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章節

道:“我會與夫人說,教你不要再插手這些雜事,只需安心待嫁,莫累壞了身子。”

環燕輕聲應道:“是。那環姬先取了名單回去了。”

曹操颔首,目送環燕姊妹二人遠去後,才提步上前,走到荀襄身後,停在了與她相隔數尺的距離。

“聽丁翊說,昂兒很是中意你。”曹操俯視着荀襄頭上的海棠,道。

荀襄自聽到曹操的腳步聲靠近她起,心中忐忑便愈演愈烈,直到她聽見曹操這句話,肩頭微微顫了一下。

“若此言屬實,我便想問問你的意思。”曹操見她不語,直接繼續說道。

荀襄轉過身來,仰起頭,正巧對上曹操專注的目光,問道:“将軍在意阿襄的想法?”

曹操應允,道:“這是自然,你是文若的妹妹……”

只需“文若的妹妹”這五個字,便可輕易将荀襄好不容易攏聚起來的希望再次打碎。以前,“荀彧的妹妹”這個身份只會讓她感到無比自豪跟驕傲,而這是第一次,她對這個身份産生了深深的痛恨和摒棄之情,她第一次希望自己不是“荀彧的妹妹”。

曹操竟然只是因為她是“荀彧的妹妹”才會在意她的想法,那如此說來曹操對她的另眼看待也只因為她是“荀彧的妹妹”。

荀襄不由得在心中自嘲。他來找她談婚姻大事,為的卻是他的兒子;他問她的意願,竟然只因為她是荀彧的妹妹。

荀襄再也沒有勇氣想下去了,她深吸了一口氣,幹脆道:“那将軍為何不直接去問阿兄?”甩這一句話,她便自顧地走了,這是她第一次先曹操而去,第一次不再看他的背影。

ˇChapter 18ˇ 最新更新:2013-07-27 14:23:00

“這些皆是颍川乃至天下的才俊,你且先看看有沒有中意的。”荀襄錯愕地看着荀彧遞給她的一通竹簡,再看看荀彧,也是一臉無可奈何的樣子。

“阿兄這是……要說與我親事?”荀襄在錯愕之後頓時明白荀彧的意思,原來他口中的“安排”,便是替她搜羅了未婚夫婿的人選。

荀彧正色道:“眼見你為六叔守的三年孝期将滿,以你的年紀是該早日尋個夫家了,是阿兄一直疏忽了這件事。”

Advertisement

荀襄心裏有了譜,婚事,她不是沒有想過,可這一年來她滿腦子裝的都是曹操,哪裏還考慮過想要嫁給別的男子?

荀彧看着她抱着一摞竹簡卻有些不知所措的模樣,柔聲道:“你可先回去看看,若拿不定主意便來問我……你嫂嫂大抵這兩日就要到了,到時與她說一說也好。”

荀襄簡單應道:“嗯。”便抱着這沉甸甸的竹簡回房去了。直到日頭漸西,光線昏暗之時,她才點了油燈,理會起這些燙手的竹簡。

她一頁頁地細讀着,每一頁都将荀彧為她挑選的這些男子的籍貫、相貌、品行,甚至還有喜愛讀的書目和文章,可她透過這板板正正的文字,卻看不出一絲感情來。

在她看來,這些人無非是大同小異的世家公子罷了,或許安穩一生,或許入仕後平步青雲。他們所走的,不過都是安定平穩的路子,也許一生中都不會有什麽起伏,不會有過人的遺憾,也不會有任何值得回味的談資。

而郭嘉也說過,這種生活才是适合她的,而荀彧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這些未婚男子的條件,都符合他的意願。

荀襄突然想到,荀彧和郭嘉口中最能給予她這種生活的人——陳群。來到陳留後不久,他就被族中長輩召回颍川,從此再無聯系,也不知他是否娶親。若他已得了個貼心賢德的好妻子,她心裏的愧疚便能減輕些——雖然他二人并無立下婚約,可她始終覺得這樁婚事是因她而悔。

她雖不後悔,可內心也是歉疚的。她掃了一眼攤在案上的名單,這次一旦選了,便再也反悔不得了。

她想選出一個,可伸在半空中怎麽也無法觸碰到那些竹簡——她做不到。

就在她的指尖離竹簡還有幾寸的地方,她又想起了今日曹操那專注的神情,卻說出了最讓她心涼的話。

原來她最怕的不是他不喜歡她,而是他在乎她只是因為她的另一種身份。

這教她如何甘心?

荀襄迅速地将手抽了回來,抱着膝,将下巴擱在上面,冥想着。

----------------------

荀襄不再每日躲在房裏,而荀彧也不催着她答複,終于等到唐孚帶着小荀翮到來的那一天,荀襄臉上的笑容才恢複了許多。

“荀夫人的容姿雖不出衆,可這氣度确實難得一見。”曹昂逮着空,便湊到荀襄跟前,竊竊私語道。

荀襄無奈地看了他一眼,道:“大公子所謂的氣度又是為何?”可見曹昂對唐孚的好奇心還未退散,荀襄知道他這多半是犯了與他父親一樣的毛病,只是因為唐孚和她一樣,只是荀彧的什麽人罷了。

曹昂清了清嗓,分析道:“一見荀夫人,便能感受到自她身上散發出的柔和氣息,若論文若先生如四月的清晨,那荀夫人便似五月的晚霞。”

荀襄微笑道:“原來大公子也是個感性的人。”

曹昂聽得贊揚,喜滋滋地道:“那可不,這一點我随父親,阿襄可讀過父親寫的詩?小時候我就搶了一篇來挂在床頭上,每日早上起身時一頌,便覺得不吃早飯都有了力氣,這一天開始,做什麽都歡喜。”

荀襄的笑意瞬間就僵了下來。

“阿襄若是沒讀過,明日我就拿來給你看。”曹昂不覺有他,幹脆應道。

荀襄也不客氣,謝道:“勞煩大公子了。”随後她便擡步,準備去迎唐孚。

“阿襄。”曹昂喚住她。

荀襄聞聲轉過半個身子,歪頭道:“大公子還有事?”

本來一臉堅定的曹昂卻突然擡手輕掩了一下唇角,遲疑道:“……明天我在庭院中等你。”

阿襄一臉疑惑:“為何要在庭院中等我?”

曹昂無辜道:“你不是要看父親作的詩嗎?”

荀襄聞言恍然大悟道:“好。”應下曹昂後,她轉身走向唐孚母女,邊想到:她竟從不知曹操會寫詩,早聽說他年少時不修學業,卻不想文采還這樣好。

不知他會不會為了心愛的女子寫詩?就像《詩經》裏那般?

荀襄仔細暢想了一番,随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曹操看起來真不會是個會吟情愛之人。

隔日,荀襄抱着小荀翮坐在庭院中曬太陽,小荀翮已長及她膝高了,見到她就會咿咿呀呀地喊:“姑姑……咕……”

荀襄便會笑道:“小笨蛋,是姑姑。”

小荀翮咯咯笑道:“咕咕。”

荀襄便會氣惱地捏捏她肉嘟嘟的臉蛋兒,佯怒道:“再喊錯下次不把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了。”小荀翮今日花枝招展的模樣就是出自荀襄的玉手,她滿心歡喜地将小荀翮打扮地同她幼年時一樣,然後喜滋滋地抱她出來曬太陽,生怕別人看不出這是她侄女。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這邊荀襄和小荀翮鬧着,卻忽然聽得一人壓着嗓音,聲含激情地吟着詩。荀襄扭頭一看,發現正是曹昂一面吟着,一面向她們走來。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當曹昂走到荀襄面前站定時,最後一個音剛好收尾。荀襄仰着頭看他,仿佛被他所吟出的氣氛感染,臉上沒了方才與小荀翮笑鬧的歡快,反而沉寂了下來。

“這詩……吟的是董卓之亂吧。”荀襄有些恍惚地道。

曹昂點頭,在她身邊找了一處幹淨的地方坐了下來,側頭一看荀襄還是一幅恍惚的神情,不由憂道:“……我不該念這首的,是不是我讓阿襄想起什麽傷心事了?”

其實也不能怪曹昂,董卓之亂時他還是個幼童,想必對荀爽遇害的事不知一二,當朝敏感之事,自然也被流傳地極為晦澀,他一時半會哪裏想得到?

于是荀襄搖了搖頭,安慰道:“無事,只是想到了在洛陽遇難的百姓們,還有天子……陛下還是個少年吧,可能比大公子還要小些?”

曹昂點頭,解釋道:“天子的威嚴還不足以震懾諸侯,還需有治世能臣在旁輔佐……可惜董卓一死,便落入呂布王允這等匹夫手中;郭汜李傕之亂一起,王死呂逃,國舅董承也難護天子啊!”

荀襄靜靜聽着,短短數年時間,天下紛争演變之速度出人意料,仿佛昨日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