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節
第 69 章節
查出寝宮裏藏有巫蠱,劉徹坐在殿中,見呈上來的木偶娃娃,竟然當場嘔血!
說來也奇怪,報密的竟是衛子夫。
據衛子夫稱,她是前去探望陳皇後時偶然發現的,當時她不動聲色,回來便告訴了王太後。王太後雖然已經不管政事,但對于劉徹的安危還是十分看重,聽聞此事,立刻命人去長門宮查看,果然搜出一應巫蠱之物。陳阿嬌并未辯駁什麽,倒是窦太主呼天搶地,直呼冤枉。只是這是冤不冤枉得有廷尉查證後才能定性,劉徹病中着張湯查此事,一定得徹查。
東方朔照顧劉徹,言談間聽出要廢了陳阿嬌的意思,他突然有了個猜測,會不會是劉徹故意為之?
他不願意相信,畢竟劉徹十分迷信,他萬不會拿這個開自己玩笑,但是事情實在是蹊跷,東方朔有意查探真相,便私下裏找了張湯。
他與張湯關系尚可,畢竟多年前有過一面之緣。張湯為人十分冷酷,恪守律法一絲不茍,但也十分聽劉徹的差遣。他喜歡辦大案子,也喜歡判人死刑。
他這次依舊做的大手大腳,只是東方朔細心,發現他沒查衛子夫。
衛子夫作為一名人證,原本也該被審查,但是張湯卻破例忽略了她,反而搜出不少證物,證明陳阿嬌确實詛咒過劉徹。
東方朔坐在院中,獨自倒了杯酒慢慢啜飲,他曾陪着張湯審陳阿嬌,看着昔日高貴的女人淪為階下囚,他的心裏突然湧上一陣濃濃的悲怆。
陳阿嬌在他臨走前說了一句:“你莫要以為皇上真心寵愛你便能一生逍遙,總有一天,你也會是我這般下場,甚至,比我還不如。”
當時他說了什麽,他說不會,他有信心令劉徹對他永不厭倦。當時周圍許多人都聽見了,對他的話并無多大反應。張湯依舊冷着一張臉,甚至都沒看他一眼。
他從來都知道,劉徹是個心狠手辣的人,只是身處其中,才覺出那股令人膽寒的狠絕。捕為巫蠱者,皆枭首。只是一件巫蠱案,竟有三百多人受牽連,劉徹廢了陳阿嬌,将她永遠囚禁在了長門宮。
之後朝中人員又來了一次洗牌,換上了自己的親衛。
如今黃老之學已經很少有人提起,劉徹越來越喜歡将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這時候,他想起了董仲舒。之前董仲舒便提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當時條件沒達到,劉徹不願意用,又尊重他的才能,便打發他去江都王封底做相國。後來劉非果然變得勤奮好學,那年來長安時還順道把韓嫣領了回去。
董仲舒人在前年回了長安,在城南一戶農家定居,每日着書立着,過得逍遙自在。
Advertisement
劉徹頒布诏令,廣求天下文學儒士,來了好幾個大儒,比如公孫弘之列,董仲舒并沒來應召,因為他沒有推薦的人。劉徹并未召他入朝為官,畢竟他那個個性如同茅坑裏的臭石頭一般,劉徹不喜歡自己找氣受,就只封了閑官,用他時便找人去與他談話,将他書寫的東西搬回來一些。
在這種慢慢的改革中,劉徹雖未明言廢除其他諸子百家,但儒家為首的地位卻慢慢的形成了。
這些都不關東方朔的事,他也沒權利幹涉,事實上,他與劉徹還在冷戰之中。因為東方朔曾為陳阿嬌求情,卻被劉徹呵斥。東方朔心裏發寒,這才意識到,劉徹作為一個千古帝王的魄力與冷血。他不願再委曲求全,一切唯劉徹是瞻,在這種情況下,他抒情與竹簽之上,竟然超常發揮,着實寫了幾篇好詞賦出來。而劉徹因為忙得很,病未好便開始忙活,更是沒空搭理他。
元光六年冬天,軍臣單于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入侵中原戰争。匈奴兵一路燒殺搶掠,長驅直入。匈奴騎兵的先頭部隊都攻到了上谷地區。劉徹迅速作出回應,這是他期待已久也準備了許久的戰役,當下便調兵遣将,準備回擊。他遣車騎将軍衛青出上谷,騎将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将軍公孫賀出雲中,骁騎将軍李廣出雁門,一切都安排的有條不紊,只是出現了些小意外。
衛青言說兵中缺少一名監軍,舉薦東方朔出任。
當時劉徹臉就黑了,看向東方朔的目光惡狠狠的。下了朝之後,更是把他叫過去狠批一頓,東方朔覺得冤枉,他并非為了賭氣或是故意惹劉徹不痛快,他是真的渴望見證這場戰争,真的渴望征戰一回。他已經三十多歲,按照他所知曉的歷史,他已經活了一多半,若是一直屈居在長安,聽着文武百官的禀告,而不是自己去看,那他來這一趟,還有何意義?
劉徹道:“朕禦駕親征之時,自然讓你總參軍機,但現在你給朕老實呆在長安,別妄想去疆場。”
東方朔開始耍嘴皮子,将自己說的十分重要,就跟沒他就不能打勝仗似的。
劉徹聽到最後,突然說了句:“東方朔,你在擔心什麽?”
東方朔愣住,有些不理解這句話,劉徹盯着他的眼睛,目光是帝王獨有的深邃,他沉聲道:“東方朔,朕并不需要你出生入死征戰沙場,你只需站在朕的身旁,與朕并肩而立,見證大漢朝如何在朕的手中威震四方便可。”
東方朔也直直盯着劉徹,認真道:“皇上,人各有志,東方朔縱然愛慕你,也絕不能為了你放棄自己的理想。”
倆人互瞪許久,劉徹道:“呵,果真是東方朔,就是與常人不同。罷了,朕等着你凱旋。”說罷垂下眼睫,擋住不舍。作為一個帝王,他無疑是成功的,作為一個情人,他亦是合格的。
東方朔伸手抱住劉徹,道:“一直以來,徹兒想做什麽,我都未反對過。如今,你能理解我,我十分感激。”
劉徹身子僵硬了一會兒,終還是回抱住東方朔,低聲在他耳邊道:“平安歸來。”
“嗯。”
長安城北,渭水之濱。
衛青公孫賀等人率衆多兵馬,雲集河的南岸。河邊高臺之上,為劉徹命人新建的點将臺,也是壯行之臺。此刻,漢武帝已端坐臺上,兩側數十面戰旗,武士成群。身後,有一面巨大的戰鼓,衛青公孫敖等衆将立于臺下,東方朔也身着铠甲,擡頭直視着劉徹。
三通戰鼓,軍號齊鳴。
鼓點一落,萬籁俱寂。
劉徹高叫道:“衆将軍!”
“在!”
劉徹朗聲說道:“自我大漢立國以來,匈奴單于屢屢犯我邊境,擾我邊民。朕前曾發兵三十萬,讨伐匈奴,不料朕用人不當,為其所乘。今日朕再發大軍,重整旗鼓,定要打敗匈奴,為我高祖複仇,為我大漢揚威!”
衆将士齊聲吼道:“打敗匈奴,為高祖複仇,為大漢揚威!”
東方朔也放開嗓子嘶吼,忽然覺得身體迸發出一股力量,站在人群裏,四周都是年輕而勇猛的将士,他仿佛一下子年輕了許多歲,恨不能立刻奔赴戰場,厮殺一番。
劉徹命楊得意呈上一柄寶劍,叫公孫賀出列:“兵不在多而在勇;将不在多而在謀。朕有寶劍一把在此,特賜予你,命你統領各路。若有違令者,先斬後奏,決不姑息!”
“臣等聽令!”
武帝接着道:“此役至關重要,只準取勝,不許言敗。若再不能打敗匈奴,全不要回來!待朕禦駕親征時,再定功過!”
衆将士怒吼:“我等效死疆場,定保聖上無憂!”
“東方朔!”
“臣在!”
“朕命你為中大夫,協助衛青,參贊軍務。”劉徹眼眸深邃,直直的盯着他,“望你履行承諾,制定良策,大敗匈奴!”
東方朔咬牙吼道:“臣,得令!”
“好,朕要親自擊鼓,為衆位将軍送行!”說完,他起身拿過鼓槌,猛敲戰鼓。
東方朔突然覺得眼睛有些熱,看着高臺上一身黑色龍袍的劉徹,心裏升騰起不舍。在這一刻,家國天下,個人情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他要奔赴戰場,保家衛國,原本淺顯的只為見證,變成如今的參與。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劉徹。
馬蹄飛揚,戰旗獵獵,大軍開始出發。東方朔最後回頭望了望劉徹,那人負手而立,君臨天下。
龍城之戰勝,賞罰自分明
這次打仗并未帶霍去病,縱使這小子躺在地上打滾也不成,畢竟他還小,雖有一身武力卻也比不得成年人。匈奴人身體素質極為強悍,東方朔不願冒這個險。
衛青也覺得不保險,便站在東方朔這一邊,不帶他去,并且警告他不得偷偷跟去。
霍去病咬牙切齒的,憋着氣好幾天沒理他倆。
東方朔騎在馬上,背後是長長的隊伍。衛青在他右邊,一身铠甲襯得他十分英俊,如戰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