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青梅竹馬
這日午後陽光明媚,天空湛藍如洗。清風徐來,楊柳随風擺動,頗有《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意境。陶晴和楊樂康漫步河堤,任由清水不時漫過,浸濕兩只腳丫,說不出的清涼暢快。這是附近幾條村連接河網的唯一水道,叫做“善人渡”。若想出得村外,必須劃小船經此而行。村內生活經濟自給自足,又有行商定期劃船進村買賣,是以水道平日并不繁忙。
陶晴身穿淺綠衣裙,走路蹦蹦跳跳,活潑得像花間精靈,笑道:“嘿!木頭,我有話和你說。”楊樂康一怔,道:“真巧!我也有話想和你說。”陶晴道:“那你先說吧。”
楊樂康問道:“等你長大後,你想做些什麽?”陶晴道:“我想找個愛我的郎君,和他開開心心地生活在一起。”随即嫣然一笑,露出兩個梨渦,道:“怎麽突然問起這個了?”
楊樂康嗯了一聲,又問:“你說這條河,能通向什麽地方呢?”陶晴道:“我不知道呢。不過爹爹總說,河外面的世界不過如此,還沒有村裏這麽好玩。”其實兩個少年從沒出過村外,根本不知道外面長什麽樣,好不好玩。
楊樂康道:“我曾聽評書的史老伯說,這世上有個很大的大湖,叫做江湖;有個很大的樹林,喚作武林。在這江湖武林裏,有一群來去無蹤的俠客,專門行俠仗義,抱打不平;也有一群賊眉鼠眼的壞人,平日欺善怕惡,恃強淩弱。我想到這江湖武林裏闖蕩,成為做好事的大俠!”楊樂康一直向往江湖生活,昨日忽遇無為子,領略到奇人風采,更堅定了出外闖蕩的信心。
陶晴大驚,顫聲道:“木頭,你想離開桃花村嗎?”楊樂康道:“是啊!我已不是小孩了,總得出去看看嘛。”陶晴問道:“但你也不知道這江湖武林在什麽地方,那要怎麽去呢?”楊樂康想了想,沉吟道:“史老伯還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想當我去到了一個有很多陌生人的熱鬧地方,就算去到了江湖吧。”
陶晴冷冷道:“這麽說來,你對咱們村是一點也不留戀了。常言道:父母在,不遠游。你的娘親怎麽辦?她要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裏。”楊樂康道:“這正是我擔心的事。我想托你和陶叔叔、陶伯母,在我離開以後,多多關照我娘親。”其實陶景作為村長,見楊珍兩母子孤兒寡婦,又知閨女陶晴情意,平日對楊家多有關照,不時送上多做的食物。過年時更是廣邀鄰裏,大夥一起動手做年糕、吃年夜飯。
陶晴小嘴一扁,嗔道:“那是你自己的娘親,要關照你自己關照去。我可幫不了你!”說罷扭頭就走,越走越快。楊樂康呆呆愣在原地,以為陶晴有事要走,又被她一語驚醒,尋思孝順娘親确是自己應份之事,無法假手于人,然則夢想、孝道兩難全,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陶晴回頭一看,見楊樂康也不追來,直像塊木頭一般愣在原地,更是蛾眉倒蹙,快步走回家中,“砰”的一聲關門,把自己鎖進房中,腦海不禁浮現那些青梅竹馬的嬉戲情景:
春天百花齊放,小孩們采摘花草,鬥草取樂。有次陶大牛悄悄把竹籃裏的青草編成螞蚱來吓人。陶晴蒙在鼓裏,拿起來放在手上,吓得哇哇大叫,扔在地上亂踩,逗得大家笑彎了腰。炎炎的夏日,男孩們下河撈魚摸蝦,女孩們坐在岸邊看衣服,捉到的魚蝦又鮮又肥,用來做湯一流。調皮的男孩還把水潑到岸上,弄得大家像落湯雞,回家總得挨罵。刮起秋風時,小孩們便到空地放紙鳶。有次大風把線索吹斷,紙鳶挂在樹上。陶晴急得快哭了,楊樂康便自告奮勇,爬到樹上去取,卻不小心掏到蜂窩,被蟄了十幾個包,三天三夜才消腫。到得冬至那天,大夥在祠堂裏圍在一起揉米粉、包湯圓。楊樂康包的湯圓有的扁,有的方,反正就是不圓。陶晴別出心裁地把桂花包進湯圓,大夥吃過都豎大拇指稱贊,連誇晴兒心靈手巧。後來楊樂康迷上蹴鞠,一天到晚只顧練球,陶晴也到了學習針線女紅時候,便給楊樂康編織球衣。大家漸漸長大,開始有男女之別,聚在一起玩的時間卻少了。
陶晴越想越氣,情知楊樂康若出外闖蕩,往昔嬉戲場景,不知何日再現,便拿出懷中一塊黃色小布,扔在地上踩了幾腳,卻不禁流下眼淚,心道:“臭木頭,爛木頭!難道你就全然不知我對你的心意嗎?你就不能問問我,咱們一起到這江湖武林裏闖蕩嗎?可是爹爹肯定然不同意,楊伯母也會孤苦伶仃。唉!我想和你一起照顧楊伯母,而不是只有我自己一個!”
陶夫人聽得房間有異,把頭貼在房門上,溫言道:“晴兒,發生什麽事嗎?”陶晴忙擦拭眼淚,吸了一口氣,道:“娘親,我沒事!”仍語帶哽咽。陶夫人搖了搖頭,默默走開。陶夫人眼見陶晴近日迷上求神,今早又專門跑到隔壁荷花村的道觀,請道長為信物開光祈福,便知女兒已然長大,正為姻緣之事着惱。
楊樂康若有所思,在河邊逛了一陣,也獨自回到家中。楊珍正在自家院子采摘荔枝,但見兩棵荔枝樹枝繁葉茂,果紅葉綠,正是荔枝飄香的時節。她見兒子與陶家姑娘約會歸來,笑道:“康兒,進去屋來,我有事要和你說。”楊樂康心神不定,嗯了一聲。兩人步進屋裏。
楊珍道:“不知不覺,你也長這麽大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我想請村裏的媒人,找個良辰吉日,到陶村長家提親。”古時農村結婚早,到得十四五歲,便可張羅婚事。楊樂康大驚道:“娘!我……我還沒有這番心思。再說我們家身無長物,怎麽配得起陶家姑娘呢?”
楊珍道:“傻孩子!感情之事,講求真心,有沒有錢,只是其次。只要你肯動動心思,幹活勤快一點,定能打動芳心。再說你和陶姑娘青梅竹馬,我看她也挺喜歡你啊!”楊樂康臉上一紅,鼓足勇氣道:“娘親,其實我想到外面闖蕩一番,拜師學藝,學習武功,成為行俠仗義的大俠。只是我擔心要離開您一段時間,無法陪伴盡孝,一直不敢和您說……”
楊珍嘆了口氣,心想:“我早料到會有此一天。這孩子的脾性,當真跟他爹一模一樣。不過若非如此,當年我也不會與他相識,喜歡上他吧……”想起往事,不禁凄然落寞。楊樂康見楊珍神色有異,以為母親不舍自己,道:“娘親,你放心,我到時學藝有成,闖出名堂,一定會回來看您。”
Advertisement
楊珍道:“康兒,你可知道我為何把你取名叫‘樂康’?”楊樂康搖搖頭,道:“我不知道。”楊珍面色凝重,道:“我不希望你成為什麽大俠,只希望你這一生無災無難,喜樂安康。不要再像你爹那樣被人陷害,命途坎坷。我想你早日成家立室,平凡度日,也正是為此。”
楊樂康大奇道:“我爹?”楊樂康從沒見過父親模樣,更不知他是何性格,生平如何。幼時見小夥伴都有爹娘,便問自己爹爹在哪,那時楊珍支吾以對,只說他去了遠方,不再回來。後來他年歲漸長,逐漸懂事,便猜自己爹爹已遇不測,從此不再問及,怕勾起娘親傷心往事。是以言不提父親,一直是兩母子多年心照不宣的默契。如今聽楊珍突然提起,不禁問道:“他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