,與她傾吐一句,“你不知道,我睡着都在想你。”
明珠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自個兒在朝思暮想中,好像熬過了好幾個秋冬。
爾後,他們又将唇貼在一起。豔照衰荷、杜字聲聲,啼兩個驚心動魄的神魂,他們在唇舍之間交換彼此的點點病意與淺淺相思。
烈烈秋陽下頭,照着兩個好似苦盡甘來的人,而他們的甘來也意味着別個的苦到。
不知苦的延王府門口依舊是車馬來往紛紛,宛若盛世清明。宋知書從馬車跳下,頭一遭認真将這門口的兩座莊嚴石獅、巍峨門頭都細瞧了一遍,恐怕不多時,這裏就将永固寒冬。
他撩袍子進去,依舊是上回那個老太監迎出來,“表少爺來得正巧,王爺正犯愁呢。”
萦纡回廊、繞轉直上,甫進書房,果然見延王正在案上捋須嘆氣,一見他忙招手,“好侄兒,你來,我正為一個事兒犯難呢。”宋知書才上,他便遞上一個張熨金貼,“這是宮裏貴妃生辰宴的帖子,還有兩個月,我一時想不起送什麽壽禮,除了老二,我身邊就只你還懂得些女人的喜好。”
宋知書阖上貼子,繞到下坐,神色凝重,“舅舅,這帖子可給景王也下了?”
“下了,”延王将一拳重重砸到案面,蕭瑟一笑,“老二要出來了……,久不見他,恍若隔世啊。”
“舅舅,您可曾想過,您上回參了景王,實則是中了他的下懷?”宋知書迎難而上,将一雙晦澀不明的眼将這位年僅半百還躊躇不得志之人望住,做鄭重提醒,“他正好退步抽身,讓您松懈片刻,他好暗中搜尋您結黨的罪證,現如今他出來,恐怕是事已成。侄兒曉得,我不過一介布衣,還未入仕入朝,舅舅難免不會把我的話兒放在心上,可侄兒多疑,故而望舅舅三思。”
延王踅眼直下,驀然一笑,心中做了估量,“你雖未入仕,但打小就聰明,所以我也願意跟你說這些,有時也叫你拿個主意。你那日回去之後,我就将前後都認真想過了,就算他手上有證據,只怕也很難傳到老爺子手上。”
張狂的笑過,他落到座上,孤注一擲後的沉着冷靜,“前些時,我已經派人将他府上圍了個密不透風,叫他一個蒼蠅也飛不出來,還有他手上的朝臣,我都叫人挾了他們的妻兒老小,量他們一個字兒也不敢多說。只要熬到兩個月後的壽宴上,我功成,老二手裏的證據不過都是些廢文,連他的命也捏在我手裏。”
言着,他垂眉低笑一瞬,頗有落寞,“好侄兒,我苦思冥想很多年,為何自大哥去後,父親一直躊躇不定,不論朝臣怎麽上谏言表,父親只是找着由頭打發,就是不立太子?你上回說‘對鏡自照’,我便留了心,每日只在劍影裏找自個兒,就前幾日,我在裏頭照見了老爺子,我想明白了,坐到權利至高之上,他舍不得了,他舍不得将它再交到任何人手裏,故而他猶豫、他難以斷決,他覺得我們這些兒子都不如他。……等他老人家是等不來的,所以還不如我自個兒去拿!”
從他沉着中透着點點勢在必行的得意與狠厲看來,他已是謀定要在壽宴之日發兵逼宮了。宋知書心裏猛然一跳,萬事周到中,延王算漏了一個人——宋追惗這顆暗棋。
他原該直言相告的,為了張氏一族的前程,為了一直以來的籌謀打算,為了出人頭地、壓下大哥一頭,還有千萬種理由都支持他告訴延王拔掉宋追惗這顆暗釘……
可就在這千萬個念頭壓下來的一瞬,他猶豫了,在權利紛争與父子倫常間左右搖擺,每一頭似乎都是搖搖欲墜觸不可及之遠,想不出答案,他便将問題抛給延王,企圖求尋得一個答案,“舅舅,侄兒有一事想不明,父子之間,真到如此了嗎?”
————————
①宋 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
②宋 柳永《尉遲杯·雙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