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怪老道
楊樂康見這老者面生,卻無惡意,問道:“老伯伯,你方才一直在看我們蹴鞠嗎?以前可從沒見過你。”陶晴、陶大牛也圍了上來,好奇地打量着這個陌生老者。南海鎮地處偏僻,只有一條水道通往外界,除了往來買賣的行商,素來少有訪客。幾條村落加起來,也不過數百戶人家,真可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三個少年自幼在此長大,對小鎮的一草一物,早已爛熟于心。
老者抱了抱拳,道:“貧道遠離江湖,不問俗事,雲游四方。今日興之所至,逆流而上,賞玩山水。未曾想在這山林之間,竟爾覓得一處世外桃源,看見幾個娃娃蹴鞠競技。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妙哉妙哉!”陶大牛道:“你這人說話怎麽像話本裏的人一樣,文绉绉的,真是奇怪!”楊樂康又驚又喜,念叨道:“江湖?”眼中放出光彩。
老者朗聲大笑,道:“鄉野娃娃無拘無束,有一說一。倒是我拘于禮節,一時轉不過彎來,叫各位見笑了。哈哈!”陶晴見老者談吐不凡,瞪了瞪陶大牛,學着父親陶景待客時說話,道:“遠來是客,不如到寒舍小酌幾杯。家父是小村村長,常教誨我們要以禮待客。未請教道長高姓大名?”桃花村與世隔絕,民風淳樸,邀行商旅人到家作客,請他們講講新鮮事,倒是常有之事。
老者道:“貧道早已金盆洗手,隐姓埋名,不足為外人所道。小娃娃若想知我姓名,不妨叫貧道道號‘無為子’,以示貧道此生碌碌無為。呵呵!”說罷又放聲長笑,笑聲中卻頗有悲怆之意。陶晴等人見無為子說話愈發古怪,不明其意,也不好再說什麽,便指引他一同往桃花村走去。
四人回到桃花村,正是太陽落山之際,天邊雲彩一片通紅,像被火燒過一般,煞是好看。各家各戶炊煙袅袅,傳來陣陣柴火飯香氣。無為子聞得香氣,食指大動,連稱“妙哉妙哉”。
陶景見陶晴幾人領回一個老道士,不禁詫異,待問清楚緣由後,果真熱情地說了一番“遠來是客”雲雲,又叮囑夫人多做飯菜,拿出一壺米酒,準備招呼無為子。陶景嘿嘿笑道:“小孩不能喝酒。你們玩蹴鞠曬了半天,就喝我家剛熬好的涼茶吧,包準清熱消暑,生津解渴!”
無為子沉思道:“相傳東晉時期,道學醫藥家葛洪兩度隐居嶺南羅浮山,追尋煉丹修道之術。因當時嶺南瘴疠流行,抱樸子葛洪濟世為懷,潛心研究各種溫病醫藥,留下衆多醫學著作。後世嶺南溫派醫家根據抱樸子著作,總結防治疾病的經驗,形成了飲涼茶的習慣,其配方、術語世代相傳。今日路經貴地,得聞祖師爺遺風,實在驚喜。酒是喝得多了,如若村長不介意,貧道也想嘗嘗涼茶。”陶景喜道:“道長果然識貨。想當年,小村遭受瘟疫侵襲,病倒無數。後來有一位精于醫術、菩薩心腸的仙姑路經小村,出手救治病人,又教導醫藥之理,方使村民們痊愈。我們無不感念她的恩德,可惜之後再未相見。”說罷又看了看楊樂康,滿是慈愛之意。
衆人暢飲涼茶,相談甚歡。陶大牛繪聲繪色地複述下午蹴鞠比賽的情景,直聽得衆人津津有味。陶夫人笑道:“依我看,日後大牛如若去擺攤講故事,史老伯也得讓賢。”陶大牛得到誇贊,眉開眼笑。陶景則道:“只可惜我忙于農務,無暇到杏花村看蹴鞠。不過我早知康兒技藝高超,果真沒讓人失望!”楊樂康臉上一紅,呆呆微笑。陶景又問了幾句無為子的身份來歷,無為子仍是那番“碌碌無為”說辭,只分享一路上風光見聞,大贊桃花村景美人善,其餘只字不提。陶景心道是遇上行事神秘的世外高人,更是以禮相待,熱情有加。
坐得一陣,楊樂康起身告別:“天色不早,娘親定然煮好飯菜,等我回家。我要早點回去,告訴娘贏得比賽的消息。”陶晴急道:“木頭,不留下來吃完飯再走嘛?”楊樂康道:“下次再吃。”
楊樂康出門走了數十步,突感身後刮來一陣疾風,正欲回頭張望,一只大手已搭在肩膀上,正是無為子。楊樂康奇道:“老伯伯,你不是要在村長家吃飯嗎?怎麽出來了?”無為子神秘兮兮道:“涼茶喝多了,出來上個茅廁。小娃娃,我有話想單獨和你說。”
楊樂康問道:“請問有什麽事嗎?”無為子把楊樂康全身上下打量一番,道:“貧道想問,你叫什麽名字?你蹴鞠的腳法師承何處?村內可否還有高人?”楊樂康道:“我叫楊樂康。師承?我沒有師父啊。我喜歡蹴鞠,平日自己踢着玩。這哪有什麽師父?難道玩兒也要拜師父嗎?”
無為子撫着白須,打趣道:“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技藝,實在難得。若是生對時代,懂得權謀之術,只怕能當上大官,權傾朝野。”又道:“你我今日有緣相會,貧道想傳你一套輕身步法。日後若再遇水坑,也可輕松救球,不必傾倒在地,顯得狼狽。哈哈!”說罷朗聲大笑。
楊樂康先是一頭霧水,但聽得有武功可學時,霎時喜形于色:“老伯伯,此話當真?我早已聽聞江湖武林的生活,長大後定要闖上一闖!”無為子正色道:“江湖中人,最重言諾,豈有哄騙小孩之理?不過在學武功之前,你要先答應我一個條件:不可向任何人透露你向貧道學習武功的事情,即使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也不可以。此事可否辦到?”
楊樂康雖心中不解,但感無為子既然這麽說,自有他的考慮,于是也正色道:“一定可以!我可不是小孩啦!江湖中人,最重言諾。”無為子喜道:“妙哉妙哉!小娃娃學得倒快。那麽今夜子時,我們在村口榕樹處見面。切記不可向任何人提起。”楊樂康正欲再問,卻感一陣疾風吹過,無為子早已走遠。
楊樂康回到家中,輕呼一句“娘,我回來了”,便默默坐下。一個約莫三十四五歲的婦人,拿着飯菜從廚房走出,眉角雖有皺紋,頗有風霜之色,卻氣質優雅,風姿綽約,正是楊珍。楊樂康心中念記與無為子的約定,是以不發一言,埋頭吃飯。楊珍察覺兒子似有心事,溫言道:“康兒,慢點吃。今日下午蹴鞠比賽結果如何呀?”
楊樂康方才想起,道:“啊!我們贏了。”又不再說話。楊珍見一向最愛蹴鞠的兒子竟心不在焉,若是以前有比賽的日子,只怕早就談上了,更感疑惑:“是哪裏不舒服嗎?”楊樂康笑道:“沒事,我高興着呢!”
Advertisement
夜幕降臨,天空繁星閃爍,月色皎潔如水。衆村民吃過晚飯,紛紛來到榕樹下乘涼歇息,訴說家事。十幾個小孩在池塘邊追逐螢蟲,嬉戲打鬧。遠處傳來一首略帶滄桑的歌謠:
南國多勝景,桃花滿山崗。
水鄉魚蝦肥,田園瓜果香。
老人說水浒,少兒蹴鞠忙。
人心猶古道,待客茶不涼。
逍遙莫過此,何苦争霸王?
又過得一個時辰,月亮高挂天邊,四下萬籁俱寂。在田野勞作一天的村民,此時已然進入夢鄉。楊樂康見楊珍睡熟,蹑手蹑腳從床上爬起,鑽出門外,應約來到大榕樹下。無為子早已背手伫立在此,出神地望着夜幕景色,聽得身後傳來腳步聲,轉身說道:“你果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