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節
,擅長吃是一件有出息的事嗎!”荀襄也呲牙,眼看着下一秒就要撲上來咬人了。
“你們就鬧吧,我回房去備課了。”荀攸率先起身,正如他白日裏所說,書院的一部分課時已交與他負責,正是講解經史的部分,而荀彧代講政論。
“罷了,我與你一起。”荀彧也接着起身,互相道過別後,剩下三個搗蛋的少年目送叔侄二人離開,登時有些面面相觑。
“嘉嘉阿兄,二伯給你安排好了房間,既然他們都不管你了,就由我帶你去熟悉一下吧。”荀襄也站起來,理了理裙裾,然後又吩咐荀谌:“我依稀記得你的書法作業還沒寫完,明天可是有鐘先生的課!順便幫我也寫一份吧!”
荀谌:“……”容不得荀谌拒絕,荀襄就拉着郭嘉一溜煙的竄了,留下荀谌一個自怨自艾,任苦任勞地補作業了……
其實他也很想帶嘉嘉去看房間啊!
郭嘉的房間被安排在二房的一處小間,離荀彧荀谌兄弟的住處很近。近年來荀府減少了各項開支,府內許多房間也封閉了起來,所以本應在客房住的郭嘉,被挪到了這裏。
房間的布置很是簡單,一床,兩案,三櫥而已,另有小間以簾相隔,作洗漱用。郭嘉覺得這樣的布置着實替他省去了許多麻煩。
“荀家的侍者并不多,不過有需要的時候是可以随時招呼他們的。”荀襄點好燈,與郭嘉介紹荀府的基本情況,使人放好梳洗沐浴的熱水後,便溜回去睡覺了。
郭嘉的行李只有三兩件素服,一些細軟,和一對極為普通的銀簪。他并不急于馬上休息,而是推開了床前的窗,仰首外望。
入了夜的荀府靜谧無聲,月光如水,也沒有一絲波瀾。細小的星星稀稀疏疏地排列在晴空中,看起來和陽翟的景色并無二致。
以前有人曾說過,他天生适合做個浪子。而當那人說出這句話時,他已經盤算好了未來的行程。
而颍陰,就是他的第一站。
郭嘉回首,望向并列擺在案上的一對銀簪,月光将它們籠罩上了一層朦胧的光。
“父親,母親,你們且看好吧。”少年淺笑道。
ˇChapter 04ˇ 最新更新:2013-07-12 16:44:59
Advertisement
作者有話要說:被反映荀家人多,看着暈……我表示能理解= =,雖然和幼|齒篇比起來删了好多人物
兩個哥哥:荀彧,荀谌 |大侄子:荀攸| 老爹:荀爽
基本就是這四位被提及,再有就是二伯荀绲了……
立秋日,微風,淡雲,豔陽正好。
荀府門前再一次地熱鬧了起來。
荀襄從箱底翻出一件玄衣換上,對着陽光抖了抖黴氣,往銅鏡裏仔細端詳了一會兒,覺得略顯老氣。補救般地梳了個特別些的發型,不過因為還未及笄,不能梳髻,花樣就少了許多。
塞了兩口早上剛蒸好的雪瓊糕,又将剩下的包到可随身攜帶的小木盒裏,先溜去了郭嘉住的院子,一路上經過的侍者皆是步履匆匆,她三繞兩繞也是無人管她。
“嘉嘉!嘉嘉!”荀襄将腦袋探進院門的時候,發現郭嘉正一個人坐在臺階上,一臉床氣,正懶洋洋地曬太陽。他們二人相處不過短短十幾日,單單通過“對吃的感悟”,從素不相識一路進階發展到革命同志情的地步,沒幾日便把“阿兄妹妹”諸如此類的稱呼全都省了。
“你坐在這裏做什麽,地上很涼的。”荀襄一看院子裏果然沒什麽人在,便踱到郭嘉面前,俯視他。
“本想今日早起的,卻沒想又睡過了,只好在這裏趁着陽光,去去睡意……”說罷,又打了一個哈欠。
荀襄戳了戳他的肩膀:“快點,還有一個時辰彧阿兄的冠禮就要開始了。”
不錯,今日正是荀彧的及冠之日,府裏上上下下從天還沒亮就開始忙起了起來,連荀谌這個半大孩子都去前面照顧來賓了。所以他們兩個理所當然地處于無人理會的狀态。
聽說今天有很多大人物會來參加荀彧的冠禮,荀襄也不知“大人物”是怎樣一個概念,但跑不了有幾個洛陽來的吧!
當然颍陰當地的“四大戶”也是一個都少不得的。
所以荀襄很興奮。
當荀襄帶着郭嘉來到正廳時,已差不多是滿座玄衣的盛景了。二伯荀绲和二伯母陳氏已位于上座,香亦點燃,荀襄感覺自己嗅到了名士之風與貴族之氣。
嗯,在這裏呆久了,自己身上應該也會沾上一點。
落座之前,荀襄發現席間有人正朝她微笑,定睛一看,果然是陳群。
陳群者,十六七歲也。乃颍陰陳氏子弟,和二伯母陳氏是一家,雖然陳氏與他的父親同齡,算起輩分來竟是他的堂祖姑母。陳群此刻正坐在他的父親陳紀旁邊,面部的線條比上次見時更硬朗了些。礙着這層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親戚關系,陳群從小便和和荀家二房的幾個公子,也就是荀彧三兄弟走得很近,連帶着和荀襄也很是熟稔。
不過荀襄不太愛買他的帳。
于是她只朝陳群點點頭,找到早已安排好的位置坐下了。倒是一直沒出聲的郭嘉,輕笑了一聲。
冠禮正式開始,荀彧身着深衣,披發跪坐在前,之後便是束發,加冠。整個過程細致而緩慢,鄭重的儀式對荀襄來說卻顯得過于冗長了,而她也并沒有機會坐在前面,而是同郭嘉窩在後面,離主角也遠,看的也不真切。
所以她無聊到想與郭嘉咬耳朵,可還是忍住了。
終于,荀彧已再三加冠,着好玄衣,算是禮成了。遠遠看去,也覺得荀彧的模樣同昨日比,竟也有很大不同——人還是那人,只不過周身散發出的氣場立刻就變得和族中長輩一個樣,并不是每晚都講故事給她聽的那個“熏魚阿兄”。
“成人啦。”郭嘉在她身側感慨道,荀襄不懂為何他的語氣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輕快。
這一年,光和六年。荀彧及冠,取字文若。
“文若。”荀襄喃喃念道。觸及到郭嘉疑問的眼神,她又解釋道:“很好聽。”郭嘉了然,笑笑。
送走所有賓客時,日頭已是偏西。正廳裏留下兩三個侍女打掃,聽說荀彧幾個又陪着一位洛陽來的貴客去了後院的賞花廳。
郭嘉是被荀襄用一盒雪瓊糕半強逼半利誘地陪她去湊個熱鬧。不過兩人只能倚在小池塘的欄杆邊上佯裝喂魚,偶爾瞥向數十尺遠的花廳,偷瞄裏面的情況——只見她父親荀爽,荀彧、荀谌、荀攸和一個錦衣繡袍的青年人坐在一處,其中那青年人着實紮眼。
“哎呀!那個人我見過!”荀襄仔細瞅了瞅,低聲訝道。然後又瞄了幾眼,确認自己沒看錯。郭嘉聞言也仔細眯着眼睛看了看,又轉回身喂魚,挑眉道:“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你見過?”
荀襄裝腔作勢地摸了摸下巴,問:“這麽說來那人叫袁本初?‘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又是什麽?”
“本初是他的字,此人名為袁紹,正司虎贲中郎将之職。他們袁家自曾祖輩起,每世都有族人居三公之位,故有此說。袁氏确實稱得上是名門望族,昨日公達與我說起此人數日前就已遞上拜帖,方才席上我亦注意到他言行間頗有豪氣。”郭嘉碾碎了些魚食,分給荀襄一半,一邊慢慢灑向水面,一邊淡淡解釋。
荀襄回想了她第一次見袁紹此人的場景,覺得腦中的印象與郭嘉的形容很是貼合。
“你是如何見到名氣鼎鼎的袁家公子的?”郭嘉見荀襄陷入沉思的樣子,難免不覺好笑又好奇。
“嗯……大概是兩三年前罷,一日我從學院回來後,在家門口坐了一會兒,見着此人本策馬而過,卻在荀府門前停了一會兒,就留下印象了。”荀襄盯着水中的魚看了一會兒,又補充道:“我是聽到他的同伴喊他‘本初’的。對了,嘉嘉知道何人叫‘孟德’嗎?”
“孟德?”郭嘉低頭冥想了一會兒,才道:“不知。”不過他也并未追問孟德又是她遇見的什麽人,只是荀襄想到了那天同袁紹一路經過的同伴,騎着一匹黑馬,與袁紹相較起來,相貌與衣着并不起眼的一個青年。
“久聞‘荀氏八龍’和幾位公子的雅名,卻一直未有機會拜見,實為可惜。今日終償了紹的夙願。”廳內,這個名叫袁紹的青年,真如郭嘉所言,雙目間透着一股英氣,即便除去身上的繡袍,亦不難判斷出此人出身大家貴族。
“幾位叔伯與家父身體久恙,此刻不能與袁大人一會,還恐怠慢了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