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看殺探花,赦免舊主
燕王這坑貨一臉得瑟地将下巴朝着,面上不辯喜怒的太子點點。
太子嘴角掠過一絲嘲笑,并未出列谏言或是反駁。
燕王贏太極便不高興地望着太子,預想中的争執場面并未出現,那他接下來精心準備的戲碼豈不是浪費了?
只見他嗤笑一聲道:“看來太子哥哥是不太高興呀,聽聞張皓靈與太子來往密切,您這滿臉不高興是生弟弟氣嗎?”
太子粲然一笑道:“燕王此話何意?張皓靈是天子門生,當初在河南郡為赈災提出絕妙良策,本太子與他認識有何不妥嗎?若說是不高興,難道不是燕王弟弟你嗎?”
皇帝見兄弟兩人又吵吵起來,便覺得頭都開始疼起來,心下煩躁不已便下令道:“太極,不得對太子無理。今日殿選實乃為國挑選棟梁之才,諸位愛卿對前三甲是否有異議?”
衆多臣子互相觀望幾眼後,便齊齊躬身舉着象笏奏道:“回皇上,臣等并無異議。”
早在外面等候的衙役們搶着給前三甲的報喜,舉着名冊往各家登記的京都住址蜂擁散去。
柳樹胡同張家衆人正在店鋪無人在家,于是一路汗水霖霖的衙役面面相觑地對着大銅鎖怔住了!
胡同裏的鄰居聽到敲鑼打鼓聲早出來裏,便有人出聲道:“公差大人,可是尋張舉子家?”
“對對!您可知張皓靈老爺家眷現在何處?我們是來報喜的!”
便有那熱心的鄰居帶着衙役們往‘春風拂面’去,又有腳程快的早先行跑去報喜了!
宋嬌正在櫃臺算賬,隐隐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往這裏來,心中一動:莫不是張皓靈中啦!
便急忙放下紙筆出門迎接,見一大群人往這沖來,當頭是幾個穿着制服的衙役。
那鄰居遠遠指着她道,“她就是張舉子的家眷宋娘子!”
在衆人恭喜恭維的熱鬧聲中,宋嬌得知自家相公高中探花了!
Advertisement
衙役将張皓靈的名號還有籍貫年歲與宋嬌核對清楚後,便作揖道喜。
“恭喜張皓靈老爺喜中探花!明日皇上賜前三甲披彩巡游。”
宋嬌經過頭榜進士報喜,便已知曉這報喜流程了,高興的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大紅包,分送遞給報喜的衙役,又邀請熱心的鄰居和報喜的人進來免費吃涼皮。
店裏的客人齊聲打趣道:“老板娘,我們也想沾沾您家探花喜氣呢!”
“好好!今日都免單!”
“老板娘大氣!”
“宋娘子賢惠!怪不得張舉子能中探花!賢妻呀!”
店裏熱鬧的不行,外面路過的都擠過來看熱鬧,原來是‘春風拂面’的主家新鮮出爐了探花!
便都嚷着擠進去也要沾沾喜氣,哪怕被告知只剩光面條了!
那也要!要排隊?排呗!排到夜裏都肯!
還有人特意跑回家把孩子帶過來,吃這探花家的面沾沾文氣!
後來‘春風拂面’裏的鹵菜面和涼皮又多了個別稱:探花鹵面!探花滑面!
次日京都城裏歡慶笑語中,殿試前三甲便滿城巡街,大街上圍滿了人,衙役們前呼後擁,吹奏樂器的樂人旗鼓開路,真真地氣派非凡。
狀元郎頭戴金花烏紗帽身穿大紅袍,手捧欽點聖诏,腳跨金鞍紅鬃馬,滿臉志得意滿地拱手向人群致謝。
榜眼和探花也是相同打扮,只旁邊的衙役舉牌上的大字不同,頭上帽子簪花不同。
張皓靈披紅挂綠騎在馬上耳鬓簪了朵大紅花,本就是花容月貌,這下更是驚豔了少女少婦的眼睛!
探花冷峻的臉上雖是面無表情,當他的眼神掠過頭頂高高地望過來,所到之處雅雀無聲!
靜寂了幾瞬便遭轟炸了般,婦人們花朵手絹荷包定向投擲給探花!
張皓靈瞬間被淹沒了!
衙役們趕緊上前迅速圍成圈,極力阻止瘋狂的婦人拉扯探花!
近旁的衙役緊緊攥着探花坐騎的馬辔,就怕馬被驚了!心想:這幫娘們太吓人了,這尖叫聲能把天戳破啦!
狀元和榜眼無可奈何的對視一眼,自家文采雖然斐然,殿試便被探花搶了風頭,滿朝文武都知道燕王和太子為了探花張皓靈差點打起來!
那狀元和榜眼叫什麽?不知道!
如今游街也是,一早便精心梳洗打扮就盼着留下驚豔的時刻,最好史書上挂上一筆:狀元郎/榜眼不僅文采驚豔,更是有衛玠之貌!
可如今怎麽啦?一路下來被忽視!狀元和榜眼竟成了探花的小跟班!就為湊個三甲嗎?
那些花朵和荷包就不能勻點過來嗎?自家身上挂着的稀稀拉拉的幾個,還是再飛往探花過程中力道不夠落下的!太氣人啦!
==========
雖是狀元變探花,張皓靈與宋嬌卻很是滿足,都說武無第二文無第一,探花便能出仕為官啦,不管是挂着什麽職位那也是改換門庭成了官宦人家啦!
很快便有衙門派專人前來,在門口立上坐着石基的三鬥旗幟。
來人又道:待探花分配官位後,建造處便來人把院門按規制再來擴建。
宋嬌實在不懂這些官家規制,笑呵呵的拿着紅包打賞定是沒錯的!
巷子裏的鄰居們紛紛前來道喜,又哄笑着詢問:“張家娘子什麽時候辦酒席宴請呀,也好通知咱們家沾沾喜氣呀。”
宋嬌笑着拱手道:待相公回來決定了時間,定是會宴請各位的,遠親不如近鄰嘛。
那紅兒娘如今是不敢上門碰瓷逼迫了,巷子裏錢嬸子不就在宋娘子店裏幫工洗碗嘛,便帶着鄰居人一起排擠她!
她也是為了女兒的前途,若是當時成事了那該多好,自家便是探花的丈母娘了!可惜呀,那個張家相公不知是不是躲着自家,去年幾個月都沒見到人!
宋嬌每隔兩天便讓老林駕車送她去莊子裏,一個時辰的路倒是不算遠。
如今玉米苗株有一尺來高了,米莊頭雖不認識這新莊稼,但見東家很是上心緊張便在邊上紮了矮矮的一排刺槐,防着有雞來啄食,又砍些木頭在旁邊搭起草棚來,準備住在裏面日夜看着。
宋嬌只知北方種植玉米多應該是怕澇不怕旱,便叮囑米莊頭不可勤快澆水,隔十來天再澆水還要捉蟲。
米莊頭神情緊張睜大眼睛認真聽着,又自家念叨一遍後非要背誦給東家聽。
宋嬌哭笑不得,面對這般認真的老人家,只能認真仔細聽着,不過自家也是受着太子良娣重托不敢大意。
張皓靈四月初被任命在翰林院做了從六品編修。
太子說了還是先留京都把人脈立起來,若是現在去外地至多是個七品小官,且他年紀太輕不知道官場的規矩,還需要歷練幾年,以後外放做一方主官還來得便宜些。
玉米長到三個月時候便一人多高了,很快又開始抽穗,每株結了五六個棒子,剩下的一個月坐等着灌漿啦。
良娣期間不時的派人來問話,待知曉黃金米活了,還成株長勢不錯很是激動,想着若是成事,自家的叔叔借此機緣便很可能赦免。
數着日子挨到一個月後,宋嬌忍着煮嫩玉米的沖動,把玉米棒子摘下來,一共三十二根。
玉米被細心的扒開皮曬幹透,她拿着米莊頭編制的精致花籃墊上紅布,整齊碼上二十根帶幹皮的玉米幹棒,讓張皓靈去太子那裏複命。
夏日的烈陽正是暴曬,可太子別苑卻是綠蔭成林很是涼爽。
書房裏十多個幕僚擠在一起對着籃子裏的黃金米,激動的誇贊不已,好似那裏面躺着誰家的金孫。
“六顆種子竟能長出這許多黃金米,怕是不止百倍的産量呀!我要立即面見父皇。”
張皓靈在一旁暗自發虛,嬌妻理直氣壯的非要留下十二根,還說當初是六顆就該換六根,自家才留十二根對不起誰啦?
皇帝見到這金澤燦燦的黃金米,心情大好,喜不自勝地連連唏噓道:真乃天佑我大秦呀!
旁邊的宦官見機忙跪俯一地,齊呼:天佑大秦!皇上萬福!
于是皇帝陛下操起墨寶賜名玉米,又下旨要封賞有功之人。
聽聞是新科探花張皓靈種植出來的,便高興地要賞賜良田百畝黃金百兩!
“臣大膽請求将這百畝良田換成赦免原通政使司副使李仲彥一家。”
張皓靈跪地舉着玉笏正聲道,皇上玩味的看看他,眼神深邃并未出聲。
太子見狀忙也跪地禀告道:“父皇,兒臣也請求赦免那李仲彥一家,此次這天賜良種乃是他從胡人那裏千辛萬苦得來,頗是耗費許多心思,難為他一家子在漠北苦寒之地戍守卻從未怨言,赦免他好讓百姓知曉我大秦皇帝乃是有罪必罰有功必賞的盛世明君!”
皇上聖意難測的思考了好一會兒才出聲道:“便依張愛卿所請,用那百畝良田換李仲彥一家回京吧!只是不知你這般為你舊主,是否會得他個好呢?”
一直跪着的張皓靈與太子便趕緊謝恩,坐實這懿旨。
雖然皇帝未讓李仲彥官複原職,借此機會能結束流放回京,便已是驚天大喜事了。
李仲彥一家望穿秋水中終于等到皇帝的赦免懿旨,此時雖已是隆冬了,卻不願再滞留下去等待春暖花開時,當天便把家裏的財物都半賣半送了,一家子擠在一輛破舊馬車裏便往京城趕。
一家子風塵仆仆的趕到李府大門前,正月早過完了,門房竟沒認出眼前這群土鼈似得外鄉人是李二老爺一家!
在張福淚流滿面激動的呼喚中,門房楞了半晌,猛一拍大腿!
直接把人撂下!自家嚎叫着往老太太那裏跑:“二老爺回來啦!”
“老太君!二老爺一家子回來啦!”
面面相觑的李二老爺一家沒辦法,只能自家互相攙扶着下車,推開大門往裏走。
待幾人走到半路,李老太君已在衆奴婢攙扶下顫巍巍地走了過來。
李仲彥一家子滿眼淚花,只見他哽咽着嚎叫一聲:“娘我回來啦!”
“老太太我們回來啦!”衆人俱都跪俯在地,後背在嚎哭聲中抖動不已。
李老太君哭着撲過去,捧着小兒子滿是滄桑的臉。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娘以為這輩子都見不到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