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番外三 葉誠昭的獨白
從來沒有見過這麽不負責任的帝王,我無奈的嘆了一口氣。今日大朝,父皇一聲不吭的就将大位傳給了我,他自己想要與舅父風流快活去。好在舅父也算個靠譜的,建安十二年他與父皇下江南微服私訪,順道撿了一個三歲的小男孩,也就是現在趙明鑫,也是舅父用來傳承衣缽之人。
我是葉誠昭,本是英親王府的世子,只是不小心入了當初帝王的眼,被冊封為太子,自此,安逸的日子一去不複返,每日每日都被繁重的課業纏住了身。我今朝才二十歲而已,父皇為了與舅父恩恩愛愛,于是就在建安二十五年将這個爛攤子扔給了我。
“父皇,我現在需要學習的還太多,”我跪在“甘雲宮”內的小書房,雖然從很早的時候就知道要接受父皇肩上的重擔,但我現在确實年齡還小,“兒臣不能擔此重任!”
“先起來吧!”父皇還未開口說話,卻是舅父将我扶了起來,我本不願起身,但看到父皇的臉色就暗地裏撇了撇嘴,如果我現在繼續固執己見的話,就更不能達到我的目的了。于是,我就從善如流的随着舅父的動作起了身,被舅父按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你已經成家,”穿着明黃龍袍的父皇,端坐在書桌後面,手中捧着一個青花瓷的茶杯正慢慢的品着茶,“成家之後就要将所有精力放到朝政之上。”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句,我已經娶了太子妃,太子妃是張丞相家中的嫡長女,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子,人品端莊,甚得我心。我們也算恩愛,看慣了父王母妃之間的愛情,也見多了父皇與舅父之間的感情,讓我對愛情有了不同于京中其他勳貴子弟的理解,愛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是容不下第三個人的,雖然我還有一位側妃,但她就是個裝飾品而已,我從來不去她那邊。
後來,我還是沒能達到我的目的就被父皇轟出了“甘雲宮”,回到我居住的東宮,看着妻子溫柔的幫我取下披着的天青色鶴氅,我反手握住了她的手,其實我也想學父皇那樣,我想帶着她離開這個牢籠,只是,這些事情總要有人做得,父皇與舅舅,算了,只能犧牲我了。
隔日,父皇單獨招了我談話,舅父因為年輕時候為了大銘受了重傷,後來雖然痊愈,但建安十九年東南戰亂,舅父又帶軍平亂,過深山的時候不小心中了瘴氣,雖然事後解了毒,但畢竟留了病根。父皇說,這次想要帶着舅父去江南找尋名醫。于是,我便妥協了。
三日後,在父皇的聖旨下我登上了那個代表至尊之位的座位,接過父皇手中遞過來的印玺,撩起明黃的衣袍對這父皇行伏地大禮。在這一刻,我就挑起了這大銘的責任。繼位之後,我便改了年號為“永安”。
剛過不惑之年的父皇與舅父,并沒有留在京都,對外說是去了江南游山玩水,将年輕時候浪費在皇宮的時間都要補回來,但我知道他們去找名醫了,如若找不到名醫,舅父的時間便沒有多少了。而我便重用了皇後母家的兩位哥哥,還有舅父留給我的趙明鑫。
永安三年,一直在外尋找名醫的父皇與舅父,就再也沒有消息傳過來,我派出去尋找他們的暗探終于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這個有着漫山遍野的紅葉的季節,帶回了他們的消息。舅父舊疾複發,沒能等到神醫前來就離世了。其實,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找到了神醫,而神醫正在趕來醫治舅父的途中。我只能感嘆一句,造化弄人!
外祖父與外祖母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整個人都臨近崩潰,還是母妃較為堅強,整日整日的伺候在他們跟前,才讓他們慢慢的恢複了過來,當然這其中還有我們幾個孫輩的功勞。
後來我親自南下,找到了父皇的蹤影,而他不願意陪我回到京都,他将舅父葬在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而他也守在了那裏。我留下的人都被他遣了回來,他的身邊只有月嬷嬷在照看着,月嬷嬷是父皇的奶娘,她有一兒一女,也都與父皇住在那個小院子,而我的人只能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守着,幫我照顧着父皇。
永安十三年,父皇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了十年之後,終于含笑而終了。我将他與舅父合葬在了那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沒有其他人打擾,而葬在黃陵的是一套父皇在位時的明黃龍袍與一套舅父的銀色戎裝。我看着工人将千斤閘落下,默默的轉身離開了這裏。
永安十五年,我帶着澄湘與誠華前去江南那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叩拜父皇舅父,我們三人跪在小小的沒有墓碑的墳墓前,都痛哭出聲。我在父皇墳前發誓,定會好好守護大銘的百年基業,讓大銘的百姓安居樂業。擡頭望向天空的方向,我似乎又看到了穿着明黃龍袍的父皇與身穿銀色戎裝披着赤色披風的舅父一臉欣慰的看着我們,而後嘴角勾出了一個溫柔的弧度。
作者有話要說:
+番外全部完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個結局。
今日除夕,祝大家合家幸福,新春愉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