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公主府

太平公主府邸歷數十年悉心經營,早已成為長安一景,占了大半個鎮安坊,最華麗的幾處與她前世游過的紫禁城也不遑多讓。

轉過了一道花牆,兩個侍衛被小厮領導下人的待得去處。

唐璐跟其他被請來的客人被安置在一個偏廳,說是等公主下了令,再請衆人過去。

屋中大約幾百個人,有男有女,一打聽,竟是半個地球的人種都在這裏,大秦、突厥、大食、波斯、天竺、南诏各國、北海羅剎鬼,高句麗……連日本鬼子都來了。

唐璐望着奇怪服裝的人們,幾乎以為走進了萬國博覽會的場館。

那些人驚羨于公主府的輝煌壯麗,着迷于室內美輪美奂的布置和案上那些精致華麗的瓷器。每個人的臉上表現的興致盎然,連端點心的小厮走進來,都要有人圍上去,操着生硬的漢語客氣地問東問西。

半數人不像代表一個國家的使者,倒像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

唐璐待了一會兒,便被屋中空氣弄得心煩,後門無人把守,悄悄溜出了屋門,到了院中,再出了垂花門,只見丫鬟婆子穿梭來往。

往四周看看,花紅柳綠,她把裙提起裙擺,信步往前走去。唐璐深吸了一口氣,冰涼清香溢滿胸腔,覺得心裏暢快了些,才慢慢放緩腳步。

走上一座石橋時候,忽聞前方響起一個極低沉男聲:“這位姑娘好面生,請問是哪家的千金。”

唐璐忍不住渾身一震。

一襲青衣,一張面無表情的俊臉,标杆般筆挺的修長身材,小麥色的健康膚色,刀削的眉,高挺的鼻梁,薄薄卻緊抿的唇,以及一雙漆黑的眼珠時而閃過的暗芒。

看了眼他懸在腰側的長劍,雖然不了解,憑着她的直覺,這個穿青衣的男人一定精通武功。

“回公子,奴家是公主請來的賓客。”

青衣男人“哦”了聲,面帶不屑:“你是那些群三教九流中的,長得倒不錯。”看了一眼,便覺少女的容貌體态,在整個長安也是拔尖的,如果再長大些,不知該怎樣的傾國傾城。

男人有瞬間的失神。

Advertisement

唐璐回想偏廳那些人的穿戴,富貴中人是有一些,但大多數是貧民百姓。三教九流的同義詞就是上不得臺面的底層人吧?

“公主為什麽要請底層的百姓?”

“你管得太多了。”

青衣男人右手按在腰側的劍柄上,擰着眉從石橋的過去。唐璐想了想,跟上他的腳步過了石橋。太平公主府太大,她好像迷路了,應該跟上這個冷面男問問路。

“公子貴姓?”唐璐跟在他身後半步的距離,由于剛穿來,對于及地拖裙不習慣,走路時,都是手拈着裙裾。

這副姿态顯得十分的雅致,加上她絕美的容貌,幽雅娴靜,明眸皓齒,連路旁的紫薇花都失去了顏色。青衣男人瞥來一眼,冷漠的表情緩了緩,淡淡道:“既被公主邀請來了,為何到處跑?”

唐璐表現出無奈:“我也不想,那間偏廳待了幾百個人,還有羅剎鬼子,大秦黃毛,他們身上那股味道能熏死人。”白種人身上狐臭簡直要了她的命,但也不是全都有,不過即使有三個兩個,那屋子人又多,空氣質量可想而知。

青衣男人見她說得有趣,漆黑的瞳撩起悠然的亮光:“我中原人物俊秀,人傑地靈,卻是窮荒蠻夷沒法比的。”

古代的中國人都很自大,認為中原是天下的中心,中國人是天底下最優秀的人種。不過确實如此,這個時代的中國确有驕傲的本錢。

唐璐見他心情好,淺笑道:“說起來很奇怪呢,那些被請來的人,有很多都是上不了臺面的,就連在胡商鋪子打雜的夥計都來了,你說奇怪不。”

青衣男人眼神帶着淡淡陰郁:“也許他們中間有人認識那蝌蚪文。”

“什麽蝌蚪文?”唐璐好奇的問道。

“新羅國使者帶來的一種奇怪文字,前幾天還拿去朝堂的上為難文武百官,連翰林院的學士都難住了。”

翰林院!唐璐有點驚訝,在中國歷史上,曾長期存在着一個帶有濃厚學術色彩的官署,那就是翰林院,那裏的學者都是學富五車的磚家叫獸級別的,呃,是專家教授!

“哦,沒有一個能認出來是嗎?”

青衣男人面色沉郁,沒有答話,但漆黑的眼瞳卻散布一抹暗芒。

唐璐又道:“普天之下的文字種類成百上千,他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文字為難我們天朝。不認識一兩種文字,未必就是我們沒面子。”

就算後世的中國,若有人把某種奇怪的文字拿給那些磚家叫獸辨認,恐怕也未有人認得出,清末出土的甲骨文,不就是多少代人經過千錘百煉才破譯出來的嗎?

青衣男人眉頭緊皺:“說歸說,但涉及朝廷和皇室的尊嚴,就不是輕松的事情了。”

“所以公主請來三教九流的人,希望能找到識得蝌蚪文的人。”

青衣男人搖搖頭:“公主不過是死忙當活馬醫,連翰林院都不曉得,民間怎會有人認識,更別說請來的那些三教九流。”

唐璐點了點頭,連黃毛怪和東瀛鬼子都在其內,想來太平公主真的急了。心下有點好奇,究竟是什麽文字讓大周皇室都頭疼了。

她記憶中的武則天和太平主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尤其雄才大略的武則天,比史上任何一個明君都不遑多讓,想不到也有焦頭爛額的時候。

“小小新羅簡直欺人太甚。”青衣男人咬牙說了句,手中按緊劍柄,如果可能他真想把那人大卸八塊,扔進骊山崖下喂了野狼。

新羅,唐璐忽的想起,那不就是高麗棒子,不過,她記得歷史上的高麗一直是個沒有文字的民族。

高麗從中國引進漢字,并通用,直到明朝有個叫“世宗大王”的,發明了諺文,但由于不夠科學,常常雞對鴨講,遭到民衆鄙視。1970年,中韓關系緊張,韓國才正式廢除漢字,通用諺文。

但是北朝鮮還在諺文中夾雜了漢字并用。

“其實我更比較好奇那折子上的蝌蚪文是什麽來歷?”青衣男人在這之前将那文字抄下來,讓屬下拿着去問過了住在長安城的所有外國人,卻無一人知曉。

難道那字是憑空蹦出來的不成?唐璐眉頭緊蹙,這棒子咋回事,上蹿下跳,回回這麽讨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