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沈庭遠:食在廣東

第二天一早,我和我父母親、小蟲子、岳父母、未來小舅子開了兩臺車,早上9點出發去東莞的樟木頭鎮,目的地是“觀音山森林公園”。

昨夜計劃行程的時候,謝崗鎮的“銀瓶山森林公園”和樟木頭鎮“觀音山森林公園”,我父母親選了“觀音山”,因為我們兩家人家裏都供奉了“觀世音菩薩”的菩薩像,而且是很多年了,“銀瓶山”那邊雖說是東莞最大的森林公園,可我父母親更想去看看那座全世界最大的花崗岩“觀世音菩薩”聖像。

雖說今天已經是5月4號了,五一假期的高峰餘溫猶在,所以我們花費了接近2個小時才到達樟木頭鎮,早上趕着出發、所以早餐吃得很簡單,這會兒大家都有點餓了,所以就決定就地先找餐廳吃飯,然後再去“觀音山”游玩。

據說,東莞市是一座客家人占比18%的城市,而樟木頭鎮是東莞市唯一的一座純客家城鎮,作為傳統的客家古鎮,樟木頭鎮的客家美食口味濃厚,為人稱道,迥異于粵菜的鹹鮮滋味,乃當地一絕。

因此,中午岳父母帶着我們一行人吃了一頓地道的客家風味美食,客家釀豆腐、家常小菜都很美味,尤其是那一道“紅蔥頭醬油雞”,讓我和父母親都印象深刻。

岳父母和我們說,廣東人是尤其喜歡吃雞的,在廣東老一輩人的心中,無論是什麽樣的宴席都必須要有一道“雞”,說是廣東的宴席基本是“無雞不成宴”的,由此可見雞對于廣東人的飲食有多重要,在嶺南飲食文化的份量有多重。

讓我不覺想起之前在網絡上看到的一篇推文,當時覺得說得有點誇張了,說是“沒有一只雞能活着離開廣東”;現在看來,這一點都不誇張,這篇推文也只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雞”在廣東飲食界的地位和真實寫照。

中午吃完飯,我們就來到了“觀音山森林公園”,這座“觀音山”其實距離鎮中心并不遠,大概也就2公裏左右,說是集生态觀光、娛樂健身和宗教文化體驗的一個國家級旅游景區,被譽為“南天聖地、百粵秘境”。

“觀音山”歷史悠久,地勢險要,與寶山相望,成犄角之勢,歷來為兵家必争之地。觀音山寺初興于唐末,盛于五代十國,衰敗于明代,因屢遭兵燹(xiǎn),至清末民初,已毀壞殆盡,滿目瘡痍。“觀音山”山勢雄偉,林木茂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觀音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初入中土時首處停留之所,其山頂觀音古寺,始建于盛唐,古寺因有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說,故千百年來,青燈不熄,香火不斷。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建成時,擇極具靈氣的花崗岩,靠人工雕琢,歷時三載,終請成淨高三十三米、重達三千多噸的世界最大花崗岩觀世音菩薩聖像。聖像雄踞觀音山頂,端坐須彌蓮座之上,頭戴寶冠,身着□□,肩披帔帛,胸飾璎珞,左手持淨瓶,右手結無畏金剛印,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極具盛唐風采的石雕藝術精品。

據聞,現在的觀音寺已初現百年前的古寺景象,大悲殿、財神殿、古鼓樓、古鐘樓等早已建成,我們一行人于觀音山山間小徑漫步,時不時的就會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佛境氛圍,不覺使這座“觀音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韻味。

聽岳父母說,如果從“觀音山森林公園”的正門徒步上山頂大概需要2個多小時,現在是五一假期,車輛不允許開到山頂的停車場,所以我們只開到了山腳下第一個停車場就把車停下了,“觀音山”從山腳到山頂,據說是一共分四段,有4個停車場;說是平時的話,是可以開到山頂的停車場的。我們一行人沒有選擇徒步上山,而是選擇坐環保電瓶車上山頂,也是挺快的。

下午游完“觀音山”已經快4點,岳父母帶着我們特意繞到了毗鄰市區南城的厚街鎮,說要帶我們去吃東莞這邊非常有名的“燒鵝濑粉”。

厚街濑粉是一道廣東省東莞市的特色傳統名菜,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濑粉、燒鴨濑粉,當屬厚街鎮的了;據聞是名聲享譽粵港澳的,所以岳父母才特意繞路過來,要帶我們品嘗品嘗。

濑粉,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入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将濑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金黃的鵝皮,銀白的濑粉,故有“金鵝銀濑”之稱,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厚街濑粉吃起來特別滑爽,高湯的湯底有兩大特點:濃、清,這樣的湯裏浸出來的濑粉鮮甜嫩滑,特別可口,我和父母親吃了都贊不絕聲;岳父母說,這次我們來得倉促,下次來,他們再帶我們品嘗下沙田鎮的海鮮。

Advertisement

俗話說得好,“食在廣東”,這話果然是名不虛傳的,讓我們都有點不想走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