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賜婚
劉祐很是開心,尤是方才他聽完宮中侍衛的回禀,得知景樂之與劉興和好如初。
宣室案頭上的奏章劉祐也是看不下去,他便起駕前去尋太後,要将這消息與太後說說,也讓她開心開心。
“真是沒想到,樂之竟然以一只小雞仔就與啊興和好。母後,你說,是不是啊興太好哄了一些?”劉祐如今已經有數位貴人,男女之事也是清楚。對于自家妹妹竟然能被一只小雞仔收買實在是有些納悶。“女孩子總是些可愛好看的物件,看啊興的反應怕是個可愛的。”太後抿着嘴角笑了幾聲。“皇上,既然他們已經和好,哀家倒是有個想法。”
劉祐作輯,“兒臣也有個想法,想與母後商量。”
鄧太後:“說來聽聽。”
“母後,兒臣想為啊興與樂之賜婚。”劉祐說這話時眼神小心翼翼地瞄了鄧太後一眼,發覺鄧太後并未流露出抵觸的模樣時心下一喜,再見鄧太後并無打斷他的意思之後,便繼續說道:“樂之乃是會稽郡太守餘吾侯景苞幼子,而這餘吾侯景苞是雲臺二十八将之一景丹後人。凡是我大漢子民皆知,雲臺二十八将是何等人物,他們都是昔年跟随光武帝爺打江山的将才。若是依身份,樂之配得啊興。”
鄧太後并未插話,反是示意劉祐繼續。
“母後,樂之他您也是見過的。相貌堂堂,性情溫和儒雅,待人謙和有禮,而且文武兼備可算是世家子弟之中的典範。況且他與啊興相識,知曉啊興的脾性。若是成親後自然不會觸及啊興底線,夫妻之間定然也是不會有所争吵,何樂而不為?”劉祐可是為這兩個說盡了好話,生怕自家母後多想一些就将這二人分別賜婚。要真那樣,他可真不知要如何給那二人解釋解釋。
“我兒所言甚是,母後這就下一道旨意宣召會稽郡太守景苞入宮。祐兒,我們雖是皇族,即便賜婚也得提前告知對家父母一聲才是。”
“母後,兒臣聽說景苞還有一子,如今正在西域都護府任職,不如也一同将他召回?”
“不急,等婚事妥當後在定奪不晚。”
此時此刻,這婚事的兩位當事人一個在宮中逗着小雞仔,一個在府內沐浴好不惬意。
鄧太後旨意一出,便迅速傳遞前往吳縣。
景樂之并不知曉有這麽一回事,直至那兩位長輩進了皇宮……
這日,景樂之一如既往的在宮學上課。班淑正在說天象的故事,景樂之本就對天象十分喜歡,不然也不會跟閨蜜爬山看什麽流星雨,最後穿越到東漢時期來。如今正聽着興起呢,就被宮學掌事宮女錦書叫了出啦,“景公子,太後有請。”
太後有請?
Advertisement
“錦書,那傳話的小黃門可有說什麽?”
“景公子,那小黃門只說讓公子快些過去。”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還是早些過去的好。
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景樂之這才到了錦書所說的宮殿,這兒景樂之不曾來過,路上也是問了好幾個小黃門才得來的線路。如今想想當時那小黃門看自己的眼神就有些奇怪,不過仔細想想也是,一個宮學的學生在宮闕之內問太後的去向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了些。
等景樂之到了之後便在殿門外整理了衣裳這才走了進去,“學生參見皇上,參見太後。”
“平身,賜坐。”
“謝皇上,太後。”
景樂之剛入座,太後便說了一些關于景樂之學業的話,景樂之也是一一回應,其中也提起不少在宮學內的趣事,将太後逗得直笑。劉祐坐在一旁并不開口,只是一雙眼睛盯着景樂之看。“太後,皇上,景大人夫婦二人已在殿外候旨。”
“宣。”
景大人夫婦?
莫不是……
等二人入殿行禮,景樂之這才吃了顆定心丸。
來人果然是她的義理父母。
可……為什麽将他們二人傳召入宮?
景樂之心下疑惑,又礙于太後與劉祐的威儀沒有開口詢問。
只是與景樂之相比,景苞夫婦也是如此,他們在吳縣領旨後便被傳旨人馬不停蹄的回京,入宮面見太後與當朝天子。
“樂之入宮學已有一年,這一年來樂之文武皆修,溫和儒雅,待人謙和有禮。哀家與皇上也是喜歡的緊,便傳喚景卿入宮,想為樂之賜婚。”
景樂之:“?!!!”
“母後說得是,兒臣與樂之同窗一年,樂之樂于助人,心地善良。”劉祐聽此,接着說道。
景樂之:“!!!?”
“景卿可別以樂之年紀尚小為由拒絕哀家與皇上賜婚之意,樂之如今已滿十六,今年更是參加太學入學考核,也已通過,在過幾日便要去太學上課,屆時出仕也是理所應當。況且,哀家與皇上想為樂之賜婚的女子他們也是相熟,也有一番情誼在。何不成人之美。”鄧太後這番言辭,讓景苞提到嗓子口的話給重新咽了下去。他的确是想讓景樂之在身邊在留幾年,好享天倫之樂,可不想……罷了罷了。
“不知太後與皇上為犬子選得是那位大人的千金,臣也好準備上門行文定之禮。”
“樂之是景丹後人,又是雲臺二十八将排行第十位的名将。哀家與皇上商議,決定将先皇和帝幼女,封號聞喜,出降與樂之。明日哀家與皇上下賜婚旨意。”
景樂之:“……”
景苞:“臣領旨。”
三言兩語之間就将兩個人的終身大事定下,景樂之本有機會反駁,可……劉興身份尊貴,自己說直白了也只是被景苞收養的義子,要是因自己開口引得太後與劉祐的不滿,皆時怕是要整個景家來承受。
這非她多願。
想到這兒景樂之便覺得一陣頭疼,賜婚對象竟然還是劉興……
一個深得皇上與太後寵愛的公主……
怎麽将身份圓潤過去都是個問題不是?
身處現代時,景樂之對漢朝十分喜歡,不止是因有雄才偉略的漢武帝,還有就是那種漢家子弟應有的情懷。一種犯我天威者,雖遠必誅的理念。西漢強盛,東漢衰竭。以至景樂之對于東漢歷代皇帝并不清楚,少數知曉的還都是因為初中時期語文中考的必讀書籍搞得鬼。
景家在洛陽早已沒什麽宅子,唯一的一座還是一年前景樂之來洛陽讀書時買下的大宅子。如今景苞夫婦二人也是住在那兒。
“公子,夫人請您過去一趟。”
“我知道了。”
******
“夫人,公子到了。”
“母親,您找我。”
“樂之,來,坐下與母親聊聊。”景柳氏伸手牽着景樂之在榻上坐下,問她:“這一年在洛陽過得可好。”
“母親,樂之在洛陽過得還挺好。白日在宮學上學,晚上在院中練劍習武。”景樂之笑着回應。
“你這孩子。洛陽城內勳貴子弟極多,若是與自己無關,便不要出那頭。”景柳氏寵溺地摸了摸景樂之的腦袋,“景肆是個機靈穩重的孩子,有他在旁邊幫襯着母親也是放心一些。”
“母親,景肆是老管家的孩子。從小就跟着老管家耳熏目染,上手之後自然簡單的多。”
“傻孩子,你以為我與你父親不是看中這點才讓景肆跟着你過來?”
“我才不傻呢。”景樂之不服氣。
“好好好,我家樂之最聰慧了。”
“……”景樂之抿嘴。
“如今聖旨以下,你與聞喜公主的婚事也是定下了。”
景樂之一聽關于婚事的就洩了氣,無力的坐在榻上,“娘親,我是與聞喜公主關系不錯,可我從未想過要與她攜手一生,再說,我現在還小,這婚娶的事情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我與你父親這麽想沒用,太後與皇上可不這麽想。”景柳氏嘆息一聲。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反正賜婚旨意上沒說何時迎娶,那便還有幾年自由。”
“話雖如此,可公主畢竟是女子,你若只想這退婚可不想,若是辱沒公主清白,還不如自己委屈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