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節

兩銀子。”

李掌櫃聽了便問:“價錢二佰兩;是否還可有少否?”

房東聽了撓腮回答:“這個嘛?暫不好說,到時侯再談吧。”

李掌櫃又說:“若是買家能接受叫價,何時交辦此事呢?”

房東忙回:“這個随時都成,就今天成交也行。”

李掌櫃便将此事一并轉告了蔣可發,可發與妻商量後,便即表示接受房東開價。可發與李掌櫃講:“既使能讨得一些價錢回來,也要把掌櫃您這中人為難,弄得大家都不高興、反為不美。”

掌櫃也贊成蔣可發的想法道:“你說得也是。”又問可發:“你準備何時交辦此事呢?”

可發聽了忙回:“房東不是說今天成交也行嗎?那就今天辦完算了,免得夜長夢多。”

李掌櫃也很贊同可發辦事果斷。買賣雙方一見面、房東吃了一驚:“哦!原來你就是買家。”

可發也回:“是呀,東家!”

房東又講:“看來這些年,你夫妻倆雖說人是有些辛苦、卻也掙得不少啊?”

可發忙答:“哪裏,哪裏!我也是東拼西湊呢。”

于是,由李掌櫃作中人雙方簽約;房契、銀子當面交割。在李掌櫃的奔走撮合下,這筆房屋買賣交易就此告成。

房東捧回銀子。對家人自擂說:“我開這個價錢,你們都說高了,怕買家不能接受、把買賣生意做砸。結果怎樣?這不,白花花的二佰兩到手了,說完;将銀子在手中得意的掂了幾下。”

房東娘子聽了也感到意外。家裏人忙問:“這買房的竟沒砍一文價錢?”

房東高興地說:“沒有、沒有!竟然爽快得很呢。”

Advertisement

娘子問:“這買家是誰?”

房東賣着關子回:“娘子,你猜是誰?”

娘子說:“這無根無據的,我哪能猜得着。”

房東笑嘻嘻的相告說:“原來就是租我們房子磨豆腐的蔣可發。這個傻子! 他即便讨下二十甚至五十兩我也得賣,可他卻一文不少。我原打算只賣出一百兩的,現在卻賣了個雙倍的價錢,看來;我也時來運轉了,一輩子沒有碰着好事,從今以後我也該走走大運了喽。”

這樁買賣一傳開,街坊都紛紛議論起來:有說這破房子還賣出這個好價錢、這買房的真是個呆子。也有人說:這蔣可發夫妻倆本就是忠厚老實人,也不會讨價還價。

還有人道:這豆腐行業就是個水蕩鋪,賺頭可大呢!

蔣可發隔壁;左邊是雜貨店,右邊是廣貨鋪。兩家老板調侃可發說:你們還要不要買房?我這房子也賣給你去。

可發聽了,也只是笑臉應對,他知道人們是在取笑他,說他多花了冤枉錢。然而,他也在琢磨;只要這銀子用在了實處,我自己滿意就行,也不在乎他人怎麽評說。

這蔣可發兩口子雖然多花了些銀子、買下這房,他們倒覺得也值。畢竟置了一份家業,這十年的辛苦也算做出了成就,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屋,往後也不用再向別人繳納房租了,再有幾年辛苦;這銀子不就回來了。想到這,夫妻倆打心眼裏高興!

第四回 鬧洪災收義子巨寶現形

這十年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有了自已的家和一份事業。對往後的日子,夫妻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一幹又是兩年過去。

他倆一合計,用這兩年的積蓄将房屋進行了一次修繕。 越二年,可發對妻楊氏講:“我倆從事這個行業以來,一直都是用手推磨磨漿,這一幹就是十四年。如今我們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精氣與力量、也不如以前年輕的時候了。我想買幅幺磨,再買頭毛驢,一則減輕了體力, 二則也可提高些工效、你看如何”

楊氏聽了當然同意。從此,就由毛驢拉磨取代了人力推磨,倆口子是喜在眉頭笑在心。

光陰似箭! 一晃又是五年過去,兩夫妻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了;可膝下尚無一兒半女,這幾十年來只他兩人辛勤勞作、也從沒有人幫上他們一天。想到這:兩口子未免有一些不快!

一日,楊氏與可發講:“我們不如托人幫忙、找個十來歲的男孩做幫工,如他願意再作兒子接過來你看行麽” 可發聽了忙回:“這當然行呀!還是我妻心細想得周到。”

就這樣托了幾人去找。也就在這年,黃河突發大水,滔滔猛洪傾瀉而下、泛濫成災!河南、河北首當其沖。僅河南一省就有十多處潰堤,幸存者逃離家園,四散謀生。

在逃難大軍中,有一支難民經長途輾轉跋涉,便來到了湖北這公安縣城。這些難民中有會做事的、或有勞動能力的、早就被人挑去當苦力使用賞口飯吃,剩下的老小便沿街乞讨!

可發街坊有家蒸糕鋪,老板娘名叫葉桂花、比可發兩口年紀稍長。這桂花娘子心地善良、待人和氣也喜歡幫助別人。于是鄰裏都稱她蒸糕娘子或蒸糕嫂,她也樂呵呵地全都答應。

一日,一群乞兒就來到了老街。卻有一位好心的婦人發現一個男孩;這孩子個頭不高,長得虎頭虎腦的,年齡約在十二三歲,見他走家竄戶不停的乞讨,看上去好像還很機靈。

于是将這孩子招至近前、賞給他一塊蒸糕後便問:“你是哪裏人?”問話的這位婦人便是蒸糕娘子葉桂花。“俺是河南洛陽人,”男孩回答。

大嫂問:“你家大人呢?”

“全沒了!都被這次大水給卷走了,房屋也被沖毀了。”孩子說着不禁雙淚長流,他咬了一口蒸糕和淚水一起吞下!

桂花嫂又問:“你家一共幾口人?”

男孩回答:“我家是五口人,有父母及一弟一妹,她們全都遇難了。”

孩子說着便又是眼淚婆娑、泣不成聲!

蒸糕娘子繼而又問:“你家還有其他親人沒有?”

“有是有的,但沒見到,其他親戚即使還在、也是各逃其生去了。”男孩又是酸心凄楚地回答。

細心大嫂問:“這要飯隊伍裏你就沒有一個親戚?”

男孩又回:“沒有!為了讨口吃的不被餓死,我是跟着他們跑來的。”

蒸糕嫂又問道:“你姓什麽、叫什麽名字?”

“我姓鄭,原來讀書時起了學名叫鄭青雲,後來沒有念書了、也就沒人叫這名字了。因我從小就長得很胖,人們都習慣叫我胖墩!”

這位好心的婦人又問:“你願意留下來、找戶人家做事嗎?如果你們有緣分,說不定還會收養你作兒子呢!”

男孩聽了心中歡喜,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願意!只要我能做得了的事、我一定好好做,東家只賞口飯吃就行。”

蒸糕娘子聽完後說:“那好!你跟我來。” 這位好心的大姐領着胖墩便來到了蔣可發家。 可發倆口子見蒸糕嫂帶來一個男孩!又像是個要飯的乞兒,一時還沒有明白過來?

蒸糕嫂便向可發倆介紹說:“你們說想收養個男孩,看看這孩子怎樣,人還行吧” 并将這孩子的情況一一作了介紹。又說:“這胖墩已是個孤兒!父母及弟妹在這次洪災中都已遇難了。”

可發倆聽了大嫂的介紹後,猛一下從心底就同情這孩子孤苦、可憐!她倆朝胖墩端詳了一會後,兩人又用目光會意點首。

蔣可發見這孩子雖個頭不高、面帶饑色、卻長得還很機靈、壯實。便問:“苦命的孩子!你願意在我這裏留下來嗎?”

胖墩聽了這親切的話語,也瞧了瞧他倆那和善的面孔,忙說:“我願意,我喜歡!”孩子這直白的兩句回話、感動了在場的人。

只見楊氏走近胖墩撫摩着他的頭、兩眼熱淚盈眶地說:“可憐的孩子,好!我們也喜歡你。”可發一旁也微笑點頭。說完,楊氏又欣喜的感激蒸糕大嫂真誠的關心、并答謝大嫂的熱情幫忙。

楊玉香與可發兩口子心裏無比高興! 胖墩從此也告別了乞讨。有了一個安身立命、并即将富貴顯赫的家。

事有湊巧,胖墩随難民大潮、自河南洛陽流浪到此并走進蔣家,這一偶遇聚合,看似他們有此緣份,實則也是葉桂花的細心卓識之功。然而,他們走在了一起不知是誰“福大命大!”不久,将給這一家子帶來“齊天宏運!”之後;又将演繹出他們怎樣精彩的人生……

次日一早,楊氏與丈夫商量:“這孩子破衣亂衫的,我帶他去裁縫店做幾套新衣,順便找個剃頭匠剃個頭便回。”可發聽了當然同意。

你還別說:這胖墩剃頭修面,除去滿臉污垢,又洗了個大澡、換上新衣。 再看上去,嗨!還真像個公子哥呢!從此蔣可發家裏便有了歡樂的笑聲。

胖墩這孩子雖是窮人

同類推薦