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陛下,你又鬧幺蛾子了?……

因為這五個衙役, 早朝會硬生生拖了兩個時辰,滿朝文武大臣餓得前胸貼後背。

林知惜為表自己是個好上司,特地給他們每人備了一份可口飯菜, 三菜一湯,有葷有素。而且跟前朝不同,這些飯菜都是熱的。

要知道以前他們參加的宮宴,飯菜到了他們手裏都是涼的。所以他們大部分都只吃水果和點心。

陛下卻不同, 她準備的熱飯熱菜, 而且她還表示,“各位臣工為大玥殚精竭慮,每每都錯過飯點,早早得了胃病。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希望你們好好保重。”

大臣感動得不成跪下謝恩。

吃完飯沒多久, 負責抄家的禦林軍回來了。

這次是陸霄親自帶隊去抄的, 五個衙役的家産全都列得一清二楚。

當初林知惜給新任衙役都制定了标準。必須是窮苦出身,最少三代都是平民。窮得連土坯房都建不起, 家底加起來也不到一兩的人家。

大理寺新任衙役都是劉方嚴格按照這個标準選的。他也怕底下人糊弄他, 反複核實無誤才定下來。

好嘛, 半年時間,原先窮得兜比臉都幹淨的人家現在蓋起嶄新闊氣的磚瓦房,添置兩頭牛和一輛馬車,城裏還租了套宅子,現銀就有一百兩, 總家産超過四百兩。

衙役一年的俸祿加補貼全都加在一塊, 也才二三十兩。半年最多也才十五兩。他們多出來的錢哪來的?自然是貪來的。

官員們也很識趣,齊齊跪了一地,請求陛下嚴懲這些污吏。

林知惜命戶部将這些銀兩全部沒收, 又命吏部按照新律定罪。

為什麽按新律呢?根據規定,哪怕犯案是在新律之前,但之前沒定或是有疑點,也要按照新律來判。衙役要坐五年牢。

五個衙役還想讨饒,林知惜卻不願看他們的醜态,揮揮衣袖,命禦林軍将人帶下去,她惋惜不已,“朕原先是憐惜窮苦百姓,想讓他們也嘗嘗農民翻身作主的感覺,才制定衙役标準。但是他們太叫朕失望了。一朝得志,比富人還會剝削別人。”林知惜陰沉不定,又像是受了天大打擊,“衆位愛卿,有何辦法解決此事?”

可真難得,喜歡劍走偏鋒的陛下有一天竟栽在自己制定的規則裏,而且她還有了悔改的意思。

Advertisement

向他們讨辦法,有的大臣心思就活絡開了,“陛下,不如恢複恢複舊制。”

林知惜似笑非笑,“窮人乍富确實會剝削別人。但是裏面還能有幾個好人。可富人剝削早就成了常态。朕原先定的主意沒錯,錯的是規則不夠完善。朕要的是你們幫忙完善。可不是唾面自幹。”

大臣立刻跪下請罪。

林知惜揮揮手,“議政就議政,暢所欲言就是。不必跪來跪去。”

其他大臣不敢再提恢複舊制,心裏卻在想這事該如何解決。這種防不勝防,民間有一句老話“閻王易過,小鬼難纏”,這小鬼指的就是衙役。

別看他們官小,但他們是底層官員,能夠跟老百姓近距離接觸。而老百姓吃飽喝足,往往不愛惹事。被衙役欺負,他們通常也不敢報官,硬生生受着。

事主都不告,他們能怎麽辦?

有官員表示讓地方官加強戒備。

劉方卻覺得這樣無形中給地方官增加難度,他給的理由也很簡單,“衙役太多,地方長官卻只有一個。未必管得住。”

他這話其實并非沒有道理。要是底下人存心糊弄,互相包庇,再能幹的長官都望塵莫及。

不過劉方這話可算捅了馬蜂窩。雖然他們提出這條建議難度高,但只要地方長官用心,還是能管住的。劉方反對,卻拿不出更好的法子,這就遭人恨了。

大家怒火全沖着劉方來了,十幾個文臣就在大殿上吵得不可開交。

如果剛開始,他們都是因為前朝舊臣沆瀣一氣想要對付林知惜。但共事這麽久,陛下也沒有再追究的意思,他們又像以前一樣,意見不同,分成各個小團體了。

林知惜笑眯眯地看着,任他們暢所欲言,沒有阻止的意思。

直到他們吵累了,誰也沒說服誰,鳳至才一邁步提出一條石破天驚的主意,“陛下,微臣建議不如重新選拔一批衙役,并且廢除他們世襲權。”

衆大臣眼睛全看向鳳至。鳳至是天子近臣,大多數他的意見就代表陛下的真實想法。

可今兒這法子怎麽有種打了陛下臉的意思?

陛下說的是完善規則,他說重選,不就是說陛下不應該重用出身窮苦的百姓?

有大臣當即站出來噴鳳至不敬陛下。

林知惜擡了擡手,“讓他繼續說下去。”

衆大臣閉嘴,紛紛看向鳳至,看他怎麽解釋。

鳳至恭恭敬敬回答,“陛下想任用窮苦百姓只是因為他們受過苦,當了吏之後,能夠站在百姓角度,更用心為百姓辦事。陛下的心是好的,但是人的品質與出身沒有關系。所以微臣的意思,想要挑選用心為百姓辦事的小吏,不如讓所有小吏都參加科舉。只要通過秀才,就可當吏,廢除他們世襲,讓他們能夠幹實事得到晉升,這樣他們就有了進取心。”

衆大臣議論紛紛,“這如何使得?咱們可都是苦讀十幾載才當的官。現在只要考上秀才就能當小吏,而且還能升官。那以後豈不是與我們平起平坐?”

這些自視甚高,從正規科舉晉升的前朝文臣一個個炸開了鍋,紛紛表示反對。

鳳至也有話說,“陛下任用你們可不是看中你們前朝進士的身份,而是看你們還有其他可取之處。沒看陛下根本不承認前朝讀書人身份嗎?”

衆位大臣心頭一梗,拿聖上的話來堵他們,竟然找不到話來反駁。

林知惜見他們說不出話,終于開了口,“朕之前不承認前朝讀書人身份,只是因為你們的為官之道朕不喜。朕想要的官員是身先力行,為百姓辦實事,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才叫好官。當遇到強敵時要奮勇直前,而不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逃避行徑。朕自前年開始就一直寫書。”

“朕給百姓一個機會,也給讀書人一個機會。只要你們能夠按照這書上內容行事,通過考試就能當大玥朝的官。剛剛鳳至說從秀才選起。朕覺得太低了。最起碼也得是進士才行。前朝之所以覆滅,不就是因為官員冗雜,朝廷發不出俸祿,只能壓榨百姓,才挑起農民起義嗎?咱們要吸取前朝教訓。精簡辦公流程。一些沒必要的官位該撤就要撤。”

陛下發話,衆位大臣全都屏息凝神聽着。這位陛下心眼多得跟篩子似的,一不注意她就能給你下套。

剛剛她先損了前朝一通,後又挑了下鳳至的刺。其實她也肯定了鳳至的建議。官員要從小吏幹起一步步升上來。如果鳳至之前的提議是降低選拔标準,皇上提的就是打壓新任官員,他們這些老臣反倒有了立足之地。

于是一個個都閉嘴不言,爽快通過了這條提議。

接下來就是細化規則。

因為要選拔小吏,所以就不能是每三年選一回,改成每年選一回,人數也從原先的三百提升到一千。

這些都是小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皇上寫的書。

皇帝摒棄四書五經,分別寫了《文學》、《數學》、《律法》、《思想品德》、《地理》、《歷史》、《生物》、《物理》和《化學》。

《文學》和《歷史》就不說了,《文學》大部分都是識字和閱讀理解。內容遠比四書五經要簡單。《歷史》就是記錄在史冊上的歷程。都是必學課程。

但是其他內容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新帝在各個省開設工廠,設立免費學校,有些廠子就教些格物知識,他們也都知曉此事。但是當官為什麽要學這些?

林知惜也有自己的考量,“當官會搞人際關系,能夠統籌工作。但朕以為官員最要緊的是辦好實事,盡快讓百姓富起來。而現在各省都開辦工廠,工廠的效益遠比種地要富。如果官員都不懂這些格物知識,他們怎麽确定自己沒被別人糊弄!”

大臣們覺得她在危言聳聽。林知惜也不跟他們廢話。

說實話,她其實可以用強制手段讓他們必須接受自己。但是她留下這些人就是拿他們磨刀。以後要是碰到這種怎麽都說不通的下屬,難道她都要換人嗎?每次選拔官員耗時耗力,她再有錢也不能瞎折騰。

更何況她擁有九十九個世界的知識,這些人又不是天才,只聽一遍就懂。所以她要用實際情況打他們的臉。

林知惜帶他們去自己在京城新成立的工廠。

這是一家專門用來生産拖拉機的廠子。

這種機子早在蜀地就發明了,但是一直沒有大力生産,一是因為蜀地山多,二是拖拉機需要大量的鐵,而她當時為了打天下,鐵要留着做武器。

現在天下初定,只要邊城裝備精銳武器,地方軍配備普通武器就成。

多餘的鐵就用來生産拖拉機。

這些文臣還是頭一次見到加了油就能跑的機子。

當駕駛員轉動搖把,拖拉機突突突走起來時,大臣們嘴巴張得老大。

在見過拖拉機可以拉貨、可以耕地,大臣們紛紛圍上來詢問這機子的工作原理。

駕駛員耐心解釋,奈何這些人連電的工作原理都不知道,哪裏聽得懂。

到最後,駕駛員也無奈了,“你們就沒上過《物理》嗎?多麽淺顯的道理,你們怎麽就聽不懂呢。”

這是□□地看不起。還是嫌棄不行那種。

回去的路上,大臣們無不感慨,有了這機子,農民能省多少事啊。還有黃牛,也不用禁了,他們以後就能吃鮮嫩可口的牛肉了。

有那會拍馬屁的大臣第一時間跑到林知惜賣乖,表示科舉一定要加入《物理》。

其他大臣反應過來,也會賣乖,“哪能只學《物理》,其他學科也很重要。我覺得只學好《物理》一門,未必能造出這個大機子,肯定還要其他幾樣。”

林知惜笑而不語,算是默認了。

于是剛開始還反對加入格物的大臣們紛紛倒戈,支持林知惜大搞教育改革。

看到儒家被抛棄,鄭溢滿的心在滴血。不用兩年,他可以預見到他們孔家不再是萬人敬仰,只會一步步沒落下去。他的擔憂成真了。偏偏他拿陛下絲毫沒有辦法。滿朝文武都站在陛下那邊,都在支持她改革。好似晚了一步,陛下就會心生不滿似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