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章節

,傾吐了兩個字--休想!

皇帝氣結,真是不知好歹,那好,走着瞧,看誰先低頭。當下,皇帝手上不停,再次點火……

心如欲海中一葉漂浮的孤舟,在飓風卷起的狂濤中,始終無法着陸。即使再次咬破嘴唇,也無法保持須臾的清醒,最終,在即将沉迷的一瞬,他呢喃出口,求你……不要再折磨我……

皇帝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非常“仁慈”地将他解救上岸,沒有再進一步為難。

賀蘭骢眯眼看皇帝拿帕子擦拭手掌中的白濁,頓感無地自容,把頭埋入被褥,任皇帝怎麽叫,就是不肯出來。

“賀蘭,賀蘭,出來,時候久了悶。”皇帝的語氣一下輕柔起來,帶着明顯的讨好,用手去扳他的肩。

人終于被皇帝翻過身來,看到他因羞憤而顫抖不止,皇帝奇怪,“賀蘭,魚水之歡本是人之常情,你何必如此在意,難道享受不好麽?”

享受?你的折磨也算享受?賀蘭骢無聲地冷笑,片刻,他說:“北蒼陛下,賀蘭是你掌中的玩物,你想怎麽處置都随意,不必在乎我怎麽想。現在,你既然興致正好,那麽就來吧,還等什麽?”

皇帝見他憤憤地把話說完,便兩眼一閉,竟是一副慷慨赴死的樣子,不禁拿手拍着額頭,無奈地道:“賀蘭,算了,既然你不願意,這次朕不強迫你。”

他說什麽,這次不強迫我,沒聽錯吧?為了證實聽到的話是否真實,賀蘭骢把眼睛睜開,卻見皇帝正在穿衣。驚訝于皇帝的舉動,正不知該說些什麽,皇帝已然穿戴整齊,然後過來,竟幫他一件件,把抛到一旁的衣物,給他套回去。

這時,皇帝說:“這麽看着朕做什麽,君無戲言,說不強迫你了,自然不會強要了你。”

賀蘭骢的嘴張了張,沒吭聲,這皇帝,今天有點反常。

皇帝掏出一個精致的瓷瓶,揭開蓋子,放在賀蘭骢鼻子下面,道:“快聞聞。”

賀蘭骢這次倒是很順從,一聞之下,一股異味蹿入鼻腔,嗆得差點咳嗽出來,不過馬上,他便感覺渾身輕松,不再倦乏無力。

皇帝把瓶蓋複又蓋好,才說:“你接着休息吧。”見賀蘭骢一臉警惕,不禁冷笑,“你當朕什麽人,都說了君無戲言,就絕不會反悔。”

皇帝邁步往外走,高聲喊道:“安榮,安榮!”

安榮進來,應道:“陛下。”

“你去陪陪他,朕在這裏,這不知好歹的東西,怕是連覺都不敢睡。”

安榮一愣,悄悄看看皇帝,似乎未見震怒,可這話聽起來,卻又是如此別扭,這是從何說起呢?

皇帝不耐,拿手指了指屏風後面,搖頭嘆氣,最後披了鬥篷,只說了句,朕去園子裏賞梅花,竟真的離開了。

安榮其實知道皇帝的心思,但卻不知皇帝并沒得手,只以為這二人完事後又開始別扭。也不知該說什麽,見賀蘭骢裹着被子,坐在床榻上,兀自發愣,心裏暗嘆一聲。淡淡的屬于歡愛的味道,久久不散,更增加安榮心裏的肯定。

拉過把椅子,安榮道:“賀蘭公子,可願聽奴才說幾句廢話。”

賀蘭骢的意識被喚回,他說:“你講吧,我聽着就是。”

安榮想了想,道:“公子,奴才知道你被困在這裏,心裏不甘。想來也是,堂堂東林的延平侯、神策大将軍,如今被困在這裏,如後宮女人那般,接受帝幸,任誰也是接受不了。”

賀蘭骢猛地擡頭,“既然你們都知道,又何必如此待我,俘虜麽,既然不降,殺了豈不是永絕後患。”

安榮搖頭,“當局者迷,陛下自己執念他恨你,但奴才看得分明,即使那年從東林回來,陛下不氣是假的,說是真要去恨,不盡然。”

賀蘭骢細細推敲着安榮說的每一個字,不禁又哂笑出聲:“他若是不恨,又何必這般折辱于我。由我引燃了北蒼與東林的戰火,滅了我的故國,把我強收在他的後宮,尊嚴喪盡,為故人所不齒。”

安榮黯然,盡管有千萬個理由,想去解釋皇帝的做法,但賀蘭骢的話卻是事實,否認不了的。

“唉!”安榮一聲長長的嘆息過後,說:“陛下對公子的手段,确實是過了些。奴才知道,若是讓公子息怒,怕是不太容易,可陛下,陛下也有他的--”

見安榮欲言又止,賀蘭骢想起了姐姐賀蘭如月說過一些關于皇帝的過去,他隐隐感覺,這皇帝過去似乎經歷的事情,很不一般。

安榮道:“陛下啊,從小孤苦,自幼頂着一個儲君的封號,外人看似榮耀的很,呵,只有身邊人知道,那會的太子,一無所有。皇後眼盲,備受冷落,還不時受先皇羞辱。陛下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一手争取得來,這其間的艱辛,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說這些又有何用?”賀蘭骢不以為然,皇帝的過往與我何幹?

安榮道:“陛下十歲時初遇公子,雖然鬧的不甚愉快,但那時公子的所作所為,讓陛下卻體會到了一絲別樣溫情,盡管陛下從不曾承認。”

“什麽?”這話聽起來,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安榮道:“就知道公子不信,可公子知道麽,陛下自幼與先皇父子不睦,先皇莫說給予一絲父愛,就連那時太子真的犯錯,教訓的話都吝惜。”

賀蘭骢一怔,世上居然有這樣的父親?

安榮見他不信,忽然一笑,問:“公子,奴才給你講個故事,公子可願屈就一聽?”

賀蘭骢想了下,道:“反正此時無事,講來聽聽也好。”

安榮點頭,緩慢開口:“那是在北蒼國西面,岐山的一個傳說……”

29、鳳凰的故事 一 番外 ...

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也是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漫山遍野,生長着象征美好高潔的梧桐樹。

鳳栖梧,是先人們流傳下來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早先,武王伐纣的鳳鳴岐山的故事,随着歷史的塵嚣,已被古樸的岐山人忘記。而現在,人們只記得另一個傳說,那便是鳳落岐山。

據說,岐山是鳳凰的栖息地,誰若是有幸見到鳳凰,便會福澤三世。據說,鳳凰回岐山栖梧而憩時,那時出生的孩子,便是鳳凰命。鳳凰命,主後位。

正是這個流傳頗廣的傳說,吸引了很多文人名士在此地定居。同樣,也吸引了北蒼國的統治者,到岐山尋找天命鳳凰。有了天命鳳凰,那麽自己的帝位,就可倍加鞏固。而北蒼的皇宮,皇後的寝宮,也更名叫做鳳栖宮。

傳聞,岐山幾百年間,總共出了七位皇後。

那一年的夏天,某日,忽然烏雲滾滾而來,瞬間電閃雷鳴。

在山上行獵的老獵戶,看到烏雲中一道強光閃過,立時消失不見。老人心中一驚,天啦,是鳳凰回來啦!鳳落岐山,天命鳳凰要降生了。

老獵戶連滾帶爬跑回家,告訴家裏的婆娘,鳳凰回來啦,他看到了鳳凰。這次,岐山又有天命鳳凰了。

老獵戶帶着邀功的心思,将他的所見禀告了岐山郡守。

郡守厚賞了老獵戶後,便命人四處打聽,方圓百裏,鳳凰出現時,有誰家嬰兒出生。

差役垂頭喪氣地回來,說只有五丈塬名士顧良友的夫人,日前生産,可卻是男嬰。

郡守很失望,盡管北蒼國和鄰國西戎男風不禁,可也不代表皇帝會立一個男人為皇後啊。不禁暗道,天象不該如此才是,究竟是何原因呢?

五丈塬,為一琵琶狀黃土臺原,南靠秦嶺,北俯渭河,三面淩空,地勢險要,是古代扼關中通往巴蜀通道要沖,兵家必争之地。三國相争時,漢丞相諸葛亮率大軍由斜谷出師伐魏屯兵于此,與渭河北岸的司馬懿對陣,病卒軍中。後人為紀念諸葛亮,在五丈塬修建武侯祠。

在武侯祠附近,有三戶大家:名士顧家,繡戶柳家,西北武林大宗韓家。

話說那日,柳家老爺繳納了年貢的繡品,才進家門,老仆人就報喜,說是午時,夫人平安産下一女。

柳老爺大喜,三步拼作兩步,奔進卧房,正看到夫人不顧丫頭仆婦勸阻,坐了起來,自顧抱着孩子戲逗。

正要勸慰夫人幾句,老仆人在門外說道:“老爺,顧老爺遣人來報喜,說是午時,得弄璋之喜,特請老爺過去喝酒。”

天啊,多年的老友,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喜得兒女,真是天大的喜訊。

帶着禮物,柳老爺前去顧家,半路碰上同來道喜的韓老爺。

“恭喜柳賢弟和顧賢弟了,結交多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