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沈庭遠:噶丹?松贊林寺
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該寺依山而建,外形猶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藝術之大成,又有“藏族藝術博物館”之稱。該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裏,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築。于公元1679年(藏歷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興建,公元1681年(陰鐵雞年)竣工。五世□□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寺院外圍築有橢圓形城垣,主殿威嚴而華美,殿內壁畫色彩鮮豔,筆法細膩,以描述史跡典故,弘揚佛教教義為主。紮倉、吉康兩大主寺建于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坐北朝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檐,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銅像,其後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頂層正樓特設經舍佛堂,供奉五世□□、七世□□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
與藏傳佛教建築樣式相同,松贊林寺的紮倉、吉康兩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參、僧舍等建築簇擁拱衛,高矮錯落,層層遞進,立體輪廓分明,充分襯托出了主體建築的高大雄偉。主建築紮倉,藏語依意為僧院,是僧衆學習經典、修研教義的地方。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銅佛,高三丈有餘,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前樓客廳供貴賓宴會及觀賞“羌姆”(面具)舞時使用。頂層正樓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七世□□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佛堂正南為高聳的鐘鼓樓,清晨、正午、黃昏擊鼓報時,聲聞十裏。
寺院建築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華,建築金碧輝煌,造型豐富多彩,紮倉大殿寬敞恢宏殿,殿中供奉的諸多佛像:昆塔高大神聖,兩側西廂的壁畫雕飾精美琳琅,這裏顯現着佛法的深固,這裏诠釋着佛經的豐富內涵,這裏是響徹着佛普渡衆生的布道,這裏是佛光充溢的殿堂。
佛經中講,“禮佛一拜,罪滅恒沙。”在藏民心中,有種信仰,叫一生朝拜。
我作為一個無宗教信仰者,去的時候只是抱着來都來了的心态去的,到了地兒以後,我第一次感受到藏族的信仰文化,第一次明白了為什麽會有人願意去朝拜。
在這邊參觀寺廟可千萬不能随意,藏族的寺廟外面可以随意拍照,但是裏面是不允許拍照的!所以我和小蟲子就只在外面拍了幾張;進入寺廟還得把帽子和墨鏡取下來,不然藏民們會認為你不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小蟲子跟我說,她們南方人去寺廟大多只是求神拜佛,藏族人去寺廟卻是一件神聖的事。如果不尊重當地的風俗,很有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阿木也跟我們解說過,藏族寺廟的建築風格和南方、北方都是截然不同的。寺院是藏族建築中規模較大、布置裝飾最為華麗的一種高級住宅建築。你在寺廟看到那些金光閃閃的東西都是當地人世世代代捐獻給寺廟的,在他們看來,能夠将自己的財富全部捐給寺廟是光榮的事情。
去之前我還以為又是個騙人的景點,去了之後才發現非常值得一去;是一次對心靈的洗滌、見識也随之增長的一個地方;也許,這種寧靜和信仰,也只有在香格裏拉這種藏地中才能更好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